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淮阴侯列传》 -- 履虎尾

共:💬117 🌺84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评论
        家园 写的目的就不一样

        司马迁那就是为了写而写,说不定还带了股怨气。是记录历史用的,

        至于司马光,他写这个可是给帝王看的,吸取政治经验。

        也许两人对史料考证都很认真,但是删选上就不同了。

        何况司马光那脾气.........

      • 评论
        家园 同意,还是同情韩信,更喜欢司马迁的评论
      • 评论
        家园 唐朝中后期,五代十国倒不压抑武将,众人一起内战,

        不亦乐乎? 宋以后的重文轻武,并不是当时人的主观错误。历史走到这哪步,就得说哪的话。 就像人长大不是。20岁的看10岁的不可理谕,30岁的看20岁的就好了?

        就政体而言,宋已经是中国古代的顶峰。假设自由选择一个朝代,恐怕很多人都会选择和“腐儒”在一起。

        宋朝的对外积弱,既有宋以前的问题,也有现在的误会。其实,即使南宋并不象现在有些人想象那样糟糕。

        • 家园 先天就不足

          看地图就看出来了,宋朝一开始就比较……杯具。

        • 家园 压制武人不算什么大错

          错误在于 方法不对头

          搞权利制衡 让武人难以造反也就是了

          非得刻意贬低武官士兵的地位

          结果弄得他们跟孙子似的

          到后来明朝更蝎虎了 朱元璋大嘴一张 不听话的犯罪的要“拿来做军”

          把当兵愣给弄成了一种刑罚

          把祖国保卫者的社会地位都给贬低到如此地步了还要求这支军队百战百胜 哪有这种可能

        • 家园 关键在于平衡

          从唐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宋太宗灭北汉,中国本土实际上处于割据状态,武人称雄,中央没有权威,因此战乱不已,自然无法对武人做有效的制衡。北宋矫枉过正,过于压制武臣,荣宠文官,造成大量的冗官、冗兵,使得国家武备不足,终于亡于金国。

          治国之道,无非治安平乱,文武两方面都要平衡,否则一定会出问题的。

    • 家园 兵书不敌帝王术

      韩老六厚黑不过刘老三.

      刘老三什么干不出来? 编瞎话什么斩赊赤蛇, 什么分羹, 为了逃命把鲁元公主推下车. 一句话, 不是一般战士啊. 呵呵.

    • 家园 履虎尾兄,有个小小的疑惑

      就是王剪当年领大军攻楚国,他不断地讨要各种赏赐,秦始皇(当然这时候还不是)那么一个人,怎么后来就没灭了他呢?

      • 家园 冒昧回答

        我觉得这两者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王翦要的是田园财货,表示自己贪图物质享受且满足目前的地位,只要君王多赏赐金钱美女就行了,自己老了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借以释去始皇的忧虑:原来这老儿这么好打发呀!给点庄园什么的就行了,没问题,反正庄园这类东西也不会造反,只要你还贪恋享受,顾忌家人,不会在我烹你老婆的时候叫嚣分一杯羹,就不会把我的六十万大军拐跑。

        至于灭楚以后,老王立刻归还兵权,过日子去了,始皇总不能把人家的财产没收了吧,那么大的功劳。人家自己没酒就释兵权了。

        韩信就不同了,要的是爵位和地盘,那可是可以威胁到高祖的统治的,而且都是乘人之危要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王翦本无反志,他这一招是用来释放明确的信息,亮出底牌,避免擦枪走火,跟后来陈平脱光衣服摇船是一个道理。现在国际社会也有类似的做法。

        韩信也无反志,可惜不会表达。

        有一句话怎么说着来着?要不就做好人做到底,要不就做坏人做到头。人的灭亡往往都是由好向坏或者由坏向好转变的时候。韩信人是好人,可做事的手法开始用的是流氓的手法,要这么一直下去,没准也是一个高祖,可是后来的表现,怎么看都是绵羊一样。伪游云梦是好计策?要是韩信真有反志,简直就是羊入狼口,送货上门。所以韩信还是不够流氓。

        至于韩信要做陈冂内应的事,就不能算了吧。

        有点跑题了。

        • 家园 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联系秦汉前后的政治形态来看。

          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联系秦汉前后的政治形态来看。

          先秦的中国政治是分封制,而不是中央集权制。

          秦有过短暂的中央集权制,但可能还没有达成全天下的共识。比如汉早期还是有一定的分封因素。中央集权的确立是一个渐变过程。

          所以,韩信索要爵位和地盘,很可能是出于对过去的政治形态的心理惯性。假如汉实行的是周那样的制度,那韩信的要求实在不过分,也并不危险。但韩信错估了政治形势,没有与时俱进,韩信的悲剧,有一定的因素是作为政治形态转变的牺牲品。

        • 家园 是这么个理儿,

          刘邦在前方打仗,一遇挫折,就派使者回关中,问丞相萧何的身体健康否。萧何很奇怪,左右曰:“无它,大王担心您造反也。”萧何大惊,问计将安出。左右出的主意为:

          第一次,请萧何尽遣子弟从军,刘果然放心了。

          第二次,左右请萧霸占民田、抢夺民女以自污。于是,告状信数十百封,到达前线刘邦处。刘见状,也便安心了。而刘邦归来时,萧何请求将上林荒田分给无地农民种。刘邦大怒,将萧何下狱。

          最高统治者对高级官员的纵容,高级官员为解除皇帝猜疑而自污,乃是中国吏治腐败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 家园 秦汉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界点

      以此前的分封制来衡量韩信的作为,并无不妥;以此后的中央集权看待韩信,则无可饶恕.这大概就是两位司马公对韩信评价不同的原因.

      无意贬损韩信的战功,但实际上还是有些水份.楚汉相争,刘邦彭越等拖住了项羽这根硬骨头,韩信在后方拿魏齐等诸侯砍瓜切菜.刘邦的狼狈和韩信的潇洒是相关的.韩信如果遭遇项羽?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他们交手的机会.或许淮阴侯也以此为生平憾事吧!?

    • 家园 杀韩信是适当的,也是必须的。

      杀韩信, 我看不怨。 韩信在历史上,思想上, 组织上,行动上都背叛了他曾经忠于的汉朝,处以死刑是适当的。

      历史上, 韩信趁刘邦之危,自立为齐王。 换位想想,在你危难之时, 你先前委以重任的将领妄图自立。 这是一种严重的分裂行为。 也给当时的广大人民带来了更大内战的危险。 当时捉到, 宰了正好。

      总公司说“不可能只有一次背叛, 因为背叛是一种习惯。 ”

      思想上, 当齐国的流氓无产者蒯通劝说韩信谋反时, 韩信回答“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这说明, 韩信内心是有背叛的意图的。 不过碍于形势, 隐忍不发而已。 想想几百年后的司马懿。

      组织上, 韩信勾结教唆陈冂造反。 看看韩信说什么:“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就是说: “小陈哪~~, 这个河北~可是个好地方,出精兵啊!你吗~~~,现在是主公面前的红人。你闪了,一定有人说你坏话, 老刘开始不信,听得多了,肯定起疑;再听点,就得夺了你的军权(看看我, 不就是个好例子)让某做你的内应,天下都是咱的”何其居心?

      前面的都是犯罪企图,后面就是具体的犯罪事实。 看看够不够判死罪的。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冂报”这位前齐王,楚王,淮阴候要伙同他人,以假冒的圣旨,释放罪犯, 袭击皇后和太子。 光矫招一条就宰了他。

      以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事件就有不同的结论。我就以当时的民意来讲, 人民已经饱经战乱。 韩信就是反了,也逃不出被宰的命运,可老百姓也得多折腾几年。 刘邦爱才, 保了韩信几次,便宜了韩信。韩信的人格?再重要也比不上当时老百姓的性命重要。 不管吕后是何居心,客观上宰了韩信对老百姓是有利的。

      • 家园 谋反之事本就未必是真,但在太史公时代已经定了性了

        他或也不知情,或不敢言。

        说起来就跟林彪的571一样,可疑得很。

        韩信羞与那些大将为伍,何况陈豨这样的人?如此机密大事,与他策划,而非英布等人;就如同571四大金刚皆不知情。当然,有人考证陈豨是其部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