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明冲突、宗教、伦理和价值观 -- 常乐

共:💬27 🌺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文明冲突、宗教、伦理和价值观

    近年来西方与穆斯林世界的冲突,可以看到宗教的因素。

    911后,小布什要各国和民众选边站:要么站在我们这一边,要么站在他们那一边。这里的“我们”是美国,而“他们”就很模糊了。

    “他们”的所指有小、中、大三个:最小的“他们”是反西方的穆斯林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和某些穆斯林“邪恶”国家,包括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控制的国家(如塔利班统治的阿富汗、伊朗)或有碍美国利益的国家(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较大的“他们”是穆斯林世界。Spengler在“穆斯林自由化运动失败:西方索性劝回教徒皈依基督”(外链出处)中写道:

    正如左派宣称的那样,西方不是在跟个体的罪犯作战;正如伊拉克灾难显示的那样,它不是在跟苏联式的国家作战;它也不是在打击一种政治运动。它是在跟一种宗教作战——具体来说,这种宗教是在对西方作出激烈反应中产生的。

    本笃十六世在里根斯堡大学向伊斯兰发出的挑战如今让西方和穆斯林世界之间泾渭分明,未来的一切都将不同。

    最小和较大的“他们”,是缩小到主要敌人了,而不缩小时西方人心目中最大的“他们”就是非西方。

    西方是哪儿呢?在冷战时期是清楚的,就是北美和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澳洲、日本和梵蒂冈,主要敌人是东欧和东亚的共产主义国家。90年代初,苏联解体,原苏联加盟国和东欧国家放弃共产主义,冷战结束。西方欢欣鼓舞,美籍日裔学者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说,正义的西方资本主义战胜了邪恶的共产主义,终结了历史。美国学者亨廷顿没有这么乐观,其《文明的冲突》说以后的国际冲突主要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文明如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教文明、日本文明。但是近20年来的国际冲突,主要却是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特别是西方与穆斯林世界之间和西方与东正教斯拉夫人(俄罗斯、塞尔维亚、波黑塞族人等)之间。

    纵观西方国家,除了梵蒂冈,有如下特点:(1) 发达国家,人均GDP要接近1万美元。颜色革命成功的欧洲穷国,如格鲁吉亚、乌克兰,只能作为西方的外围前线。(2) 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3) 民主政治。新加坡这样的威权政治是不及格的。(4) 多数人信仰宗教。核心国家是新教(狭义基督教)为主的,如美、英、德、加、澳、新西兰。其次是天主教为主的,如法、意、西、葡、爱尔兰、波兰。再次有全民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然后是有新教、天主教等多宗教的,如日本还有神道教和佛教、韩国还有佛教。第四是东正教为主的,如希腊、保加利亚。只有土耳其是伊斯兰教为主的。它进不了欧盟,与此有些关系。

    由此可知,宗教是西方社会的主要属性之一,在西方社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西方伦理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不明理的教徒说的那种胡话:不信神就是没信仰,就是迷途的羔羊,就会只有物欲。

    人的心理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如知识系统、信念系统、情感系统、意志系统。人对于自身、自然和社会(心中有同一套民俗文化的人群)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对于未知的那一大部分,有些承认不知道就完了,可有些因现实需要而假设并相信是怎样的。后者就是信念,有大有小。小的信念如相信某个数字会带来好运,大的信念如相信有鬼神的世界。后者因其大,而常被叫做信仰。

    民俗文化也有多个子系统,其中之一是伦理系统。伦理对于社会是极端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为法律提供了基础。善法还是恶法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合乎伦理。伦理系统这种抽象的东西,对其性质是有争议的。

    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探讨抽象的东西是从类(范畴)开始的。例如我们接触的桌子,是一张一张具体实在的桌子,那么桌子这个抽象的类是怎么回事儿呢?中国古代哲学也有类似的探讨,就是从春秋时代开始的名(类)物(具体成员)之辨。西方哲学中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精神世界里的抽象的桌子范畴,概括自物质世界的具体的桌子,而后者是柏拉图所说的先验世界里的桌子范畴的不完美的表现。这种说法叫做实在论或柏拉图主义。中国古代的老子也有类似的说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是这个世界里的东西,而道是另一个世界里的抽象东西。照此说来,伦理就是先验世界里的规则,是普遍的,绝对的。善是上帝、安拉或佛等主神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康德的先验理性的一部分,如其名言: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第二种说法是,桌子这个类,只是一群人对那些具体桌子的约定。这叫做唯名论或约定论。中国古代的荀子也有类似的说法“”约定俗成谓之宜”。照此说来,伦理就是一群人约定的善行规范。它不是普遍的,绝对的。

    第三种说法是,桌子这个类,是每个人的心理对外在的具体桌子概括而成的概念。这叫做概念论。照此说来,伦理就是每个人对外在具体善行概括而成的一套概念。它也不是普遍的,绝对的。

    实在论者(教徒或先验理性信仰者)相信有先验的、普遍的、绝对的善(一种伦理价值)和伦理(一套善行规范)等抽象东西,非实在论者则不承认。但是不承认先验的、普遍的、绝对的善和伦理,并不意味着都不承认善、价值、伦理、文化等抽象东西既有个性(或特殊性)也有共性(普遍性、普适性、普世性)。

    在我看来,伦理是一群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出于相处的需要而对于善行逐渐约定的规范,而且是内化于这个人群中的每个人的心中。伦理有稳定性和继承性,儿童如学习语言一样,逐渐学习到伦理。伦理也会随社会变化而变化。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伦理。可以评论不同社会的伦理规范的差异甚至高低,但要非常谨慎小心,因为没有先验的、普遍的、绝对的善,所以要看某个或某套伦理规范对于增加所属社会的成员以及人类福祉的作用。这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一个社会有利益冲突的成员,更别说人类的几十亿成员了。不明理的西方道德评论家,自以为登上了先验、绝对的或最先进的道德高地,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一开口就是“他们”或“你们”恶劣甚至邪恶,却浑然不知自己这样做是极端不道德的。

    在西方国家里,因为历史的缘故,多数人信教,而宗教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伦理提供了基础。德国社会学者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分析了新教伦理适合于资本主义发展,如新教伦理是教徒直接对上帝负责而无需通过教会,努力工作是对原罪的赎罪,这样就鼓励了新教徒努力工作。但是应该看到,以宗教为基础的伦理,相信先验的、普遍的、绝对的善,也导致了自以为正义化身的极端派思潮,如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原教旨主义、当代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中国从古到今都有宗教,但没有过多数人信仰一种高级宗教。中国的伦理基础有佛教等宗教成分,但不是主要成分,而主要成分是世俗的经验及其精致化——多种哲学等人文学术。从古到今,不信教的多数中国人,都按照社会的伦理行事,当然不是迷途的羔羊。

    对善和伦理的探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传统悠久的哲学(包括宗教哲学)途径,也就是伦理学(包括宗教伦理学)。这一般是先假设普遍的善(宗教伦理学等实在论伦理学先假设先验的、普遍的、绝对的善),在此基础上纯思辨地建立普遍的伦理系统(实在论伦理学建立先验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系统)。另一种途径是近两百多年来的社会科学途径,也就是研究对象包括善和伦理的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这大多是先观察和概括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个一个善行规范,由此概括出一个文化或社会中的伦理系统。概括出多个文化或社会的不同伦理系统后,尝试找出某些伦理系统的一些共性,据此把多个伦理系统归入不同的伦理类型。然后再尝试找出不同伦理类型的一些共性,也就是善和伦理的一些共性。这是从特殊到普遍。当然也会有人从普遍到特殊,即先假设伦理共性(往往主要是自己文化的伦理系统),再以此为基础观察和概括伦理类型和多个文化的伦理系统。

    在近现代的文化(包括伦理)探讨中,不管是哲学途径还是社会科学途径,因为西方学者占大多数,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西方文化(包括伦理)为基准,导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西方文化(包括西方伦理)中心论,尽管这早已在学术界受到强烈批评,名声如同种族主义。在学术界之外,西方文化中心论还是很有市场的,还没有和种族主义一样臭。学术界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批评,导致了矫枉过正的文化相对论,就是认为不同文化是无法比较的,其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天然合理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文化多元论,就是认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动因,并不以其中一种为中心,但它们是可以比较的,而且并不是其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天然合理的。

    现在的一种流行说法是,正义(善)、平等(公平、公正)、自由(人权)、民主是普世(普遍)价值。这种说法原是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家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合理性的,基于先验理性或宗教等实在论。现在各国民众仍然可以以这些价值自行推动社会进步,但并不需要接受实在论的假设:这些价值是普遍的。至于西方国家用这些价值以及普世价值假设来干涉和控制非西方国家内政,甚至为了肢解非西方国家而制造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政治口号,只是流氓找茬罢了。西方国家经济已经发达,非贫穷者占人口多数,占用较多的世界资源,相对于贫穷者占人口多数而且占用世界资源较少的非西方国家,国内平等、自由、民主程度一般总要高些,以此作为干涉、控制或肢解非西方国家的理由,那是强盗逻辑,就像古希腊人以自己有民主权利作为对非民主制城邦开战并将俘虏作为奴隶的理由。非西方国家民众要做的是,自己发展经济,脱离贫穷,同时维护和争取平等、自由、民主权利,渐进地推动社会进步。西方国家以输入平等、自由、民主为名的干涉、控制和肢解,是为了西方国家自己的利益,损害非西方民众的利益,所以会受到非西方民众的反对和抵抗。

    此外,平等和效率、自由和秩序、民主和法治,都是在一个国家的一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相互制约的。激进地乃至极端地单边狂飙突进,甚至进行超越现实条件的革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反而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

    • 家园 【文摘】小泽一郎批基督宗教“排他又自以为是”

      全文:外链出处

      小泽一郎在会见日本佛教领袖时,大力赞扬佛教,而把基督宗教给好好批评了一顿;小泽说,基督宗教“排他又自以为是”,所以一些信仰基督宗教的地区,像是美国与欧洲,“只会一味往死胡同里钻”;至于伊斯兰教,小泽说,“只比基督宗教好一点点,可是也相当排他”。

    • 家园 【文摘】世界日报:大学排名的西方标准

      英国“泰晤士报”一年一度全球大学排名榜,是最大规模,最有权威的评审。榜首是大热门哈佛,……第九及第十位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

      这类的精英大学,有几个很明显的共通点:第一,全部是英语的大学,六所在美国,四所在英国;第二,全部是私立大学,学生只有一万多人,加州理工且只有几千左右;第三,绝大部分是贵族化大学,学费昂贵,资产丰厚;第四,这些大学,绝大部分历史悠久,牛津与剑桥俱超过800年;第五,十大中有九大是连续三年入围的,普林斯顿是唯一的新贵,因此是垄断性的。……这就解释为何中国的大学,永远不能入围。

      假若头25名的大学是顶尖的大学,这次唯一可以入围的只有香港大学,由上年的第26名升上今年的第24名,……

      到了全球100大,才有中国或华人大学入围,国立新加坡大学排第30,香港科技大学第35,香港中文大学第46,清华大学第49,北京大学第5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第73,国立台湾大学第95。……

      再到全球第101至200大,……而非英语的著作,特别是欧洲语文亦逐渐受到重视,华文的地位亦顺应提高。在这个范围内,亦多了六所中国的大学,包括大陆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比起三年前,名次亦略有提升。不过提升得最快的,还是香港的城市大学、理工大学,前者由三年前的第154名,跳升至今年的第124名,后者由200名以外,提升至195名。

      审核的标准,是基于五项准则:第一项是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是学生水平,不过由外人测度;第二项是学术著作被引用次数,是学术成就,不过由校外人去评估;第三项是师生比例,这就关乎大学的设施,当然是和财力挂钩的;第四及第五项分别是国际学者的比例,国际学生的人数,如是大学需要走向国际,这完全是西方的价值观。

      在两岸四地,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的水平,未必差过香港大学,但香港大学之所以超前,主要原则是能够符合西方的标准;香港科技大学比香港中文大学更加国际化,因此自2007年开始,便能超越中文大学。此外,香港的城市大学在香港的地位,虽然比不上理工大学,但由于懂得玩弄西方的游戏规则,如是排名更节节上升了。还有,由于大学教育在台湾已走向普及化,因而水准不能上升,但由于台湾大学能鹤立鸡群,因此今年才可打入全球100大。

      全文:外链出处

      • 家园 【文摘】石之瑜:卓越大学 卓越奴隶

        台湾的高教追求的,无非就是在国际评鉴上如同幼教家长一样,不择手段的想提早起步,争取高分。

        争取高分,是海峡两岸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考试。近年学美国,台湾的教育改革也想要减少依赖分数来评价学生。但这不是真的减少依赖,而是考题换了,换成要考更难的题目──谁比较像美国。这个考试要高分,就必须减少依赖分数。这就像大学争取排名,排名高了不是变得比较卓越,而是变得比较像美国的大学。所以,愈是靠近卓越,就愈是没有自己,也就愈远离卓越的可能性。

        21世纪以降,这样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香港与新加坡拥有英语与薪资的优势,给韩国或台湾这样的日本式后殖民地国家甚大压力。向北美看齐的心态,逼迫这台韩两地的教育领导揠苗助长地推动英语教学,各种各样的国际教育计划出笼,有的用加薪的方式鼓励教授用英语授课,有的用强迫的方式威胁教授用英语授课。这种追逐的风气,近年在大陆的高等教育也流行起来。

        大学排名也一样,各种机构争相建立自己的标准,导致被评鉴的台湾高等教育疲于奔命。所以人家要看国际化,我们就去找国际学生;人家要看学校名声,我们就搞宣传;人家要看英语论文的发表,我们就逼着师生为发表而发表,为英文而英文。

        聪明的商人趁虚而入,先是各种英文润稿公司应运而生,香港在其中一马当先。接着有人成立假的英文期刊,贩售期刊出版的怪招最近流行起来,偏偏就有人上当交钱想换个发表的纪录,毕竟发表纪录比发表的内容重要得多。造假的研究愈来愈多,揭发其中一两个,给人某种信心,好像其他多数发表都真实可靠,实则大谬。学术只剩下术,而没有学。就像争取排名,是为术而学,不思且罔。

        追求卓越的内容,就是提高排名,也就是在别人重视的标准上力争上游;……这样的追求卓越,只可能是模仿的很卓越而已。可是,不但台湾如此,香港、新加坡、韩国无不如此。若问卓越是什么?就是能不能让别人觉得我好。

        台湾的实践赋予卓越以新诠:卓越就是一群奴隶心态的人,在他们所共同想像的欧美的主人面前,通过某种比赛,证明自己可以成为更好的奴隶。而亚洲,就是奴隶们自我砥砺的竞技场。实际上,欧美的所谓卓越学校的老师未必斤斤计较排名,就像欧美的学生考GRE或SAT ,会像我们学生如此疯狂参加东方或美加补习的占少数中的少数,以至于我们学生即使考到高分都不能取信。

        这样的台湾大学教育永远不能卓越,因为在我们提升排名的努力本末倒置,我们在指标上展现的进步无关进步,或主要是自娱娱人。比如,喜出望外在泰晤士报排名95的台湾大学争取到2010年与哈佛大学共办模拟会议,光这事就在校网首页狂贺了足足两个礼拜,但这不过是个经年累月举办的会议,却意外揭发台大迎接天子来犒赏的卑微心态,赏的就是一个国际曝光的场合。

        多被看到一下,多被夸奖一次,是我们追求卓越的终极内涵,至于学术是何物,已不闻问。所以我们总是仔细观察人家想看什么,一心满足与讨好别人,稍为有人反省,就答说是学校要求,“教育部”要求,“国科会”要求,没办法。面对国际评鉴如此,国内评鉴更如此,这样卑微巴结的台湾大学所赞赏的,是没有自己也没有办法的卓越奴隶。外链出处

      • 家园 合肥科技大学……

        在这个范围内,亦多了六所中国的大学,包括大陆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比起三年前,名次亦略有提升。

        说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吧?

        合肥科技大学,不知道,倒是知道一个合肥职工科技大学,也叫合肥电大.听说有段时间和大名鼎鼎的新华电脑学校,合办过几个班,是否因此就在世界大学中排上名了?以此推算的话,全国驰名的新华电脑学校应该跻身世界大学前十了吧?

      • 家园 大学排名未尽合理,可是这篇报道更加偏颇

        这就解释为何中国的大学,永远不能入围。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解释的?

        中国的大学与国外一流大学有较大差距是事实,有没有西方排名的那么大可以商榷。但是闭上眼不承认这种差距,幻想着中国大学不能进入前25名是因为人家的排名不合理,这比酸葡萄心理还如,自欺欺人罢了。

        • 家园 这个排名可以参考参考,但也不要太看重。

          很多东西从这个排名上是看不出来的。举个例子,港大的排名远高于西北工业大学,但港大关门了对国家屁影响都没有,而要是没有西北工业大学的话中国的航天事业恐怕要后退一大截,这个学校掌握的许多技术是很多国家做梦都想要得到的,阿三、棒子要是得到这个学校的话估计睡觉都会笑醒。

        • 家园 你没看全文?

          这是美国《世界日报》(属于台湾联合报系)的社论。

          你说的差距,世界日报的大佬不会不知道。他们说了,这十所大学无疑是全球公认的精英大学。他们分析的是泰晤士报榜单上的前十名总是英美的私立老牌贵族小型大学。不但中国和欧洲的非英语大学,英美的非私立老牌贵族小型大学也不能入围。

          英语的问题,是占了国际通用语的便宜。非英语著作,被引用的次数一般少于英语著作。日本的自然科学水平因此长期被低估。这在学术著作引用次数标准上领先。

          贵族小型大学,学费昂贵,教师多。这在师生比例上领先。

          教师多,学生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而且学生家庭有钱,出路较好,雇主评价较好。这在学生受评价标准上领先。

          这类有钱的大学,能吸引外国的好教师。这在教师国际化标准上领先。

          这类大学,能吸引外国的有钱人家子弟入学。这在学生国际化标准上领先。

          看过全文,思考一下,可以看出作者的分析思路。

      • 家园 多少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忽悠去读香港的大学,根子原来在太误事
    • 家园 【原创旧文】范跑跑争议中的本能和价值观问题

      08年四川大地震时,都江堰市高中教师范美忠在网上自吹,他在授课时感觉到地震,不顾学生,立即抢逃。事后他“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这引发了大陆网民的大辩论,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自吹抢逃与所引发的争论涉及本能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问题。

      1. 本能

      范某自我开脱的第一条,就是求生本能,人们一般也都表示谅解。

      不过本能并非如此简单。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有动物本能,但动物也不是只有低级的求生本能。多数亲属关系明确的动物,还有保护幼小子女和老弱亲属的高级本能。社会性较强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狼、狗、猴子、猿),还有高级的合作本能。人的本能,除了动物的低级和高级本能之外,还有更高级的保护幼小子女和老弱亲属的本能和合作本能。对于抢逃只用本能中的低级求生本能来开脱,并不恰当,倒不如说是吓蒙了,只顾自己逃命了。

      2. 保护幼小子女

      范某的说法如下: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
      幼小子女的保护者,主要是父母。保护幼小子女,是人的本能和内化的普遍伦理规范导致的。范某对此说“可能考虑牺牲自我”,似乎人格(本能和内化的伦理规范)有缺失。

      3. 保护老弱母亲

      范某的说法如下: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
      人类对未成年子女是无偿付出的,一般不考虑回报。成年子女对于老弱父母,一般有保护和照顾的本能。但是在不同文化中,是否反哺,却有伦理上的差异。中国周代人首重敬祖,也就是信仰以祖先为最重要神灵的巫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对于直系长辈的孝道。在有些生存条件非常恶劣的文化中(如古代日本一些地区),有过把老弱父母抛弃到深山中的习俗。在当代中国,保护老弱直系长辈也是内化的伦理规范。范某对此的说法,似乎也是人格有缺失。

      4. 保护年轻学生

      范某对此的说法如下:

      ……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甚至发出哗哗的响声……我瞬间反应过来 ——大地震!然后以猛然向楼梯冲过去,……然后连滚带爬地以最快速度冲到了教学楼旁边的足球场中央!……这时我注意看,上我课的学生还没有出来,……之后我却问自己:“我为什么不组织学生撤离就跑了?”其实,那一瞬间屋子晃动得如此厉害,我知道自己只是本能反应而已,危机意识很强的我,每次有危险我的反应都比较快,也逃得比较快!不过,瞬间的本能抉择却可能反映了内在的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的权衡,后来我告诉对我感到一定失望的学生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十八岁的人了!”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
      范某教的是高三学生,出生于1989年9月1日至1990年8月31日。出生于1990年5月12日之前的,已到18岁,其他学生则未到18岁。有些网民找出了大陆的“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和学校教师职责条例”等法规的条文,证明范某对组织学生撤出有职业责任。

      实际上,很少有教师没事会去看那些法规,但一般教师都会知道教师的一般职业伦理规范,知道灾难中有责任组织学生撤出。范某这样装作丝毫不知道一般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振振有词地对学生狡辩、上网狡辩、上媒体狡辩,实在是缺心眼。另一个问题是感情因素。高中语文课大概每天有一节,师生接触不少,应该有一定感情。对学生有感情,则教师更会觉得对学生有责任。但是范某对学生似乎并无什么感情。实际上,保护幼小子女和老弱长辈也有感情因素。

      5. 个人和他人

      范某的自辩自吹,基础是极端个人主义,而他称之为自由主义。这表现出大陆部分人的价值观紊乱。

      在个人和他人关系方面,中国原生价值观的两个极端是先秦的杨朱和墨家。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这是极端个人主义。墨家提倡“兼爱”,即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墨子身体力行,带领学生去受侵略的诸侯国进行防御。这是极端集体主义。道家希望回到原始状态的小国寡民,弃圣绝智,放任自流,是激烈的个人主义。儒家比较复杂,以提倡个人道德修养为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达到遵守和维持家庭中的等级(“齐家”),扩大到遵守和维持诸侯国和天下的等级(“治国、平天下”)。这是以温和的个人主义为主而以温和的集体主义为辅。法家要求绝对服从诸侯国和天下统治者的法规和命令,是另一种极端集体主义。

      周代实行的周礼,也就是儒家之道。秦国以法家之道代周得天下。汉初统治者崇尚道家。汉武帝实行儒表法里。东汉佛教传入。佛教以提倡个人修行自了为主,也是激烈的个人主义。至此形成儒、释、道为表而法家为里的主流多元价值观。

      西方近代以来的相关价值观,两个极端是极端个人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基雅韦利主义、犬儒主义)和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把人假设为完全自私牟利的经济人,并假设放任自流的自由市场经济可以使经济人之间的博弈达到完美的结果。这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共同基本哲学假设,但现代经济学并不限于自由主义经济学。马基雅韦利是以《君主论》闻名的学者,主张君主可以不择手段。此说的扩展就是个人或群体可以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犬儒主义是无视伦理、玩世不恭。极权主义是政府实行战时状态般的剥夺个人多数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而实行国内平均主义。政治自由主义以提倡个人自由选择的政治权利为基本哲学假设,是激烈的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以提倡平等为基本哲学假设,是激烈的集体主义。

      共产主义者毛泽东,推崇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相近的法家,并要求百姓遵守墨家之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后毛泽东时代的大陆统治者,不再信奉和实行共产主义,但官方意识形态里,还是残留着一些无人相信的极端集体主义。

      范某的自辩和自吹,是犬儒主义。

      大陆需要的主流价值观,是非极端的多元价值观,是非极端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平衡。多元价值观,是传统价值观和外来价值观的相互影响、竞争、融合、发展。这个过程早已开始,还将继续。

      保护幼小子女、保护老弱长辈、保护年轻学生、平等、人权、民主等,是一些伦理、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等方面的价值,对人生和社会有作用。一个哲学学者为了建立或发展学说体系或价值观,会以某个或某些价值为基本假设。公众作为学说或价值观的消费者,要有多元论和怀疑论的心态。狂热信仰一种哲学学说或宗教教义,那是心智不成熟。

      • 家园 个人认为

        可能范跑跑一直以来支撑他自己的信念是:这个世界或者说这个国家对不起他, 他没能得到足够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没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不是他的错,他是优秀的。

        其实我想在这次地震中有很多人夺路而逃,没能顾及他人,范跑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别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优秀,自私,躲在角落里不敢大声说出来,范跑跑不能,因为接受了这一点就是承认他混的不足够好有可能是由于他自己的错,而不是不民主,不自由,受迫害引起的,所以他要为自己开脱, 好继续来责怪这个世界,这个国家。

        一家之言,无责任猜想。

        • 家园 同感

          看过他的博文、访谈录和电视辩论,确实有严重的诿过于人倾向,甚至是受害者妄想。

      • 家园 范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

        课桌晃动了一下,学生一楞,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此前经历过几次桌子和床晃动的轻微地震,所以我对地震有一些经验,因此我镇定自若地安抚学生道:“不要慌!地震,没事!……”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甚至发出哗哗的响声(因为教室是在平房的基础上用木头来加盖的一间大自习室),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以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在下楼的时候甚至摔了一跤……然后连滚带爬地以最快速度冲到了教学楼旁边的足球场中央!我发现自己居然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
        引文出自范某自己的文章《这一刻地动山摇》。简单的归纳一下这段内容都说了什么:

        1、地震发生了;

        2、范某告诫学生:“不要慌!地震,没事!……”

        3、说完这话后,范某“猛然向楼梯冲过去”,“以最快速度冲到了教学楼旁边的足球场中央”,而且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

        4、在他之后,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和学生也陆续来到足球场,而范某班上的学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跑出来,而是“又过了一会儿才见他们陆续来到操场里”。

        可以肯定,所有认为范某“情有可原”,并对他抱有某种同情的人,都忽略了他在拔腿开溜前告诫学生“不要慌!地震,没事!……”这一至关重要的细节。这句话与克拉玛依大火时那声“同学们别动,让领导先走”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在这个课堂上,这位作为授课教师的范老师就是最大的领导,所有学生对他的指示都必须服从,正是他的这个指示导致了他的班上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晚出来,因而增加了他们伤亡的可能。

        因此,范老师的真正问题,不在于自己逃跑,而在于他阻止了学生自救!如果他在逃跑前喊一声“快跑”,那么他根本不会遭到后来那样的谴责。如果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导致这些学生伤亡,他的责任是推脱不掉的。范老师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失职”,还在于“渎职”——有意将他的学生置于危险境地。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