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一说《古德里安亲历记》中一些词汇的翻译 -- northeast

共:💬8 🌺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一说《古德里安亲历记》中一些词汇的翻译

    很长时间没有在西西河发表文章了,总是太忙,但又总想写点什么。长篇的暂时写不出来,就写篇短的。

    手头上有一本《古德里安亲历记》,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标有“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此书是此研究会主持编译的一系列二战书籍中的一本),刘长青、姚建平、李明光译编(其实就是翻译古德里安的回忆录),1995年7月第1版,1995年7月第1次印刷。我应该是在此书出版不久之后买的此书(好象当年是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买的),一晃将近20年了,还偶尔拿出此书翻一翻,感觉随着年纪的增长,常常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毕竟人的阅历和知识还是有所增加的,起码对二战历史比20年前了解得要深入一些了。

    除了手头上的这本《古德里安亲历记》,我估计可能还有其他版本的我没有读过的翻译成中文的《古德里安回忆录》,我本文的内容只针对我看到的这个版本。我也想只谈谈一些与翻译有关的内容,太深入的内容此次就不涉及了(比如古德里安对希特勒的评价是否公允之类的话题)。

    翻译的作品,经常会涉及到人名的翻译,《古德里安亲历记》中涉及到很多二战时期的人物,大部分人名的翻译还算规范(也许是因为很多人的名气足够大的原因),但也有翻译不好的。比如说,二战时期德国元帅莫德尔,也算德军中的重要将领了,号称“元首的消防队员”,在《古德里安亲历记》一书中就出现了人名翻译不统一的情况:在书中后半部分,翻译为“莫德尔”,而在书中前半部分,则翻译为“孟德尔”。我琢磨了许久,估计是因为莫德尔在二战期间职务变化太大了: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莫德尔只是个中将师长(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第24装甲军第3装甲师的师长),而后来,莫德尔已经集团军群司令,军衔升至元帅;《古德里安亲历记》的几位翻译可能没有意识到当初的那个第3装甲师师长“孟德尔”就是后来的那个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甚至曾经一度同时担任两个集团军群的司令),虽然古德里安在书中曾经说过“莫德尔曾经是我的老部下”。

    还有一个人物:德军进军奥地利时,古德里安作为军长临时指挥过党卫军希特勒师,其师长书中翻译为“戴垂希”。我一听“戴垂希”这个名,就感觉翻译得有怪,总觉得“戴垂希”不是一个德国人,而是一个姓“戴”名“垂希”的中国人。这个“戴垂希”究竟是谁?网上查了一下,更常见的翻译是“迪特里希”(Dietrich),一听“迪特里希”这个名,就感觉很“德国”!

    除了人名的翻译,书中对部队德军建制的翻译也有问题:在书中前半部分把德军建制从大到小翻译为“集团军群、集团军、装甲集群、军、师等等”(其中“装甲集群”后来演变为“装甲集团军”,直接归“集团军群”指挥,不再受“集团军”指挥);而在书中后半部分,则翻译为“集团军、军团、军、师等等”。同一本书中,出现了对德军建制翻译不统一的现象,尤其是“集团军”一词,在书中前半部分是指比德军最高级别的建制(集团军群)低一级的建制,而书中后半部分则指的是德军最高级别的建制,很容易把初级读者搞晕。

    那如何翻译德军的建制?考虑各种因素,我认为还是翻译为“集团军群、集团军……”比较合适。网上查了一下,“集团军群”一词的英文为“Army Group”,德文为“Armeegruppe”或“Heeresgruppe”,其中的英文“group”和德文“gruppe”明显有“群”的意思;而且翻译为“集团军群”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比“集团军”高一级的建制(“集团军群”的本意应该是很多“集团军”组成的群);而如果翻译为“集团军、军团……”,集团军、军团哪个级别更高?从字面上就不太容易区分。

    (顺便说一下,德文中“Armeegruppe”或“Heeresgruppe”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Armeegruppe”是由一个德军集团军和一个其他国家的集团军(例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临时组成的单位(为了方便各国军队之间的协调),还是受某个“Heeresgruppe”的指挥(换句话说,“Armeegruppe”比“Heeresgruppe”级别低)。“Heeresgruppe”则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德军的“集团军群”。)

    退一步说,如果非要把比“军”高一级的建制不翻译为“集团军”而翻译为“军团”,那么,德军最高级别的建制翻译为“集团军”也不合适。我个人认为,还不如翻译为类似苏军中的“方面军”合适,因为“方面军”一词让人有“独挡一面”的联想,很容易认同“方面军”是军队最高级别的建制。“方面军、军团、军、师……”这一系列词汇是不是让人容易想到什么?对,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建制就是这样的。其实中国工农红军的各“军团”早期的下一级建制是“军”,再下一级建制是“师”,后来把“军团”和“师”之间的军一级取消了,所以长征时候红军“军团”的下一级建制是“师”而不是“军”了。

    回首再看手中的这本《古德里安亲历记》,感慨一下,如果翻译们或者编辑们对二战有更深入的了解,翻译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 家园 文章写得不错

      看得出作者对军事历史很熟悉,当然古德里安将军回忆录有好几个中文版,面向读者群也不一样,有的面向普通军事爱好者,有的面向专业研究人员。如果前者的话那有些翻译瑕疵问题不大,只要不影响大框架理解就行;后者要求高一些。不知道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古德里安回忆录水平如何。

    • 家园 俺看的是钮先钟译的版本,书名《闪击英雄》

      德文原名潘泽尔,直译应该是《装甲先锋》,是德国三统帅丛书之一。另外两本是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和《隆美尔战时文件》。

      关于人名和军事专用名词的翻译问题,其实是由于翻译人多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多人共同翻译一部外文著作,每人翻译几章,互相之间没有协调好,总翻译人在校对时也没有把关好,就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人在书的前后章节中被翻译成不同的名字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多人分工翻译大部头外文著作时经常会碰到。

    • 家园 抢个沙发

      久违久违。

      这种翻译不一致的地方是因为长篇回忆录为多人翻译。事后校对没有用心所致。当然还有翻译人员的翻译功底不够。

      我很喜欢的西蒙诺夫战争三部曲当中翻译错误就有很多。例如把苏军的政治副团长副师长翻译成为“副教导员”,把旧军衔翻译成为军职的事情出现。例如第一部作品《生者与死者》当中,就出现过“176红旗师526团团长谢尔皮林旅长”。实际上应该是“176红旗师526团团长,旅级指挥员谢尔皮林”。没有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的确不能乱译。

      现在战争史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爱好。译者往往未必是战争史的爱好者。所以出现铁木辛哥被译为”季莫申科“或者”蒂莫申科“,第六集团军被译为”第六军团“(在《战争与回忆》当中好像是这么译的),除了批评几句译者之外,恐怕难以扭转趋势。

      • 家园 俺还见过更雷人的翻译

        在一本介绍二战著名将领的书中:把瓦杜丁、瓦图京分别单列,分别加以介绍。不过瓦杜丁大将名字的翻译确实不太统一,还有翻译为瓦图金的。

        • 家园 这个是不是更雷人?

          俺看过一本中国人写的关于诺曼底登陆的书,其中有伦斯德向龙德斯泰特报告......

        • 家园 这个是闭着眼睛的逐字翻译了

          该打!

          钮先钟的《西洋世界军事史》上把瓦杜丁翻译成范屠亭,把各个军制翻译得乱七八糟。那套书虽然很好,但是看到第三册的时候基本上把我给弄疯了,不怎么看得下去。

          话说翻译专有名词,猜个谜玩玩。帕维尔·科尔恰金是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