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闻人与地震的距离 -- 梦秋
者应带点不满国家的味道,但那些人未必混淆两者,只不过他们认为在表达悼念之后也应表达一下支持国家之意,对此说三道四,太过分了。
她所传递的那种“无力感”就是灾民的真实感受;失去亲人家园,缺乏力量没有方向任何人都不能真正帮忙解决的那种无力感,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通过救灾来希望感受强国风采的人们,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种无力感,你也不能真正理解这次灾难中人们所展现出来的光彩。
大家需要反思,什么是“重如泰山”,什么又是“轻如鸿毛”,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想念恒源祥的广告,只不过广告词换成您的帖子里的内容
仅此而已
咋可以当别人的面问别人偶像滴缺点捏
俺可是怀着万分敬仰和虔诚的心态在问哦,俺咋知道它是他/她的偶像呢 ?
再次深深自责中,万分悔恨中,俺咋就这么不明事理呢
我觉得我们的一些媒体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
所谓“前有堵截”是指他们的对内报道和西方媒体的对内报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之一就是
。。。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情况指指点点,仿佛自己就是救世主。
所谓“后有追兵”,就是在网络时代,对政府的监督有可能被网民所部分分担,尤其是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如此普及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手材料的掌握,往往是先有网民提出,记者才随后跟进。“黑窑”的报道即是一例。
用工业发展做比喻,中国记者的问题就是传统工业不肯花功夫做好,新兴工业又跟不上。
网络时代,记者也需要与时俱进。他们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也不确定。但是如果他们还抱着“无冕之王”的自矜,不能放下身段,那他们距离中宣部也不远了。
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入手,从而得到不同的解读。同一个角度深入的程度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就拿你例子中的那个周的报导来说,救援速度慢是个现象。看到了,简单的描述加上雨中停工家长愤怒的细节,很容易就给人以救援人员在怠工的印象。可看到的就是事实吗?据我所知,为了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的安全,绝大多数救援人员都是在用手在挖。相比于大型机械,手挖的速度当然要慢的多。同时,在雨中的瓦砾由于雨水加杂着沙石会很滑。救援人员在雨比较大的时候停工是不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在你的文中没说周的报道是那一天的事儿。如果这不是地震当天的报道的话,那么这么救援人员在现场已经超过二十四的小时了。他们休息了多长时间,工作了多长时间?吃没吃什么东西?不能否认在现场的周确实可以说的观察敏锐,看到了不少事情。她的报道给我一个旁观者的印象。感觉周只是在那儿看一件与她无关的事件的进程,而对于了解这件事兴趣缺缺。可是,作为一个记者只是看到了就可以做出正确的报道吗?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cnn吃屎(你满意了吧),但是不代表是个媒体都要跟着吃屎。象你这样,因为cnn吃屎就认为媒体吃屎实属正常的,实在是令人无语,因为看起来cnn更象是你的偶像。
请不要对媒体攻击,请您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媒体使用这样带有攻击性的字眼,是对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公然蔑视。
即使是悲剧,它也应该鼓舞其他人更好的生活。这不是什么所谓强国风采,而是面对灾难每一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勇气。没有这种东西,即使活下来的人也都会成为行尸走肉。这就是南都的报道,有气无力的叙述,传递的就是绝望,绝望,绝望。大家都不要活了,逃出来的人也都活不下去了,不想活了,大家一起等死吧。如此而已。
我很坦率的说,我就是反感这种报道,这种在灾难面前只知道束手无策,只知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的酸腐文棍。
侵犯了您的偶像cnn,实在抱歉,不过如果你的汉语过关的话,你应该能看出来那是个比喻而已;狗才吃屎,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