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宗教的基督和历史上的耶稣 -- texasredneck

共:💬148 🌺69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基督教教义里面,天父是慈爱的天父.

                犹太教传统信仰当中,天父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这被耶稣承认肯定.

                但是耶稣同时强调,神和人的关系,也还是父与子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核心和实质就是神对人的爱.天父对人间的统治,是神的爱的一种体现.

                • 家园 感谢您的回复,但是问题没有解决:

                  您说的天父对人的爱,我理解。

                  在旧约中,这是很明示的。比如,谁信主,谁就发家致富。

                  在新约,这种爱看不到。而且其他种对人的爱,主要都是耶稣施予的。比如在需要的时候,用几张饼、几条鱼喂饱5000人,信主的、在将来的国里、有福了等等。

                  所以,说的直白点:旧约的上帝,好比中国庙里的菩萨,求财保佑。新约的耶稣,才感到是位哲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耶稣、没有新约,可能基督教就只是一个小教种吧。

                  • 家园 旧约是救世主没有降临前的记录

                    其核心是律法,也就是摩西十诫。

                    律法本身不能制止罪恶的发生,只能是罪恶显现。而律法就是惩恶扬善的,所以你所说的旧约中谁信主,谁就发家致富的例子,是在没有救世主没有降临前暂时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

                    旧约中的上帝就是律法,杀伐决断,要体现威权和正义。

                    因为,律法本身是不能制止罪恶的发生,所以犹太人一次又一次地背叛律法,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上帝,所以按照律法被一次又一次地惩罚。

                    最后,纲崩纪坏,律法就完全腐朽了,被虚伪的法利赛所控制。

                    所以,旧约不是讲爱的,是讲正义和威权的,是耶稣没有降临之前的临时措施。

                    如果,旧约已经解决了爱的问题,耶稣就没有必要出现了。

                    • 家园 首先感谢回复。其次,你说的是教义的发展,这个:

                      我同意。而且也认为爱比律法解决的问题层次更深入些。

                      但我的问题是:

                      新的、更深层次的教义,是耶稣带来的、是爱。不是上帝带来的。

                      上帝的出现是在旧约,他、通过摩西、给世界带来律法。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耶稣是比上帝见识更深刻,法力更强大、更先进的神。

                      在咱们东方,祖是最大的,比如佛祖。他的门人,没有见识比他高的。

                      在西方,为什么普遍接受了耶稣是和上帝一体的?而不是认为耶稣是更牛的神?

                      奥古斯丁有一篇著作是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但我没看懂,或者说他论述的太深奥了,我没看进去。

                      所以,我想请教一个通俗的说法。

            • 家园 非常感谢。
        • 家园 专家出来答疑啦,谢谢谢谢

          我还以为这个说法是印度人的发明呢,原来是哥萨克。

          不过,既然佛教的犍陀罗造像艺术源自希腊,那么两边的宗教文化交流应该有不少,互相影响也是自然的吧。这方面完全不懂,老兄有空给咱们说说?

      • 家园 记得有些类似水晶头骨的书有这么说过。
    • 家园 好象有点任人唯亲吗

      嗯,看明白了。基督是一个职位,耶稣是任职的人。只是上帝把这个职位給自己儿子,好象也就等于給他自己,据说这是三位一体。

    • 家园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真不赖……

      相比之下这种话未免有些自相矛盾,也太小看世人了。

      从《新约》不同的人对耶稣言行的记载,今天的我们仍然看到一个形象基本统一,而又非常鲜明的人。而且还能看到,他的思想极为深邃,当时他的门徒也好,现在的我们也好,都会被震撼,感到难以理解。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能被生生地活造出来,那只能是神迹。如果你不相信有神迹,那么只有认为他确实存在过。

      但耶稣截然不同,他强调人和人应该相爱,应该宽恕敌人,应该人人平等等。人不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一类的东西,而应该去寻求有意义的生活。这和释迦牟尼的想法基本不谋而合

      事实上看过新约和基督教历史的人就该知道,耶稣的言论当中狭隘的地方还不少,还得靠了保罗来给他——如果存在这个人的话——收拾手尾,把犹太教异端变成普世宗教。

      更好玩的是,作者在前面称赞这些品质的时候不得不带上一个释迦摩尼,等到后面忽然要人二选一,不选耶稣就选尼采了——我更乐意选释迦,或者选择“成而不有”,或者选择“天行有常”,或者选择海贼之神飞天意面,或者选择太阳里头身高万米的主席……这些选择我觉得都比这个二选一好多了。

    • 家园 耶稣不太清楚,不过孔圣子这段不太对

      君臣父子,还有这个劳心劳力的问题,都是孟子提出来的,不是孔子。

      孔子和孟子还是有区别的。

      • 家园 君臣父子的确是孔子说的。

        君臣父子,还有这个劳心劳力的问题,都是孟子提出来的,不是孔子。

        《论语》原文如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家园 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说的。但本意不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那一套。因为春秋时期的伦理不是这样的。长江地区(?)一些地方过端午是纪念伍子胥。他全家被害之后,投了外国,作了大臣之后带兵攻破自己的母国,还对死去的母国国王鞭尸。这一点不符合后世伦理,但他仍然成为民间尊崇的对象。可见,那时的伦理与后世不同。

          记得曾看过一本书。其中谈到汉代形成了外儒内法。上面那种理念事实上是法家的东西。包括三纲五常,事实上也是法家的伦理规范。但在法的儒化和儒的法化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后世儒家的伦理规范。

          那本书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是君应有君主之德。臣应有臣子之德。类似后世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伦理是双向的。没有要求一方片面和绝对地服从另一方。

          关键词(Tags): #儒
          • 家园 其实就是各尽其职,分层管理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权利。

            要是大家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就要出问题,就是危和乱。

            那怎么办呢?危邦不居,乱邦不入。

            后世只讲上级的权利和下级的义务是不对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也不是不行,前提是做到了君应该做的,然后再来谈臣子为国献身。

            同样,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也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

        • 家园 啊,抱歉,记错了

          抱歉,记错了。我对劳心劳力记得比较清楚,君臣父子没搞清,闹笑话了。上花,谢谢指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