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有感于电动车热 -- ct

共:💬107 🌺477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王秉刚考察长城,炮轰中国内燃机“躺在外国技术上得过且过”

          本文于9月30日发表于王秉刚的搜狐博客,王秉刚为原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机械部汽车规划研究院院长,现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编者按

          前天去了一趟长城汽车厂,仔细了解了他们自主研发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2升汽油机的情况。这款发动机的各项指标都很先进,并很快投产,装备到整车上。每次我去长城汽车厂都有一些心得,我非常赞赏他们专注地做好一件件事情的风格与精神,这款发动机的研发用了3年多时间,一个一个问题解决,没有“窍门”与“捷径”,始终把产品的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我相信只要长城汽车厂能够坚持这样踏实的作风,他们进步的速度会很快。

          但是,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另外事情。

          我发现被集成到长城这款发动机里的许多关键零部件是外国公司的产品。当我被告知电控喷射系统是德尔福的,增压器和链条是博格华纳的,可变气门机构VVT是依纳的时候,尽管沮丧,却不感到奇怪,因为在我的心里这些零部件有较大难度,国内企业还未掌握。

          然而,当我被告知下面的信息时,我被惊呆了:气门是伊顿的,气门座是帝伯格茨的,活塞与轴瓦是辉门的,活塞环是ATG的,水泵皮带是盖茨的,火花塞是博世的,皮带张紧器是莱顿的,增压压力控制阀是皮尔博格的,等等,许多是我不熟悉的外企名字,就连汽缸盖罩盖也是一家叫勃乐尼的外国公司供应的,就是因为缸内直喷增压发动机的罩盖上有一个油气分离器,国内企业做不好。

          我感到自己对汽车内燃机产业的状况实在太不了解了,这些我年轻时在一汽工作时就非常熟悉的零部件怎么到现在都还做不了?

          长城汽车厂工程师告诉我,有些零部件国内企业虽然也能做,但达不到要求,质量不能保证,开发与服务能力差。他们采购这么多国外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也是出于无奈,外购的零部件价格占整机的成本高达2/3,去掉采购成本发动机基本没有利润了。

          内燃机产业的状况能不能反映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我不敢瞎说。我只知道我们每年都为不断增加的汽车销售量沾沾自喜,其中掩盖的问题有谁认真研究和提出解决的方案?我们继续批准合资项目,我们把产值列为考核的第一指标,殊不知产值里有多少是合资公司与外国公司创造的?我们就这样躺在外国人的技术上和中国人廉价的劳动上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这些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通宝推:乾道学派,aiyoho,hwd99,深大,
          • 家园 看了一气二气那些号称要静下心一百年跟在外国厂商后面的领导

            应该想到这也不奇怪的。如果不是奇瑞BYD吉利这些小字辈打破利益格局。大概汽油车要永远跟下去了。等着看秦这样的混动是否能带来超越的希望吧。

          • 家园 这就是市场换技术的结果

            市场让出去了,技术不但没得到,还受到很大的冲击,整体规模也萎缩了

            中国汽车行业基本上已处于半殖民化状态,这个与铁路,军工相比差远了。看看龙头一汽、上汽都在干什么,搞了多少技术就明白了。不要谈下面的小兄弟了

          • 家园 死钻牛角尖

            就算那些零部件一样样都能国产了,质量性能都达到国外的水准,成本上能和他们竞争?品牌能卖得出溢价?现实是就算国产车能达到高尔夫的水准,不便宜个2-3万你指望能有多少人买。企业不赚钱,民族荣誉感可不能当饭吃

          • 家园 这个,我有发言权

            以前讲了,我就在汽配行当,王讲的那些国外供应商名字,外行当然听得少, 俺们却听得耳朵长茧子了,曾经某个时段,我也疑惑,一个可以上天入海的全系列工业子项生产的国度,为什么这些东东做不出来?把我的探讨写在这里,抛砖引玉吧:

            A.以深潜和歼20为代表的材料、装备、技术和工程能力证明TG的组织效率世界无右。把这些产品积累的技术分享一些到汽车,提高我们的汽配水平,这应该是好事呀,为什么没有发生?

            1.保密原则,上面这些产品保密技术多,分享到民用就是泄密。

            2.制造原则不一样,上面是国之重器,成本是次要考虑;而汽车,作为普通消费品,成本却是关键,做出老王提到的那些零件,例如气门,军方绝对有这个能力和技术和材料做出比老外更优秀的产品,但是用军方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做出来的产品有什么意义呢?可能舒适度提高10%如果舒适度也可以量化的话,但成本一下子提高好几倍,普通老百姓就不愿意买了。

            3.朋友多和朋友少的问题。任何事,只要做了,就会产生影响,即有些人得利了,成了朋友,有些人失利了,成了敌人。虽然在下一个项目,朋友和敌人有可能互换,但总是有一个总体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一个项目对于一个公司,如果制造的敌人远多于朋友,当头的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必要去做。举例,TG投入技术、巨资和人才成立了一家汽配公司,就做上面老王讲到的火花塞,招兵买马,最好的设备最厉害的人才,结合政策优势,先是打垮了国内同样是做火花塞那些Y货,好处是中国汽车不再需要进口火花塞了,坏处是上万家国内Y厂家们所养的几百万人的饭碗没有了。这部分人怎么办?人,有多余的精力叫享受生活,但大量的人群有多余的精力,却是对统治者,对秩序绝对的威胁。更进一步的,这家集大成的优秀零部件厂家,以成本的优势,还打垮了国外的同类产品供应商,得,国外资本家能做的就是关闭相应生产线,国外的街道上平均又多了几个“逢中必反”的愤青。

            4.精力问题,其实是抓大放小的问题。国之重器,倾国力必须不计成本的做出来,这是大头,是带头大哥考虑的问题。而汽车行当,我的看法是--不怕本行当的朋友来挖我鼻子--解决大众饭碗的,不是有报告早就讲了嘛,汽车是对其他行业支持力度最大的。虽然这个行当自己觉得自己牛哄哄,这样那样技术不得了,实际上那些技术自己占有或不占有其实没有多大区别,想想多少项目那么多博士硕士挤挤一堂遥遥一年折腾技术折腾材料就为了提高那个发动机某个效率1%或2%,听得懂的自行笑过吧。

            5.分享问题。本民族要复兴,不仅仅是让本民族复兴,你得给其它鼓掌的,添柴火的,加汽油的,围观的一点甜头,带头大哥,你得让其他人也有些油头,人家才会支持你,对吧。所以,对于某些不是那么事关国家生死的行当,就不必太认真,放别人一条生路,不要赶尽杀绝,让他们参与到,分享到我天朝的大蛋糕计划中来,才是正解。

            通宝推:constant,赵沐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汽车这一块,养活了德国和日本。

              日本的汽车产业链,占了自身GDP的10%,也是日本产业海外大溃败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丰田章男曾经忧心忡忡地表示,汽车不顶住日本产业将全线崩溃。德国对于汽车产业的依赖,丝毫不弱于日本。

            • 家园 比亚迪这个号称除了轮胎玻璃等少数部件什么外都要自产的企业

              自己研发的发动机,用的零部件自产(国产)程度跟长城比是个什么水平?一样?略好?大幅度自产(国产)?

            • 家园 自己不求上进,还整出一套

              看过河里老冰的博客,里面有关于制造业的问题,其中大部分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就是态度问题。得过且过,不求改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366fd010005cw.html

              老冰的博客

              • 家园 我不知道您提到的老冰的工作经历,但以我10年的汽车零部件

                从业经历很负责的讲,“其中大部分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就是态度问题。得过且过,不求改进”是不对的。

                先挖个坑吧,现在还在外面出差,希望能讲清楚中国制造业不是态度问题,他们很努力,很辛苦。

                • 家园 花催交作业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爬坡都是很幸苦的。制造业爬坡尤其幸苦。

                  我觉得,现阶段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接下来就不能靠价格竞争了或者说价格战是死路。产业体系组织整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各方面都要跟上,在市场需求引领下,在市场新机会的触发下要上一个台阶才行。

                  您说的国家产业政策开放,我保留意见。德国日本都采取过和仍在使用严厉的产业保护政策。作为专业人士,您应该对日本制造业产业链条的排外性了解更多。

                  我不了解汽车行业,但在电梯行业工作过,似乎可以类比一下。国内电梯行业的“乱”和“滥”,其中国内产业政策难辞其咎。发改委质检总局对行业前瞻性研究基本没有,技术标准基本是翻译引进。这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作为如出一辙。

          • 家园 哈,你这说得过且过,有人却说我们还不是最赖的

            http://www.ccthere.com/thread/3940659

          • 家园 这个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也希望国产化越高越好,但做开发不是那么简单的。

            国外厂家的定价,肯定是算过我们自己要开发的话,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钱,才定的。我即使不做这行,也几乎可以肯定,那个价位会把我们卡得很难受,让我们没有太多的利润。市场就是这么残酷,我手头要是有某种绝活,必然也会同样对待买方。

            据说,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在材料,工艺上,这个还需要很长的技术积累,一步步来吧。

            • 家园 问题是一直买国外的产品,国内的产品就根本没有一步步来

              的空间和时间,永远都没有企业用国内的产品,国内产品就永远没有机会提高,难道真的以为躺在实验室里可以做出最完美的产品,然后给国产车装上就可以跑赢国外的车?

              但是如果没有企业用,实验室又如何会研究?总要有一个愿意使用国产产品的企业用国产的产品,才有机会使国产的产品获得质量上的提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技术上根本不值得反思

            值得反思的是,既然因为高昂的进口配件价格而没有利润,企业是如何做到“得过且过”不倒闭的?而且一个没有利润的高管如何能长期呆下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