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一)(完) -- 晨枫

共:💬123 🌺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法也有道理...就是很难行得通...

                                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是类似的道理...

                  • 家园 嗯,教学质量滑坡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的确是“一蟹不如一蟹”。我从前上本科的时候有老师这样跟我抱怨过,当时不觉得。后来上研带试验和监考,发现学弟学妹们真的还不如我们。为啥咧,因为俺一直是学系委员所以比较关心嘛。有一次下午监考一门专业课,中午睡不着,就直接去考场揣着本教材去看。结果考试开始前半个小时学生们呼呼地进来,紧张地安排座位的布置,传纸条的暗号,在课桌上抄公式,暗藏参考书什么的一通忙乱,不禁叹气,我本科时代哪个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胡搞啊。还有学生好心地提醒我“同学,这里下午有考试”……。结果等正是考试开始,都傻掉了,我估计那是考场纪律最好的一次

                    但是原因不好讲,第一,新时代好玩的花花太多,学生需要的自制力比从前高,不可避免地分散精力。第二,全社会浮躁,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不如从前好。第三,教学资源不足,而且更新也不及时。学生们毕竟年纪小喜欢新鲜热闹新潮,一看那些比他们年纪大很多的器材,尤其是后来专业课上,都觉得out of date,兴趣也上不来。都是问题啊。

    • 家园 提供一点基本情况

      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中央和地方差别很大。中央投入的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占95%,初等教育经费主要靠地方解决。而财政收入方面,中央大约占40%多。这么看来,高等教育占用教育经费大约4成。目前大学入学率不到20%,也就是说10个适龄青年只有2个上大学。以每个人上4年大学计算,共8人·年。10个孩子上6年小学共60人·年,如果6个上了中学,也有36人·年,这加在一起共96人·年。也就是说初等教育仅从数量上说大约是高等教育的12倍,但在经费上最多相当于高等教育的1.5倍,也就是每一单位高等教育占用的经费是初等教育的8倍。

      由此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今后政府的新增教育投入应该大幅向初等教育倾斜,高等教育不能再指望成比例的增加经费了?

      • 家园 “高等教育占用教育经费”的比例

        应该是大约两成,初等教育是大约七成(02/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

        【参考】从数字看中国的教育及医疗改革

        • 家园 这里也有个佐证

          兄台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可信性,不才这里也找到了一些。

          中国教育不但每年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在有限的资金分配上也非常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对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资金分配比例上,严重失调到几乎荒唐的地步。根据1992年出版的吴德刚先生编著的《中国义务教育》一书中的介绍,中国的教育资金分配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分配状况比较如下:

          国名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日本 42 45 13

          英国 43 32 25

          美国 50 38 10

          法国 53 39 8

          中国 31 30 33

          如果上面的比较,我们还觉得问题不大的话,那么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况。根据张玉林先生在《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 》中的介绍说“在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投向了高等教育。在整个90年代,这一部分始终高达90%左右,而包括高中在内的中小学得到的比例始终未超过1%,而且这些有限的金额也主要是对“中央属”中小学的投入。”

          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整个教育经费的90%,而对中小学的教育投入不到1%,如果这样的教育资源的分配还不算荒唐,这世界还可能出现更荒唐的分配方式吗?为什么中国的官员喜欢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教育,而弃中小学教育于不顾呢?难道他们不懂得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道理吗?我想关键还是虚假的政绩观在起作用,因为政府经常需要通过大学生的比例,来“证明”中国教育的水平之高的虚假繁荣。严格来说,这样不合理的教育资金分配显示了中国教育官员的极度无知和极端不负责,是对健康的中国教育的扼杀。

          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个人觉得,中国的教育经费应该按照初等教育50%,中等教育40%,高等教育10%的比例来分配。首先,只有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消灭文盲,真正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公民都需要上大学,也不可能让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上大学,但是,所有的公民都必须接受九年免费的义务教育之后,才能具备基本的平等竞争能力。其三,如果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基本上都能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公民可以通过自学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最后,高等教育可以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允许他们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事实上,世界上许多顶尖级的大学,都是民间大学而不是政府投资的大学。

          外链出处

          按照这个,结合兄台那个参考,可以估算出中国政府高等教育平均投入是初等教育的七八倍。另外根据其它数据来源可知,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平均每个学生在8000元以上,而包括初等教育在内所有学生人均教育投入大约1000多元。

          • 家园 只对数字不对人

            呵呵,不知你这个佐证是对你原帖的佐证还是对我那个参考的佐证

            你“引用”帖子比较有意思,显然吴德刚先生的数据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是基本相符的。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引用”帖随后又用到了张玉林先生的数据。

            说实话,我不知道张先生的身份是什么,但我对他的数据确实有些怀疑到底他的数据从何而来呢?再多问一句,希望您不要介意--你原帖的数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有可能也是辗转来自张先生的数据呢?

            根据张玉林先生在《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 》中的介绍说“在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投向了高等教育。在整个90年代,这一部分始终高达90%左右,而包括高中在内的中小学得到的比例始终未超过1%,而且这些有限的金额也主要是对“中央属”中小学的投入。”

            这个数据实在是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了就这样,那中国还把中小学的入学率提高到了70%和99%以上(02/03年)--这也太强了吧

            我很怀疑张先生是把一些其他方面的投入也算作“高等教育的投入”了。比如,科研(R&D)投入--这个一般是独立于教育投入的(至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统计局都如此。。。)

            • 家园 这个数据的可信度问题

              在中国非常棘手,因为中国教育领域的财务问题比较多。不才第一篇文章的数据来源与后面的不同,前一个是直接听某位研究宏观经济的口述得来的(就是那个95%)。关于研发经费投入,这个是很难从高等教育中分离出来的,现在不是有很多名牌大学都要成为研究型的么?根据目前的一些观点,研究工作本身就能对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不才以为,很多纯粹的商业项目经费不应该计入教育经费,但其他一些由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就不好说了。

              目前大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确实远高于中小学,中小学达到高入学率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成本绝对数额较低以及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总的来说是比较强的,即使家里比较穷还是争取让孩子上学。然而,虽然国家队高等教育投入很大,但剩下须由个人承担的部分绝对数额仍然远高于中小学,对于贫困家庭来说难以支撑。即便如此,中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也达到了20%。如果中国继续保证质量地提高大学的毛入学率,例如达到30%,并且国家对大学的投入也照此比例增加,那么将有相当大一部分新增教育经费被高等教育吃掉。

          • 家园 高等教育本来就比初等教育费钱

            不过高兄说得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应该大大增加,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

    • 家园 【原创】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几个基本看法

      教育问题牵涉很广,非常复杂,不才这里只是说说自己的几个基本看法,望各位河友不吝赐教。

      首先,九年义务教育必须保证。在九年里,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支付每一个孩子的全部学费(注意,只是学费,不包括食宿费和教材费),对于特别贫困的地区和个人还应负担部分甚至全部与上学直接相关的费用,可以通过补助等方式发放。九年义务教育是培养个人基本素质的基本保证,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一个中国孩子连九年教育都享受不了,那么我们很难说自己的国家是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其次,高等教育费用应该由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担。高等教育费用是很高的,相对于初等教育费用有了质的变化,目前只有美国这么富裕的国家在不久前宣布承担大学免费教育。香港高等教育的费用相对来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是比较低,且比较公平的,几乎所有大学所有专业的年学费都是4万港币,大约相当于当地人均GDP的六分之一,但与此相应的是政府每年要向一所大学拨款数十亿,平均到每个学生则以10万计。大陆有的名牌大学一年的支出也有几十亿。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来支付学费,并且本着非赢利的原则由国家提供低息贷款,还款期限可以延至毕业后数年,但必须建立严格的信用登记制度。

      第三,中国的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管理本身发展滞后的问题。上面说到的信用登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银行无法对贷款学生进行监控,很多学生贷款违约都是恶意的,也就是说他们其实还的起但就是不还。由于这种助学贷款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不是银行的商业性运作,不应该把管理责任都交给银行。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都不想负这个责任,这就是政府的问题了。现在市场化进程很快,教育产业化也是在市场化之上的,但对这个“市场”的管理却非常滞后。我们知道,市场是要受到监督的,但对教育“产品”的监督却做的很差。高校里的“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某名牌大学耗巨资新建的教学楼的一些教室天花板已经明显开裂。新学生宿舍刚建好不久卫生间瓷砖就大面积脱落。本来腐败就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但高校中的经济腐败后果尤其严重。因为高校里面的受众是广大师生,而且其中学生更为主要,他们与校方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这个中小学更明显),所以学校中的腐败分子更为有恃无恐。收费问题也是类似的。如果高收费相应带来更高的教学质量或者硬件环境,那么还情有可原,毕竟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但这二者关系根本没有保障。由于学生的弱势地位很难对教学质量给予应有的监督,很多水平较低的高校学费很贵,相反一些名牌大学的学费却不高。由于现在高等教育是个“卖方市场”,国家应对学校实行比一般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但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现在中国商业领域以市场化导向的转型非常快,可教科文卫等领域却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某些人甚至打着“市场化”的大旗中饱私囊,说远一点,中国男子足球的商业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结果,很多问题原本不是“市场化”的问题,还有其他重要原因但全部都归结到市场化上面来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