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儒家和中国思想 -- 燕人
移动设备,行文散乱,先行歉意。
本来写了很多,但这三个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一直试图向燕人兄解释的超验哲学。因为知出自超验本体,行是为了确认知。这样问题就不存在了。也是必须行的根本。
问题什么是超验本体?
先不用这个概念说下。用比较简陋的说法,知来自先验知识的演绎和经验知识的归纳,行是对知的证实和经验知识的获取。这样是不是就理解了以上三个问题其实都不存在?
然后再解释一下超验主体是什么。
用比较近似的说法,人们最常接触的超验主体是鬼。将所有害怕的事物,那些可能性的逻辑集合到一起,并借由一样事物表达出来。这就是鬼。同理,正面的可能性就是神。只讨论万物运行,就是天。
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超验主体是一个将所有意义及其逻辑基础组合到一起所构成的存在。
我们也很容易看到超验主体的问题。它只是一种建构,一种无限、开放的可能。但可能性太多了。思虑过多,就会胡思乱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必须受到经验的限制。所以儒家强调知行合一。
或者说,只是可能性存在,不经过实证,你会觉得真的存在吗?而且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真的达到超验主体,只能是接近。对于现实问题来说,不实际接触不可能了解情况,得出具体(实践的)的可能性的。
所以知行既是分离的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也就是说朱子的知先重行、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是一样的。程朱和陆王的区别在于一个注重实证部分,格物致知。一个注重超验部分,心外无物。相同在于都将道德自然化, 为天地立心。
这只是粗略和近似的说法,和真实的超验主体差距不小,推荐这篇了解。你会发现宋明理学的基础——「物感心动」,最后和现象学的说法差不多的。
理学的问题在于,一个符号表达了太多的意思,不到具体语境基本无法理解。极易混淆,有时候甚至是有意识混淆。比如心既是超验主体,又是心理学主体,还可能是某种具体的意向性。
进而和一个具体的实在捆绑,不再只是一种建构。比如天不是等于自然界本身,就是等于自然神。即便从中抽离出秩序,也往往是人格化的实在。心也如此,将意识等于所有,进而唯心。
这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心同时也是指人心秩序,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秩序。也就是说,为天地立心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人立心,或者说为人类文明奠基。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政治秩序,是需要人不断探索、切身实践的。空谈心性什么也不会有。
所以问题在于准确的理解。但层主的一说的也很清楚,这等于让天子不再代表上天,被压制和曲解几乎是必然的了。为了自己的瓶瓶罐罐,有些人也愿意这样理解。
又及:为什么鬼只是近似?因为鬼是用一个实在(意向)与超验主体联系起来的。超验主体是所有可能,不只是害怕的集合。准确的说,超验主体为(客观)经验世界奠基。而鬼为经验世界中那些令人害怕的事物奠基。鬼的本意是陌生者、有害,即便那些令人害怕的是某种未知,某种不确定性,经由陌生和有害也会推导出无数种可能。比如怕鬼吃了你。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写上述帖时,尚未看《甲申三百年记》 6 ziyun2015 字2284 2021-06-22 01:14:15
🙂黄宗羲是一个关键人物,非常 1 俺是老胡 字153 2021-06-26 11:41:51
🙂打通是可以的、需要的,可以支持的 1 真历啊 字78 2021-06-11 22:44:44
🙂可能又要说老一套了
🙂陷在名相上,入不了王学门 2 俺是老胡 字0 2021-06-12 00:27:51
🙂【整理】明朝部分学者的脉络 12 俺是老胡 字7465 2021-06-09 20:16:32
🙂朱学和王学的政治取向 10 俺是老胡 字3428 2021-06-09 17:54:00
🙂借楼:说点相关的文人气节问题 9 真理 字1020 2021-06-08 16: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