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食客的意境推广到我对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看法 -- wqnsihs

共:💬293 🌺8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您对两个问题的回复,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理解

“更何况,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都还用不到上帝去对付,只要黑格尔的辩证法就可以暂时蒙混过关。”

这句话如何解释呢?

家园 这想法新鲜……

也很好

家园 教育的问题的确复杂。

  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偏僻地区也有了很多希望工程学校。但听说条件越好,就越没有人学习。

  你说的教育方法可能也有道理。不过换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是否就真能提高能力和素质,还是有点怀疑。知识这种东西学起来,比打游戏总是要费劲得多的。

  现在既然很多学生不学习,那至少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还是有“自主性”的--即自主地选择不学习,有独立精神而不听老师话。看看这些人出来以后能力和素质如何吧。

家园 解释

  一个例子:“我正在扯谎”,是一个自毁型悖论。自毁指否定性自指。问题就在于这里的“我”被不恰当地赋予了双重身份,一个是句子中的主语,一个是说话立场。说话立场好像站在峰顶指点江山,不能同时看见立处,不能同时被当成对象评价。如果说话立场被错误地当成对象进行评价或描述,就是“自指”。解决这种悖论的办法就是进行主语定义上的约束,禁止自指。

  一般形式逻辑不考虑层次,则说话立场和句子主语重叠于同一层次,很容易造成“自指”。用黑格尔辩证法,可以知道句子主语只是句子中的主体,相对于说话立场来说则变成了客体。而说话立场则比句子处于更高的层次,句子内容不适用于说话立场。了解这种关系以后就可以约束句子主语的定义,从而避免“自指”。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罗素悖论本质上一样,都是进行“否定性自指”(自毁)推理而出现悖论。解决办法就是禁止“自指”,比如在罗素悖论里对集合的定义作了限制从而避免了悖论。

  还有一种无限型悖论,比如阿基里斯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近代极限论和微积分据说是给出了解释,但从哲学上也就是先同意结论再拼凑理由的一种循环论证。我认为解释得并不好。用黑格尔辩证法可以说量变到质变,但也很笼统。倒不如直接说时空是量子化的,不是无限可分,对无限型悖论解决得才是真正彻底。

  形式逻辑的问题,一是没有层次,二是喜欢谈论无限(上帝的一个特征)。黑格尔辩证法对解决没有层次的问题(例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还可以,对解决“无限”带来的问题则差强人意,所以算是暂时蒙混过关。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带来的问题其实不算大,远远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黑格尔辩证法就可以解决它带来的问题,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背后,才是上帝在远处微笑(黑也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

家园 引导、培养自主性与放纵是两回事
家园 一个人心中有羁绊,看不透生死的。
家园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不可说啊,不可说

家园 我对这两句话是这么理解的

道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能指导实践的)都不是永恒的道

事物是可以认知的,但认知同时改变了事物本身

不知万兄和水兄如何理解《道德经》?

家园 谢谢忙总的回复

还是引用你的那句话幸福平淡的生活,关键是心境很好,比什么都重要!不管做任何选择,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人皆是圣!

家园 这是现代的理解了

古文精辟,所以还是需要从“常”字入手。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个,道德经么,我们这楼已经歪的够厉害了。您还是另起一楼我们再分说好了。

家园 转发:开放和包容也是要有规则的

作者;chliu

“佛学”和“学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佛学”是将佛教的思想当作一门哲学知识与理论来看待而探究它的确定的意旨,这里可以容许仅仅是纯思辨的进路(pure theorectical approach)。“学佛”则是宗教的实践的进路(practical approach),像如素、发心、持戒、修忍与修禅定等。两者相较,我认为“佛学”就更为根本,因为一个人对于一个大的教派(像佛教、基督教等)假如不能先建立起确切的基本认识与知识(正见)又乏明师指点的话,恐怕不知道会修成什么个模样。当然,从修行者的角度去看,那些只停于纯思辨的兴趣者难免被讥为“知解宗徒”,但是,知识作为一种客观的知识看,有正确见解的“知解宗徒”反而是不可少的!你大可看看在大学里各门知识学问不是就需要大量的“知解宗徒”才能将一门学问变成显学吗?

第二,我认为在年轻时期(大学阶段)就应当花点功夫在佛学的基础学习上,因为从原始佛学,小乘部派佛学,大乘空有二轮,真常心系统,禅宗,密宗等的典籍里存在着一大堆的佛家名相必须细心如实了解,很多人读佛学进不去就是起步晚而无法董理出那些名相的确切意蕴,最后只好放弃。胡适之先生便是个例子,他的《中国哲学史》仅能写到先秦不能写下去,因为他根本无法读懂佛经里的道理。另外一层困扰就更大,那是系统教相,就算弄明白了名相的意义,但相同的名相套在不同的佛学系统中也往往有不同的意解,像《大乘起信论》讲“一心开二门”,天台宗的智者,荆溪,知礼的讲解跟华严宗的贤首,澄观,宗密的推演可说是完全不同,宋初天台宗分成两派就是其中的山外派的天台和尚根本就懂错了本宗的意旨,四明知礼和他们的往复论辩,里面的论题非常深微,稍为对天台的系统性格了解有一点儿偏差就整个倒向了华严宗而“坠陷本宗”!由于系统教相太复杂,所以我建议先从大乘有宗的唯识宗了解开始。再读大乘空宗(中观学派),然后读原始佛学的四阿含经,再读部派佛学,小乘的成实,俱舍等论,大乘的大乘起信论,华严宗,天台宗,最后才读禅宗(先读禅宗的人大体上都忙着耍嘴皮,最后是对佛学内部全无所了!)假如对密教有兴趣可以继续看密宗的典籍。推荐初学者下列的一些入门书:

佛家名相通释 - 熊十力先生

哲学概论下册第十八章讲解唯识学 - 唐君毅先生

摄大乘论讲记 - 印顺法师

唯识学探源 - 印顺法师

解深密经讲记 - 演培法师

唯识二十颂 唯识三十颂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第三册 - 唐君毅先生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 劳思光先生

性空学探源 - 印顺法师

中观今论 - 印顺法师

金刚经讲记 - 印顺法师

心经讲记 - 印顺法师

中观论颂讲记 - 印顺法师

大智度论

肇论

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 - 印顺法师(这本书是印顺法师最有功力的一本书。)

大乘起信论讲记 - 印顺法师

胜鬘经讲记 - 印顺法师

佛性与般若上下册 - 牟宗三先生

成实与俱舍二论印象中演培法师有讲记,都是七十年代读的,已不复忆是谁的讲记。此外,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值得读,他的其他佛学的著作都应当细读。

家园 新帖已发~!

实在不好意思再歪忙总的楼了,不过讨论就此停止实在可惜。本人把一些精华放进了这个帖子里,因为是新兵只能发在新兵营里了。

对哲学、佛学、禅宗以及东西方文明的探讨

为简明起见,对原文有一定删减,如有不妥由本人负责

对《道德经》本人有如下问题:

1、道德经是否本体论哲学?

2、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

3、道德经对西方的影响

请水兄和万兄移驾新帖讨论

家园 实际上每个人当时怎么反应,完全是本能。根本没有说

要想怎么样,根本不会想了。有人说是在装,是在保持风度,实际不是。实际上是大脑一片空白。

家园 对金刚经有所了解,花之
家园 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常”---平常,“平”与“常”,似乎可以用“事物的波浪式发展,螺旋形上升”来理解。

啊呸,当时心里如同茅塞顿开的喜悦,说出来却是如此的干涩。确实是不可说。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本来就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大众在发展中的痛苦历程就是“常”。

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