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147:智慧的七根柱石 -- 本嘉明

共:💬446 🌺3908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许,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大刘小说里的那种“终产者”

                        不过,终产者怕也不幸福,毕竟没人陪他们打牌了,更不要说打麻将了。

                        不过,我更喜欢终产者的另一个结局:外星人来了地球,了解了地球的状况,见到了终产者,二话不说就把终产者给绑走了,回到自己星球用透明笼子装起来放到社会科学院,研究课题是:过度资本主义化造成的灾难。

                  • 家园 而且也没有什么多快好省的题目可以炒了

                    现在几个airbnb,uber,都是些什么玩意啊。如果说微软苹果是正确的,那FB和推特一好一坏,社交网络整个路线就是不正确那好歹还算个错误,uber这些可以说not even wrong。

              • 家园 这是人的一个通病

                用忙总的话说,就是想了等于做了。想了等于做了去到股市讲故事是可以的,真干事是不行的。

              • 家园 陈兄你在上海

                你肯定知道汤臣一品的汤君年,他就是“拿”了台湾银行的贷款,来大陆开发房地产;经营“新天地”的香港瑞安集团,也是类似的融资操作。你知道上海昆山的台湾人,拖家带口,有多少万了?

                我上个帖子说的问题的关键,是工业制造(尤其是轻工业品),必须跟着市场走,此前50年之所以背离这个规律,有了美国提携日本,提携亚洲四小龙,提携中国的历史,一则是当年在生产技术上没有突破,面对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涨,美国企业(尤其是东部大财团)无法把制造业留在美国,不得不放到亚洲去;二则是政治上,冷战局面下,美国以本国的“国内消费力”喂养本阵线的亚洲国家,换取他们的忠诚(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也是这么一个被喂养的地位)。

                目前来讲,工业技术上已经突破,政治上没有必要继续喂养,阻挡制造业回归美国的主要阻力,是如何建立这么多不同企业的“自动/半自动生产一揽子方案” ,因为每个企业各有特色,需要度身定做,投入大量脑力劳动,美国没有那么多工科男,因此第一来不及做,第二“工业顾问公司”每接一个活,都会贵得要死要死的。

                我们要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管理学”是有国界的------因为资本是有国界的,资本依赖管理学来规划科学的走向。在今天的中国,所谓德国制造4.0也好,企业转型升级也好,中国制造2025也好,这些规划的线路图,是适合欧美工业社会的线路图,一旦在中国完成了,后果如何?很难讲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必然走入一个“人口断崖”,人口高度老龄化,然后总人口数下跌,但今后100年里(假设没有战乱之类不可测因素),最坏最坏,跌到10亿人,不会再低了,因为人口一少,房价跌,政府急,生孩子很快变得不那么亏本,甚至有利可图,中国人那点小九九,你懂的。而100年后,农业面貌天翻地覆,比今天更不需要劳动力,这10亿人,主要还是第二第三产业来消化。

                如果打核大战,那么中国有些土地被沾染,战后农业同样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所以怎么算,中国将来都要养活大批工业人口。

                所以,“中国制造2025”,很可能在西方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蛊惑下,选择了一条不适合于中国,更适合于美国和西欧的技术路径,等做成了,大批工科男要吃饭,就去给各个工厂做“自动化改造”,接案子的开价很低廉。而改造完成的工厂,以前要300工人,现在只需要25个工程师+20个包装工;业务订单都靠美国;原材料就是塑料粒子,美国的质量更好;老板的儿子刚从美国大学毕业------请问你是老板你怎么做?

                这个问题的根本点,就是中国(非权贵的)普通工商企业,几千年的历史,一贯税负很重,地位很低,活得很累,所以柳宗元有《捕蛇者说》,今天各种“逃离”的技术条件都有了,只要美国唐纳怆登高点一把烽火,怕是要引走无数飞蛾。这些小企业主到了美国,两代人后就当自己正宗美国人了(你觉得汤子嘉还是台湾人吗?),你说的阻挡他们逃离中国的因素,全部是理论值,如果能多20万家纳税企业,美国会在乎多300万中国人?我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涉外民营企业家,中小“成功人士”,今天哪个不在全心全意往美国转移1/3(或以上)的资产?你在的行业可能日子比较好过,不容易看到这些人的艰难啊。

                我不是说“整个中国工业很危险,中国企业很危险”,但我看到的这部分基层企业,确实有困难,为他们说一两句话。如果认为我不够公道的,请绕行就是,不必来冷嘲热讽。

                通宝推:otto,海峰,
                • 家园 往美国转移资产这个事情

                  无非是两边下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罢了

                • 家园 小企业主当然是可以跑去美国的。

                  小企业主当然是可以跑去美国的。 小有积蓄的管理人才也可以。

                  但这两类人都是只能恶化危机,解决不了问题的人。生产力过剩指的就是这种人过剩 -- 需要剩余价值供养,却只能提供有限的劳动时间。

                  利润就是被存储的,接到指令就可以被使用的劳动时间。 没法移民过去三四亿人的话,哪有什么危险? 越是自动化,顶层越能跳过中层直接管理劳动力;小企业主和中低管理人才就越不值钱。 自动化生产了,产品往哪里卖? 印度买不起。给小企业主和二十工程师,二十劳工? 恭喜美国建成社会主义 。

                  老板和工人,哪类人有价值? 绕来绕去,还是这个问题。中国内部有解决方案,看世界形势而动就可以了。十几亿人的事,归根到底要十几亿人自己解决。 哪里用得着操心要走的人。

                • 家园 你讲的美国策略都是对的

                  但这些发生需要一个时间尺度,通常会10~20年才能见效。小孩子每天吃一个鸡蛋长身体有帮助,每天吃20个则可能有问题。

                  特朗普距离中期选举只要2年时间,他要在2年内操作见效,才有可能让国会支持自己。他要把20年的历程浓缩在2年内完成,结果只能是悲剧。

                  中国制造业的苦逼在于中国的大型企业无法用钱买到顶尖技术, 去和其他国家的顶尖死拼, 只能在国内和中小企业死拼, 导致应该出现的金字塔结构没有出现,而是扁平的梯形, 在这个里面,谁也赚不到钱。

                  为什么? 瓦森纳协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内没有办法,中长期靠自己的科技研究。

                  所以我一直诟病中国的温总李总,他们解决了中国科研效率问题,中国的几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偏偏这两位相信私有免煮。

                  通宝推:樊逖,
                  • 家园 没错:

                    但这些发生需要一个时间尺度,通常会10~20年才能见效。

                    ======================

                    所以我一直诟病中国的温总李总,他们解决了中国科研效率问题,中国的几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偏偏这两位相信私有免煮。

                    ======================

                    现在掌权的官僚,基本上都是80-90年代初美国如日中天时世界观开始成形并开始执掌权力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执政思路更多地会体现80-90年代初中国的思维和世界观。中国要真正地转变道路,最起码也要等到99年炸馆以及为911欢呼的那一代人成长起来并走上领导岗位。

                  • 家园 美国的国策,由一小撮人把持

                    这就是高度腐败的“旋转门”体制,总是那么两拨老梆子,转进转出,小字辈没得希望。

                    这两拨人,在2013年前后,达成高度一致,就是全力反华。美国的外交政策其实有连贯性,奥巴马和唐纳怆的区别在哪里?奥巴马是有(律师)腔调地反华(再平衡),唐纳怆是非常粗鲁地反华;即便这次是赵姨当选,她也照样会反华。不要以为唐纳怆一个人在战斗,他对美国的影响,可以持续30年,就像肯尼迪或里根那样。

                    我们假设,老赵在温州有一个小作坊式企业,做成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生产线后,只需要一排简易厂房,3-5个工人,做出来的产品一年卖500来万美元的营业额,老赵把设备搬到美国乡下一个平房里,投资250万美元拿到3个工签,派3个技术员过来,再带当地2个福建客的第二代当下手,老赵的儿子当美国分厂的厂长,儿媳管账,带着孙子在美国上小学,这里面投资移民的只有小赵一家,那3个技术员稍微调皮了,就从国内再换3个过来------有难度吗?现在唯一的难度,是老赵在温州的厂子,需要40个工人,还没有自动化,根本没资格逃去美国。李内阁在提倡的事情,就是转型升级,工人加薪,逼得老赵的厂子只需要3个人就能运转,这叫“谋千年”。

                    中国制造业的苦逼,不在于买不到顶尖技术,而是根本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生存价值。如果只是一味追随欧美,用技术进步追求利润最大化,最后必然给自己掘墓,就像美国跨国公司们培养中国企业那样,培养越南,印尼等地的“接班企业”,最后饿死师傅。

                    那条对制造业技术的发展路径,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到今天,美国走了100年,现在走到了什么下场?中国上千年的痼疾,就是“苛税猛于虎”,企业等于是带着镣铐的奴隶,逃不走,只要奴隶的脚镣卸掉,翅膀硬了,你看他走不走?

                    “苛税猛于虎”,不是中国独有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也是如此。后来欧洲人找到殖民贸易的路子,盘剥异族,才把本国的企业和国民减负了,“养”了起来,工人都可以贵族化。既然中国不称霸不殖民,理论上讲,横财是不可能有的,那么只能是继续“山呼万税”,否则公务员工资待遇哪里来?001A航母哪里来?很有信心地跟投机客对赌,结果输了,踩踏,输的钱是肖钢的工资里扣吗?

                    汉武帝是没有选择的,为了开疆打匈奴,只有把奴隶们虐到死。

                    征税,是要有个度的,虐死奴隶只是杀鸡取蛋。内阁对这个危险,非常漠视(可以说是装看不见),同时却又饶有兴味地装范儿,研究怎么给奴隶拆掉镣铐,让奴隶们看起来更酷-----我不能理解他们的思路,难道奴隶没有求生的本能吗?

                    通宝推:otto,放牛郎,脊梁硬,
                    • 家园 制造业到哪里都是往集约化走,作坊精神没出路。

                      现在只征税不夺厂子原因就是利润太低操心的事太多。 真像你说的能这么自动化了,从市到省,分分钟搞一批厂子把小厂主挤倒啊。 制造业一旦能IT化那下场当然是“盗版”漫天飞。除了巨头赚钱,只有创业厂或讲故事苟延残喘,或招兵买马等人收购。

                      现在不找小厂主麻烦只是因为嘴里那块肉太小。 制造业到哪里都是往集约化走,有创新的小企业才能生存壮大。制造业落户中国原因是合用的高质量劳动力多,中国的劳动力有消费能力。 过去几十年IT落户美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情况变了,自然就是美国有的,中国原样加码来一份,还要创新。 IT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所谓的“自动化制造业”也跑不掉,时间只会更短。

                      只有修指甲纹身这类服务业才有可能多样化,依托特色服务社区小团体。那种更走不了。

                      • 家园 您这个“作坊去死”理论,在德国日本都行不通

                        我最羡慕德国的,就是他们的技工学校体制。

                        技工学校是个“小事情”,但一件小事情解决了,国家命运的大方向,和基本走在哪个档次水平,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只要在健康盈利,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独特的,都是美的,都是艺术品。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指纹,也就没有相同的企业。即便是连锁经营,北京的麦当劳和吉隆坡的麦当劳,提供的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个我本人对比过

                        两个不同的病人,动手术开盲肠,可以用一样的手术方案吗?如果可以,全世界只需要保留10%的外科大夫就足够了吧?

                        通宝推:otto,
                        • 家园 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的实现不是一个小假设

                          能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事情必然是大规模的。 要么是少量人带大量资金,技术去美国建自动化的产能大厂。要么是大量几十上百人的小厂去美国,搞小规模,但独门不可或缺的生产。 大量资金外流会引起中国这种强力政权的敌意。大量人员外流根本没国家能承受。

                          目前的小规模柔性生产企业都是依托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极偏门的项目才可能小企业掌握所有关键生产步骤。 本兄回帖面广,综合看起来,你认为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有可能实现。 这类厂人力资本构成低,自动化高,容易自由流动。 中国税收高,就跑到美国去生产。

                          然而,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的实现不是一个小假设。 自动化向来是和大规模,标准化结合在一起的。能在众多生产项目上实现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这是一个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人数很小的一部分精英可以借助自动化完成大部分生产。 从你的思路想,那自然是去税低的国家挣大钱。 那去不了美国的国人会怎么想呢? 都是小老板,你会我也会,你去美国生产,我在中国生产就是了。 少挣也比没得挣好。 最后结果就是全球性经济危机迅速到来,要么改制度,要么打仗。人多生产规模大的国家在战争中幸存。

                          一只下金蛋的鹅那是无价之宝。所有鹅都能下金蛋,那结果就是金子变得不值钱。 简单说,小规模自动化生产天然就不是一种能垄断的生产方式。真能实现这个前提的话,整个生产关系都会改变。那时还把挣钱作为基础来推理局面的发展,太狭碍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经济果然是老本的强项

                          好评

                        • 家园 隐形冠军其实不顶用

                          小企业其实还是依附于大企业生存啊。看看三星、丰田和苹果就知道了。

                          隐形冠军一方面是市场小,另一方面哪有那么多领域让你一个国家来实现隐形冠军?

                          当然,我这只是没有数据支持的个人感觉。但是你自己以前也讲过一个例子,可以作为证明:就是GE宁愿重新培养一个中国公司,也不愿意采购被西门子收购后的一个公司的产品(本来GE长期采购它家的产品)。这就说明上下游吭哧一起啊,而上游公司除非一骑绝尘,否则还是要依附于下游大公司或者品牌公司才能生存啊。

                        • 家园 怎么行不通?

                          日本和德国现在其实也都不怎么样吧?

                          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好作坊,能一直活下去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