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不明白为什么对姜萍有这么多质疑? -- johny

共:💬103 🌺398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怀疑不是质疑

质疑针对的是事,目的是求得答案。

百度百科对“质疑”的解释:

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然而现在网上对这个事儿的“质疑”明显不是这个味儿。基本都是从怀疑出发进而轻易下结论。

另外,“质疑”也是要讲方式方法的,进化论和相对论诞生一百多年了,然而反对者至今众多,然而有多少反对者能提出有力的证据?实际上大部分沦为逻辑不通的笑谈,被很多人看成“反智”的代表。这种人好听点称为“怀疑论者”,不好听的就是“阴谋论者”。

科学家提出质疑是有章法的。提出质疑是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索特定问题的某个方面,是可以接受反驳的。但在公共讨论中,反对是自成一体的,不需要吸纳回应形成闭环。批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表明立场。辩论,尤其是媒体辩论,常常是笃定某观点的一方与反对的一方针锋相对。各种讨论反而使大众越发看不清真相,令科学家胆寒。

早在2018年,我任职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伦理委员就撰写了一份报告,探讨后真相时代科学的政治立场问题。报告发现,组织化怀疑精神不会无端质疑科学结论。组织化怀疑是由美国知识学家Robert King Merton提出的理想科学精神,是严谨、集体地表达怀疑的方法,一步步带领科学家接近真相,提出新理论并评估其与客观现实的差距。怀疑的组织性有利于创造新的知识和洞见。

但公共讨论中的怀疑与组织化怀疑完全不同。公众不信任科学,是因为认为科研可能受个人利益驱动。但是,就算个别科学家追逐名利,并且受各种诱惑驱使,整个科学界仍是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

矛盾的是,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却受到科学学研究的质疑。科学学是社会学学科,研究科学活动的发展规律,认为科学界的权力之争与其他领域并无差别。但此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无论科学界权力结构如何,科研成果始终是要经受现实考验的,真理会随着新发现不断涌现,证据大于一切。

一些强词夺理、不讲证据的怀疑言论也助长了公众对科学的质疑。在后真相时代,涌现出一部分罔顾事实、精心编造的虚假言论,为了服务于某些商业、政治、意识形态、宗教利益。

帮助大众分辨合理怀疑和盲从怀疑、相信科学的方法寥寥。要说服大众不是所有质疑都合理,很难。

质疑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普及证据的重要性,如同媒体佐证言论需做信息核实。证据很重要,但现在假消息太多,光有证据不够,而且谎言哪怕被戳穿,其负面影响仍会存在。公众不像科学家,一切只看最新证据。

“公众不是科学家,小学教育需要普及科学研究方法。”

正因为此,在小学课堂普及科学研究思维很重要。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重要的科普手段,但多数老师都是文科背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我认为教授科学史很有帮助。科学史能展现科学家不断试错前进的过程,展示科学争议的本质。而且科学史加上知识学的教育,能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开设这些科目的学校很少,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帮助科学家科普,如果在中学教授科学史,还能增进大众的科学常识。

作者

Agnès Verne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