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也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后/正面战场 -- Alarm
缴了中国5万大军的械,你说有多少?
三个五个的,能做得到?
豫中会战6月结束,王树声10月过河,中间有好几个月,如果河南人真的谁给粮食就跟谁走,日寇在当地的统治早就稳定了,哪还有八路军的立足之地。八路军在河南的大发展,岂不正好说明了河南老百姓的态度?
这中间不仅仅有几个月,也有一茬收成,对不对?
有粮食填肚子,才想得起自己是中国人了,对不对?
缴自家军队的械这事儿,没跑儿对吧?
再怎么“自保”,也没有在人家没上门抢你杀你的时候这么自保法儿的,对吧?
作了鬼子帮凶,有啥理由也不能说是义举。
顶多算个生存本能罢了。
这种时候落下的仇汤情节,也能做数?
咋就不念着南口了呢?
还是对这样一贯抗日的人就是看着不顺眼?呵呵
首先,缴汤军的械是什么时候?是在汤军崩溃以后,不是在汤军和日军血战的时候,对不对?
其次,缴了汤军的械以后,是投日了,还是关起寨门来自保,这是完全不同的,对不对?
综合起来,在汤军不能保卫国土的时候,缴了当初横征暴敛的溃兵的械自保,凭什么算鬼子帮凶呢?13军溃逃的时候,碰上来缴枪的,自报是85军,就能蒙混过去,同样是国军,待遇却不同,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说一千道一万,你始终回避了究竟有多少人是自保,多少人是投日这个关键问题。你为什么始终回避这点呢?
被人缴枪的时候想起南口来了,怎么横征暴敛的时候就想不起来当初人家是怎么箪食壶浆支援了呢?
即便美国苏联,哪个地方的小部队敢追击大股的德军?英国人就别提了,他们的骄傲是海空军,陆军就没出过象样的人物,美国倒是巴顿敢冲敢打,但是非常冒险的突进面对德军好象还是没有过,他最有名的还是该称横扫西西里吧?那里打的还是意大利豆腐渣哦?德国人自己跑是一回事,别人敢不敢追是另外一回事。苏联方面倒是好象有追着跑的,不过那是坦克部队,不是日本人一样,一个骑兵队敢撵着中国部队跑,在当时反坦克武器不发达的情况下,坦克部队的战斗力不是骑兵部队所能去比较的。
辽国、西夏,都是汉人占多数,汉人帮异族对抗中原正统的王朝。
金国灭亡时,为金国尽忠而死的汉人也不少。
南北朝时,衣冠南渡。南朝北伐的军队在北方根本站不住脚,北方的汉族拥护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反对南方的汉族军队。
更近的,八旗入关,八旗男丁不到五万人,根本经不起战争消耗,胜仗也打不起。征服南方,全靠汉奸部队。
不要拿现在的民族关系说,以上的都是内战。当时的人是否认为是内战?
“爱国”不是理所当然的。当“爱国”的成本比“卖国”的成本大的太多时,多数人还是会“卖国”的。
打开缺口之后 大部队前边都是小股尖兵打头阵的
而且 苏联人有乘胜追击 突袭占领登陆场的习惯
他们的大范围穿插都是在狂追,后来是不给他汽油才让他停的吧?不过当年坦克部队的战斗力强悍,小股部队也可以扛一阵子,而要是给他们粘住,让后续部队赶上的话就完了,所以当时同盟国部队当然是逃跑要紧,没跑赢的法国部队和比利时部队都投降了吧。
最佳的方案 应该就是 共产党 国民党 各司其职 专心致致
一个正面一个敌后
比如华北 没有国民党的多少力量 虽然小有摩擦 但是毕竟少得多
创建的根据地 大而且巩固
但是南方的新四军就不同了 随着中共实力的扩大
国民党改变了策略 在敌后也留下不少人马
总体上就是要和gcd展开争夺 至少不让你得到的太容易
这样一来 新四军也就不能把精力全都用在对日伪的斗争上了
这南方的根据地 来的就费力的多了
他就找机会证明不要脸是合理的,你能有啥办法啊?
那个地方是中原要地,自从军阀混战开始就屡受刀兵之苦,乱世之局创造了大批地方豪强,这些人以各种名目拉起杆子、结寨自保,其中不乏豫西别廷芳这样的土皇帝。他们的政治立场也是形形色色:有亲国民党中央的、有亲共的、也有日本人来了马上投靠鬼子的;更多的则是“天下老子第一大”,任谁送上来的好处都吃、但是谁的帐都不卖,谁要打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主意、就坚决地干到底,蛇鼠几端、武装中立,有滋有味地干着地方豪强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这些人准确点说、根本就没有政治立场——包围汤恩伯司令部并缴械的、就是这样的土杂武装,你可以说他们不懂民族大义,但是千万别随便把他们划到日本人那一边去,他们不过是中间势力而已。
日本人类似的“日中亲善”的高调宣传听听罢了,抗战期间、特别是战争的后期,日本陷入了被动局面后,这种拉拢人心的表面文章做得够多的了——华北方面军还曾经明文向所属部队发出了伟大的号召:“不准烧,不准杀,不准抢”,和同样为华北方面军坚定贯彻执行、大名鼎鼎的“三光政策”相应成趣……日军在河南真的拉拢了人心么?呵呵,44年夏季、皮定均支队南下河南,在豫西打开局面的第一仗就是突袭日军飞机场建设工地,解救上千被日军强征充当劳工的周围群众,这才在当地站住了脚跟。
虽然是“天天讲、月月讲”,大家的耳朵都起老茧了,但是的确在点子上。
对于一个政权、一支军队来说,特别是在抗战期间的敌后战场和正面对峙战区那样犬牙交错、错综复杂的局面下,政策得当、把水养活了做大了,你这条鱼就活得有滋有味、你的政权的正当性和统治基础就得到了最强有力的背书,你就可以顺利地壮大自己的支持者规模、拉拢中间派、打击你的敌人;反之就是在不断把水抽干,最后群众被你推到了敌人一边、你这条鱼也只有干渴窒息死亡一途。
抗战后期国共双方在同样面临了程度不一的困难的情况下,对各自控制区的统治的变化就是这个道理最典型的对比例子……这个话题展开了说又是一个大坑,工作中,只好虎头蛇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