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那年庐山’有感 -- 老广

共:💬143 🌺8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唉。。老广兄。。。。您碰到南墙了。。。

            俺没有引杨尚昆日记八月九日的记载是因为俺很厚道,但为了您的不屈,俺还是再给您抄一段吧。

            告诉您八月九日杨尚昆的活动吧。

            引自《杨尚昆日记》

            “八月九日

            上午7时半下山,赴九江机场,接胡志明同志。

            9时半飞机到,上山已12时了,大雨。

            1时半主席请胡吃饭,常委各同志都在,我亦参加。

            今天甚疲乏,下午睡觉,晚间仍参加汇报。”

            • 家园 并不能就此说老广撞到南墙

              1.

              【彭真就来找我商量,提出要保护“秀才”。为此,彭真、薄一波和我专门找李锐谈话,要他到此为止,不要再扯宽了。】——这是某天。

              【我把这个意思向刘少奇、周恩来和毛泽东汇报,他们也表示同意。】

              随后毛泽东分别找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谈话,批评“秀才”们前一段表现不好,方向有些不对头;同时又要他们不要过分紧张,要夹着尾巴做人;还说过两天向会上打个招呼,下“停战令”,对“秀才”们挂“免战牌”。】

              随后和某天未必是同一天。

              过两天,实指还是虚指亦不知道。

              也就是说,8月11日——前,不确定是8月9日。

              2:杨尚昆8月9日日记并不能证伪“撞墙”。

              参见8月6日日记

              上、下午均开小组会。

              晚间汇报。约廖、孔谈话。

              8月9日日程白天是满的,

              但是“晚间仍参加汇报。”——约人谈话,亦多在此时或汇报之后了。

              也就是说,不能就此得出“你撞墙了”的结论。

              ps :8月5日、8月7日、8月8日的日记几乎完全一样:

              “上午、下午都开小组会议(8月7日用“小组会”一词。)

              晚间汇报。”

              晚间汇报的“余地”就太大了。

              《杨尚昆日记》的价值既在于表达,亦在于沉默。

              庐山会议他刻意写得格外粗减,不多话。

              和庐山会议日记之前的语气、字数——完全是两个数量级的。

              《杨尚昆日记》对于研究59年不可不看。不仅仅是庐山会议这几天。他把有些话说在别处了,(研究庐山只看会议这几天就会漏掉一些猛料)

              这几天却是要多守沉默的。此人表达的艺术,nb极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执念啊。。

                1,是老广兄自己提出杨尚昆八月九日和李锐谈话的。----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看过《杨尚昆日记》。----同样的,他也不知道李锐和田家英在庐山之后的友谊深度。----换句话说,因为老广兄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一些必要史料,所以,他可以这样猜测,---但在这些史料摆在他面前之后----我们需要给李锐一个清白。----这个清白不是为了李锐的声誉,而是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底线所在。

                2,杨尚昆的日记,如果您认为杨主任写日记的时候,都要注意“价值既在于表达,亦在于沉默。”----俺只能说,文学的想象力有时候在史料众多的现代史研究里,其实并不那么需要。----您不觉得,这样的研究历史史料的方法,看起来深刻,但或许过于“深刻”了?

                • 家园 清白很难啊

                  周小舟就没保住。本来一个完人,不但被好朋友揭露出揭发过人,还把信件原文发出来了。你给了李锐清白,那吴冷西是不是就是诬告?杨尚昆是不是就是有意诬陷?研究历史,不能有个人好恶。我当初可是拿实录当语录读的。

                  • 家园 吴冷西对李锐的指责,在最好的程度上,俺也只能认为

                    他把周小舟和李锐搞混了。因为周小舟也是“会议记录起草者”之一。

                    而吴冷西的回忆错误很多,并不是李锐一个人提出。其他相关的著作里也有对吴冷西其他回忆错误的质疑。

            • 家园 实录也没有记载这次谈话啊

              你需要否决整个杨尚昆对庐山会议的回忆. 里面说的很清楚,在8月11日以前谈话,难道每件事都要记在日记上。另外实录没记是怎么回事。这个谈话不重要吗? 你难道对实录一点置疑都没有?

              而且关键是他揭发没有揭发陈,胡,田,吴这些秀才。

              • 家园 其实老广兄,到此为止,我们俩至少可以确认几件事,

                第一,您没有看过《杨尚昆日记》

                第二,您没有仔细看过《杨尚昆谈庐山会议》

                第三,您对李锐的要求过于苛刻了,比如李锐没有把八月十三日周公,杨尚昆,彭真,薄一波找他谈话写进实录,就是“没有诚信”。

                不如我们就此歇息,好好理一理资料,再仔细想想?

      • 家园 关于这块,俺也补充一个材料,

        田家英和李锐说的私房话,李锐只告诉了周小舟和周惠。而周小舟给东哥的信写于八月十一日之后。

        至于,这几个秀才被追究,是在小组会上,而他们被立案审查,则是在周小舟信印发之后。

        换句话说,都有“揭发”,但周小舟所揭发的内容和之前的应该有所不同。

        • 家园 我们说的是李锐是否揭发的问题。

          你的假设还是李锐不能揭发,所以他对二周讲过,那揭发的只能是二周。田家英说的话,二周可以揭发,同时李锐也可以揭发。杨尚昆讲的很明白,李锐揭发了陈,胡,田,吴.

          就是说吴冷西说的没错,94年是吴冷西的孤证,现在杨尚昆也出来说了。而且证实了,彭真,杨尚昆,薄一波是负责处理此事的.

          • 家园 首先,周小舟的揭发是铁证,因为原稿俱在,

            其次,“斯大林晚年”问题是在八月十日才被黄克诚大将披露的。(这是黄大将自己的回忆录,而不是李锐说的。)----而就在这一天,李锐才真正防线崩溃。开始检讨。

            那么,李锐如果要在八月十一日之前揭发田家英的话,您认为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史料是需要综合的。您的材料,包括杨尚昆的,吴冷西的,俺都看过。窃以为此处,您似乎略有严苛之处啊。

            而且非常简单的,如果李锐揭发了田家英,那么,田家英时候根本不会去救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眼光稍稍放的远一点呢?

            • 家园 我从来没说过周小舟没揭发

              你还是以李锐实录为基础。我说的是李锐揭发了陈,胡,田吴等秀才。我们现在有受害人吴冷西的指控,有处理此事的杨尚昆的回忆,都是重量级人物。其实这个更符合事实,不是吗? 你内心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知识分子英雄出现。其实我觉得你对张闻天等人的分析很好。为什么他不适用于李锐?

              我从来没说过周小舟没揭发,我下面会分析到。其次8月10日的事情我们也接着分析。事实上说8月10日李锐到那会场去的原因是为了对质关于高岗的谈话这点,只见于李锐的实录。是为孤证。

              8月11日前揭发的日期,杨说的很清楚,8月11日两天前。

              杨尚昆的史料很关键,之前我是完全相信李锐的,如果你之前看过,你却没有参考一下,那么你是不是对李锐的实录过于宽松了呐。

              至于田家英救他,这个也很简单,东哥都能原谅一众秀才,庚介的田也不能气量太小,甚至有可能是东哥委托。而且毕竟李锐在8月15日大会上当众承担了。从吴冷西的94年文章中可以看出吴冷西并不知道彭,薄,杨对李锐的谈话,也就是他并不清楚组织上让李锐闭嘴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否则他94年文章就会提到,不是杨尚昆的谈话,谁知道当初有这一出。你不采用杨的谈话,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 家园 掺和两句

                对于回忆我们要持慎重的态度,因为人的回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先来看吴冷西的回忆:

                二十多年之后,这位起草参加者著书立说,扬言他写那封信是“终身恨事”,似乎是乔木同志的建议害了他。

                这个“终身恨事”,按照老广兄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想我们可以略过不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吴冷西对李锐很不感冒。

                教头对于此问题的解读是另一当事人胡乔木对李锐不错,所以两人之间不应有此龌龊,而老广兄说这是胡乔木的政治度量,我想这也是一个各人有各人理解的问题,恐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正是这位起草参加者在庐山会议后期,写了所谓“检举材料”,罗列许多“罪状”,告发乔木同志、家英同志和我。

                教头对此的解读是吴冷西可能把周小舟的揭发错记到了李锐头上,因为周小舟的检举材料是在档案中可以看到的。但问题是吴冷西对李锐很不感冒,在这类问题上似乎不会张冠李戴的。

                吴冷西的这段回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证据支持,而仅仅是回忆,如果庐山档案公开,找到了李锐的检举材料,那自然是板上钉钉。但在此之前,这个回忆只能待考。

                彭真、一波、尚昆同志要我们在大会上同此人对质,参加八届八中全会的同志都目睹当时会场上对质的情景。

                这个应该是吴冷西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毕竟在大会上当面对质是一个众人目睹的事情,但目前还没有其他人站出来或者写文章证明有过这么一幕,因此,这个回忆也只能待考。

                下面再来看杨尚昆的日记和回忆:

                彭真、薄一波和我专门找李锐谈话,要他到此为止,不要再扯宽了。

                杨尚昆的此段回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写明时间,从他叙述的语序上看,这次谈话是在8月11日前,但从杨尚昆日记上找不到明确的记录,其他史料也没有披露相关的问题。

                8月13日

                会后,周(总理),彭真,一波,我同李锐谈话。

                而日记中的这次会谈否就是上面会议所说的那次谈话,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都还不能确定。

                关于吴冷西和杨尚昆的回忆之间能否互相证明,我想,从回忆内容本身来讲,是可以互相证明的。但是,两者的回忆在关键之处都还有不确定、不明确之处,需要进一步史料来加以考证。

                因此,关于吴冷西与李锐之间的争论,目前还无法定论,只能是“一个问题、各自表述”,大家只能是各取所需了,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读‘那年庐山’有感 续5

      李锐的辩解基本就是在实录里写的,史同志也在“那年庐山”31,32,33都提了。李锐在实录里说他“在整个批斗阶段,我始终只将坦白交代限制在同周小舟、周惠两个人的交往中,而决不涉及其他任何人,因为二周同我的关系已是人所共知的了。”

      “我最担心的是同田家英(也还有胡乔木)的来往,再这样被追逼下去就复杂而麻烦了。……可是关于我同田、胡间也有活动,第二组的《简报》上已有反映,于是我就先单独同薄(薄一波)谈出我的想法:‘祸’是我闯的,一切由我承当,我作交代,作检讨,但人事关系只能到周、周、黄为止,这已是众所周知的,无可隐讳,决不能再扯宽了。薄同意我的看法,要我‘先发制人’。我随即写篇自我揭发的检讨。十一日上午我交出检讨,检讨由薄看过”。(322页)(322页是88年实录页数)

      然后就把揭发田家英,胡乔木的事情安在周小舟身上:

      “不料我的这点‘苦心’,使得小舟极其不满,因为我曾同他谈过一些田、胡同我谈过的东西,他认为我‘言不由衷,推卸责任’。结果他八月十三日向毛主席写的信中交代材料,如前所述,被毛主席批示:‘全篇挑拨离间,主要是要把几个秀才划进他们的圈子里去,并且挑拨中央内部。”’(323页)(323页是88年实录页数)

      而且李锐还摘引了周小舟原信中的话: “这些自由主义的乱谈,是否事实,我完全不清楚。谈后他说当做(纸)烧掉。他的用意是乔木、伯达、家英、冷西等同志都是好人,不要连累他们,并且又把事情弄得愈来愈复杂。他的交代不谈这些,我认为这一点用心是善良的。请您考虑,可否把这段情况只在中央少数同志之间查明,不要传播开去,因为我确实认为乔木。家英、伯达诸同志都是善良的(虽然也有自由主义的错误),把他们扯进去对党没有好处。”

      要说一句的就是,增订版的附录5是“请吴冷西给个说法”,附录4就是“实事求是,何惜乌纱--怀念周小舟”,附录4里当然把周小舟说得完人一样。附录5里面不仅把周小舟揭发的事情全盘托出,而且还引用信件原文,但这个原文实在有点太那个什么了,小舟形象情何以堪啊。当年邓左宗棠一个罪状就是泄露老胡痛哭流涕的检讨,毁灭老胡形象,政治道德极为败坏。这个附录4还完人呐,附录5就给这么一段。真个好朋友。

      然后就是8月15日,周小舟再次揭发田家英三句话,然后刘少奇问李锐怎么会事。李锐实录里说的:

      “在十一日交出的检讨中,我完全撇开了同田家英等的往来,这个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于是我站起来,大声而从容地说道:这三条意见是我自己的想法,跟田家英无关,大概是小舟听误会了,这完全由我负责。刘少奇马上说:李锐不是中央委员会的人,他的问题不在这里谈,另外解决。于是,这个险情总算避开了。”(343 页)(88年实录页码)

      李锐在说完这些后,质问吴冷西:

      “庐山会议后期的八中全会,开过多次全体人员的大会,参加这次会的许多人(包括吴文提到的三位国家老领导人)还健在,除了这一次刘少奇主持的大会上,或可说李锐曾同周小舟“对质”外,谁还参加过彭真、薄一波、杨尚昆要胡乔木、田家英、吴冷西“同此人(李锐)对质”的会呢?吴文肯定“参加八届八中全会的同志都目睹当时会场上对质的情景”。请问,哪一天开过这样的大会?《简报》的哪一期刊载过这一情景?”

      然后李锐就质问老熟人吴冷西为什么会这样“无端指责”。要吴冷西给个说法。

      这样一来就成了罗生门了,吴冷西作为苦主,出来控诉,举的证人是彭真、薄一波、杨尚昆和参加八届八中全会的同志。而李锐反驳则是说检举的是周小舟,对质吗,除了8月15日大会勉强算以外,还有哪天开过这样的大会,简报的哪一期登过。李锐还提了句就是参加过八中全会的很多老同志还在,包括彭,薄,杨。他们谁也没出来说话啊。

      我们来合理分析一下, 我觉得8月15日可能算是勉强的对质,当时的情景可能是周小舟揭发以后,刘少奇问话,李锐回答大包大揽,然后几个秀才也出来说俺们从来没说过这话,这个是可能的情景,也许就是吴冷西嘴里的对质,但李锐却没觉得这个是对质。如果8月15日大会就是吴冷西所说的对质的话,那么可能参加8届八中全会大多数人包括李锐都没觉得那是个对质。但吴冷西也可以理解,对其他人来说,那不是对质,但对当事人的几个秀才来说,必然是全身一身冷汗从头到脚,对他们来说这个就是对质。

      但这个还是各说各话,如果就看这两个人的文章的话,可能相信李锐的会多些,吴冷西算是左宗棠吧,这一点很多人就倒向李锐了。李锐说的也对,关键的是94年时候,彭,薄,杨三人都在人世,他们都没有出来说话,所以天平还是偏向李锐一边。

      要不河里各位投一下票,看是谁没撒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