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的诞生 -- 万年看客

共:💬162 🌺13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4,英国式叛乱

战争间期的英国煤矿工人闹罢工的理由非常充足。他们的工资低得吓人,他们受到的待遇并不比中世纪农奴好多少。英国煤炭行业的管理水平十分低下,经营结构极其陈旧。换句话说,当德国鲁尔区的煤炭以低于英国产品的价格重新回到国际市场上的时候,英国煤矿主能够想到的唯一应对手段就是进一步削减工资并且延长工时。政府早就将煤矿经营权还给了私人所有者,并且并不想介入劳资纠纷。这样的态度可谓不值一晒:煤炭是英国的基本燃料,一旦工会联盟决定停止一切与煤炭有关的工作,那么整个国家的各项活动都会戛然而止。面对如此显而易见的情况,鲍德温政府在1925年7月做出了让步,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为期九个月的补贴,并成立了皇家委员会来调查英国煤炭行业现状。但是到了1926年3月,委员会报告坚持认为矿工工资必须遭到削减。这样一来工会联盟就没了后路,只能像承诺过的那样支持煤矿工人举行罢工。“工资一分不能少,工时一分不能加”,这就是煤矿工人领袖的口号。矿主们的答复则是工资必须削减,如果工人拒绝接受这一点,那么从1926年5月1日起他们就再不能进入矿区了。工会联盟随即宣布在两天之后进行全国总罢工。这样一来政府也无法继续假装两不相帮了。

煤矿工人与煤矿主之间的斗争很快就演变成了工会联盟与鲍德温政府之间的斗争。每一便士每一先令的工资削减、矿区浴室的营业情况以及各家煤矿的合并事宜全都成为了关系到权力斗争与国家权威的棘手问题。并不是一场革命性的罢工,罢工发动者也不想发动革命。这场罢工的目的并不是搞掉民选政府。但是除非民选政府遭到羞辱,除非议会在罢工活动面前低头,除非出现势不可挡的革命形势,否则罢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罢工领袖并不想走到这一步,因此这次罢工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争取和平解决方案的最后机会葬送在了印刷工人手里。他们拒绝印刷全国版本的《每日邮报》,因为这一期报纸的社论标题是《为了国王与国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总罢工并不是行业纠纷,而是革命行动。要想取得成功,除非摧毁政府并且颠覆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限于这些自由也包括出版自由,印刷工人的举动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或者至少也从反面证实了《每日邮报》主笔的观点。不管怎样,这一举动致使鲍德温政府派出丘吉尔担任先锋官,主动终止了调解谈判。当天深夜,鲍德温的私人秘书兴奋地给温莎城堡打电话,告诉国王的私人秘书,“《每日邮报》已经停止运作了。告诉国王陛下不要从深水区下水。对方驳斥道:“我们不看《每日邮报》。”工会联盟的宣言则声称“各家工会就此否认对于迫近的灾难负有责任。”他们的行动并非指向公众,而是指向矿主与大臣们。鲍德温则在下院做出回应,声称工会正在危及“我国国体的自由”。至于丘吉尔干脆就指责他们试图颠覆政府。

在罢工场面的幕后,内阁里面也充满了紧张气息。丘吉尔正在打造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报纸,希望这份名为《不列颠公报》的报纸能够成为政府的喉舌。鉴于当时他的职务是财长,宣传工作并不属于他的职权范围。当时分管宣传的是一位与鲍德温关系密切的托利党人J.C.C.戴维森【1】。根据他的说法,首相之所以希望丘吉尔担任《不列颠公报》的主编,主要是“害怕他闲得难受到处帮倒忙。”鲍德温补充道:“我实在不敢想象无所事事的温斯顿都能干出什么事来。”戴维森答道:“假如温斯顿真打算将罢工者催化成为一支布尔什维克大军(在他看来他们基本上已经是了),我一定尽力拦住他。”鲍德温答道:“一点不错,你一定要这么做。”尽管丘吉尔明里暗里受到了戴维斯的制约,但他还是玩得非常尽兴。他抽调了所有主要报社的印刷机为自己所用,还征用了右翼报纸《清晨邮报》的印刷厂,整天忙着审定稿件。《不列颠公报》要求罢工者无条件投降。丘吉尔还公然主张运往伦敦城的粮食应当得到坦克、士兵以及机关枪的护送。戴维森哀怨地向鲍德温抗议,声称丘吉尔以为自己现在是拿破仑转世。

英国政府为了应对罢工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既有效又迅速。大约有175万名各行各业的英国工人参与了罢工来支持上百万名矿工。公交车停摆了,火车站安静了,地铁关门了。没有参与罢工的人们只得步行去上班,往往会与纠察队发生冲突,有时双方还会诉诸暴力——大部分暴力冲突都发生在伦敦东部地区。政府依靠战时紧急授权征用了大量中产阶级志愿者来运行公交车甚至火车,作为特殊警员上街巡逻,驾驶新近才问世的卡车向全国各地运送粮食。上千人报名成为志愿者——包括将近450名剑桥大学本科生——来到伦敦与多佛,凭借着所谓“乌拉爱国主义”的气势冲破了码头工人的罢工封锁线。水手们被迫进行装卸活动,金融城的绅士们纷纷前往煤气站为锅炉添煤。潜艇浮出水面用自己的引擎为码头上的冷库制冷。雷尼拉夫马球俱乐部的会员们骑着自己的爱马上街维持秩序,头顶爵位身穿皮袍的贵族女士们成为了粮食分配组织人员。三天之内政府就组织了将近五十万名志愿者。类似1914年8月的气氛——只不过并没有那么危险——感染了英国的中产阶级。暴力行为非常少见。纠察队队在路上阻止了公交车与火车,掀翻了有轨电车的车厢并将其付之一炬。为了保护这些业余司机,有些有轨电车车厢上裹了一层铁丝网。一辆火车被工人们掀翻。在阿伯丁、密德斯堡、格拉斯哥与爱丁堡都发生了罢工者与反罢工者之间的冲突。罢工者投掷石块,警方则挥舞警棍发起冲锋,很多罢工者都遭到了逮捕。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一点点革命躁动的迹象。当时英国共产党五千名党员当中约有一半而遭到逮捕,其中就包括巴特西的印度裔共产党员沙普吉.沙克拉塔瓦,他的罪名是宣称米字旗仅仅会保护蠢货与恶棍,并且呼吁军队不要向罢工者开枪。寥寥几名英国法西斯主义者用歇斯底里的种族主义辱骂回应了他。

罢工进行到第五天,政府采取了决定性的举措。此时伦敦已经陷入了面粉与面包短缺。8月5日凌晨四点,约由10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在二十辆装甲车护送下前往各个码头,罢工破坏者们正在那里安静地渡过泰晤士河以避免纠察队。在码头装满粮食的卡车随即返回了海德公园里的新建仓库。现场的围观者很多,但并没有人站出来干涉。这件事或许是整场罢工的心理转折点,尽管工会联盟与政府依然在进行着激烈的宣传战。关于志愿者司机导致事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接下来发生了几乎不可避免的一幕,看上起像极了西线战场第一个冬天的情形:罢工者与警察踢起了足球。接下来还会出现更危险的情况,包括“飞翔的苏格兰人”火车头出轨事件。普利茅斯、赫尔、唐克斯特卡迪夫与纽卡斯尔还会经历新一轮动荡,但是政府已经掌握了在全国运送粮食的有效手段,铁路与电车服务正在日益增多,工会联盟的士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次罢工的问题或许在于罢工者的纪律太好且手段太和平,于是罢工很快就成了组织能力的较量,而政府肯定不会在组织能力方面输给任何团体。一直竭力保持着理智腔调的鲍德温终于等来了工会联盟主席、炼钢工人阿瑟.普【2】传来的消息:从5月12日中午开始,罢工将“就此终结”。鲍德温在唐宁街回见了工会联盟代表,他向对方核实道:“罢工是否要遭到就此取消呢?”普用近乎蒙蒂派松的辞令答道:“‘就此’就是马上的意思。”鲍德温叫道:“谢天谢地你做出了这项决策。”

尽管工会联盟用十分勇敢的言语回敬了丘吉尔的《英国工人报》,但这次罢工依然是工会方面的惨败。他们已经施展了全部手段,但是他们在根本上都是些遵纪守法体面可敬的民主派,因此他们最糟糕的手段也并不算特别吓人。英国中产阶级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惧逐渐有了答案。成千上万名遵照指示参与罢工的工人都沦为了被害者,要么遭到降职,要么失去了工作。工会联盟领导层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都将会一蹶不振。煤矿工人尤其遭受了重创,他们与煤矿主的争夺还会持续半年,直到最后才迫于饥饿不得不在1926年11月返工。南威尔士、苏格兰与英格兰东北部的煤矿工人都遭遇到了工资削减与工时延长的待遇。从另一方面来看,工会运动尽管损失了许多成员,但并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新出台的法律虽然制约了工会的手脚,但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镇压。因此总体而言工会依旧保留了来日再战的本钱。在罢工期间一直力主鹰派路线的丘吉尔在罢工结束后又开始全力争取煤矿矿主与劳方实现和解。他邀请他们与当时的工党领头人——包括麦克唐纳在内——一起吃饭,大喝香槟,饱餐牡蛎。不过矿工领袖拒绝参与任何与香槟有关的活动,而且煤矿矿主对于丘吉尔的招待就像对待罢工一样无动于衷。

此时的英国并没有革命的氛围,尽管煤矿工人确实遭受了苛刻对待。中庸路线压制了战争间期的真正社会改革,也意味着下一次战争开始时的英国依然是一个社会极不公平、阶级分化严重、经济政治落后的国家,就像1914年一样。但是中庸政策同样也意味着英国从没有体会过在欧陆肆虐横行的暴力政治、街头谋杀与武装政变。麦克唐纳与绝大多数工党成员的胆气不足究竟是工党的失败还是英国的福音呢?对他本人来说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与其他危机时期的首相不同,他领导着一个少数派政府,每天都需要自由党人的支持。他本人无疑也受到了上层社会灯红酒绿生活的引诱,在孤立无援之时也很受用上层阶级的拉拢与吹捧。正如我们将要见到的那样,当日后麦克唐纳与托利党以及自由党携手建立反对社会主义者的全国政府时,他几乎一手摧毁了自己当年创立的党派。因此他的名字今天已经被人遗忘了,只有工党成员依然会用他的名字来骂人。当他最终离开公共生活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角色。可是人们不应当忘记,他在1926年之后领导的是一场四分五裂且自信心荡然无存的运动,而且还没有在议会掌权的明确路线。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Davidson%2C_1st_Viscount_Davidson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thur_Pugh

通宝推:桥上,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