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孩子教育 -- 宝特勤

共:💬71 🌺5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搞个骨架试试看

      个人体验,先搞个骨架吧,以后有时间再补上实例。

      1. 帮助孩子学习观察和了解环境,自觉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2. 引导孩子判断和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也教育他体验和接纳别人的“与众不同”。既要让他知道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也要鼓励他有主见,自力更生和坚持原则。

      3. 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提高他自己的全神贯注和自我控制,做事有计划性和耐久性,懂得循序渐进和坚持到底。

      4. 按照各家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为孩子提供条件,包括适当优越的“享受”,也包括适当艰难的“磨炼”。

      先写一些自己觉得可以试一下的做法:

      要尽量地与孩子多共处,不一定非得缠着他,可以各干自己的事。但是有意识地显示那些,自己觉得对是他有益的,处事处人的情境。身教重于言教。

      通宝推:大眼,strain2,月之回忆,empire2007,铁手,薄荷糖家族,rentg,宝特勤,
      • 家园 帮助孩子教育他们的孩子

        补充一下,都是些过去写给孩子的“建议”:

        1.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需要“成功感”,都期望被“认同”和被“理解”。

        先多花点时间,静静地在旁边“观察”他们;然后再同他们多聊天,这样才能体会和发现那些细节,和找到交流的要点。

        2. 最有效的建立“权威”的途径,是表现在鼓励孩子们去自由地思考和选择。但是还需要提醒孩子: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后果”,而明智的“取舍”才是好的选择。因为一个人的“自觉”的决定,才是真正可靠和可行的。

        3. 与其是一帆风顺地进步,还不如常常处于“胶着”、而慢慢地提高,因为后者才符合现实,才是真正可靠的进步。任何情况下,“冷静”是对付一切困难的最好的法宝。

        4. 如果太注重结果,其实就“分心”了。我们还是应该专注在“过程”上。就像“穿针”一样,对着针眼直来直去,反而对不准,要目的性地颤动才行。

        提高成绩的过程也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先保持住优势;而在自己的短项上,则一点半点地慢慢追上去。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5. 学习的比赛,天份和天性只是起跑的优势,过程却是个“心理”比赛,是耐力和决心的较量。最后的结果会是各循其法,各走其路,自我鼓励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6. 压力过头了,就容易压出偏执的毛病来,后面还需要花力气来纠正。只有在自觉的基础上的压力,才是真正的动力,才可靠。

        “外压力”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会造成“我不干了”,干脆躺下了。

        千万要小心,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了对方的“恨”。因为逼得太“狠”了,一定会引起反感来的。

        7. 想说服别人,要先站在他的那一边,谈他想谈的内容,举他能了解的例子,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改变他。

        要让别人自己慢慢地改变自己,而不是觉得是被你操纵了。

        给别人治病,要先当“病人”,再做“医生”。设身处地,才能够对症下药。

        8. 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很多时候,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镜子”,他们的优缺点,往往也是自己的影子。 在磨他们这个宝剑时,也在磨自己这个磨刀石呢,不能“温度”过高,会烧伤双方的。要及时地加凉水冷却降温。

        一家之言。

        通宝推:外俗内正,心有戚戚,宝特勤,秦波仁者,
      • 家园 补充

        上次聊家庭教育时,只粗列了几条,并没有展开谈,下面就结合实例来补充一些,挂一漏万,只是个人感受。

        大家都有共识吧,“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应该是学习和教育的关键。

        不过我觉得,如果从人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的话,那么每个家庭对孩儿的培养,还是应该会有一些共同的着眼点的,这是自己想探讨的一方面。

        另一个方面也想对一些具体的情况,做些有针对性的讨论,强调的是特性,例子则多来之亲友。

        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大家都能感觉到,但是也可能也容易会忽视:

        第一个是每个人感受别人的方式,还有给别人产生的主要的感觉,往往是在成人前就基本成型了,这一般都是家庭在教育孩子时打下的烙印。第二个就是每个人遇到事情的基本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基本方法,往往也是在成年前就形成了习惯,也应该是家教的基本功能。先天不足的话,后天就容易失调。

        我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培养孩子首先要关注:一是“阳光”,二是“自信”。

        “阳光”是胸怀宽广,总是会正面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那怕是自己不熟悉的或者不喜欢的。

        “自信”是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直面和解决问题,那怕是自己感觉到艰难的的和希望躲避的。

        下面写得可能会是有些老王买瓜,自卖自夸了。但是我们这个一家三代人,不管是老的,中的,还是少的,都确确实实地被朋友们用“阳光”和“自信”这两个词来形容过。

        这决不是自然地形成的,而是家族的传统,是长辈身教的结果。

        比如我父母一生坎坷,父亲一辈子都不得志,母亲一辈子身负重担。可是这些情况,在我们的记忆里却痕迹很浅,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愿让我们的童年为此而蒙上阴影。一直到我们成人后,才把那些苦涩同我们交流。

        拿我来说,出国前夕,孩子的小学被改为了体校,临近毕业时变成一个普通班和剩下十二个学生,其他的同学都找门路转学了。我在海外,边求学,边打工还债。女儿在国内母女为命。但是我们两代人之间的通信内容,都是在谈目标和希望,全是相互鼓气。我既理解孩子的困境,也让她看到光明,用自己在海外的拼搏,鼓励她相信和依靠自己。我告诉她:“同学少了,也许老师可以教得更多更好呢”。在指导她自修,注意预习和复习,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同时时,也提醒她凡事多求教,与同学们互通有无。我们并互相约定,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庆贺胜利。在她考进市级重点后,班主任后来给我写信,还感谢过我的帮助,说那个班还有好几个考上其它重点的,而那些转校的家长却是有后悔的,她也赞扬了我女儿的示范作用。我女儿出国后,也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平易近人的医生的。

        现在的海外第三代,条件虽然改变了,也可以说是优越了,但是我们的家风并没有变。老大性格内向,接受能力也慢一些。开始时,在小学的班级里被一个母亲是高级管理人的白人女孩子,纠集其他同学排挤过,有些自卑。我们就激励她,帮助她笨鸟先飞,让她选择学习那种在乐团里担任独奏的乐器,和参加男女混合的足球队,还发挥她自己坐得住和能专心的特长,慢慢地在班级里不断攀升。后来她考入了公立小学的“精英班”和公立的精英中学,也改变了性格,思维上也敏锐了。

        老二则是站在姐姐的肩膀上成长的,她很小就自觉地旁观和超前学习,以至在自己的班级里找不到对手,上课就是静静地看自己的东西,而且老师也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发现她好胜有余,过于追求完美了,有时容易发急。就选择在她失利的时候,抓住机会来帮助她体验挫折和吸取教训。例如在一次她愿意为大家服务,但却落选班长后,我们提醒她去自我反省和不要气馁。发现她班里有一个有些智障和自闭的同学后,就建议她主动去关怀那个被大家都冷待的人,做一个保护者和帮助者。后来不但那个同学的家长把她当做家人,而自己在班级里也建立了威信,被选为年级的校代表。她有主见和大志,我们就尊重她对自己的挑战。她不想走姐姐的老路,冒险报考了全市竞争最激烈的那个小学的“精英班”,也如愿以偿了。我们原来是想让孩子在公立学校的环境下成长的,没有申请私立学校(不是学费问题,而是怕成长中的那些负影响),但是后来也同意她去考私立中学名校的全额奖学金了,因为觉得在自食其力的情况下,她能够抵御虚荣和攀比。

        这一代很可能一辈子就在西方世界里立命安身了,在不忘本和不弃根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她们能融合中西文化,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的路,活得有滋味和有价值。

        最后说说,活得“舒服”确实会与经济条件有关;活得“快乐”则与更与心态相连。那些能自己不断地寻求和发现乐趣的人,不单是自己可以享受,往往也比较容易相处的,也会给旁人带来快乐。他们何时何地,都会是如鱼得水的,既能锦上添花,也能逢凶化吉。

        当我老了后,再看看自己和看看人家,发现大多数人其实好像都还是殊途同归的。不同地位的不同职业的,都是可以活得挺满意的,心理上也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凡是努力向上过的,知足常乐过的,不管经历了什么,一般都不怨不悔。

        相反,也有那些一辈子都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在旁人眼里,他们却往往是幸运的,是应该知足的)。这样的人,也多是对别人苛求,对事情挑剔的,当然他们也就容易离群索居,寡然不欢了。

        通宝推:桥上,审度,领班军机,didae,rentg,唐家山,薄荷糖家族,宝特勤,大眼,月之回忆,
        • 补充
          家园 谢前辈分享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千真万确。

          我坚决不招进队伍的包括佛系躺平的和自尊心比天高的。

        • 补充
          家园 率性而为,方显本色。

          问题还是对“性”的理解。只有明白了自性何为,才能够安身立命。G兄是亲身示范做到这一点的,很佩服。之前一直想着先把事情说清。我想,也许这正是问题所在。可怕的是自己多次评判过这一点的。或者说,真正能给孩子的其实只有一个东西……自我调整。

          自我探寻的可能足以生成一切。

      • 家园 简略

        观察 观风问俗,察言观色。

        判断 和而不同,一视同仁。

        合作 同心协力,自力更生。

        兴趣 即兴为之,适意而止。

        事务 专心致志,循序渐进。

        反馈 劳神苦思,乐得其所。

        共处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几乎所有点都有成语或者俗语……当然还不够精确,这是暂时能想到的。

        其中大半,之前想过用一个故事连起来,但没能成功,只是记住了有大量成语可用……至少前五个是是可以结合传统故事讲清楚的。有没有兴趣就是两回事了。

        比如循序渐进,对应事务流程,可以讲做事情的时候偷懒、着急、不得已简略的后果,身边这种事情太多了。简直就是日常。顺便也可以讲合作,比如几个人才可以,不能全靠自己。也可以反过来,靠自己左右判断,挽救危局。但依然是靠大家才能成功的。许多时候电影或者绘本可以稍点一两句,很快就能明白。

        反馈这个大家都懂,也没必要说,只是设计游戏或者活动奖励的时候,不能太直接。一定要增加一个转换层,不然有些太功利了。

        兴趣最难,点到为止和适可而止之间的浮动太大。

        共处这个,审度兄那里写了不少,也只能随缘了。

        • 简略
          家园 为什么没能成功?

          因为建立了文论体系、确认了次级概念之后,觉得不如取材于日常生活……那才是真实。故事,总是不免有所造作。逻辑再圆满,也经不起追问。

          为教而教,难免显得刻意。随意而发,结合生活情景更合适。

          但就算刻意,有些东西还是要教的。有两种办法。强调、布置。强调大家都知道,布置需要说一下。布置,其实就是通过环境让孩子自己知道可以——I can do this。不管 can 还是 this,只要知道了那种可能,后面的一切孩子会自己发展出来,不需要干涉。包括禁忌。这也是身教可以做到的。

          说实话,这其实也是成年人的策略。冷战时期专家Richard Crossman是这样说的——最好的宣传看起来就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让受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前进,而他却认为是自己始终在选择自己的方向。

          但这也是自己一直在反对那些作品,上面说没能成功的出发点——这是在制造「应然」。

          当然,对孩子而言,只有有限的需要这样做,比如身体接触、尊老爱幼。其他的还是要随意发展。

          刚好再谈一下社交中的顾忌。

          现代西方发展的那些禁忌和习俗,尤其是身体(接触)和语言(词汇),说到底不就是礼么,而且还不像样。因为他们的礼只是一堆松散的集合,不像中国从方向到意向,从严格到适度,由心而发,由礼入仁。

          这不是在为僵化琐碎、维护封建的礼辩护。只是说,没有一个完整、统一,能让人真正认同的意识体系。现代的一切都会显得繁难支离。

          比如在接触性少数的时候,人称代词的选择就需要谨慎。但即便了解了那么多代词,也很难避免冒犯人家。因为没有意识,很难把握其中的分寸。

          要想适应这些复杂而琐碎的规则集合,最好的办法还是由心而发,让孩子学会尊重。

          礼,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但是让孩子理解那么多纷杂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最根本的「性本善」。建立以仁为本的意识。当然,这不是说不能竞争,是说自己要明白大家是平等的。自己没什么特别。尽管与众不同,但作为生命,是相同的。在这个层面,不需要分出什么高低。

          认识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太容易了。问题是会面临其他孩子的挑战,不管是说法还是表现。何况长大后还有那么多理论。如何让这种想法一直维持下去?这才是关键。但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

          或者说,这里面临的是由理论到实践的困境。就像编号兄想要教会孩子“求生得生,求死得死”似乎也不太成功。

          种子有了,怎样培育和发展?

      • 家园 真的是

        孩子很会耍滑偷懒。我一再和他说玩的时候要选有挑战性的,我头一回他就玩很无聊机械的。

        虽然如此,我和他说的,要面对挑战,留下了痕迹。

        一个很厉害的老师掂过他份量。那个老师从容易的问题开始一直问到他决不可能回答的问题。老师最深的印象是孩子顽抗到最后一刻没有放弃的意思。

        另外家长以身作则的影响的确很大。一次我在整页整页推公式孩子看见了。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我告诉了他X的含义和一元一次方程。从此他在白板上没事解一元一次方程还基本是对的。家教吓晕。

    • 家园 对于智商高的孩子教育

      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包括中科大少年班,试验的结果其实跟正常考大学上清北类似,发展没有特别的突出。

      我个人觉得人生的际遇更重要,交朋友,交政治世家的子弟,父母再引导一下,比学透古今,更有机会为人民服务。

      通宝推:铁手,宝特勤,
    • 家园 我女儿幼儿园没啥特别

      吹嘘一下,但在小学开始,明显比同学成绩要拔尖,她在我面前说过多次同学太dumb,颇有点瞧不起同学的样子。

      于是我时常警告她,千万不要在同学面前说这话,跟同学交往,不要聊课本上的东西,就跟她们玩游戏,聊体育,聊明星八卦,聊啥都好,就是别聊课本上的东西,除非她们有问题问你,你就帮忙回答就是,她们懂最好,不懂也别勉强。

      总体而言,她在同学中的人缘还算不错。

      但还是要强调一下,小女并非天才儿童,以奥数为例,也就是中规中矩,常做的测验,大多是5题中3,4题那种,偶尔能5题全中,能高兴半天。

      一点经验是,小孩如何社交,也是要家长引导的。

      通宝推:铁手,大眼,宝特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