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长城有战略防御功能吗?有感长城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 青草蛇

共:💬209 🌺662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好意思,回错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谢指教。不过还有些问题

        在您的提示下,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我原来的看法可能太简单了。古人对于烽燧的管理还是有一套的,虽然未必历朝历代都完备有效。

        你的资料是这个:

        唐朝的烽燧制度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大凡每30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定,以能够相互望见为宜,不必局限此制。临近边境的烽燧要在附近筑城,严加保护。唐代设在全国的烽燧究竟有多少数目,史书阙载。

          

        这可能由于烽燧经常增减的缘故。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摄御史大夫张仁愿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受降城后,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一千八百所”;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以边隅无事,寰宇??安,内地置烽,诚为非要”,下敕“量停近甸烽二百六十所,计烽帅等一千三百八十八人”3。以此推算,唐朝设在边境和内地的烽燧当在1万以上。

          

        唐朝于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均归尚书兵部职方司管理。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其放烽有炬、炬、炬、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应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施燧的规定大致与此相同。这样,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抵御部队的多少。另外,设在关内的烽燧,还须在每日初夜,放烽一炬,报告平安,故“谓之平安火”。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平安火不至”,杨国忠始首倡幸蜀之策。

        注意一下,你提的这个资料中,说的是烽燧,而不是长城。这两者还不是一回事。

        不过这个更全点,

        外链出处

        秦以前的烽燧制度难以详考,资料中提到的主要是汉、唐、明三朝。

        汉代可以表示敌人数量、有些地点还可加示方位,不知怎么加的。传递速度不快,500-600公里/天。

        唐代可示数量,没提方位,也许也有吧。传递速度快了,1000公里/天。

        明代先加了炮,后用悬灯、炮、旗替代烟火+炮。有表示东西南北四方位的方法,但没提数量表示法,应该也有吧。传递速度更快了,3000-4000公里/天

        做为一种通信方式,烽火传递也有纠错手段,比如对误举有处理方式,想想也够乱的吧。你刚把上一个信号传递过去,他又告诉你那个信号错了,再来个纠错信号,一惊一乍挺吓人。

        再后来驿站的作用比较大,烽燧方式就逐渐没落了。

        所有这些说明中都没提如何获知烽火从哪个点起始,我的这个疑问并没有被解释。可能是这个信息太难加了。正如有的资料说:

        烽火传递军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深刻复杂的军事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依靠畜力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形成了传递官府文书的更为严密的驿传制度和烽燧报警配合使用。

        在汉代,常有匈奴入侵先攻烽燧的记录,可见敌人也是知道如何破坏这一军事通信手段。

        另外,在战争中,烽燧制度失效也是很正常的。大敌当前,烽燧管理员撒腿就跑也很平常。前文引用资料中就提到这点,所谓“平安火”就是时钟信号吧?时钟信号没了,这条线也就断了。

        请注意,这种通信方式是单工的,也就是单向的。它不可能Q/A. 如果敌人再聪明点,以佯攻调动对方烽燧不断示警,经常的折腾,使对手疲于无效运动,那烽燧就不是示警了,而是天大的玩笑了。我不了解古人是怎么处理这点的,这可能就不是“烽火戏诸候”,而是“烽火戏中原”了。我的这个问题也没有相关答案。

        总之,烽燧实际使用不会那么简单,尤其是和敌方战术结合起来,还面临着太多应用问题。这也可能就是我们在很多历史资料中,很少见烽燧成功运用的例子。在大量的古代战例中,以烽燧示警开始的多吗?我没这感觉,好象极少有人提起这点,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感觉,烽燧这玩意其实还是很不可靠,让人难以充分信任。

      • 家园 俺觉着吧,《中国国家地理》看多了

        就难免不出现这样的症状

        没法子啊,那期俺还是在巴黎郊外看到的,这个吐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