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90):两岸会商和南先生 -- 本嘉明

共:💬160 🌺754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看的浅了

南的书都是讲课时学生的记录,内容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浅深不同。他有些确实很浅,大凡有点水平的朋友,都不敢推荐;也有不浅的。不揣浅陋——圆觉经略说是一位朋友介绍过的。老实说,我只是前面的能看得懂一些。楞严大义今释这是他把楞严经的白话文翻译。理工科的,实在。好,来个技术流,这是南讲呼吸法的[URL=http://www.shixiu.net/nanshi/jiangzuo/4867.html]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URL],还有近年来说得较多的十六特胜篇幅不长,不占用多少时间,也一并指正。

家园 你所说的是佛学而不是佛法

近代因西方文化冲击,佛教衰微。近代佛学的复兴,因西学东渐,即使在家居士如杨仁山、欧阳竟无等,非佛教徒的如汤用彤、梁启超等,多为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把西方学术带入佛学研究,自不待言。积极方面不说,弊端是,学者把佛法当作一种学术研究,违背了佛法的根本。佛学研究,可以把佛法名相剖析清晰,学者却未必有多少佛道上的体悟。真心向佛者,不是为了学习一门学术,增长一些见识,学到一种文化,只是在认识上得到益处。真心向佛者,应如释迦牟尼一样,为了解决人生生死的这个根本问题,真修实证,为身心解脱而学。

学者的佛学研究,于修佛者,参考价值肯定有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证,予以甄别。如汤用彤、吕澂,佛教界也承认的。如梁启超,有些说得很好,但有些谬误贻害影响很坏。同期僧人,如天台谛闲、净土印光、禅宗虚云、律宗弘一,论著亦不少,足堪景从,于真学佛者,更具学习奉行的价值。

英文佛经多半直接从梵文翻译,少枝蔓修饰,比较忠实原意。
不客气地说,不要受大鼻子影响,这是对白种人话语权的盲从。佛经的英文翻译,是从南传小乘佛教巴利文翻译过来的。汉传和藏传佛教才是从梵文翻译过来。英文翻译巴利文佛经的北景,是近代西方对斯里兰卡小乘佛教地区殖民的产物。是时才有西方人接触佛法或佛教僧侣流落西方世界,学习英语等西方语言传教的情形。故西方接触佛教最初,了解的是学习巴利文经典的小乘佛教。得风之先,西方人研究佛教,自然推崇乘佛教而贬汉传佛教(即使是藏传佛教的地位也高于汉传佛教——都是拜大蛤蟆大逃亡所赐,带了数以万计藏传佛教徒出走,许多逃到西方了,英文说得比藏语还流利)。其依据是巴利文经典比梵文经典早,更接近释迦牟尼的愿意。其实释迦牟尼在世及涅槃后几百年内,佛教的传播用的都不是巴利文或梵文——因为根本没有成文,都是口头相传。据季羡林考证,可能用的是半摩揭陀语,一种印度东方地区语言。佛经后来编成文,大概向南传的,用了当地的巴利文,向东的,用了后来所谓复兴的梵文(大概如此)。

汉传佛经的翻译,是直接或间接(西域佛文化地区)从梵文经典而来。翻译规模世所罕见,是由国家集中佛教精英,集体翻译的。成立有专门的译场,分工合作,有些译场人数达数千人。汉传经典翻译后,原来的梵文本,到现在一本也找不到了。因为中国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有这种自信,能够把梵文经典翻译好,而不必保留梵文原本。这种作法当然不为学术思维重的西方学者所喜。但西方对巴利文经典的研究,也就是学者个人喜好,以个人之力,相较汉传国家规模化的集体翻译,优劣立判。随着汉传佛教在西方有不断传播,西方学者的逐渐理解,自然就不会纠结于这种琐微之处。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关键词(Tags): #佛学 学佛 翻译通宝推:格荧幕,
家园 我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我认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从何来,何谓中国人,中国人向何处去的大问题。

你似乎是说传统文化这东西不值得认真对待,反正没有标准,怎么说都可以,有人买账就是大师。

家园 什么典故?

南北口味不同而已

家园 又浅浅地看了所推介的几个

就像我通过上天涯知道有西西河,很多人是由于南而翻开佛经。

看了圆觉菩萨一章才知道原来佛教里面也有“忏悔”的说法,以及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的如来禅等,也算有收获;通过你而略微了解点圆觉经,应该表示感谢;通过南,让更多的人翻开佛经,他起到了这个效果,也算不错。

如果他只是一个中介,那南是不受评判的——哪有买到房子有问题骂中介的呢?而甲方是没人敢挑战的。

至于后两篇呼吸法,我看到了大量术语堆砌,估计六祖都读不懂的,是为了修丹田气还是只是清净心的途径。

如方便请说说体会,总结概要。

家园 再讨论!

你还是没明白准确那个意思。我并没说有人买帐就是大师,我一直在说的是简单化一个问题,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对的。

南有南存在的价值,大师有大师存在的价值。你所谓的严肃地对待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那就是你心里大师的意义所在。

你一定要认定南是假大师,是骗子,以至于采用那些论据来论证。我只是要说,南并不是这么恶劣的,他的书对于普罗大众生存于社会是有益处的,这个目的,就是你和我认识的差别。

谁把南捧成大师,是不是真的是南自己?还有你所说的大问题,是不是只有精英化的小众来决定的?这些东西更引起我思考。

严肃,别严肃过头,这种思维定势是很多自干五陷入的一种怪圈。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你也可以想想看。

家园 逆向思维?

我引的那句话,那人显然不仅仅指密宗吧。此id语气行文一向带有攻击讽刺,不好好讨论问题。此等人费这口舌作甚。

至于您说的,我持保留意见,第一,我不懂密宗,第二,随便查了查,就有了些信息,您可以具体说说。比如:“密宗分很多支,不是所有的支都是需要钱的。”“法供第一”密宗有哪些支?法供是什么?这些东西的历史缘由从哪里考证?有些东西可以从网络上来,但我是要打问号的。(宗教这东西禁得起刨根问底吗?但是我觉得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我水平不行,但我愿意问,而不是上来就骂。遗憾工作原因没多少时间来具体研究密宗了,所以希望有懂得来解惑,也算是缘分。)

我自己的观点是,如果修行这东西被繁复的方法上了套,岂非着相?南的作品去读一下,可笑的,迷信的,自相矛盾的去掉,剩下的东西还是有很多可以玩味的。

一字可为师,怀瑾本草根。

有缘得颔首,无缘招怨恨。

南非圣贤人,岂可妄言虚。

菩萨上端坐,金银堆相实。

一棍子打死和一字师,都是个一。烂诗一首,其他的话我就不说了。

家园 鸠摩罗什通梵文懂汉文

他翻译的经文的确忠实原意。不过鸠摩罗什是东晋人,他用古汉语译的佛经,又加很多有特别含义的佛经术语,当时人能懂,现代人不借助后世诸家注释解说,能看懂的恐怕不多。

然后后世注释解说诸家,包括南怀瑾,很多人不通梵文,任意发挥,其中几人真通,几人不通,初学者很难分辨,也没必要在这方面浪费精力。我建议你可以读读现代人从梵文直接翻译的佛经,无非觉得这样比较容易体会佛陀原意。

家园 河里咋这么热闹了,南怀瑾也能分出左中右,太不河蟹了

上来就看到有河友指责他为岩里政男当白手套的,介个就忒不厚道了。在当年为两岸搭桥,从50年代到后四十年从未断过,都是骗子?这个和大师不大师的有虾米关系,不论那个日本人的野种后来如何,都有了个两岸共识为基础,也是后来的红线,对中国来说,是有功无过吧。

南师著作颇丰,不过大部分都是讲学讲演的录音整理,并非纯粹的学术论文,这一点要明白。看后头帖子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看河友的言论,真正看过的没有,反而一些吹毛求疵的网文或者踩名人文影响不小,先入为主。

真正南怀瑾写出的著作,俺只知道是几部佛经的论述,是楞严还楞伽没有记清楚,如果看过就知道和其他的文风迥然不同,严谨的多。毕竟讲课讲演会有一些即兴的发挥,不见得就严谨。但看大义不偏即可。真追着几个字喋喋不休与文丑无异。

而那些大部分的讲话整理的著述,俺反倒觉滴价值极大。口语总是鲜活得多,也许有大家不屑于下里巴人,可人文科学研究就是为了在象牙塔自娱自乐?还是歇了吧,真正的大家,倒不见得赞同。回字四种写法尽可以有人研究,可也不能为此指责用了其中一个的为骗子,难道谁讲课都要把各种研究分歧都拿出来才行,有病吧?何况人家在前头讲的明明白白,不是讲训诂,择大义而已。仅此一端就可以看出,拿训诂骂骗子的,木有看过就开喷了。哪来的戾气捏?

通观南师的佛经论述,觉滴有几个俺想的起来的要点说说:

1、佛教佛学佛法是不同的,佛法需要实证,并非简单的逻辑、哲学可以语言描述。口灿莲花男盗女娼的是鸠摩智。这个俺学拳有体会,老师说的,你练到了才知道,没练到咋解释木有用,人很奇妙滴。

2、讲究实证,根本要落实到个人头上。一切神通悉自具足,大唐双龙里看过很多次聊,和奕剑术真滴木有虾米关系,黄易这厮是个棒粉。佛普度众生,实际是众生自度,并非像其他宗教要崇信一个教祖、神之流可以让你鸡犬升天,要靠自己。

就像有河友讲的,南师说佛祖也是人。再从上头两点,俺实在看不出骗在何处。

看楼下有指点看英文佛经的,真笑掉大牙了。还梵文,知道古梵文三哥已经木有了么,知道当初翻译佛经都是啥人么,知道唐僧取了经咋翻译的么。被洗脑洗成了香蕉人了都。

密宗的事,南师书里明明指出了几位他交往过的,有木有人考据一下那些骗子?何况南师从未以密宗上师自居,只不过说他了解些密宗而已。更何况连国学大师都未自居过,一直说自己一无是处,两岸会谈也从未居功,这都是他死后翻出来的。从人品上说,南师可谓谦抑。何骗之有?

南师以大精力普及国学,惠及大众,不理解为何这般遭人痛恨?向死人身上吐口水,就这点本事么?

有点不齿。

通宝推:joyinjoy,格荧幕,
家园 那也是经过了这个现代人翻译的啊

就一定比鸠摩罗什翻译的好?

我觉得鸠摩罗什的金刚经还比较好懂,比起什么悟真篇 无根树 等等的道书要好懂多了

家园 很赞成老兄的一句话

向死人身上吐口水,就这点本事么?

人死为大。若不是如此,我本也不想多言。

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现。本楼里,或明或暗,在乱踩怀瑾先生的,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名字都是字母,而且都一概是小号,呵呵。

这算不算一个自同构性呢?呵呵。

家园 佛法的原意应该去看阿含

或者更进一步看五部nikaya, 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

因为汉译的阿含也有后人伪造的部分。

大乘非佛说,这一点已是佛学界的共识。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是对声闻贬低的,是认为涅槃还不究竟的,更有五蕴涅槃不二,空性,法身,阿赖耶,如来藏等种种非佛说。而真正的菩萨道,佛陀所走的菩萨道,是仍然以五蕴灭尽的寂灭涅槃为最终目标,对阿罗汉声闻没有贬低的,更没有空性法身阿赖耶如来藏不二论等思想。

大乘非佛说,意思并不是指彻底否定菩萨道,而是否定的是以伪造大乘经典为基础,以般若,中观,唯识,如来藏等思想为核心,对声闻佛法极力贬低的伪大乘佛教。这种山寨佛教对佛法的破坏作用是极其巨大的,是印度佛教毁灭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佛教毁灭的原因。

菩萨道的形成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08.html

可见『阿含』 原文,本来是没有「菩萨」的。。。。。。

「菩萨」这[P126]个名词,显然是后起的。。。。。。。。

在西元前二世纪,对于成佛以前的释尊,没有称之为菩萨,正与『杂阿含经』等所说相合(6 ) 。 [P127] 。。。。。。。。

可惜这位难得的敢说真话的印顺法师却被汉传佛教界视为异端而曾猛烈批斗诬陷。

当然这也不奇怪,他竟然敢说“弥陀信仰是太阳崇拜之净化”岂不是砸汉传佛教的饭碗

http://baike.baidu.com/view/8917042.htm

家园 大乘非佛说

【大乘非佛说论】

认为大乘经典并非释尊所亲说的主张。此论题在印度古来(即大乘佛教与部派佛教对立时)已曾被提出,在中国佛教界也有不承认大乘经典为佛说的少数佛教徒(例如《出三藏记集》卷五〈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第五〉的法度等人)。然而,彼等对当时的佛教界并没有给予太大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引进了西欧的佛教研究方法,此论始被大力提倡。

(1)部派佛教的大乘非佛说论︰对墨守出家主义,以自利为主的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徒给予‘小乘’的贬称;对此,部派佛教乃以‘大乘非佛说’加以对抗。部派佛教各个部派,皆传持各自的经律论三藏,彼等一方面标榜其所持者为佛所说,另一方面批判新兴的大乘教为非佛说。其非佛说论,只是对大乘佛教徒的反抗,因此,并没有严密的理论。

(2)近代的大乘非佛说论︰明治维新后,日本采用近代西欧的学问研究方法,对于佛教研究,也以科学的、实证的方法进行。对于大乘经典,系从其成立着手研究,结果证实大乘经典并非释尊亲口所说,系后代所立,因而成立‘大乘非佛说’之论。(不过,早在江户中期,富永仲基撰《出定后语》时,就已指出大乘非佛说。)亦即1899年,姊崎正治在《佛教圣典史论》中,提出大乘非佛说论,而村上专精则依据佛教的历史研究,认为在史实上,大乘经典非佛所说,其《佛教统一论》一书,即阐述大乘非佛说论。此大乘非佛说论,对当时的佛教界造成极大震撼。1903年,前田慧云撰《大乘佛教史论》驳斥大乘非佛说论,他以历史的角度研究大乘佛教教理,探求其源流,其结论是︰大乘经典非佛说,而大乘教理是佛所说,并于大众部中探求大乘佛教之源流。

总的说来,明治末年的大乘非佛说论,其正统性几乎已为学界承认。在佛教界,则认为只有原始经典是释尊亲口说,因此,产生了回归原始佛教的运动,同时大乘佛教起源的问题又被提起,前述前田慧云的‘大众部起源说’,遂被视为学界的通说。但是,近年来,又有对此持怀疑态度者。今以大乘佛教起源自佛塔信仰的论点,最为有力。(参阅‘大乘佛教’条附五)

◎附一︰〈大乘经〉(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大乘经乃佛灭后,在印度各地渐次编纂而成。然而自古以来,对于大乘经的结集,即有多种不同的传说。如《菩萨处胎经》卷七〈出经品〉云(大正12·1058b)︰‘最初出经胎化藏为第一,中阴藏第二,摩诃衍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萨藏第五,杂藏第六,金刚藏第七,佛藏第八,是为释迦文佛经法具足矣!’

《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云(大正2·550c)︰‘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云(大正49·3c)︰‘中多宿缘,多出所生,与阿含异,是名杂藏。杂藏之法,赞菩萨生,此中诸义,多于三藏。’《大智度论》卷一百云(大正25·756b)︰‘复次有人言,如摩诃迦叶,将诸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金刚仙论》卷一云(大正25·801a)︰

‘昔如来灭后,凡有三时结集法藏,初在王舍城因陀罗窟中,五百比丘结集法藏。(中略)自此以后复有七百比丘,重结集法藏。(中略)此之再集并是小乘之人结集法藏,又复如来在铁围山外不至余世界。二界中闻,无量诸佛共集于彼,说佛话经讫。欲结集大乘法藏,复召集徒众,罗汉有八十亿那由他,菩萨众有无量无边恒河沙不可思议,皆集于彼,当于尔时,菩萨声闻皆云︰如是我闻如来在某处说某甲经。’

家园 原始经典是如何被处心积虑篡改的

以下几篇论文,通过南北传大般涅槃经,央掘魔羅經,善生经的对比,以及大小乘郁伽长者身份的变化,提出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原始经典是如何被处心积虑篡改的过程。当中经典伪造者的处心积虑,移花接木,实在让人惊叹。

以兩類《大般涅槃經》論兩種佛教典範之判教原則的詮釋學轉向問題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M054/bm054370975.pdf

從兩類《央掘魔羅經》 探討聲聞經大乘化的詮釋學策略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011140390.pdf

對比、詮釋與典範轉移1-兩種佛教典範下的郁伽長者

http://www.tt034.org.tw/Download/pdf/34_01.pdf

對比、詮釋與典範轉移2-以两种《善生经》探究佛教伦理的诠释学转向问题

http://www.tt034.org.tw/Download/pdf/35_01.pdf

"大乘《涅槃经》假借声闻乘《涅槃经》同名的经名,以及假借释尊入涅槃前的叙事作为新造经典的剧情,却在经文内容主张与声闻乘《涅槃经》教理形式上矛盾的「涅槃常住」 或「 如来法身不灭」 的思想。 "

===================================

很多经都有大乘版和声闻版,现在资讯发达,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例如大乘版的《央掘魔罗经》是萧平实那帮人最喜引用的一部经了,经常利用这部经被收录在大正藏阿含部的事实试图搞瞒天过海,混水摸鱼, 让人以为如来藏思想是从阿含来的,事实上大乘版的《央掘魔罗经》与声闻版差别极大,近乎完全改写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011140390.pdf

"赤沼随后指出,这部求那跋陀罗译的大乘《央掘魔罗经》, 实是「将声闻经的叙事材料大乘化的作品」 。 事实上, 就笔者看来, 这部编号No. 120 的大乘《央掘魔罗经》收编在《大正藏》「阿含部」的确不妥,它除经名、叙事结构与部份的叙事元素与前述声闻版《央掘魔罗经》的外表相仿外,其它的经文旨趣则明显为如来藏系思想, 且带着强烈的声闻乘批判。 若将之与《 大法鼓经》 等类如来藏系经典收编在一起, 应较为合宜

另一位日籍学者稻荷日宣的研究,也提到「声闻经被大乘化」 的现象。他指出, 这部编号No.120 的大乘版《 央掘魔罗经》以声闻经的叙事结构为基础,进而从大乘角度扩大增编形成。 11 类似观点也见于其他学者, 例如高崎直道考察大乘《 央掘魔罗经》在如来藏思想中的位置时,他对于「声闻经被大乘化」的现象略作描述。高崎直道指出:大乘造经师不仅借(声闻经传承的)央掘魔罗故事作为新佛教经典的剧情,同时自由地透过大乘教义改写该经,使之内容完全与既有声闻经产生「变质」。高崎也认为这种将声闻经改写为大乘经的方式是大乘经典常常套用的一种手法,诸如:大乘《涅槃经》假借声闻乘《涅槃经》同名的经名,以及假借释尊入涅槃前的叙事作为新造经典的剧情,却在经文内容主张与声闻乘《涅槃经》教理形式上矛盾的「涅槃常住」 或「 如来法身不灭」 的思想。 "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印顺法师对后期大乘中梵我外道思想的一些评论

在印顺法师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第169页~170页中说:

『佛法说无我,而现在极力说如来藏我,到底我是什么?《大般涅槃经》说: 『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这与奥义书所说我,是常、是乐、是知,似乎相差不远。』

印顺法师的著作《华雨选集》中,第75页说:『「如来」有神我的意义,胎「藏」有『梨俱吠陀』(注:婆罗门教的经典四吠陀之一)的神话渊源,所以如来藏、我的思想与传统的(「佛法」与「初期大乘」)佛法,有着相当的距离。…。如来藏说,有印度神学意味,而教典的传出,正是印度教复兴的时候;如解说为适应信仰神我的一般人的方便,应该是正确的!』

在『华雨选集』中,第94~95页中又说:『如「后期大乘」的如来藏、佛性、我,经说还是修菩萨行的。如知道这是「各各为人悉檀」(注:观众生根器不同,而为其所施设的方便法门),能顺应世间人心,激发人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那就是方便了。如说如来藏、佛性是真我,用来引人向佛,…,那就可以进一步而引入佛法正义了。只是信如来藏我的,随顺世俗心想,以为这才是究竟的,这可就失去「方便」的妙用,而引起负面作用了!』

以上是印顺法师在其著作中,认为佛说三转[**]经典:《大般涅槃经》及诸多方等唯识经典中,所说如来藏之常、乐、我、净,与婆罗门外道『奥义书』中所说之梵常、梵乐、梵我、梵净,是『似乎相差不远』! 印顺法师亦认为,如来藏我之思想,是『各各为人悉檀』,是佛陀为渡梵我外道而施设之方便法尔,故非是究竟、真实、可证之法;所以印顺认为,『如来藏』三个字拆开来,说『如来』有外道『神我』的意义,『藏』与『吠陀』、印度神学之神话思想有着渊源。

关键词(Tags): #印顺法师#佛教#佛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