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个"千人断指叹",一个”哪能无工伤“--谁是肉食者! -- 怒发冲冠凭栏处

共:💬250 🌺1855 🌵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局外人从概率上看

你说毛选对“逻辑”的理解有问题,不说主席本人是语言大师,哲学大师,思辨大师,毛泽东选集的编辑过程也极为慎重,编辑包括胡乔木、胡绳、陈伯达、艾思奇、田家英这样我党顶级的理论家和笔杆子,译者也有钱钟书这样的语言大师,毛选四卷还经历了长达五六十年几亿人民的反复学习,几亿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知识分子,都没认为有问题,你们就认为毛选会有你说的那种层次的问题?

从概率上讲,唐兄是不是更应该先检视一下自己的认知,是不是对逻辑这个词有什么误解?何况你都说不上来对逻辑的定义。

包括人民日报社论,别低估人民日报编辑部的语文水平。

家园 这个是我的个人观点

我很敬重毛主席。但是,就算毛主席就是至圣先师,也不能说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而且我说了,毛主席的某些说法在现在看来是误用,并不表明他的说法在当时的语境下有问题。

另外,你也不用拿毛主席来压我。你如果想驳倒我,那还是需要按照逻辑来。如果你承认现代的逻辑是数学的基础部分,那么“强盗逻辑”这个说法就是有问题的。正如你在说某个人的数学是“强盗数学”。

再者,我说的是我没法用简单几句话给出逻辑的定义。不是说逻辑没有定义,我引用的维基百科就有逻辑的简明定义。至于你是否认可维基的定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家园 1980年的华工极具进取心

我们中学史上首两位可稳上Top2的考生,都被忽悠到华工去了,因为那届是先报志愿后知道分数,华工在分数下来前就把那两位给录取了。这俩哥们也是倒霉,因为我们中学历史短,80年之前总共就参加过77-79三届高考,所以他俩也没个参照系。

其中第一名那位人很聪明,画画很有灵气,但性格自由散漫,结果在华工四年跟学校闹得很不开心,一蹶不振,据说毕业后也混得不好,可惜了。

家园 其实我已经发现了你的问题

你的认知误区有好几个。

只不过我想先说说我的第一反应。

我也不是拿毛主席一人来压你,而是

编辑包括胡乔木、胡绳、陈伯达、艾思奇、田家英这样我党顶级的理论家和笔杆子,译者也有钱钟书这样的语言大师,

毛选四卷还经历了长达五六十年几亿人民的反复学习,几亿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知识分子,都没认为有问题。。。

如果我是你,碰到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会首先检查自己的认知,认真深究“逻辑”的概念,更深入地确认自己的认知是否真的站得住脚。我觉得你的那些误区并不难发现。

家园 这样空对空说话没什么意思

就此打住吧。

家园 要认真讨论问题

首先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你我这样鸡同鸭讲,估计讨论不出来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还是我来说吧,你是不是认为我说的逻辑偏向于数理逻辑,和毛主席讲的逻辑不是一回事。咱们先确认这一点吧。

家园 说来话长

这只是其中一点,我反复问你对逻辑的定义。

但即使逻辑是你认为的“逻辑”(我猜的),我也认为也是有问题的。

今天晚了,改天再探讨吧,我码字慢。

家园 我是认真的

这是在西西河,我常来潜水的地方。

而唐兄也是认真、厚道的河友。

家园 唐同学啊

语言和数学不是一门学问。

你不能用数学的概念到生活中对抗绝大部分人们已经具备的概念。

家园 好的,你先不着急回复

我这一段时间比较忙。等周末有空我开个主贴讨论一下逻辑,看看咱们的理解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

@燕人

家园 文革时期,华工摊上了一位好工宣队长

华工今天的很多基础,包括后来衍生的武汉光谷,都是在文革期间完成原始积累的,尤其是激光方面的人才,很多教授,是文革期间被别的大学扫地出门,又被朱院长像宝贝一样“捡”回来的,而且安排他们的家属。

在某大在轰轰烈烈开展文革批斗时,朱九思先生求贤若渴,1972年-1979年收留全国专家教授600多人(到干校、到农场去拜访,通过各种关系把这些专家调到华科去),充实华中工学院科研教学。文革结束后曾对全国高校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华中工学院名列前茅,一鸣惊人。

  另朱九思校长推行科研带动教学,率先开设激光、计算机、微波等新兴学科,以及推进文理科的开设,都体现朱九思校长的远见卓识。

  另外华科师生应特别感谢刘昆山先生,文革期间在华中工学院任工宣对指挥长,一直支持朱九思校长工作,实现三个“没有”: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师资队伍没有散、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滥,教师、干部受伤害较少。

华中科技大学黄德修:我所了解的光谷及其名称的由来

1972年我被学校抽调到新成立的激光科研组,从事固体激光器研究。

。。。

通宝推:然后203,桥上,
家园 曾受蒋公接见的叶常棣后来回台湾养老了,CIA帮的忙

点看全图

去世时,总桶菜菜子与伪国防部长冯世宽都参加他的葬礼

1966年,中国大陆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在叶常棣之后又俘虏了张立义和打下了更多的U-2,对叶的兴趣就日益消减。他一度被下放到人民公社,后来转到汉阳兵工厂当工人。工资尽管微薄,他还能买一点当时少得可怜的英文报刊。叶常棣在大陆处境的改善竟得益于他从小是在香港长大,英文有相当不错的根基,慢慢受到上级的重视。他受命翻译一篇关于F-16战斗机的文章,而后被调往位于武昌的华中工学院教课,后来又给钱伟长主编的《中国流体力学》月刊负责英译中文论文。

1982年,大陆批准叶常棣返回台湾探亲,他本计划经由香港到达台湾,不过台湾却拒绝他进入。此时培训他们的美国中情局帮他们办理了赴美定居,之后叶常棣一直定居在美国。1990年,叶常棣返回台湾,晚年的他一直生活在台湾,于2016年病逝

家园 这里说工资微薄,但前面说工资140

这估计是80年代的伤痕文学吧。

家园 光谷听了好久

读这篇文章才能了解其原由,华中科技大学不愧名校!

家园 工人工资比不上教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