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个笑话

            我爸趁出差回下乡的地方走访一下,结果当年的老乡招待吃饭时拿出了一道“叫化鸡”——还是当年他们知青偷吃老乡时的做法。为啥老乡当时不抓呢?一是老乡体谅,离开爹妈的孩子,伙重吃不饱饭,只要不太过分,老乡也就算了;二是不偷本队的鸡。

            • 家园 第二点才是关键

              我二姨的儿子,我的表哥就说过,他们有一首篡改的朝鲜歌曲,其中一句,走过傍边的生产队,拧了多少个鸡头云云。

            • 家园 我表哥那大队书记,

              75年过年被抓就是因为知青引起的.没过年的时候,知青就把两头猪搞死了.干脆大队一不做二不休,就多杀了几头,大家分猪肉.那一个我表哥那里一张口分了四斤过年.不过年初几大队书记就给公社民兵绑走了.

      • 家园 你说的是实际情况。

        鸭说的不是实际情况。

        到底谁说的是实际情况呢?

    • 家园 和谐社会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普通人的欲望。要自己过上幸福安全的好日子。谁也不愿平白无故去受苦。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这个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但是不能否认有极端的人存在。有些人可能为了自己过好日子不择手段的去伤害别人,觉得这才是生活的真谛。也有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欲望看的很轻,有宗教式的殉道精神。其实大可不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否认那些另类个体的存在。

      现在我们对那些“崇高”“美好”的追求者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装X”。我想这种对“高尚”的鄙夷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再去找文革和TG,大家见多了在漂亮口号下的欺骗。所以幻灭和厌倦,代之而来的是虚无犬儒主义。二是有些“高尚”的人,“高尚”本身并不能让他们满足,他们需要在炫耀自己高尚的同时贬低别人的“庸俗”才能快乐,“装X”就是大家给他们的回答。

      但是对“高尚”的追求总是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必须的。“高尚”比“平凡”更能带来心灵上的快乐。当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完全被藐视和嘲弄的时候,会让人心凉。

      那么社会应当怎么样去鼓励人民追求高尚呢?通过运动?靠政府改变社会风气?

      历史经验似乎告诉我们:当权利跟道德出自一体的时候,是道德最容易被人利用的时候。道德应当被允许和鼓励,但不应该被推行和要求。掌权者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大众只能造就伪善和欺骗。大众应当承认高尚者的难能可贵,有崇敬之心,让高尚者的牺牲得到社会的承认。而高尚者本人也应该承认人性的弱点,对大众宽容,可以鼓励,但不能传教,更不能鄙夷大众。

      总之道德似乎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发起的,而应该发起和成长于民间。“仓廪实而知礼节”。执政者“不折腾”,首先把人们的生活搞好才是正道。然后对于已经步入小康大康的人们,就应该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归根揭底,道德是我们大家的事。

      ------------------------------------------------------------------------------------

      我对下面无事忙兄弟对njyd前辈的言辞有些不以为然,似乎带入了太多自己的感情。情绪化了。但是他的两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

      那么请号召别人牺牲付出的同志先牺牲付出,做个榜样!
      (这个嘛,有些人是作出了榜样的,但通常不是那些“号召”的人,对那些“号召”的人,我们要时刻警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请勿施于人。
      (应该知道,传教是不受欢迎的)

      同样,也非常认同大熊兄的话:

      付出的人是应该被尊重和记住的。特别是承受过,还积极乐观的
      (有些人是真心愿意付出的,给他们一个承认很难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谢: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不要低估了人性的不良的一面,也不要低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见下面两个帖子

        地球只有从两侧不断挤压相邻地块,山脉才会不断长高

        【讨论】关于经济学客观性周围的忽悠

        很多忽悠是值得警惕的。这些年来,一种倾向一直“教导”俺们,“崇高”“美好”是不存在的,“客观上”是无法实现的,您就不用白费力气了。总是负面的,没有积极的。总是强调提防别人,别人会偷懒,别人会窃取你的劳动,总是分化,而没有团结。

        俺想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这样滴:

        是的,总有人想偷懒,但是作为勤劳的人,我们要团结起来消弱这种倾向。 而人类社会的向上发展的总趋势,就从总体上论证了这种主动的积极的措施是可行的。

        关键词(Tags): #个人精华
        • 家园 正如基因是双螺旋的,任何重要的系统都是一主一备两套系统互

          正如基因是双螺旋的,任何重要的系统都是一主一备两套系统互为备用。社会也是如此,理想和现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满清民国赤裸裸的剥削现实让人民无法承受,而建国初的高度理想主义始终有一些现实的人反对。纵观历史上的朝代兴亡,中国无一不是就在这一次次理想与现实之间毁灭与重生,实现轮回。然而每次竞争的结果便是社会的进步,纵使期间有所反复,历史的车轮是挡不住的。

        • 家园 其实我个人对人性中高尚的一面还是很乐观的

          觉得善与恶一样,都是人性中所固有的成分。单纯的强调“性本善”和“性恶论”都不全面。即使在最险恶的环境下,也还是能看到人性中善的闪光。理想主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存在,所以所谓的“劣币”怎么也不可能把完全“良币”驱除。

          您所说的加强“良币”的力量,尤其是斗争力量。其实是希望“改造人性”让其向更高尚的方向倾斜。这个我觉得很难。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要说发展,我们在物质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但在我们的人性跟祖先相比能有多少“进步”呢?

          当然进步也是有的,我们现在都废除酷刑了,也没有奴隶制了。这些都是我们人性中的“善”跟“恶”斗争的成果。但是要把人性中“自为”的这个“恶根”消除,我觉得是没有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约束“行恶”的手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用本能的怜悯同情心约束“恶”的残暴性;另一个是尽量避免把人类带到逼使“恶灵”出动的局面,比如战争、或者文革式的斗争。所以物质生活的提高本身就是让人性“显得”更美好一些的原因,因为降低了生存竞争的残酷性,也就让人性中的恶得到了一定的压制。

          对于“良币”跟“劣币”的斗争,我个人是倾向于榜样引导式的。对于主动出击式的斗争,不能说没有用,可能还见效更快。但是容易造成伪善。我觉得有意引导让“社会的道德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是不太可靠的。而且也不太认可您说的通过让“高尚者”获益来引领高尚的方法。这样本身就带有了功力性,让高尚变的不“纯洁”了。“高尚”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小众的东西。自己心灵的满足和安宁应该就是最大的回报。当然有一些组织性的运作,让“同志们”互相勉励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同志们的影响逐渐大起来的时候就能对社会产生作用。我觉得如果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在心里对高尚者有哪怕是一的丝敬意,只要是真诚的,那就人性改良的希望。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似乎我们对“伪善”的批判和反省走的太过,再加上我们“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让“斥责装X”成了大环境,很多人为自己的“高尚欲”感到害羞。“装俗”反而得到了流行和认可。明明处于挺高尚的动机干了点好事,偏偏害怕自己是“装X”,一定要找出个俗理由来让自己跟“装X”划清界线才能心安。其实只要我们能把这点纠正过来,我们心灵里和文化上“善”的积淀足够让我们的社会充分和谐了。做好事大大方方的做,完了大大方方的享受高尚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用这种快乐去感染别人。相信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向高尚的方向靠拢。要对心中的“正念”有信心,也对所有人心中“善”的种子有信心。

          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对这次争论感到有些受伤,似乎多数人站在了与“理想”相对的一面。其实这是好事,是说明大家的多数是冷静的,这跟冷血完全不同。多数人的冷静才能保证我们避免重复过去的悲剧,让我们更加有效率的往好的方向过日子。有些人说的话比较重,甚至有些伤人,没必要太在意,真正当国家人民需要人牺牲贡献的时候,没准儿他们就能首先站出来。西西河很奇妙,贴子看多了会发现有些人真能给人很大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对少数的理想主义者如您,和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一起探讨,彼此坚持自己的道理,我觉的西西河还是很和谐、很健康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俺不受伤,其实俺决不是理想主义者

            其实俺的一个觉悟是:很多东东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而不行。就是英语中的too...to的用法。 是太好了,而需要很多的支撑,需要很多的基础。比如:理想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现在不行,而不去努力逐步趋近。而要努力逐步趋近,就要站在坚实的基础上,就必须相当现实、相当相当现实,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当然是一个心里有一定想法的现实主义者。

            俺关于“警惕经济学客观性周围的忽悠”的帖子,提到人的主动努力和选择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类比家庭最好理解了:

            我们个人家庭也是受各种规律包括经济学规律的支配的吧。但我们每个人心中是不是都有一个蓝图或者目标呢? 比如:过两年俺要换套大房子,要买辆好车。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已有基础,去奋斗,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才可能实现。 如果是:哎呀,换套大房子可难啊,目前的还凑活,就不用那么费力了。这样恐怕就不会进步,甚至会退步。

            所以,关键是搞清楚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包括短期、中期、长期。

            “改造人性”恐怕不易,其实我们无需改造,只是适当鼓励,起码不要压抑人性积极的一面。其实,俺看目前,由于几十年来一些有意无意的忽悠,消极被鼓励了,人性积极的一面被压抑了。

            如果说,我们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的经济、社会规则下,能够通过努力,逐步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些目标的话,那么,整个社会也可以通过全体的努力,主动行动,逐步达到大家都认可的一些目标。

            积极、主动。

            补几句:

            很多人为自己的“高尚欲”感到害羞。“装俗”反而得到了流行和认可。
            这个说的太好了。这个怎么说呢。。。 俺看这就是所谓忽悠的一部分,不过也好也不好。

            有一种倾向力量,就是要默默的从心理的各个层面上抹黑美好的部分,抹去积极的部分。感觉不对,咀嚼了多年,终于有所领悟。俺对自己说,好的东东,干吗不去做。不要怕领导潮流嘛,呵呵。

            上面说的是忽悠的不好。其实也有好的一部分。就是干点好事自己真的会比较纯粹低调,因为害怕被说成装“X”嘛。

            最普通的,俺这里的公交车让座已经很自然了,不做作。好的东东,就是可以倡导的嘛。

            好笑的是,还有装酷的说法嘛。小青年,一个个看的像蛊惑仔,其实很多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羊啊。真正狠的角色是一盘和气微笑的那位啊,呵呵。

            关键词(Tags): #个人精华
      • 家园 历史和人生是阶段性的,不是同质的均匀的。

        历史上很少有那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候,更多的是二十年平淡的和一天一样。

        对于一个人来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啊。

      • 家园 俺当年的“名言”

        身体力行是伟大的,净煽乎别人是可怕的。

        你摘的那几段,我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认同的。

        很多帖子,都只谈到一个方面。

    • 家园 每次看到说下乡知青苦,我没有同情、却有种悲凉的感觉

      下乡知青生活苦不苦?当然苦,可是那又怎样?

      知青下乡也不过10年,你在农村也不过苦了10年;那世世代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呢?他们苦了一辈子!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叹苦的机会,是沉默的大多数。难道这是他们应得的吗?

      有人说,如果知青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他们还会下乡吗?我想问,为什么农民就没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了呢?我一直比较反感轻飘飘的术语“工农剪刀差", 实际上是农民一直在城乡二元结构中遭受被剥削的地位。

      感叹知青苦,我没有同情的感觉。不是我冷血,真觉得这苦算不了什么。如果感叹农村苦、农民苦,却能引起我的共鸣。我更尊敬能为改善农村做出贡献的人,哪怕是一点点。

      苦,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生活中不乏酸甜苦辣。哪怕不下乡,也有饥寒,也有苦。快乐不快乐,是心态问题。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让苦难成为人生的财富。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没有那种被社会抛弃了心态,有的是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的快乐。一旦他们的活力爆发出来,有的是改变生活、创造幸福的力量(想起我家乡临近的县--义乌,在知青下乡的年代,他们的日子真苦,很多人家挑货担谋生。一旦政策放开,义乌的经济活力使得它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闻名的一个经济城市)。

      从这个方面说,你这位阿姨的人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农民的儿子的一点感慨

      通宝推:strain2,大熊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