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突然想到个问题,假如没有邓。 -- 沾花富翁

共:💬294 🌺1531 🌵5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经济不好,积累了巨大的社会问题无法解决

许多人感觉变化一下总好过当前。总之,没有工业支持目前的社会福利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家园 当年是有工业基础的

其他都同意,就纠正一点,当年是工业基础的,搞两弹一星恰恰是新中国工业基础建立后,向高端发展的集中应用。邓的改开前期,因为洋奴路线,恰恰摧毁了很多工业基础。

家园 在历史现实层面没法洗,就在架空幻想层面来洗了?

拜托,毛主席是唯一的,但小平同志是一群人。

老干部都还没死绝呢,小平同志论权谋第一,但论治国安邦的水平,邓大人在矮子堆里面也不算高的。

家园 如果你是指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搞工业,那全世界都有基础

离开苏联专家,高端产业停工,科技不能自主创新进步,这叫什么基础?

家园 他的权谋也非第一。第一是周;第二是南霸天

参考美帝,

让人知道你是有权力的,有钱的,

都是小三子,

真正的大佬,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见过,

是隐藏在幕后的。

类似洛克菲勒,梅隆,沃伯格,杜邦之类。

我华文明古语云: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家园 民国有基础吗?亚非拉有基础吗?

什么叫指苏联援助指导那么全世界都有基础?另外,什么叫基础,什么叫创新,要搞清楚。八九十年代有什么科研?有什么创新?有能跟两弹一星比的高端成就吗?

家园 引进加工的基础,满清洋务运动就有了。

只不过没有象苏联那样,所有领域的专家,手把手的教而已。但这归根结底,都不是自己拥有的。

中国的自我升级的工业基础,在苏联156项目基础上,在文革中自我进化的,是同二弹一星同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在二弹一星前就存在的。

家园 苏联给的不是引进加工,而是全面配套

不是清末民国那些破铜烂铁能比的,而手把手教更是非常重要。这是毛时代工业大发展的基础,而毛时代工业大发展是改开的工业基础

家园 苏联不仅给中国,给印度更多.清末不能比是因为百年技术进步

而不是清末引进技术在当时不先进。

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变成自己可以自主复制,乃至创新改进的,才能称为工业基础。

而中国大量工业创新,是从二弹一星开始,在文革大规模涌现的,在文革前,只有土法练钢,罗马渠,这些符合农民意识的技术水平。

家园 你没出处的一句话运十就三万小时设计寿命了

这么NB的事情还不早吹上了,怎么还会在乎那个200小时试飞寿命呢?到底哪来的,快来打俺脸。。。

家园 上海航空工业志 第二章 运10飞机

3.结构疲劳

1972年6月,设计组提出运10飞机结构按“破损安全”概念进行设计。1973年8月,在三机部、航空研究院和上海市召开的708工程飞机结构疲劳设计专题讨论会上,同意上述意见,并提出需要协作的10项研究课题和16项试验项目。在三机部的领导下,组织各厂、所、院校协同攻关,为国内全面开展疲劳、断裂研究打下重要基础。同时,设计组按10年使用3万小时寿命的要求,贯彻抗疲劳设计细则,广泛采用多路传力,控制应力水平;敏感部位设置止裂带,避免元件的刚度突变;采用抗疲劳紧固件以及喷丸、冷作孔等措施,还针对关键部位进行大量疲劳试验和寿命计算,在国内尚属首次。

qq97:运十的设计寿命是10年飞行3万小时

从你对设计寿命的错误认知上,我觉得你没有在工业界做实体产品的经历,分不清设计指标和研制中的过程数据。立项做一个设计寿命只有200小时的客机,这是侮辱谁的智商呢

通宝推:阴霾信仰,北纬42度,
家园 这脸抽得好

更多问题就来了,运10的打算可是先用LC4铝合金凑活,以后再改成更高级的7075铝合金,运8就是采用LC4造出来的,设计寿命只有1万2千小时,那运10这个所谓的3万小时的设计寿命到底是采用LC4的型号还是更高级的7075的型号?

设计方采用这么多的措施,却没法避免多次发生LC4铝合金裂纹(出处是上飞官方文章:一次有意义的攀登),试飞只能保证200小时也就不足为怪了,解释要么是没做疲劳试验,要么改用7075铝合金就能解决。但这两条路其实都走不通。

首先试飞170小时就出裂纹,莫非做了疲劳试验就能防止裂纹出现?疲劳试验只是告诉设计师什么时候会出裂纹,现在根本不用做试验,没到200小时就已经出裂纹了,悲剧不?当然有了裂纹,疲劳试验做了证明这个裂纹在一定时间内没事,设计方也可以继续试飞,但投入运营就免了,170小时出裂纹,还不得把客户吓死。

其次换用7075的问题,运10第零批生产三架飞机,01机静力试验破坏掉了,02机试飞,但到了84年估算的200小时试飞寿命实际已经飞了170小时,不敢继续飞了,至于03机装配完成了2/3。

02机唯一继续试飞的希望是,03机做疲劳试验机,疲劳试验结果只要超过200小时,证明就算有裂纹也可以继续凑活的话,那么02机就可以继续飞。可03机和01/02是同一批次产品,都是用LC4装配出来的,如果以后机身材料要改成7075的话,LC4材料的飞机就算做了疲劳试验又有什么意义?还得找一架7075材料组装的飞机从头再做一遍,03机试验的全部意义就是保证02机能继续飞,基本就是浪费。可如果03机不做疲劳试验,那02机也飞不了,就算03机继续飞,也只能再飞不到200小时,然后项目还是结束。很显然,这时候运10已经进入死胡同了。

从根上说,从运10决定采用LC4凑活首批3架的时候(这都是72-73年的决策吧),命运就注定了。剩下就是车轱辘话:凭什么下马,凭什么不再拨款造3架。。。

家园 所以就别再扯技术问题的淡了

零批次做三架样机是73年运十总体方案确定后制定的第一步研制计划,到1979年,上飞开始考虑下一步的研制计划。

9月,上海市航办向三机部提出《关于708工程继续研制的调整方案报告》,调整后的方案为将原来研制六架进行设计定型,改为研制四架达到国内适航性要求。

1981年6月,运十成功首飞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联合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论证会,并提出再研制3架、2架、1架和用第三架已制零部件做必要的疲劳试验等4个方案,费用分别为1.1亿至3000万。

那么运十的这个要求过分吗?

其它自主研制的飞机歼十、运20、C919用于试飞的样机都不少于4架,说明这是飞机研发的正常做法。

而且这些项目都在首飞后的一年内,第二架、第三架样机即开始承担试飞任务,歼十的第一架样机很快就不能飞了,退役去了博物馆。而运十的首飞样机则飞了4年多,还上了西藏高原,从哪方面说运十的首飞样机表现都是优秀的。

所以,运十的研制过程就是被人为终止的。

至于说那时是不是没钱做运十。。。还是那句话,没有真正的没钱,只有谁更需要用钱。

通宝推:阴霾信仰,陈王奋起,
家园 这还不过分啊

飞了几年不重要,关键是飞了多少小时,只有170小时,这点试飞小时早着呢,然后疲劳试验没有做就不能继续飞了。可既然要换高性能机身材料,那用性能差的材料做疲劳试验还有什么意义?砸钱来证明该材料的确很差?

不换机身材料,寿命又可想而知。

很显然的事情,根上就是技术问题,就不该机身材料没搞定就强行上马,从头上就是错的,要是一开始就决定弄个小号的飞机,比如弄个轰6改,会顺利得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