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辩证看待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关系 -- 遥仰凤华

共:💬59 🌺461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辩证看待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关系

    邓小平的上位有没有法理依据,或者说他是不是一个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这关系到如何评价邓小平,如何看待毛和邓,以及如何看待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也是我们思考他们之间奇妙关系的出发点。

    正如我之前一直强调的那样,毛泽东在晚期选择华国锋作为继承者是用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做法,他真正属意的中共接班人是邓小平。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过一些犹豫的话,比如重新剥夺了邓小平的一切党内外职务但却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这个是决定邓小平政治生命的最关键要素——那么唐山大地震中华国锋的表现则是彻底让毛泽东下定了决心。

    为了不引起争论,我这里就不列举我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唐山大地震和华国锋的历史论述,但有一点事实应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华国锋虽然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就接到了通知,却在毛泽东的再三催促之下仍然拖延了八天才赶往灾区。

    八天是什么样的概念,救人黄金期是三天,初祭死者是七天,这些无比重要的时间关头,他依然顽固地滞留在北京,尽管他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和共和国第一副主席,是毛泽东重病时的党政军的名义掌控者,是唐山几百万灾民水深火热中翘首以盼的大救星。

    毛泽东可能是震惊于华国锋对于权力的热衷和对百姓的冷淡,看清了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肤浅和鄙薄的政客。从那一刻起,华国锋就被永远排除在了毛泽东的选择列表之外,他已经成了一个过渡性的人物。

    之前这种观点仅仅停留于猜想阶段,但是最近看了台湾学者吕正惠的一篇文章,深有同感也坚定了自己的猜想,摘引部分内容如下:

    “经过长期的思考,我觉得,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能够主控大局,根本就是毛泽东默许的。周恩来得癌症不久,毛泽东就让邓小平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并兼任军委副主席,实际上就是要他接班。后来极左派发动“反击右倾翻案”运动,又把邓赶下台。当时,对于邓的处理,是解除一切工作,但毛决定,不开除邓的党籍,这样,邓的复出就少了很多麻烦。我相信,毛已预测到,在他之后,邓的复出是难以阻挡的。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的支持力量是极左派(四人帮)以及林彪一系的军事系统,虽然老干部大部份都不满,但基本上可以稳定大局。等到林彪和毛泽东闹翻,稳定即消失,毛泽东不得不与老干部妥协,所以才突然决定参加陈毅的葬礼。晚年的毛泽东主要想在极左派和老干部之间取得平衡,让大局稳定。毛泽东说,他平生干过两件大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台湾,一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希望邓小平和老干部承认文化大革命所作过的一些事。但在反击右倾翻案的时候,邓却拒绝认错,这就表示邓根本不承认文化大革命,这就迫使毛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毛指定华国锋接班,就只能是过渡。四人帮倒台后,邓及老干部全盘否定文革,我相信毛是预测到这一步的。毛对更远的将来仍然抱持希望,他相信以后的人会觉得他的文革仍然值得肯定,他并没有错(据说,毛说过,我死后右派会复辟,但……,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现在,四人帮既然不可靠(政治上不成熟、整体力量也不足),为了国家的稳定,在他死后,必需由邓及老干部来掌舵,这一点他看得很清楚,而且知道要识大体,不能让党和国家的基础动摇。但毛不会让邓直接接班,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文革路线是错的。毛让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接班(先打倒四人帮,再替换华国锋),就是要让邓及其盟友为此负起一切责任,让将来的人来评断他和邓之间的是非得失。毛知道他的路线一时受挫,他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现实,但他相信,未来他还有翻案的机会。”

    后面的历史进程无疑兑现了毛泽东的政治安排,也再一次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操控实力。华国锋打掉四人帮,邓小平则罢黜了华国锋,成为共和国第二代领袖,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客观而言,毛泽东对邓小平是不太满意的,而邓小平也对毛泽东不是很感冒,但他们的分歧其实无关个人好恶,而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千年纠葛,他们二者构成了一对鲜明的镜像,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永远围绕着对方旋转却无法走到一起。这种矛盾在人类社会开启哲学思考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并延续了无数个轮回,因而是深刻的,也是无解的。

    但毛泽东依然在预见到了邓小平将会彻底否定文革和将中国进行彻底的世俗化改造的情况下选择了邓小平。这不是理想主义者的动摇,更像是对于理想的一种反向尝试,他已经为中国人呈现了极致的理想,那么在他故去之后,必须有人为中国人呈现极致的现实,这个任务由邓小平这个现实主义大师来完成。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邓小平足够的强硬,这份强硬可以媲美自己对于文革的强硬,也能保证中国不会在接下来的现实主义盛宴中陷入混乱。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乱,这一点应该是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一对冤家所能取得的最大政治共识,也是我这样的体制派看待当前国家现状的政治底线。

    理想主义者似乎带有战略上的天然优势,从而能够把眼光放的更长远。毛泽东行事特别喜欢埋后手,往往伏线千里,不绝如缕,这有力保障了他的战略意图得到很好地贯彻,而邓小平在这方面就显出了自己的功力不足。一方面,文革表面上的混乱背后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秩序,而八十年代的改革进程却在鲜血中收场,另一方面,毛泽东的暗棋邓小平飒爽登场,而邓小平的暗棋胡锦涛却受掣多年。毛泽东动静由心,运转自如,而邓小平则拖泥带水,颇不如意,这种棋力的差距相信邓小平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才给主席打了七分,给自己打了五分。

    但由于这一份局限性,邓小平才更加像一个可亲可近的凡人,毛泽东是天之道,可望不可即,邓小平是人之道,可见贤思齐,这才会有“小平你好”这样的平民式标语。他在八十年代末犯下错误之后,在中国再度陷入迷惘之时,终于以凡人式的勇气和担当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搏——南巡,这是不逊于毛泽东的强硬和执着,虽然曾经撞得头破血流,但他终于守住了自己的信念,尽管他不知道,未来的中国将会在他开出的药方下成长为怎样一头怪兽。尽人事而听天命,邓小平作为凡人已经做到了极致,完成了毛泽东的嘱托。

    这里我再引用一段那篇文章的内容:

    “不论文化大革命的是非得失如何,仍然必须承认,文革造成了党的分裂和国家的不稳定。这是毛之后最大的问题,邓及其盟友掌握政权时必须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这他们很清楚。当他们把毛的路线从“左”往“右”带时,他们大概没有预料到会有89年的风波。面对这一风波,他们只能采取紧急行动,不然党及国家可能就会解体,革命的成果可能就会全部丢光。这样,中国共产党将比苏联共产党更早成为历史的笑柄。他们都是老革命,他们不会轻忽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采取了行动。邓后来说,这事他要负责,我觉得这不只是指他最后决定的那一行动,也指他没有把局面掌控好,才会出现这种严重的局面。改革开放后,邓一直在当时的“左”派(邓力群、贺敬之等)与激进改革派之间寻找平衡点和稳定点。邓一时没有把局面控制好,说明了毛之后中国局势和世界局势的复杂性。那个时候中国和苏联都在进行改革,美国游刄其间,差点成了全赢之局。邓可能一时之间疏忽了美国的作用,我觉得这也许是他重新上台之后所犯的最大错误。

    邓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问题,如何预测世界局势的发展,我们恐怕很难完全理解。但89年之后不久,苏联就解体了,东欧也解体了,北约的势力逐渐往东扩展,这他是知道的。他不可能不考虑,在美国的独霸下,中国如何面对这一变局。我相信他心里是很着急的。他晚年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92年的南巡讲话,以此敦促当时的领导人加速经济发展。我们知道,美国和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时候,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非常不满,而俄罗斯的一部份人也才猛然醒悟,他们完全被美国人欺骗了。再看看后来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轰炸和入侵,以及北约的东扩几乎就要到达乌克兰,我们就可以了解,如果不是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美国的预算,中国的日子也不会过得那么舒心,美国人总是会对我们指指点点的。我认为邓小平是看到了这种可能性,而且尽他的责任,敦促中国的领导人速度要快一点。

    邓和毛一样,不管政治路线如何,总会在世界局势之下来思考中国的发展。可是我觉得,大陆的大部份知识分子好像都只看国内问题,从一种理想主义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并以此衡量共产党施政的得失。邓和毛都不是这种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必定有现实主义的一面。作为中国的领导人,他们必需让中国具有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让所有的中国人不用再过以前那种极其艰困的日子。邓的名言之一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管怎么样摸,目标就是要过河,这就是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讲,邓已经尽了他的责任了。我觉得,在把中国发展的“舵”掌控好这一点上,邓虽然稍有疏忽,但基本上已完成了他的任务。只要比较苏联的悲惨结局以及现在俄罗斯的困境,邓的贡献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毛泽东和邓小平,南辕北辙的两人,却有着相同的遗憾结局——亲手种下了种子,却等不到它开花的那一天。我常常在想,在中国身处绝望的谷底前途一片黑暗之际,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强硬或者信念,是什么驱使他们带领十几亿中国人踩着未知的深渊负重前行永不言弃。

    毛泽东在国土核心区基本沦陷,中国处于亡国灭种边缘之时发表论持久战,坚信中国一定可以获得抗战胜利和国家独立;在面对挟二战胜利余威且装备领先中国两代的美军兵临城下之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解放军的全部精锐,尽管他小心翼翼地宣称那是“志愿军”;在一个计算基本依靠算盘和草稿纸的农业国家里,痴心妄想着要研制核武器,并且坚信中国一定会有核武器。

    邓小平接手国家时,计划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各行各业发展缓慢死气沉沉,而同期的世界则是日新月异势不可挡。当中国绿皮车还在以50公里的速度蹒跚前行之际,日本新干线已经在以250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了,这无疑是对中国速度和世界速度的刺骨讽刺。就算如此邓小平也仍然坚信着中国一定会超过日本,并且谨慎地规划了三个台阶,他乐观预测中国登上第三个台阶,或者说超过日本要五十年——实际上中国只用了二十年。

    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什么这么相信中国和中国人民,恐怕只能解释为他们爱中国并且爱的深沉,就算他们爱的方式不同,这份心意也是无愧历史和人民的。中国有地球上最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和地理,有地球上最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史,创造和使用者地球上最为先进的语言和文字系统(参见冷酷的哲学链接出处),这样的国家和人民,就算遭遇再大的挫折和苦难,只要她的历史传承没有中断,只要她的文化传统薪尽火传,只要她的精神信仰生生不息,只要她的英雄儿女还在披肝沥胆,那么她就能一次次凤凰涅磐,重新站上人类文明的巅峰。

    附:这可以算是一个读后感,原文链接在此外链出处,有兴趣的河友可以移步一观。

    通宝推:夜无痕,蘭亭敍,放牛郎,
    • 家园 【商榷】你是不是抄了葡萄的很大一部分东西

      ,基本上你的论断都在葡萄文集里能找到,我十分怀疑啊

      • 家园 我摘录的部分在文中用引号标出了,其他的都是我在西西河闲逛

        得出的个人体会。

        葡萄兄的文章我其实看的比较少(今年二月份注册的),如果我的观点有幸跟他相似的话,那也是因为我碰巧跟他走上了同样一条道路。

        另外,我还是比较尊重原作者的,如果有引用的地方,我会在帖子开头加以说明,并尽量注明原链接,您说我抄袭是冤枉我了,不信可以看看我其他的帖子。

    • 家园 你对邓和毛之间的矛盾和定位把握得不准确

      这段:

      客观而言,毛泽东对邓小平是不太满意的,而邓小平也对毛泽东不是很感冒,但他们的分歧其实无关个人好恶,而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千年纠葛,他们二者构成了一对鲜明的镜像,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永远围绕着对方旋转却无法走到一起。这种矛盾在人类社会开启哲学思考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并延续了无数个轮回,因而是深刻的,也是无解的。

      毛和邓之间的矛盾,是层次上的矛盾。毛行事有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用中国的话语系统,既“得道”之人。小平同志学毛泽东,只得其法,而不得其道。这也是为何在毛泽东死后思想阵地全面崩溃,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象你吹的那样“深刻的,无解的”。其实就一条:小平同志喜欢打桥牌,不好好学习,使得中国思想体系在老毛死后迅速空心化,一直到现在,领导阶层还是在急病乱投医,连孔老二也请了出来。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小平同志一个人的问题。其他人比他更糟糕。老毛也是看到这点,才留住小平同志的。

      你们现在要把小平同志吹上天,我也就看热闹,但是你们的手段,比起1981年小平同志搞的那次,我看水平差得很远,时隔三十年,手段不进反退,很是令人担忧。而且你们现在这么搞,对目前面临的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欧美独霸思想阵地,可保百年内无忧。

      ------

      另,既然你要在你的文章里说哲学,几个用词你注意一下:

      理想主义: Idealism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现实主义: real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这四个说得是很不一样的东西。

      准确来说,主席身上有诗人般的“浪漫主义”气质,而不是“理想主义”。因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是反对理想主义的。小平同志呢,则是说他倾向“实用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

      通宝推:十亿星阵,ghui,mezhan,李根,拈花虎,SleepingBeauty,西安笨老虎,陈王奋起,
      • 家园 这个定位很准

        邓得其法,但没有得其道。

        毛时代的经济,我把我另一个帖子的主要内容贴在这儿, 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身的重大漏洞而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1. 资本论的缺陷。早期资本可能来源可能是血汗,但现代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后,大家省吃俭用,也会积捡资本。今天美国股市上一半以上的资本来自退休基金,401k基金和其他源自个人的共同基金。大部分资本实际上是干净的。 今天社会资本的本质是劳动的积累;

        2.承上条,资本是劳动的积累,就好像石油和阳光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不能存储,因此无法和资本博弈。这实际上造成了劳动和资本不应该的对立。阳光可以用,石油也可以用。

        3. 资本参与分配,即按资分配实际上是过去的劳动也参与分配,就有了正面的意义

        4. 剥削还是有可能存在。资本凭借优势地位,过多的攫取分配利益。

        5. 马克思原意上的剩余价值实际上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剥削,一部分是过去的劳动参与的分配。

        6. 劳动能够大量储存,必然导致当期的产品购买能力不足。 存得越多,矛盾越大,累积起来,导致经济危机。无论你是剥削来的,还是天才发明致富,只要社会财富被大量存起来,都会导致购买力危机。社会的两极分化越厉害,购买力危机越严重。

        7.公有制下的平均主义能够解决这个危机,但是过分的平均降低了刺激,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的发展。

        8. 计划经济有定价危机。因为马克思不承认稀有资源的价值,社会无法用简明的方法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定价是计划经济的一大悖论。

        9. 计划经济由于反馈环路的误差和延时, 执行环节的误差和延误,以及定价,精确控制的计划经济体系必然不稳定。庞大的复杂的计划经济体系,就相当于天气系统一样,是混沌系统,精确预测都很困难,不要说精确控制。模糊或宽松控制,企业的交易就需要市场。但像市场策略,投资策略等, 计划体制和一体化的官僚体制不相容。

        讲到这儿,其实陈云的鸟笼经济,以行政区划竞争的官办经济已经跃然纸上。中国走的路,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

        毛本人七八十岁之后不可能参与社会实践,去探讨改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这个责任到了邓的肩头。 幸运的是邓有陈云的襄助,成功地实践出了社会主义鸟笼市场经济。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层激励,开展类似于美国的员工RSU, ESO这样的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开放道路,今天的形势必然更加辉煌,社会内部关系更加和谐,后劲更加充足。

        可惜,邓为了自己的权位,玩弄权谋,92年南巡之后私有化加剧,几乎无厘头地把土地分给农民。今天此起彼伏的农民强拆危机,其实就是所有权分散化之后交易效率大幅下降,地方当事人为了追求效率,不得不用黑社会手法对付那些钉子户。究其根源,就是邓的私有化策略。

        通宝推:呆头呆脑,
        • 家园 商榷:资本本质是劳动的积累

          陈大对《资本论》的理解似乎有偏差,马克思明确地将资本视为死劳动,即过去劳动的积累。

          马克思所以批判资本主义,是因为它用死劳动剥削活劳动,获得剩余产品的大部分。

          而更根本的,由于死劳动的分布不平均,基于资本的私有制从而使得一小撮人拥有的对绝大多数无产者的经济统治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统治

          马克思并不要废除资本,而是想废除它的所有制

          • 家园 单纯的死劳动去分享活的劳动成果,本身是合理的

            我今天帮你干活,你明天帮我干活,这本身是一种交换。资本参与分配不过是延伸了的劳动交换, 这很合理啊。只有资本利用优势地位,剥削劳动者才不合理。

            马克思时代,资本的原始积累的绝大部分来自殖民收入,贩卖黑奴收入,海盗收入, 来自领地里面的剥削,而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不能积累或者难以积累,那么积累下来的资本主体一定是血汗的积累,具有天然的原罪。因此马克思才说,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渗透着罪恶。 如果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像今天一样,超过50%都是劳动者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马克思一定会修改他的理论。

        • 家园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到了下力气大发展的时候了

          个人初步认为,劳动应该是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可存储,劳动的存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物质产品的形式,一是以社会让度的形式。

          物质产品的形式,取决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有效期。生产铅笔的劳动的存储期就要长于生产蛋糕的劳动。这种物质形式的劳动存储取决于当期社会产品的加权平均使用有效期。如考虑到产品的社会需求改变(如VCD淘汰了,不再被需要了)这个计算会更复杂一些。(老马的经济学体系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计量匡算,没有计量内容,是马系经济学的不足)

          社会让渡的形式指生产者把消费权利让渡给别人消费,通过别人在消费基础上的劳动成果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劳动的存储。在这里,存储的就不是劳动的直接成果,而是某种抽象的劳动。这种存储的效率和存储期的估算就更复杂了,涉及到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社会教育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等诸多因素。

          比如,父母省吃俭用供给小孩教育、发展。如果当期社会经济管理水平有问题,供给和需求不能匹配,那么这个服务节省下来的劳动就会部分被浪费,即劳动的存储率降低。如果小孩的教育有一定的问题,那么劳动存储率再降低。如果小孩成年后工作岗位与前面的教育内容不匹配,无法发挥最佳作用,那么父母劳动的存储率就更低了,甚至为负,就体现为家庭走下坡路。如社会整体体系混乱,社会劳动存储率为负,就体现为社会衰退;如为正,则体现为社会逐渐进步。

          在思考老马系经济理论的发展中,人及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再生产将会是关键环节,缺少了这部分的计算,纳入我们管理和控制的社会循环就不完整。老美这种强调货币利润的经济观必然忽视人的再生产,体现为劳动者收入偏低,总体上无法支撑在下一代复制并部分提高相应的劳动者能力和水平,而需要从外部引进人才。

          而考察人的再生产必然离不开分配环节。

          对于劳动,可以用过去劳动(存储的劳动)、现在劳动和未来劳动来考虑,最好也弄个函数模型什么的。货币政策其实很重要的就是影响过去劳动和现在劳动以及将来劳动的相对价值。适度通胀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适当降低过去劳动的价值,而重视当期劳动和未来劳动,促进人的当前和未来动力。而黄金货币(供应量增加慢、低于市场货币需求)则其实是抬高过去劳动的价值,由于货币稀少而货物越来越多,则货币的实际价值在不断升高,即过去的劳动被越来越高估,从而形成人们普遍愿意储蓄和积累的心态。吝啬鬼葛朗台的出现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并不完全是个人人品问题,呵呵。

          对于分配,可以分为合理分配和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分配的一部分可以称为剥削。

          分配的合理性首先在于维持人的再生产的循环,包括生物人和集成在人身上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进步意义的分配体现为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

          老马理论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如果把人也看作商品,那么人的总体价值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培养一个水平相近的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中所凝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人的劳动报酬。。。人的劳动特别是高级劳动的不均一性(如:一辈子,一件成功的大事)。。。维持人的生存所需的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呼唤更详细的数据模型和综合。。。。

          借着贵贴,理一理思路并抛砖引玉,见谅。

          通宝推:摇曳凡尘,杨微粒,
          • 家园 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印度确实生产了很多人,但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人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格劳动力。

            其实美国和东亚的劳动力再生产都有问题。这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说资本家的生产方式的在人口上的不可持续。

            美国靠引进移民,东亚极低的生育率又怎么办呢。

            消灭资本: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16/032.htm

        • 家园 现下对马克思有很多的误读

          而且也很政治化。比如说,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提法,似乎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然后资本主义是一套。还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计划经济等同起来,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误读,对当今的理论建设危害很大。

          马克思是第一个把“资本”当着研究对象的经济家,并且也是第一个指出资本的规律的思想家。其实,在他成书之时,尚未有“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个词的出现。从某种意义来说,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定义清晰的概念,是由他触发的。从时间来说,和共产主义这个概念的出现相差不远。

          所谓马克思理论,并不是他提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制度。他的贡献,是通过唯物辩证的方法指出了资本的内在矛盾,而做出了对于资本社会发展的预测。

          现在所有人都很熟悉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后来者根据他这些预测而设计的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国家资本,等。而这些制度上的努力,无一不是尽力在避免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的内在矛盾。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另一个误读,既马克思其实是要消灭所谓“资本”的。这样的误读是以唯心论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实马克思是把资本当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其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单纯以个人意志而转移。

          应该说,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是很深刻的,并且一直到现在,还是鲜为人所理解。他的思想体系总的来说并没有明显的缺陷。当然,作为一个新生的思想体系,他的不足和局限是一种时代的局限,即,还缺少足够的实践和理论建设。

          至于制度建设,这个马克思没有给出答案,就只能靠后来人摸索了。在这方面,小平同志是有功劳的。虽然他不重视理论建设,但是他在实践中守住了主席“实事求是”的原则,这点就比较难得。至少没有走到教条主义的死路上去。

          这些说起来牵扯太多。择日另叙。

          • 家园 德国人民调的最伟大德国人排名马克思排第三

            大概是200x年做的。

            第一名是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

            第二名是马丁路德

            第三名是马克思

            第四名是白玫瑰绍尔兄妹

            外链出处

            这个名单里歌德排名第七,俾斯麦排名第九,爱因斯坦第十。其他哲学家排名都不靠前。而罗莎.卢森堡排名在一百以外,虽然柏林还保留着李卜克内西大街,但是他到不在排名中。恩格斯也不再排名中。

            如果马克思的内容只包括暴力革命+公有制的话,那么很难想象在两德统一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会对马克思有这样的敬仰。

    • 家园 吹牛吹得有点过

      中国有地球上最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和地理,有地球上最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史,创造和使用者地球上最为先进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真的对中国有信心的话,用不着这种东西打鸡血。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而且和主题无关。我最想看的就是有关毛泽东晚年对华国锋态度的历史材料,材料本身会引起争论么,就因为没有材料才会出现无谓的争论吧

      • 家园 我说中国的地理气候最适宜人类居住并不是打鸡血

        判断一个国家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否适合人类居住有以下几个标准:

        1.气候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太冷会抑制人口增长,太热则导致人不思进取,比如印度的乞丐。

        2.有大平原适合农耕,以及漫长山脉挡住极端气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3.有覆盖全国的大河流水系,河流会提供冲积平原作为宝贵的耕地,比如埃及的尼罗河,同时也是古代最为便捷的交通手段和最畅通的文明纽带。

        4.有地理屏障,不易被入侵。但是不能完全隔绝,否则不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

        5.要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深水港口,这是发展现代经济所必需的条件。

        这种比较在相同或相近规模的国家之间进行才有意义,因此我挑选了世界面积排前十国家(平方千米):

        1 俄罗斯 1707.5,大部分国土处于寒带,气候恶劣。

        2 加拿大 997.1,同上。

        3 中国 960.1,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气候多样,条件齐全。

        4 美国 936.4,同上。

        5 巴西 854.7,同上。

        6 澳大利亚 774.1,内陆是大面积的荒漠,仅东部沿海地区适合人类生存。

        7 印度 328.8,大部分国土处于热带,常年高温,此外恒河只能惠及印度北部。

        8 阿根廷 278.0,类似巴西,但没有亚马逊河的滋养,基本无热带雨林地区。

        9 哈萨克斯坦 271.7,地处内陆,无出海口。

        10 苏丹 250.6,大部分国土处于干旱中。

        从这个排名可以看出,只有中国,美国和巴西是全部满足上面那五个条件的,换句话说,单以地理禀赋而言,中国美国巴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前三。

        在国家地理条件的比较中,常常为人忽视又往往极端重要的是境内的河流。水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资源,而它的获取难度又要高于石油,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掌握本国河流的源头,那么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特别是在人类拥有了水坝这件水资源武器之后。

        以下是世界最长十条河流:

        1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

        2亚马逊河,全长约6400公里。

        3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

        4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公里。

        5黄河,全长5464公里。

        6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在中国境内的河段称为澜沧江,长2198公里。

        7伏尔加河,全长4690公里。

        8黑龙江,全长4370千米,在我国境内的长度为3474千米。

        9勒拿河全长4300公里,由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

        10尼日尔河,全长4197公里。

        世界最长的十条河流,或者说世界的前十大水资源金矿中,美国拥有密西西比河,巴西拥有亚马逊河,而中国则拥有无与伦比的四条河流或者四座金矿:长江,黄河,澜沧江,黑龙江,并且全部掌握了河流源头。这一点令中国超过美国和巴西,荣居榜首。

        所以我才说中国的地理气候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

        至于中文是不是最先进的语言,冷酷的哲学兄写的非常详细,我就不献丑了,您如果不同意可以去他的那个帖子参与讨论。

        而中国历史是不是最悠久的,您可以去搜索一下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将人类酿酒史前推到8600年前,铁证如山,中国绝对是起源最早的古文明。

        这些常识被淹没在公知们的喧嚣和自我矮化之中,使得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与文明缺乏信心,所以我们这一代人需要重建中国的历史自信和文明自信。

        在西西河不能轻易发表观点,否则必须付出几倍的精力和时间来补充论据,我算是体会到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一方面看不起公知,另一方面论证方法却和公知一样

          “太热则导致人不思进取”这正是一百年前西方人杜撰,而被公知引用的谬论。这些小节就不论了。中文先进在哪里也不论了,因为冷哲比你有自知之明,他先定义了“先进”的概念并在上下文中保持一致。而你论述你的两个命题“中国有地球上最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和地理”和“中国有地球上最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史”的时候,却没有标准,或者不断的变换标准。

          1.适宜人类居住是指在哪种技术条件下?比如西欧降水虽然充分,但是11世纪以前欧洲人没有深耕技术所以无法利用,只有到中世纪时期,才取代南欧成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北美中部大平原虽然是现代的粮仓,但是在地理大发现以前,这里缺乏可驯化的粮食作物,并不适合人类生存。

          2.中国是指古代文明还是近代国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自然条件和发展出来的原生文化有很大不同,黑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是很晚的事件,这种比较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四个地区能够统称为“中国的气候和地理”?你发明的这个概念具体涵义是什么?

          3.为什么以十长河流流经那个国家,以及其最长支流发源于哪个国家作为“气候和地理”的判断标准?这种标准闻所未闻,而且毫无意义。为什么不以水资源总量作为标准?为什么不以人均水资源作为标准,否则可以证明非盟的“气候和地理”更加“适宜人类居住”

          4.和3类似,为什么酿酒陶罐能单独作为古文明出现的标志,为什么不是青铜器(最早起源于两河流域),农业(两河流域)。另一方面,在这个时间尺度上谈“中国”是毫无意义的。西班牙发现过4万年前的岩画,能不能作为西班牙古文明开端的证据?

          综上所述,你的两大命题“中国有地球上最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和地理”和“中国有地球上最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史”是不具备可证伪性的无意义命题,not even wrong. 我个人不希望中国人民头脑里充斥着这种没有科学价值,只有民族主义兴奋剂效应的谬论。科学上相关的问题属于人类学的研究范畴,杰拉德*戴梦得的几本科普书是很有意思的

          通宝推:haaghh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