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也算个铁路人吧 -- 牙一
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铁路货运办事员,只随大流的话,一年分个十多万没问题,要是主任一级的,很少有做满3年的,一般都急流勇退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每天可以坐火车回家的也发。我当年一直坐到杭州用的就是在内蒙一小段的通勤票。上海出站时我已经过去,检票员还把我叫回去仔细看了看票,也没看出什么。
使用通勤票就不需要检查出差证了,实际上也没有通勤证明。
至少可以全国各地跑跑,不象我们路局所属工程处的只局限在一两百公里范围内,而且工程处机械多,我们完全靠人力。这是我年青时的想法。
不过吃苦工程局的要多些,工程局一般是新线,大多是在荒凉的地方,工程处基本上都在有人烟的地方。但我们所在的包兰线沿线许多地方也是荒无人烟,但至少在营运铁路边,可以借铁路供应或通勤回家。
爷爷解放前就是铁路工人,父母都在铁道部下属的工程局,俺是交大的毕业生。
三代都跟铁路有缘。
小时候还用过铁路家属专用的探亲免票,每年一张,于是每年回老家青岛都是免费的。
父母都是铁路职工,但在科研单位。所以对于真正铁路上的事几乎不知道。不过感觉铁路职工的福利还是可以的。记得小时候单位还有组织旅游,去北戴河秦皇岛什么的,不过交多少钱记不清了。
有几个年是我们一家在老爸的工地上过的,那个工地在大山深处一个山谷里面,离最近的镇子开车要半个小时,从上面的村子到山谷里的工地的路都是他们自己修的,全是180的大转弯。
工地前面是河,背后就是山,老爸他们段的工程包括一个2000米的隧道和一座桥,干了整整三年。
我父母就是70年代响应号召从农村出来修铁路的,挑着扁担,走百里山路,各路农民子弟们就这么聚在一起建设国家
当时修的是焦柳线,修了有七八年吧,十来万的铁路大军,后来领导看父亲母亲比较灵光,就留下在铁路边的一个比小站大一点的站的机务段培养工作了,听父亲说他那个队的几千人就留下了几十人,其他人都回农村继续务农去了,每次说到这个,他都得意的说他们那帮子工友老乡都是千里挑一的,比现在的高考录取也差不了,这样也就有了农转非的机会,在当时很难得,父亲母亲也是在修铁路时认识的,儿时认识的发小家庭也是这么组合到一块的。
我们工程处在七一年也招了一批农村的,都是作为正式工招来的,都是农转非,大约七三、七四年以后的就只能当民工了。
只有包头工务段,包头分局范围内(不光是分局管辖单位)的铁路单位全集中在包头东。
铁路上部门分得很细,新建(比较小的工程,大工程由工程局干,直属铁道部)、较大的维修由工程段干,再大的维修又有大修段(队)。盖房子又有建筑段,但与营运有关的如车站等又是工程段干。中小桥梁的维护又有桥梁段,特特大桥如南京长江大桥有单独的桥梁管理处,有的有交叉。
就象有关电的,有水电段(管生活用电)、电务段(管生产用电)、通信段(管信息方面的),工程段也有电务工程队。
没几个人能数得清铁路上分多少段。
一是疗养,实际上大型国营单位都有,各单位每年都的一些名额,铁路上是到各地的铁路疗养院大约三到五天,使用免票,这几天吃住不要钱。但我在工程队时没见到,大概在上层就被截留了。
二是单位自己的变通做法,当然人数也有限制,给你一张规定地点的免票,其他自己解决。
由单位组织,职工和家属都可以去,收一定的费用但吃住全包。不过铁路当时的势力还是挺大的,好像下边的路局在北戴河都有自己的疗养院。
电务段管生产用电? 离开铁路有些日子了,新划分? 记得原来电务段主要由两块组成,一个是信号一个是通信。信号就是管列车调度的信号等什么的,责任大啊,记得是24小时值班,出问题就要进去了。通信好点,主要是铁路内部通信,包括电话、电报什么的。后来,铁路通信把铁通划出去了,好像是成立了通信段。
老爸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唯一的好处是每次从家里坐火车返回大学老爸可以帮我从通勤口优先上车。
整个铁路系统都是由原来的铁道兵转过来的,保留了很多的部队作风,所以作为铁路人的后代我是很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