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红楼梦》背后的世界 -- 普罗丁

共:💬230 🌺126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仕途经济

科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吧?何况他爹就是走书生路,也未见得成功,更不必说幸福。

贾宝玉绝对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当然每一样实现起来难度都比较大。比如做博物学家,比如艺术创作(已部分成功),比如发展民间势力(初显端倪)。

不要小看目前出现的任何一个人,这是我的建议:)

家园 【原创】亮点23:巧夺天工

亮点23:巧夺天工

这段时间,林妹妹做了三件事(不妨记住,当时贾宝玉不过13岁,林黛玉比他还小)。

第一件:哭。

· 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贾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一直没有出现。与袭人急得火上房不同的是,林黛玉是在人都走光了,贾宝玉已经睡着了之后才跑到床边来哭的。哭得“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可见不是假哭,是真哭。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什么意思?改是不对的,仕途经济是无聊的,甚至是邪恶的。如果我林黛玉有选择,我一百个支持你保持天性。可是,我们都生活在俗世中不是么?我不忍心你被环境逼迫成这样,我也害怕是自己把你引诱成这样,所以,算了吧。

第二件:表明自己理解了宝玉

· 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送个旧帕子的用意,一开始不容易猜到,但是联系上下情景,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首先显然是要让林黛玉别再哭了,别再为他哭了。但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他贾宝玉已经听懂林黛玉的意思,所以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减少林黛玉的哭泣。林黛玉激动之下,写道:

·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第三件:观望

· 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眼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

显然,林黛玉这是在观察战略局势,因为宝玉的情况,牵动着整个贾府的政治神经,也可以从中发掘重要的变数。王熙凤是否出现,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但是如果王熙凤不出现的背后有什么特殊情况,那就比较重要了,需要及时地加以把握。当林黛玉确定所有重要人物都先后走进了怡红院时,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也就是她已经站了几个小时,腿都已经站酸了。紫鹃实在忍不住,跑来提醒她天气太热,她才慢慢地回到潇湘馆。

回来之后,她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跟鹦鹉对话,教授它诗词上边。这很可能是从宝玉那里学来的招数。她已经逐渐懂得了话多不如话少,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

林黛玉如此安排,效果如何呢?宝玉的丫环秋纹提供了旁证:

· 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

一个外表柔弱的女孩,通过点拔影响贾宝玉关于“孝”的真义,从而改变整个大观园从上到下的面貌。称其为“巧夺天工”,并不过分。

家园 【讨论】脂评本我的确越来越觉得是垃圾

该评的地方不评,不该评的废话不少。果然是女人的低级视角。

家园 【原创】亮点24:人生正经

亮点24:人生正经

所有人都很喜欢诗社的主意,认为是打发时光的好方法。只有薛宝钗,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人生的真义和动力。

· “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

从这里我们知道,原来薛家在京城的一大业务是典当业。依靠着资金和背景,他们从事这种类金融业务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如何让业务具有可持续性呢?薛宝钗把手下上供的东西,顺便办成一次野外宴会,认为这样是能够收回一些成本的。

由于诗社活动已经与宴会合一,所以薛宝钗需要在诗社内容的布置上动些脑筋。她不但建议史湘云多出一些大众化的题目,以赢得更多客户的关注,而且在活动的规模尤其是“面相”方面也非常留意。比如一个简单的咏菊的题目,被她设计成了一整套人与菊花从相识到日益亲近的艺术过程,并以12个清晰的题目呈现出来。为了把营销做到极致,她甚至连文人一向看重的韵脚也大胆否定掉了,主张“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难度的降低,不利于诗社的长远发展,但使活动更加亲民和受到普通参与者的关注。

主题和主要内容确定之后,相关的布置是她驾轻就熟的。她在大观园中选择了一个“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的优雅去处,让她们听到竹桥上各枝各枝的响声,还有各色的茶具、风炉。上贴的一副对联,也非常通俗,叫做“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薛宝钗的诗才,已经在前一天得到了展示,当时她在咏白海棠的项目上击败了林黛玉,夺得了大观园第一。但是在面对史湘云的时候,她强调这些是次要的能力和关注点,真正重要的,则是以下三件事:

1)成本核算。薛宝钗认为,螃蟹宴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这里省事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最终的收益远远超过了所付出的努力和资金。当然,这同时还有笼络贾母亲孙女史湘云的重要意义。

2)女红。薛宝钗心目中的女红,一是纺织,二是缝纫,总之是一个把自然界的纤维变成合身而美丽的人体覆盖物的过程。覆盖的意义,在她和袭人看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袭人为了防止贾宝玉夜间踢被子,居然给13岁的对方缝一个肚兜。而薛宝钗看到了并不排斥,反而仔细研究和学习袭人的针技(相关的行为遭到了林黛玉的嘲笑)。可见,她在手工艺方面的追求和贾探春具有内在的区别。

3)读书。薛宝钗提出,她认为应当读的书是那些“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究竟哪些书符合这个条件呢?目前还不知道,但是已知贾宝玉已经把自己所有的全部书籍烧掉了,仅仅保留了四书,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虽然贾宝玉喜欢《大学》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不能排除这里边包含了薛宝钗的意思。另外薛宝钗所说的读书是“看几章”,那么的确更有可能是像四书这样比较短小的书,当然也可能包含五经。无论如何,长篇的小说和元曲是不宜看的。

总之,薛宝钗把这几件事视为人生尤其是女性人生的“本等”和“正经”。她有“雅”的追求,但是在程度上远远弱于宝玉和黛玉,甚至也弱于湘云,只要“中庸”即可。这种貌似平淡的境界,把李纨和探春都给感染了,她们非常喜欢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家园 貌似天涯看过

莫非是平大师?

献个花

家园 【原创】亮点25:体制改革

亮点25:体制改革

有一个人,非常关心如何让贾府的秩序发生新的、彻底的转向。这个人就是贾母。

· 贾母笑道:“我喜欢他(指凤姐)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 “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

“礼体”,可以理解为礼之本体。贾母认为礼仪的外在表现是次要的,有个本体在就可以了。这一天,她作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

· 宝玉因说道:“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贾母听了,说“很是”。

要理解这次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需要回忆一下前一天螃蟹宴的格局。当时,吃螃蟹的人士主要围成两大桌,第一桌(海拔较高)是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第二桌是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本来还有第三桌,但这桌的李纨和凤姐都不敢坐,一直在贾母、王夫人身边服侍。她们这一忙,史湘云就不好意思了,没吃几口就也出来忙活,呼前布后,这和王熙凤自定的人员安排发生了冲突。好在鸳鸯聪明,干脆带着一群丫环都去吃,让凤姐自己忙,顺便拿几句笑话安顿她的情绪。

到了第二天,按照贾母的吩咐,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上面二榻四几,是贾母薛姨妈,下面一椅两几,是王夫人的,余者都是一椅一几。东边是刘姥姥,刘姥姥之下便是王夫人。西边便是史湘云,第二便是宝钗,第三便是黛玉,第四迎春、探春、惜春挨次下去,宝玉在末。李纨凤姐二人之几设于三层槛内,二层纱厨之外。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

不难看出,第二天的根本性变化是从“桌”变成了“几”。桌的格局,表面上看很温暖,但是外表的和谐和平等掩盖不了内在的不平等,所以秩序很容易出现混乱。这一次换成了几,基本是一人一个茶几,既彰显了平等,又保留了一定程度的秩序感。尤其是重要人物宝玉只能排在最后,而地位极低的刘姥姥竟然跟王夫人的排序差不多,这就彻底从本质上打破了众人心中的等级秩序和服务次序,使宴会能够比较和谐流畅地进行。

从效果看,第一天贾母只吃了几口,就不想再吃了,全靠鸳鸯的随机应变,才确保了一点气氛;而第二次几乎所有人都很尽兴,非常放得开,这固然有鸳鸯、凤姐和刘姥姥的功劳,但排序本身的艺术和从贾府旧仓库中发掘出来的“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为了保持这种难得的感觉,刘姥姥居然被留宿了两天,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总体上看,除了凤姐从前到后的忙碌(行政人员也有自己的位置),这一次几乎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言和笑骂,反而让宴会办得极有声色,颇有英式议会民主的味道。看到效果不错,贾母对自己的这个决定非常满意。她没有想到的是,恰恰是最应该支持这套变革的两个人,他们却对于新的仪式最不适应!

· 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一时暖酒来了,宝玉仍归旧坐。

· 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面对体制改变的希望,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宝玉和黛玉,为何反而显得极其紧张?(宝玉是第一个冲出来破坏新秩序的,黛玉则完全无法表现出自己的一点点诗才)

我的判断是:正因为他们最期待变革,也就最期待权力。

(to be continued)

家园 【讨论】熟人还是生人

哪位找我?貌似强人啊,能写玄奘的。

我之前认识你吗?

家园 他们不是堂兄妹,是表兄妹

古时候堂兄妹当然不行,表兄妹是可以的。以现在的观点看,当然都不适合!

家园 闹学堂这一节

一直以来,读红楼梦的情节片段就没感到失望过,曹雪芹总是比期望的更好,除了这节闹学堂。搞不懂老曹咋把学堂描绘成未成年男童搞基基地,这得多大仇啊!

家园 给下面啤酒兄

补充一个,醒世恒言中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情节:不想却遇了一个又狠似他的,轻轻捉去,打得个臭死。

这个臭死只是形容被打的非常狼狈,不是真的死了。

红楼梦中很多俗语,至今还在用。比如说行行子这个词,我们这里还用,表达蔑视的口气:这个熊行行子,不是个好东西。

家园 【原创】亮点26:民间信仰

亮点26:民间信仰

刘姥姥究竟为何被贾母挽留下来?可能有移风易俗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为了取乐。但是还有第三种重要的原因。

·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

可见,最初刘姥姥讲的那些故事,还比较普通。随着与贾府上下谈笑的深入,刘姥姥逐渐把自己的“真东西”拿了出来。

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有3-4尺深。刘姥姥在一个清晨走出房门,忽然听见外边的柴草被什么人给碰响或踩响了。她赶忙抽回身,从窗户往外看出去,只见一个陌生的女子在屋外行走 ……

故事说到这里,大观园南边的马院里边忽然着了一把大火,从贾母的房间能够清楚地看到火光。贾母一边念着佛,一边找人去跟火神烧香。一群人心惊肉跳地回到屋里,贾宝玉却不识相地继续询问着这个“红袄白裙”的年轻女子。

· 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

见贾母直接反对,刘姥姥便改说了一个90多岁老太虔诚念佛而得子的故事。但贾宝玉颇不理解贾母害怕什么,于是下来以后继续追问刘姥姥。这时刘姥姥告诉她,其实那不是什么神或菩萨,而是一个女鬼,生前叫做茗玉。因在17岁时去世,得到了心碎父母的塑像供养。这样做是否合法,她看到的那个女子究竟是茗玉本人,还是仅仅是一个成精的泥塑,刘姥姥也难以分辨。

在贾宝玉看来,这样的情况属于“冤死”,灵魂不会立刻消失,所以他坚信那不是塑像成精,而是鬼托人形。于是他试图阻止乡里人毁坏庙宇的行为,以免他们在无知状态下犯了大罪。他甚至打算多出些钱来重塑泥像。

可惜茗烟搜索了一整天,也没找到这个茗玉小姐庙,却只找到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庙。可见当地人真正崇拜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神。

刘姥姥在园里晃了一整天,看了个够,她唯一看完没有说出话来的人,是林黛玉。临走时,凤姐忽然提到了贾母和巧姐的病,刘姥姥果然有一套理论:

· “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

之前凤姐的推断,完全是从自然空气的角度着眼的,但刘姥姥大不相同,她认为贵族小孩不该去的地方是“生地方”和“坟”,这两种地方,恐怕多出陌生的神灵或鬼怪。小孩眼睛“干净”,很可能是指他们具有某种成年人已经丧失的特异功能,而“身上干净”,则有可能使神或鬼更愿意接近他们。具有这种能力却并非什么好事,即这些神鬼并不愿意被人看见,于是加以惩诫甚至杀害。

凤姐果然找出来一种“崇书本子”,叫做《玉匣记》,可能类似于黄历。识得繁体字的彩明念道,在阴历8月25这一天,生病的人有可能在东南方向遇到花神。这个情况和巧姐的情况并不一致,但是王熙凤立刻感觉说的有理,于是找人准备五色纸钱(显然跟冥币不同),往东南方向拜送花神,希望治好贾母和巧姐的病。效果,看来也不错。

总之,刘姥姥这个在普通情况下地位最低最低的人,在上述特定时刻却具有最高的权威性。这是一个有趣却决非不重要的发现。

(关于青脸红发神,参看《西游记终极揭秘》第三部分第一节)

家园 【讨论】校园同性恋

写小说嘛,当然要这些花样。

所以重点是挖掘背后的历史真实。

家园 也不见得每一个基督徒就是狂热的

不过,狂热的无知基督徒比较容易被大家看到,这个和炫富一个道理。

家园 【讨论】不狂热的信徒

我只见过一种不狂热的基督徒,就是天主教徒。

我对这一类人怀有最深刻的怀疑。

家园 贬低别人=自爆无知

脂砚斋批石头记是红楼梦背后故事的比较第一手的资料。可信度相当于历史上的正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