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蝶影翻 序 -- 丁坎

共:💬85 🌺1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怎么说呢

天研说应该是比较早的,出于班固。前引卢文弨也引文献为证“故计倪亦作计研。”计研本人也是先秦时人,可见两字同声假借,并非无例可循。

至于说到一般研究者所说,是这么来的,我上学时,帮老师做过两个课题,一个是民间宗教史,一个是先秦思想研究,我的工作也就收集整理资料。天倪是庄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当然不算争议最大的。就我所见当代国内关于《齐物论》的论文,当时大概整理了300多篇吧。不是很全,不过有代表性的基本都有。在我记忆中,天倪一说,一般都采用天研说。特地提出考证的,好像还真不多见。山大还是首都师范出的一本书里,有篇关于天倪与海德格尔比较的文章,印象比较深,因为前两年又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估计是旧文重刊,那篇文章天倪用的是边际说。

我手边庄子的书不多,七八种吧,陈鼓应确实是边际说,不过,崔大华先生,杨柳桥先生都采天研说。当然,天倪解释为圆心,确实我没见过,或者说,不记得了。倒是见过,把道枢解释为圆心的。可能是受这句--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影响吧。当然,我也不是很赞成,不过这不是这次的讨论范围。

我个人意见吧,天倪作天研讲,应该比较顺,毕竟你贴子中也提到庄子那句,天均者天倪也。可见,这两者基本上是同构的关系,如果天倪是中心。庄子虽然没受过现代哲学训练,但点和面的区别的还是清楚地。庄子说圆,按我的理解吧,可能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入手点,圆形吗,没有终点和起点,换句话说,每一点都可以是终点或起点,入手点的话,在圆上任取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认准那一点吧?

家园 说个明白

就我所见当代国内关于《齐物论》的论文,当时大概整理了300多篇吧。不是很全,不过有代表性的基本都有。在我记忆中,天倪一说,一般都采用天研说。

数据我很欣赏,但说到具体比重,又变成记忆,这就失去了数据的说服力。

我手里解庄的书是十本上下,解倪为分际的占绝大多数,除了前面说的王陈二氏之外,还包括:

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王夫之的庄子解

王厚琛,朱宝昌的庄子三篇疏解

王叔岷的庄子校诠中引用章太炎的说法

并考虑天下篇的端崖一词,章认为倪,崖,研三者相通,皆际义也。

欧阳景贤的庄子释译

另外,于长春的庄子译注是直接把天倪解作自然,不同于两种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怪兄硬要说一般的研究者把天倪解作天磨,那是不把上述的研究者当研究者了。

庄子说圆,按我的理解吧,可能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入手点,圆形吗,没有终点和起点,换句话说,每一点都可以是终点或起点,入手点的话,在圆上任取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认准那一点吧?

圆心作为圆的几何中心点,其特殊性是没有讨论余地的,只有在这点上,才能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家园 有特殊的一点,就有不那么特殊的一点

有了中心,就有了边缘.那还谈什么齐物呢?

另外,丁兄可能误会我的话了。我在第一贴中,说常见的解释是磨盘,并不是否定别的解释。只是后来,丁兄抓住“常见”两字不放,讨论不免有些偏离主道。我在贴中反复提到的是“现在”研究者,一般来说,“天倪”这个概念不是“现在”研究者争论的焦点,专题考证“天倪”,我几乎没见到。经卢文弨以来,马叙伦、朱桂曜诸先生的考证,以及当代崔大华,杨柳桥诸先生的发挥。“天倪”几无余意。所以可能引不起现代研究者的兴趣,也就是在论文中引述时提一下。

不过,“天倪”一词当做何解,应该不是通过民主投票决定的,丁兄解释为圆心,应该算是发前人所未发,不论是解释为“磨盘”,还是“边际”,事实上,都和圆心相去甚远。即使这样,我在前边说应该也通。但我个人意见吧,肯定不是妥贴的。应该是有违庄子原意。昨天找书,看到前人谈“环中”顺手抄下,“环者圆而中虚,圆而无端,中又虚而无物,以此应物,安有穷极?”庄子关注的是圆本身,而非圆中任意一点,更不用说是特殊的一点了。

家园 我自己学识浅薄,不足以参加讨论,但

每次看两位大人的讨论,都觉得非常享受,受益匪浅。

逐篇花上。

家园 怪兄休怪

我还是想辩析一下。

不过,“天倪”一词当做何解,应该不是通过民主投票决定的,

这正是我所赞同的态度,否则,任何一种新说,总不是一般的解释,如果要依从一般的解释,我提出新说还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怪兄一再坚持说,

天倪就是天研,这是一般研究者的意见,

这实际上就隐隐地要以人头定是非了。

而我想我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个说法不成立。

王先谦,郭庆藩,王夫之,章太炎,陈鼓应这个阵容,怎么说也比你列出来的阵容强大一些吧。

再说,你自己也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比较文章,也是以自然之分解释天倪的,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能说:

经卢文弨以来,马叙伦、朱桂曜诸先生的考证,以及当代崔大华,杨柳桥诸先生的发挥。“天倪”几无余意。所以可能引不起现代研究者的兴趣,也就是在论文中引述时提一下。

始卒[SIZE=3]若环[/SIZE],莫得其伦,是谓[SIZE=3]天均[/SIZE]。天均者天倪也。

得其[SIZE=3]环中[/SIZE]。

以上是庄子所明言的,由此可见:

1 天钧若环

2 对这个环来说,不是任意一点都同等重要,环中才是把握环的关键。

我想这个环中,是该理解成圆心,还是理解成圆上任意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很大一部份学者把天倪解释成自然之分,

而根据天均者天倪也,则有

大陶轮就是自然之分

这在文义显然不大吻合。

而把天倪说成天研,就更奇怪了,虽然这样在文义上倒是和天钧完全一致了,但人们倒要纳闷,为什么要创造出

天倪或天研这个概念呢,如果它们内涵完全一致?为什么不统一为天钧,而要造一个天倪出来,再说天钧者天倪也?

我的理解,天倪天钧这两个概念,既要吻合到可以说 者也,又要有区别到概念区分是必要的。

所以才把天倪理解为对天钧的把握方式。

这的确有我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不是随便提出的,希望怪兄能好好想想。

昨天找书,看到前人谈“环中”顺手抄下,“环者圆而中虚,圆而无端,中又虚而无物,以此应物,安有穷极?”庄子关注的是圆本身,而非圆中任意一点,更不用说是特殊的一点了。

这个肯定是不对的,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因为根据圆心,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求得其对称点,所以得圆心可以应无穷。

而其他任意一点,都没有这个特点,所以不能作为以应无穷的凭据。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庄子齐物的思想,就认为圆心与其他点也等同,要这样说的话,道枢与非道枢,冉相氏与其他人都应该等同起来,不该有任何区别,这就完全消解了庄子的全部体系。

实际上,庄子的齐物,齐的是个别,短暂的零散事物,这些事物正如陶轮上非圆心的散落的点,

而这些事物的总和就是一个不断运转的大陶轮,陶轮的几何中心就是环中。

你可以把这个环中理解为万物皆变的动力,也可以理解成对万物皆变的认识和皈依。

道家对于本体和对本体的认识本就是混杂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这个概念。

在道德经中,道绝大部份时间是个实体,但在上士闻道中,是对道这个本体的正确认识。

又如

这个概念。

一本来是个实体

但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实体和对实体的认识仍然是混杂的。

家园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在所齐之物上,我可能和丁兄有些不同意见.

我认为庄子的思想中是不存在这个"阿基米德点"的.庄子所齐不仅指零碎的物,而且也指各种评判标准,价值体系。

这种看法也体现在庄子看待宇宙人生的态度中,“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在无穷尽的推衍之后,“开始”实际也就不存在。甚至不知道话是说了呢,还是没有说。而庄子引啮缺和王倪的对话,首先就用“三问三不知”否定了事物的可知性。最后也就是不可知,无是非。章太炎引唯识论释庄,在我看来有些走火入魔,但未必不是心有所触。

所谓“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庄子看来,如果存在最高的话(我说的是如果,因为也只能如此表述)那么最高的就是好比天钧,天倪,道枢的环,(只所以取三个不同的东西做比,无非是种写作习惯,不存在微言大义)这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在环中运转,每一点都是起点和终点。

丁兄坚持有个圆心做这个“阿基米德点”,说实话,虽然和我的看法相去甚远,但似乎也没必要就此争论,估计我俩谁也说服不了谁了。

家园 我也不想说服你

但想指出两点:

1

认为世界无始终与世界有圆心是不矛盾的。

正是因为无始终才成为圆,正是因为万物皆变,才把

变的事物视为圆上任意之点,而把万物皆变本身,或万物皆变的动力,或对此的认识视为圆的圆心。

2 环中到底是圆心还是圆上任意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我想怪兄回避这点是没有意义的吧。

家园 这本书那个不可一世的副标题是

------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以太阳自居的尼采,在此处对太阳有如此贬损的叙述,

本来有点意外,不过副标题如此,也可以理解愤青的尼采了。

家园 意外或许是思考的起点

正如太祖说水浒的要害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有人就意外了,说

以那个时代来说,太祖就是皇帝,他不是在号召反他自己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知华恩兄打算怎么回答?

家园 丁老兄看来仍然不是庄子的信徒啊

看了丁老兄和怪大叔楼下的抠字眼辩论,只好说丁老兄仍然不是庄子的信徒啊。

《齐物论》者,齐物、齐论也。岂不闻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岂不闻庄子又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按庄子所言,天倪是啥有何重要?你之是乃他之非,他之是乃你之非。其果有是非乎?盲于五色,聋于五音,爽于五味,心发狂于机辩,何以致“坐忘”之境,更无缘于大道之途。

呵呵。

家园 复丁兄:太祖自称是猴气加虎气

说此话时,太祖当意指孙悟空.

又兼太祖建国后仍多次威胁要上山打游击.

可见太租自谓人生得意之作是以弱势反派身份推翻强势的蒋家王朝.

所以太租此处所指皇帝,当指蒋介石.

太祖行事,每每出人意料,某次接见某小兄弟国元首儿女,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褒贬未知,却是大实话.所以此处出此有歧义之语,盖因太祖非常人.

家园 两个掉书袋的儒生

子非鱼,岂知鱼之乐?

说到底,不过是把自己代入,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几千年前的作者的观点罢了。

岂不知,书者不能自解。更何况拿着只绺片瓦的我们。

说到底,还是拉虎皮,做大旗。打着个招牌来推销自己的东西而已。无论大道也好,无论真理也好,正义也好都是挂在门面上的那个羊头。

所以二位,尤其是任兄。能歇歇,还是歇歇比较好。真理是越辩越明,但是幻想却不可能变得更清楚了。只是空费了口舌。

家园 华恩兄说的

在下不甚赞同,在下另有看法,得闲写出来和兄台交流交流。

家园 很好啊。那改日拜读了。
家园 庄子如真能坐而忘道,也没这洋洋洒洒的文字了

当然,这也可看成是圣人慈悲。

毕竟后人仰仗着庄子吃饭的真不少,高者如任兄,可得大道,葆全真;中者可写论文,评职称;低者如本人也可网上磨牙,以遣有涯之生.道之微渺,非俺所能揣籥。只是看丁兄学问淹博,不免想多讨教一番,幸丁兄能放下身段,与我就些道之末节,纠缠一番,说实话,我真是得益匪浅。本来吧,我这人不很正经。网上回贴都凭记忆,也是丁兄如此认真,逼得我不好意思不去查查书。旧书再读,一来如睹故人,二来也能读出些新意。这都是拜与丁兄讨论所赐。

只是确实没想到,我这边一味纠缠讨教。让旁人看不下去了,实在不好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