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儒家和中国思想 -- 燕人
说清末千年巨变,尤其在沿海通商开埠后,基督教西来。这时候三教巨子在湖南相约共守。我们今天看到的三教融合实际距今并不遥远。当年有人提这件事的时候还提过一个线索,那次协商之后 道教在藏传佛教区域 有了自己道场,后来这个道场我发现真有其事这个说法我才开始认真对待。毕竟 基督教教堂一度深入藏地也不是什么秘闻。
文人算个什么东西
到目前为止,party在国内与官僚和资本家共天下,在国际上和全世界大资本家共天下是很明显的。
这不韭菜不堪压榨了,想躺平都不许么?
思想和实际内容是两块,思想很高很美是好的,但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武装进入现代化和工业化,才能立足于现代世界。
这个现代更重要。
中华文化自伏羲发源,发展出诸多学派,孔子学说、老子学说都是来自这个源头。老子学说更质朴但哲学境界差得较大,我猜这大概是道教不昌的主要原因。孔子学说的哲学境界要高于老子学说,这大概是孔子为后世尊崇的主要原因,但孔子对这个文化源头有太多自以为是和错误的演绎,可惜后世历代儒门弟子没一个能指出孔子学说错误的部分。历代王侯将相也没有把孔子学说应用到正确的领域,胡用乱用,将之奉为包治百病的万能药。难道宋明的失败和中国近现代的落后都要甩锅孔夫子吗?!打到孔家店,会使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只继承不能超越孔孟学说,儒家会继续禁锢中国人的思想。
那么,李定国郑成功呢?
好意思让李定国来代表儒家之作为吗?
这样不好这样不好。
堂堂数百朝臣,有几个可以做到李定国?
不耻辱嘛?
很明显是儒家的耻辱。
不能解决儒家主体主干令人遗憾的事实。
如果人人都和李定国一样,明朝不会亡。
拥兵自重,互相倾轧也是合理的,但是,突破了度,被满清搞死了,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常的结果。
然而,遗憾的是,这恰恰是儒家体制的必然结果。
说明末儒家不是儒家,这是推卸责任!!!
正如我之前的疑问,为什么儒家的所谓优点不可以在历史传承中被一代代传下来呢?
如果不能传下来,那么儒家的意义何在,仅仅是在成为在野之学吗?
这是在逃避责任啊!!
这个说法很不高明!而且懦弱!
这是儒家的缺陷导致的,导致的结果是这个群体不再有抵抗的力量,或者说先天不足。
总不能用毛主席,吴佩孚,冯玉祥,蒋介石代表儒家吧?
这说明儒家没有武力值,同时拥有自然缺陷,导致最后隐形了,儒家自己的说法啊。为啥一旦到了后来末期,你们就自动隐形了呢?啥问题。难道朝堂之上那些丞相不是大儒吗?
实际上我不认为是隐形,就那路玩意。
民主自由的核心是人民受到尊重,反种族歧视黑命贵、反种姓制度要的是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的是彼此尊重,中华文化、马斯洛需求理论、毛泽东思想甚至新约旧约古兰经都能反复看到这个词。
现存普世价值观要纠错,就是要把尊重这两个字加进去。儒家文化要纠偏也是需要考虑到这两个字,人民生存权得到保障以后需求层次就到了对尊重的需要,这两个字是超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数字社会存在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举起的旗帜应该是:尊重。
(旗帜上字数越多,字体越小,人民越看不清。)
所有人看得懂这个词,更好懂,更难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主自由都被他们玩坏了,例如资本家对打工人说你不想996的话你有做主辞职的自由啊,这个情景里“民主自由”似乎是有的但是“尊重”显然没有。
你再好好想想!好几次灾难性的、颠覆性的大失败,要孔夫子负责?孔子要是能从棺材里出来,会骂死身后两千年来上亿的不肖子孙:你们他妈的都是吃干饭的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胡乱华怪我?北宋灭亡怪我?南宋灭亡怪我?大明灭亡怪我?甲午战败怪我?鸦片战争怪我?一次失败怪我有情可原,次次失败都赖到我头上?!
那这事算谁的?
世代供养,奉其正朔的意义何在呢?
搞了一个不是孔夫子的儒教乎?
我说过,儒家弟子无能,一不能改正孔子学说的缺点,二不能把孔子学说限定在正确的应用范围。后世统治者无能,一是盲目崇拜孔子的学说,以为能包治百病,胡用乱用,二是腐败无能,不能有效利用中原的人力物力优势战胜蛮族,就这帮货,信什么理论都没用!马克思主义伟大吧?王明一样也能搞砸了。那你怪马克思呢,还怪王明呢?!
真正的差距在于,个人认为不存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野。也许对西方来说这值得商榷,但是对中国来说没有问题。
一、唯心主义是西方的说法,其前提是形而上学和本体论。
中国和西方的本体不是一个东西。不管是本体论,还是汉语原意(基础或者本来面目)。尽管「心」可以算作超验本体,但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形而上学的实体。不然就和禅学没区别了。
心学强调认识和判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唯心,而是说这个世界「可以唯心」。这很拗口,粗浅的说,意义是由「心」决定的。它只是人心的秩序,进而将现实秩序等同于人心的秩序。
如果「吾心即宇宙」是宇宙论性质的描述,那么当然是唯心主义。「物感心动」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物是感觉的集合」。 但这显然不是心学的本意。如上所言,心学并不试图定义物自身。
而且心学并非决定论,不考虑超越存在。是发生或生成意义上的,是「体用一源」。同时心学的「心」还很复杂。即是平常理解的心,也是抽象定义的心,只不过用同一个符号表达。
受限于此,心学可能只是认识论而非真正的本体论。还不足以称之为「哲学」。
以上堆砌了一堆名词,很容易让人混乱。只是想说,心学不适合用(历史上)西方哲学的分类,因为那实际上是一种辖域化的力量。而且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区分本身就存在问题。一旦抛弃这种区分,就知道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哲学很像现象学了。
粗浅的说,是什么并不重要,怎么认识——意义的建构才真的重要。以此作为认识的基础。
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前面引用过,也强调过心学的背景是当时理学的普遍轻知,也即盲动先行。破心中贼这里更强调认识,以免造成先验限制。其实这里已经明显出现中国古代思想最常见的问题,下面再谈。
三、存天理去人欲实际上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
比如
其主要目的是内圣外王。但后来确实被用来维护专制。
这里和维护封建等级观念关系不大,虽然事实上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问题在于儒家的政治设计本身就是等级制。
四、这是大众哲学的普遍特征
儒学本来就是私学。孔子说有教无类,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之心。不只是儒道释,国外的文明,除了古希腊的哲学基本都是人人皆可学习、皆可实行。这应该不是问题。
但这里就会有二没说的问题,那就是对符号的理解出现问题,也就是一说的用同一个符号表达。之前帖子也评判过:「这也是古代汉语的一个常见误区。各种不同内涵用同一个符号、具象和抽象用同一个符号…… 经验符号和超验符号也用同一个符号」
因为用同一个符号,意义就不稳定,就会出现无数种解释。这其实也是分析语的问题,就像明恩傅所描述的迂回,因为要一直分析前提预设以获得准确的含义。
在这里,心既是超验本体,也是人的心灵。既是思虑谋划,也是人的情感。既是某种认识,也是某种关切……因为一切都是从最基本的人心出发的,所以用来代指所有。
最后,之前为什么说以孟子为理解基础?因为孟子也称良知。但是他的良知,就是四端,或者以四端为前提的。准确的说,四端只是后面一切的原点。它不是固有的事物,而是固有的发展可能,会因为弗思、放其、陷溺等等导致蒙蔽。心学的心可以说是从孟子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所以也会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把发展可能等同于固有存在。只需要问,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进而理所当然。
估计口水最多的是第一条。因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二分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国内也这样解读了一百多年了。
变质的儒教又属于谁?
这个你说的变质的儒教又维持了近两千年,是何问题呢?
统治者不应该搞独尊儒术,应该在思想领域引入竞争。儒学确实很伟大,但也有很大的缺陷,可惜儒家弟子2000多年也没改正孔子学说有缺陷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