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1.开矿是暴利这个没问题吧,开矿这事情把本地官僚全卷进行形成庞大利益网没问题吧。
2.今天如果政府给房地产加税,相当于加收矿税,民工们只会找开发商和建筑商讨薪不会去报复政府吧。
3.苏州抗矿税不就相当于政府加了地产商所得税以后,房地产的农民工们围攻中央下来的监税员。
4.太监单枪匹马带些随从,到苏州地头蛇地头上,你说他去找富人还是找穷人收矿税?
5.穷人报仇讲的是冤有头债有主,拿命去为官老爷们搏冤枉的小市民老子这辈子都没听过几个。
6.地方不配合太监能办什么事,地方不煽动几万人能起来闹?
7.明朝已经两百多年了,知府大员还自称官清如水你信?不过个个是不查都是孔繁森,查了都是王宝森而已。
稍微有点社会常识的都知道这事情不可能是这么回事。
比如反映农业生产力的亩产量,中国古代亩产量从西汉达到180斤左右后,一直到大清朝就没有突破过这个坎。
不是弩的重要性下降了,而是中国越往后,越掌握不了技术,也装备不起弩了。腰张弩,弩机的制造成本远大于弓,远射程弩箭生产工艺要求和成本都很高,技术下降是一方面,宋明政府没钱,装备不起高技术装备也是重要原因。
另外,我希望你稍微注意看一下我引用的文章。环首刀不是什么个例宝刀,是大批量装备的制式装备,其中段硬度HRC 58, 远超过现在我们花1,2百买到的看起来很锋利的不锈钢菜刀,瑞士厂商和日本厂商推出的硬度达到HRC 60的刀具,都是属于高端商品。
属于宝刀的,是满城汉墓里中山靖王刘胜的佩剑,期硬度从HRC67开始,最硬处直接超越了现在衡量刀具硬度的单位上限(HRC 70),这才是属于宝刀级别的。实际上,从现在能查到的各种刀剑广告看,即使今天的技术水平,生产硬度 HRC 超过60的刀剑,而又能保持足够韧性都是极难的,现在日本和美国特种部队的刀具也不过是HRC 59-62之间,这种HRC达到70的佩剑,在今天仍然是宝刀级别的,甚至是难以制成的。
ATS-34-简介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针对美制154CM而开发之优质不锈钢
ATS-34-,特性
用料和成份与154CM相近, 而各方面之性能皆达至154CM之标准, 且犹有过之, 但价格则较廉, 被业内认定为最佳刀具钢材之一, 现已成为手制及优质厂制刀具应用之主流。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62硬度。
ATS-34:
日本钢,隶属日立钢铁公司生产。大多数手工刀采用的材料,也是名牌厂家选用之高级不锈钢材料。ATS-34也属于高碳钢,其硬度可作到59-62HRC,有些人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刀刃钢材之一。此外,美国的154CM钢材与ATS-34等同。
把刀剑质量归咎于铁矿石是貌似有理,是则完全无视中国冶金历史的胡说八道。中国一直缺高品位铁矿石,秦汉的刀剑也不是靠矿石品位。汉朝铁官恰恰不是规模较小,而是大规模高炉冶炼。是靠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品质。在同时代的西方,则是依赖铁矿石品位的,罗马军队中能装备少量凯尔特长剑,是依靠西班牙高品位铁矿的贡献,但凯尔特长剑的硬度,韧性各方面,实际上连战国的中国青铜剑都超不过。你的这个观点,我用汉朝人王充 《论衡》里的话来回答你
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棠谿、鱼肠之属(14),龙泉、太阿之辈(15),其本铤(16),山中之恒铁也,冶工锻炼,成为铦利,岂利剑之锻与炼乃异质哉?工良师巧,炼一数至也(17)。试取东下直一金之剑(18),更熟锻炼,足其火,齐其铦(19),犹千金之剑也。
翻译:
世人称赞利剑有千金的价值。像棠谿、鱼肠、龙泉、太阿等宝剑,它们本来是未经冶炼的、山中的一般铁矿,经过冶炼工人冶炼锻造,就成了锋利的剑,难道利剑的冶炼锻造用的是特殊材料?这是因为工匠技术高明,又经过认真多次的冶炼才成功的。试拿佩在腰带下一把普通的剑,反复熟练地锻造,使锻烧的火保持足够的温度,再把它整治锋利,就如同一把值千金的宝剑了
汉朝人都明白,并且白纸黑字写下来的道理,可惜我们今天某些砖家,还是不明白。
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西汉时代大规模高炉冶炼是主流,私营钢铁商岣炳能雇佣数千人,势力一度震慑一方,正好说明了其规模化大生产创造了超额利润。而宋朝时代,钢铁冶炼都是退回手工打铁炉,能生产出好钢就有鬼了。
最后用《中国全史》里的一段关于钢铁冶炼事故做个收尾
《汉书·五行志》中: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 年)春天,涿郡(今河北涿县)的铁官铸铁,因为技术上的某种关系,铁水如流星似的飞上天空;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 年)正月,沛郡(今安徽宿县)铁官炼铁时,高炉中的铁料堵塞不下,隆隆如雷声,犹如鼓音,13个工人惊慌逃走,等声音停止后,回去一看,高炉炸成10 块,炉基陷落数尺,一炉铁水散如流星。这是高炉悬料后,又突然下落引起的严重爆炸事故。这种事故的发生,是因为高炉相当高大,温度不够均匀,悬料很久不下,高炉下部很长一段炉料已经烧空而熔化,炉缸里聚集了很多沸腾的铁水,当上部炉料突然下降时,炉缸承受的压力过大,引起了严重的爆炸事故。炉子爆炸成10 块,炸得地面塌陷数尺之深,而炉中沸腾的铁水散射如流星一般,说明当时爆炸的力量很大,这个爆炸的高炉必然是个庞然大物了。在这个高炉上同时操作的工匠多达13 人,也说明这个炉子很高大,需要装料鼓风的人力很多。
我也希望宋朝的科技,尤其反映综合国力装备制造是先进发达的。不过老泉希望能看到,能说服我,改变我现在认为宋明技术落后,科技落后的具体反例。
所谓骑射无敌这说法的前身,就是什么“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在之前想到蒙古人了,就说什么骑射无敌。这说法就是跟当年说大日本帝国无敌所以该投降的汪精卫洗地的说法,给自己投降找借口而已,不是我要投降,是对手无敌阿。
灭宋的金根本就不是骑射,是手持狼牙棒的重骑兵,满清也不是骑射,大多数都是下马射箭。
至于蒙古西征的军队,40%都是重骑兵,而且蒙古重骑兵的装备是当时全世界最好,欧洲所谓的重骑兵根本不是后来的铁罐头,装备只相当于南宋步兵装备,这是生产力上的差距。欧洲人就是从这里吸取教训才搞出来后来的铁皮罐头,14世纪的事情。
1.所谓的骑射,射程有多少?是抛射还是直射?步弓兵的射程远还是骑射的射程远,难道站地上的还没骑马上的射的远?马上抛射的有效射程也就是步弓兵的1/3-1/2,直射就更烂,直射也只能欺负没步弓兵又没肉搏骑兵的纯肉搏步兵。下面说的李陵5000兵被围攻不下就是典型,李陵带的是根本就是步兵,不是骑兵,李陵的打法就是用战车形成工事加上肉搏兵防止重骑兵冲锋,然后用步弓兵驱赶走近的骑射手,慢慢往回推进,不过李陵没骑兵无法歼灭和驱赶匈奴人。
2.那种侧面掠过射的骑射打法就是对付纯肉搏步兵的,如果纯骑射手对别的混合兵种敢这么搞,要么被步弓兵射死,要么就是侧面迂回的时候肉搏骑兵冲上去,10-20米的射程肉搏骑兵瞬间就到,拼着第一排中你两箭,基本还都不会死,近身直接就砍废你骑射手。
3.弓骑兵的主要作用就是侦察、骚扰、粮道、机动,正面就是个辅助兵种,至于战略大迂回,先想清楚怎么通信再说,头顶上没卫星。
4.所谓又练弓箭又练肉搏的骑兵,都是最精锐的部队,无法大量成形,比如拜占庭骑兵,不过这种骑兵太贵,成军数量太少,不实用,所以很快就消亡。
5.纯骑射战术的可行性在于,无敌模式的士兵,无限的战场纵深,无限的机动时间,无限的弓箭补给,对方兵种的单一性。骑射跟步弓兵对射就是渣,又要侧面放箭、加上马面积大,射程又小,还有低命中率,弓骑兵最好发挥的是乱战战场,所以契丹人说成列不战。
6.古代的战场环境根本就不是现代的学校操场,坑坑洼洼、后面有座山,一条河,全部都会限制兵种的使用。
7.这还不说成本,一个骑兵成本那么高,比如汉一匹马几万钱,一把刀一张弓几百钱,10个步弓兵换一个骑射手都赚到。
8.蒙古的战法是重骑兵在前两排,轻骑兵插入空隙中放箭和引诱对手,还有些轻骑兵去两翼,就是个骑射掩护重骑兵的战术。欧洲人是步兵太弱。
一个人几匹马,几个人一匹马,马是战马还是一般的马,区别太大了
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不是一码事,机动性要看怎么用法
苏式坦克战略机动性和长期作战易维护性就远超西方的
马力/重量数未必占优
靠吃草,马长途行军速度赶不上训练有素的步兵
喂粮食也得小心伺候,脱力就完了
还不说地形等问题
光头不是傻瓜,军阀也不是傻瓜,联合作战就放共军水了,最终被逐个收拾
很多人起义或造反是被逼无奈
不管是明代还是民国
兵种需要配合,更需要好的训练和指挥
至于“精锐骑兵都不止一匹马”,只适合游牧民族
宋明多数时期,很多骑兵有兵没马
步兵还是骑兵厉害,看双方条件和将领,战场有时候可以选择
徐达北伐,曾经威风八面的蒙古骑兵呢?
地中海射法步兵的最大射程在70-110米,有效射程50左右,这些半吊子临时学员能射多远?
汉式射法(蒙古式射法)要用扳指,依靠扳指加强对弓弦拉力的耐受。汉式射法力大,反曲弓增加行程,拉眩要到耳后。威尔士长弓可以在抛射情况下在200米外穿透5厘米硬木,而长弓拉弓力量在60磅左右(<30公斤,地中海式射法),蒙古骑兵的拉弓力量大约80公斤,行程还因为反曲加长,我们可以知道至少骑兵压制性射击(抛射)的射程绝对大于2百米。
以前看过一个记载,讲汉代一个士兵箭射了294步吧 (超过450米),落下的箭劈开了一个木墩。
就直射距离,养由基的百步穿杨典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中国古代的步是指走2步,我们今天的步在古代叫跬(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所以才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百步大约150米,养由基直射的时候可以射中150米外被风吹动的树叶,你觉得中国古代反曲复合弓射击目标巨大的骑兵直射距离有多少?
我们可以大致认为,中国西汉骑兵,直射精确射击射程距离不小于150米,抛射火力压制距离不小于300米。如果双方骑术相当,你以为这150米这么容易能追上?
而且汉式射法发箭速度快,连续射击能力很强,箭搭在弓外侧,马上张弓的难度远小于地中海式射法。汉式射法可以基本认为骑射步射射程接近或者相差不远。
“ 就直射距离,养由基的百步穿杨典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中国古代的步是指走2步,我们今天的步在古代叫跬(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所以才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百步大约150米,养由基直射的时候可以射中150米外被风吹动的树叶,你觉得中国古代反曲复合弓射击目标巨大的骑兵直射距离有多少?
我们可以大致认为,中国西汉骑兵,直射精确射击射程距离不小于150米,抛射火力压制距离不小于300米。如果双方骑术相当,你以为这150米这么容易能追上?”
你眼里西汉骑兵个个是奥运冠军水平了
现代奥运射击,70米靶,大部分射不到9环以上,注意是站在原地慢射
现代材料制成的东西比古代批量化产品如何?
远距离都是抛射,针对大面积的兵群
18世纪西方火枪兵排队枪毙也是这个原因
还精确射击
现代步兵200米靶训练都不多
1、100个人好指挥还是100个人和几百匹马好指挥?
“骑兵的战法不太讲究阵型”,骑兵需要冲击空间,不是不讲究队形,无数骑兵组成的n条软鞭子在运动和战斗中不断,要求不比步兵死守阵地低
2、骑兵刀长还是步兵枪长?高速中穿糖葫芦很好玩,前面骑兵死了就是很好的掩体加敌军减速器
步兵成阵,骑兵硬冲是找死,哪怕是所谓重骑兵,拒马和《勇敢的心》大树一个原理
“骑兵作战其实很省力。而如果步兵适时抱团,则骑兵就会围绕着步兵放箭。古罗马的乌龟阵貌似可以不惧怕骑射,但是骑兵其实可以捡取或自备矛或枪高速抵近投掷。”
这样打会在有效射程外死光或之前溃散
3、拒马和《勇敢的心》大树一个原理,把长草打结就是简易绊马腿,高速运动的重骑兵摔下来不摔死也会被踩死
有拒马,有长枪,怕什么
敢来送死就好打多了
4、冷兵器时代,能对付轻骑兵的也不只是轻骑兵,看训练和指挥
粮车藏人如何?
志愿军和霉菌装备对比那么悬殊,一样打胜仗
据说,某兵团突击训练一个月,才达到步枪百米靶命中率80%
骑兵厉害,战马好,怎么维护战马战斗力?就像坦克,再厉害也得保养
如果你有耐心,可以先看一下我以前的介绍链接出处
奥运比赛采用的也是地中海射法,不佩扳指。地中海射法射程极限在90-110米,有效射程一般50米,奥运比赛70米靶已经接近地中海射法射程上限,你看比赛就会发现,箭是一个很明显的抛物线飞行的,而且发箭瞬间,箭的摇晃和摆动非常厉害。
而汉式射法必须要佩戴扳指,弓弦要扣在扳指上拉弓,殷墟妇好墓里,就有2个玉扳指。蒙古人西征时候使用的就是汉式射法,所以在西方,这种使用扳指的射箭方法被称为蒙古式射法。
汉式射法相对地中海式射法,练起来要难的多,掌握技巧和不掌握技巧,差距极大。
《烈女传·辩通·晋弓工妻》
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
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
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
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此三君
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昔帝尧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土阶三等,犹以为为之
者劳,居之者逸也。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为之亦劳矣。其干生于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阴,
三睹阳。傅以燕牛之角,缠以荆麋之筋,餬以河鱼之胶。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选也,而君不能
以穿一札,是君之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乎!妾闻射之道,左手如拒石,右手如
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平公以其言为仪而射,穿七札,繁人之夫立得出,
而赐金三镒。君子谓弓工妻可与处难。诗曰:“敦弓既坚,舍矢既钧。”言射有法也。
颂曰:晋平作弓,三年乃成,公怒弓工,将加以刑,妻往说公,陈其干材,列其劳苦,公遂释之。
白话讲述:
晋国有个做弓的工匠,历时三年给晋平公做了一张弓。晋平公用这张弓来射箭,结果却连一层
木板都没穿透。平公非常生气,要将这治弓的工匠杀了。匠人的妻子听说,顾不得许多,挤到
前来,和平公说:我是这工匠的妻子,我有话要说。平公听了,说:请说。工匠的妻子说:您
听说过,周文王先祖公刘,见牛羊踩踏芦苇,而为芦苇伤心;秦穆公,听说有人盗食他的骏马,
却还送了美酒;楚庄王,他的部下冒犯了他的夫人,能绝缨而掩其过。这三位贤者,以仁爱之
心待人,终得到人们的爱戴,被传唱至今。尧帝当年搭茅庐,茅草不要求剪齐,木棍也不要求
斫修,土台阶也不太高。就这样,帝尧还觉得对不住这些帮他搭建茅庐的人。我丈夫,为做这
张弓,历尽艰辛。这弓的主干木材,生在太山的山顶。太山之上,天气变化莫测,一日之内竟
三阴三晴。除了这,还要燕牛的牛角,荆地所出麋鹿的筋,还要河鱼熬出的鳔胶。这四样东西,
都不是寻常之物。您用这么好的弓,却不能射穿一层木板,这是因为您不善射,您却因此迁怒
于我丈夫,更是错上加错。射箭时,左手应该如阻巨石一般,右手则如轻拈树枝一样,右手发
箭时,左手浑然不觉,这样才能射得准、射得狠。晋平公依她的话再射,居然射穿了七层木板。
晋平公立即放了这治弓的工匠,并赏赐他妻子黄金百两。
汉式射法真正练好后,可以避免地中海式射法发射时弓体对箭的碰撞,就是奥运比赛中,你会看到箭飞出弓体时那剧烈晃动。汉式射法可以避免这个干扰,“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所以真正优秀的使用汉式射法的弓箭手精度远高于地中海式射法。而且汉法力大,地中海射法要靠手指头直接打动弓弦,那怕你力量再大,你的指尖也经受不了弓弦强大的拉力,所以地中海射法拉力基本超不过30公斤,而汉法是大拇指上套上硬质扳指,然后用四指以握拳姿势扣住扳指拉弦,承受力大大加强,西汉3石弓的拉力是180公斤。我们今天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李广可以把箭射到石头里。几百公斤的弓弦拉力,高硬度的箭头,平直稳定的飞行轨迹(空中阻力小),才促使了李广将箭射入岩石的特例发生。
另外,汉式反曲弓相当于加长了弓弦做功行程(弓弦距离左手更近,拉弓距离加长),而且弓弦啦到耳后,做功行程远长于地中海式射法。
所以,养由基才可以射中150米外随风晃动的树叶,你让今天的奥运冠军去射,撑死他也射不中,地中海式射法,根本都够不到这个射程。
就弓箭来讲,现代古代没有太大差异,主要还是依靠人的臂力和发射时的调整。古代也可以把弓的张力做到很大,但你拉不开也白搭,现代你把弓做到500公斤轻松,问题谁也拉不开。
而回到这个问题,“射人先射马”,骑兵可不是小目标,尽管飞驰中的骏马增加了射击难度,但射击目标巨大的骑兵,只要射程够的到,骑术射术优秀的骠骑命中精度是很高的。
在这方面,卡莱战例给了具体例证,穿着苏莱娜马甲的西汉骠骑骑兵,在罗马方阵外围>50米的距离反复抹过。(50米是罗马标枪的射程极限,也是地中海射法有限射击的距离,超过50米的地中海射法箭,不可能穿甲),当时罗马重步兵的盾牌很大,但还不能完全遮蔽全身,脚是会露出来的。当时的所谓苏莱娜的骚扰骑兵在不到半天的骚扰时间中,在高速绕过罗马重步兵方阵的时候不停精确射击边缘士兵的双脚。结果到晚上罗马主力溃逃的时候,罗马人遗弃了5千腿脚中箭无法走路的士兵。苏莱娜骑射兵数量并不很多,因为即使罗马人,也承认苏莱娜军顶多2万人,还包括骆驼运输队,重甲枪骑兵等,苏莱娜骑射兵主力还要在那个下午还要合围消灭小克拉苏由1千高卢骑兵,4千轻步兵组成的突击队。
然而,就是这样,可能只是几千骠骑兵,不但用压制火力的抛射骑射轻松限制了11个罗马军团,10万大军的行动,迫使罗马组成乌龟队形进行防御,动弹不得。而且还能在不断穿插经过罗马军团乌龟阵的过程中精确射击罗马重步兵盾牌无法保护的双脚。
战果怎么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了,5千罗马兵不能走路被遗弃,这只是短短不到一个下午,数量还远远少于罗马军的骠骑骑兵的骑射战果。
训练和保持大规模的这样水准的骠骑部队是很难的,因为这种骠骑对人的骑术,射术,力量,弓箭质量,弓箭数量要求都非常高。
如果我告诉你,你今天所能买到的最昂贵的刀剑,在西汉制式武器面前,都像豆腐一样不堪一击,你可能不信。可惜科学实验证明,西汉制式环首刀的刀刃硬度,达到HRC 58, 而我们平时使用的我们感觉剁排骨已经很锋利的不锈钢刀你猜硬度指数大概多少?呵呵,一般只有36左右。 刘胜满城汉墓里的佩剑刀刃硬度超过HRC 硬度上限70, 可以一平方毫米承受900公斤压力。 而今天瑞士或者日本用现代技术生产的最优秀刀具,硬度一般也很难超过HRC 60。(举个简单例子说明硬度,HRC低于57,无法切割玻璃,HRC>63,就能对玻璃形成一定切割能力)。
我们今天的人,不要先觉得我们今天学了点科技,有了现代技术,就一定比古代的中国人牛了。制作一把HRC硬度爆表到70,韧性还能保证到实战要求,不易折断的武器,今天的瑞士,日本,美国,都不一定搞的定,搞出来也必然是成本极高。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今天的奥运冠军就多牛了,韩国的射箭冠军到了西汉,可能是最烂的射手,射速低不说,射程也进。70米距离上射个固定十环都很难得,这要能150米射中被风吹动树叶的养由基看到,绝对认为这奥运冠军是个棒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洒兄的观点很明确,财政上的问题,更准确的说财政收入上的问题,主因是文官集团(东林党):
1.土地兼并,造成国家可以收取农业税的地基大大减少,而可以大肆兼并的是什么人呢,文官/士绅集团。
2.农业税越来越少就算了,反正工商业空前繁荣,就开点源吧。结果任何工商税的企图都被“不与民争富”一类的大道理挡回来,这里面使力的是哪个集团,不言而喻吧。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集团让国家传统财政收入越来越少,同时拦着不让开辟新收入来源。
而你的反对意见呢,主要也是两点:
1.皇帝无能,收不上钱来活该。这一个女人再怎么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是歹徒光明正大强奸她的理由吧。
2.中央-地方之争。一般而言中央地方之争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如本朝的国税地税制度就是一种典型的妥协。但那个集团根本是肥了自己家族,坑了中央政府也坑了地方政府啊,说是国-民(士)之争可能还合适点。
要说江浙一带的文官集团们,不愿拿自己(家乡)的钱去支援老少边穷地区,那起码截留在自己家乡的地盘上,把自己家乡建设得又富又强,倭寇不敢来,鞑子不能进吧。就像你自己举得那些藩镇的例子一样有自保,甚至是逐鹿之力。但他们实际怎么做的呢??
1.弓兵瞄准射箭大多是出现在练习和狩猎中,当然局部战斗涉及单挑时也经常需要瞄准射击,但那都不是战场中的常态。在实际战场中,无论是步弓还是骑射,多数时间都是往天上放箭,这一点张艺谋的电影里很夸张地表现过。不过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比如说自己现在就拿一把弓站在弓兵阵里),一般人看几十米外的人就显小了(现代奥林匹克射箭靶距70米),如果是固定靶,那还能凑合,可是以古代箭支的速度以及风速乱流等影响,射移动靶那根本就只能是凭感觉赌运气。
2.战场之中,远程箭雨确实象“雨”,虽然步弓可以有更远的射程,但是骑兵相当于是移动靶,而步弓则是固定靶,战场上你又不可能随时去设个参照物来标示骑兵距离,因此虽然步弓拥有更远的射程,但是实际伤亡率来说,步弓总是要高于骑射。而这也是弩兵逐渐退出战场的原因,有马蹬有骑射后,单兵弩的射程劣势显得极其致命。很多人认为骑射无法击穿重骑兵的盔甲,但是面对自由落体的箭矢,这种力道,链甲可不见得能顶用,而且就算人的截面小,马的可真不小。
3.骑射的回射和前射一般都不是和马身方向一致的,而是有个偏角,这点相信自己模拟一下持弓就很容易发现。真实战场中,骑射战法和海战的炮战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大家都会尽量走“Z”字型。因此骑射在退却中当然不是一条直线猛跑,而是会随时转弯放箭。当然如果实在地形太窄,那么可以采取一种办法,就是将身体趴向马背,然后反手横持弓,但此时无疑射程和精度上都有损失,故而应该不会常用。
4.冷兵器时代克制骑射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类似美国西部开发时对付印第安人的环形车阵,车阵内的人只要顶个盾牌应该就能防住大部分箭雨。杜松在萨尔浒的失败并非战术上,而是实在寡不敌众,被女真硬生生火力压制了,但可以想见女真人此战伤亡绝对不小,要不是其他几路明军太窝囊,胜负应不至于如此悬殊。
PS:补充一下骑兵的问题
1.有人质疑骑兵冲阵冲不了几回,这实在是不肯动脑,战场上骑兵只要数量够了,可以从容轮番投入战斗,前期投入战场的百人队可以在远处歇息够以后再依次投入,只要能时刻给步兵阵压力就可以。冲刺只发生在进入步弓射程那一段,而且一旦发现步兵阵型出现溃散,后方跟进的百人队是可以马上切换弯刀冲锋的。
2.骑兵的指挥难度参照旅游团或牧羊人,一个100人的旅游团需要几个领队几个导游?一个100头羊的羊群呢?指挥艺术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肯不肯去发现。
3.骑兵冲阵的时候,除了怀着必死之心的精锐老兵,其他人都是会下意识躲避的,这是人之常情,不相信你自己去试试,这跟怕死不怕死都恐怕无关,而是一种本能反应。因此只要前排没挡住放骑兵进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老套剧情。拒马什么的,实际战场上这么个笨重的家伙,谁会一天到晚搬来搬去,而且存放都很成问题(想想围绕步兵阵一圈需要多少拒马吧)。至于困守营寨,那正是骑兵希望你做的,反正本来就是要饿死步兵,你尽管缩着就是(甚至都会舍不得射你,多一张嘴更快崩溃)。
你上面说的,都是步射,不是骑射,步射的步子在马上根本摆不出来。
还有,英国长弓之所以有效射程可以到200米是因为材料紫杉木,还有共振效应,这共振效应就是让你鄙视的让箭抖着出去,避开跟弓的摩擦。
另外给你算下所谓的直射150米,就算你骑马上,大概下坠时间是0.4秒,0.4秒飞150米,有空气阻力的,你初速度要多少?
这根本就是玄幻小说,你怎么不拿封神演义论证射程可以更多。
还有前面李陵的例子,是典型的步弓兵配合战车和长枪兵击退骑射手,战损比你自己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