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通宝不送给原创送给啥,您太客气啦

                    花啊宝啊送到哪里去啊,送给咱亲人原创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6章 塞上兵火

      这位让大国师颇为忌惮的人,就是巴赫兰二世的叔叔、太宗幼子泥涅师(Narseh, Narses, Narseus),当时是塞人王(Sakashah == Saka Shah == 塞种人 国王)。他所在的塞人藩国,是太宗晚年建立的。其领土以塞种人(Saka)所居之地锡斯坦(Segistan, Sistan, Sakastan)为中心,涵盖帝国东南的信德、俾路支斯坦直到阿拉伯海沿岸等地,按现在的国家划分,包括伊朗东南部,巴基斯坦西部、南部,阿富汗西南部,是萨珊帝国历史上的最大藩国。塞人藩国的东北部与贵霜沙、东部与残存的东贵霜王国相接,控制着从印度次大陆到两伊的海陆交通要冲,富庶程度不算低。军事方面,这里不仅能召集或雇佣塞种、贵霜重骑兵,还能从印度搞来当时世界的头号大杀器—战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左起,安息重骑兵,塞种人重骑兵,贵霜重骑兵 =====

      宗教方面,这里是婆罗门教、佛教、摩尼教、祆教的交汇之地,尤其令现代史家感兴趣的,是印度西海岸的基督教会。印度的基督教会,以叙利亚语为官方语言,最迟建立于公元50年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成形基督教会,相传是由十二使徒之一的圣多马(St. Thomas, Thomas the Apostle,常译作‘圣托马斯’)建立的。前文提到多马(Thomas)的本意是双胞胎(twin),于是有人怀疑他是耶稣的双胞胎兄弟,他也以多疑而被称为【多疑的多马】(Doubting Thomas),现在圣多马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的主保圣人(Patron Saint)。也就是说,公元30多年耶稣死后不久,印度就有成形教会了,其建立时间比西方教会早得多,这令 16 世纪进入印度洋的葡萄牙航海家们大为惊奇。史家们对此有很多种解释,甚至有人认为耶稣没有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莫非钉死的是耶稣双胞胎弟弟圣多马),而是东行去了印度。由于印度人很早就与基督教打交道,对基督教知根知底,即使大航海时代以来,基督教在这个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发展得一直不尽人意。印度的基督教教会以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自居,对欧洲教会也一直不大买账。卡提尔的宗教大迫害开始之后,两伊地区的许多异教徒和祆教异端,东逃到帝国东北的呼罗珊和西南的塞人藩国。日后泥涅师的表现证明,他的宗教信仰颇为可疑,至少与卡提尔强调的正统祆教教义相去甚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印度的圣多马教会,以叙利亚语为官方语言。Kerala 是印度西南部城市 =====

      做为唯一健在的皇叔,掌管着帝国最边远、最大、宗教最芜杂的藩国,拥有强大重骑兵和象兵,宗教信仰又颇可疑的泥涅师,自然让卡提尔和巴赫兰二世十分头痛。为了防患于未然,巴赫兰二世下旨,平级调动泥涅师离开经营10多年的塞人藩国,去帝国西北部的亚美尼亚做藩王(Armenshah)。自从272年原亚美尼亚王霍尔米兹德入继大统以来,亚美尼亚已经有7年没有藩王镇守了。大国师的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山响,如果皇叔泥涅师奉命徙封,从大东南调到大西北,正好能根除泥涅师在东方的影响,皇叔去往亚美尼亚的途中,必然途经泰西封述职,此时伺机将皇叔拿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皇叔抗命不遵,又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征讨。无论如何,这步棋既能削藩,还能根除东方的异教徒,对更远方的贵霜沙们,也是一个极大的震慑。于是巴赫兰下达圣旨后,便搬来板凳坐看皇叔泥涅师如何反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装甲战象 =====

      出乎大国师和皇帝意料的是,泥涅师痛快的接旨上路,只不过皇叔并非独自西行,而是带了一批包括象军的强大队伍,盛装鼓噪西行,浩浩荡荡直奔泰西封和亚美尼亚而去。见此情景,大国师与皇帝经过一番紧急会商,做出如下决策:

      1 允许泥涅师率心腹人马去亚美尼亚上任。

      2 沿途驻军严阵以待,以防皇叔的异动。地方官则为皇叔提供粮草、物资,礼迎礼送不得怠慢,绝不给泥涅师造反的借口。

      3 派御弟霍尔米兹德(Hormizd)去东方,做第二任塞人王,根除泥涅师在东方的影响,继而在塞人藩国和贵霜沙推行灵魂净化运动。

      就这样,在280年,经过长途行军的泥涅师在亚美尼亚顺利就任藩王,御弟霍尔米兹德接替皇叔就任塞人王。虽然这次徙封与预期有所差异,但表面上看还算顺利,别看泥涅师手中兵强马壮,可毕竟离开了根基深厚的东方,这次削藩算【部分成功】了,还是值得庆贺的。

      大国师和皇帝的高兴劲并未维持多久,一位来自东方的信使,上气不接下气的将一份战报送到了泰西封:屁股还没坐热的塞人王霍尔米兹德扯旗造反了。原来,这位20岁上下的年轻藩王,在一票东方异族和异教徒的鼓动下,起了不臣之心。叛乱的主要参与者是3个部族,一是塞种人(Sakas);二是吉兰人 (Gilani, Geli, Gelani) 人,他们是生活在里海南岸边一个民族,素以强悍难驯著称,太宗时代他们才被征服,先帝巴赫兰一世即位前就是吉兰王;三是 Rufii 人,他们是贵霜人的一支。于是巴赫兰二世出兵平定御弟霍尔米兹德的叛乱,这是他即位以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帝国历史上第一场内战。平叛过程还算顺利,霍尔米兹德兵败身死后,巴赫兰二世册封年幼的皇子—巴赫兰三世为第三任塞人王,遥领东方。这场内战的影响恶劣而深远,朝廷的官军损失惨重,帝国对东南方的控制力度大减,一些部族趁乱独立或半独立,尤其是曾屈从于帝国的贵霜人,看到了复国的曙光。帝国的内外敌人,都充分意识到了帝国的虚弱,纷纷蠢蠢欲动起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普罗布斯皇帝 =====

      对于眼下的窘境,大国师和巴赫兰二世也都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的萨珊帝国,已不复太祖太宗时代的强盛,能保住现有领土,就得感谢阿胡拉-马兹达大神了,至于开疆拓土,想都不要想。眼下帝国的敌人有两个,在内是虎踞亚美尼亚的皇叔泥涅师,在外是雄心勃勃的罗马皇帝普罗布斯。前者利用巴赫兰二世、霍尔米兹德兄弟的内战间隙,迅速整合了亚美尼亚,羽翼逐步丰满起来,他的实力、能力、人望,远非叛王霍尔米兹德能比,兼之亚美尼亚就在两河和泰西封上游,居高临下、高屋建瓴,泥涅师对朝廷的威胁反而比坐镇东方时大得多。后者刚刚肃清伊索利亚(Isauria, 土耳其亚洲部分中南部)和旁非利亚(Pamphylia, 土耳其亚洲部分的西南部)的各色乱党,剿灭了苏丹和上埃及的布伦米人(Blemmyes,苏丹境内黑人部族)的叛乱,正雄心勃勃的准备大展拳脚,他的下一个目标,非江河日下的萨珊帝国莫属。

      秉承【攘外必须安内】的原则,巴赫兰二世打算先稳住外敌,然后再全力对付皇叔大人,于是他卑辞厚币的向普罗布斯示好,要求重申霍尔米兹德一世与奥勒良皇帝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普罗布斯断然拒绝了王中王的礼物与和平邀约,写下这样一封回信:

      不久的将来你的财物将皆为朕所有,虽然朕惊讶于你送给朕的礼物如此之少。从现在开始,你做好守财奴的本分,替朕看管好宝库。当朕想取走它们时,朕将亲自动手。

      I marvel that you have sent us so few of the riches, all of which will shortly be ours. For the time being, keep all those things in which you take such pleasure. If ever we wish to have them, we know how we ought to get them.

      看完这封傲慢的国书,巴赫兰二世大被吓得够呛,只得暂时搁置对付皇叔泥涅师的计划,全心全意的秣马厉兵,准备迎击普罗布斯的大军。不臣之心越来越盛的泥涅师也没闲着,为了换取罗马帝国支持他做萨珊皇帝,他与普罗布斯签订了一个条约,泥涅师以让亚美尼亚独立复国为代价,换取罗马帝国支持他夺取萨珊皇位。具体操作是分两步走:

      1 首先泥涅师将亚美尼亚藩国一分为二,让西亚美尼亚独立,算是预先支付的定金,由库斯洛夫二世(Khosrov II, Chosroes II)担任西亚美尼亚国王。

      2 泥涅师当上萨珊皇帝后,再割让东亚美尼亚,让亚美尼亚恢复统一,算打尾款,完成合同。

      这个库斯洛夫二世(Khosrov II, Chosroes II)值得一说。前文提到,251年亚美尼亚王国安息王朝国王库斯洛夫一世(Khosrov I, Chosroes I)遇刺身亡,他的儿子梯里达底二世(Tiridates II)即位,随即国内大乱。第二年,控制不住局面的梯里达底二世逃亡罗马帝国,萨珊太宗沙普尔不战而吞并亚美尼亚。虽然国王梯里达底二世西奔,并被罗马帝国豢养起来,可仍有许多亚美尼亚显贵,进入萨珊宫廷,成了新主子的宠臣,其中就包括梯里达底二世的儿子库斯洛夫二世。

      泥涅师分割亚美尼亚时,已经成了罗马鹰犬的梯里达底二世还健在。泥涅师是胸怀大志,想当萨珊皇帝的人,不能接受完全听命于罗马的梯里达底二世。于是,父亲在罗马,本人在萨珊的库斯洛夫二世,就成了泥涅师和普罗布斯都能接受的人选,成了西亚美尼亚国王。

      282年秋,说话算数的罗马皇帝率领大军东征,行至他的故乡西米乌姆(Sirmium),即今塞尔维亚的米特罗维察(Sremska Mitrovica, 关心科索沃局势的读者一定熟悉此地)时,普罗布斯遇弑身亡,他的禁卫军长官卡鲁斯(Marcus Aurelius Carus)当上了皇帝,令这次东征再次无疾而终。

      普罗布斯的死讯传来,令大国师卡提尔和巴赫兰二世兴奋异常,齐声高呼阿胡拉-马兹达大神开眼,让奥勒良以来的历届企图东征的罗马皇帝,都死于自己人手中。这一系列弑君事件,很难让人相信这都是偶然事件,博士们惊呼,这肯定是【天诛】,是必须的,刚刚的,是灵魂净化运动的丰硕成果。

      这对臣君、师徒还没高兴多久,新一轮的罗马入侵又在酝酿之中。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霹雳弦惊》。

      • 家园 今儿扫了一眼塔巴里史

        感觉阿拉伯史学家哪里是写史书,简直是写家谱。塔巴里史里面萨珊朝每个沙开头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一定是“这时,某人上位,此人是谁的儿子,他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爹的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爹的爹的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几次方的那一位是谁的儿子”啰嗦直逼唐僧

        而且公式化的套话也极其严重。一段历史,家谱占三分之一,套话占三分之一,干了什么的占不到三分之一 (例如巴赫兰二世史里家谱一半,套话一半)套话往往就是“大人们来见他,求他庇佑,此人以某种态度接待了他们,然后说了句豪言壮语”最后以“此人在位多少年”结语

        问下王子,这个套话里面的大人们(原文叫 the great man)无疑是贵族们了,但是我想知道他们单指贵族,还是指贵族和博士?

        顺便求教 祆教史是不是<the 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

        • 家园 我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塔巴里史》

          我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塔巴里史》,这版本是从德文版翻译过来的,水平不高,也没有完善的注释,但这版本的很多地方显然是对原文的直译,例如我写的两则轶事,在这个版本中就更加详细,也更加粗俗,比如太祖问安息公主是处女还是寡妇,在你看的版本中就没有这句话。太宗利用美男计攻克哈特拉的故事,原型也出自《塔巴里史》,我这版本写得很黄很暴力,远比太祖太宗生儿子的故事更黄更暴力,毫无美感可言。不过我前面出过番外篇,就不写了。

          此人是谁的儿子,他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爹的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爹的爹的爹是谁的儿子,他爹的几次方的那一位是谁的儿子

          塔巴里是阿拉伯人,按阿拉伯人的命名习惯,名字的组成是: 本名 本 父名 本 祖父名。奥登纳图斯、芝诺比亚的名字就是这么写的。我估计塔巴里的原文,对皇帝的名字也是这么写。例如霍尔米兹德一世,按阿拉伯人的命名规则,《塔巴里史》应该写作 【霍尔米兹德 本 沙普尔 本 阿尔达希尔 本 帕帕克】。西方人翻译的时候,把【本】翻译成了【son of】,就是你看到的格式。《塔巴里史》认为巴赫兰一世是霍尔米兹德一世的儿子,这与西方人的著述和考古证据不合,所以这部书的史学价值有限。作为参考还可以,靠它写作不行。

          这个套话里面的大人们(原文叫 the great man)

          我看了一下我的版本,应该是这句话【when the crown had been put on his head, the great ones assembled around him and called to him their wishes for a blessed reign and long life, and he gave them a fair answer】

          后面还有一句关于泥涅师的【when he had been crowned, the nobles and the great ones came in and called out their blessing --- 】

          这两段话句式几乎完全一样,但后一句增加了【the nobles】与【great ones】并列,说明【great ones】专指博士们。由此可见,巴赫兰的统治根基是博士,泥涅师的基本盘更大,包括贵族 和博士,而且贵族的排位在前,比博士更重要。

          我说的《祆教史》是中文的,你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新浪上有,很容易找,下载不需要注册。你说的那本,应该是玛丽-博伊斯的作品,我没找,找到也不会看,那样的大部头专著,不是我这个民科能啃动的。

          • 家园 玛丽-博伊斯的这本还可以吧,不是单纯的翻译

            里面几乎每一页都有大段的以注译形式做出来的旁证。有时候一页里正文占书页面积三分之一,旁证占三分之二。里面不符合考古的地方都写出来了。

            • 家园 老兄把《塔巴里史》与《祆教史》搞混了

              你看的《塔巴里史》第五卷《The Sasanids, the Byzantines, the Lakhmids, and Yemen》是 C.E. Bosworth 翻译的。这本书的好处是注释特别多,看这一本书相当于看了好几本。我手头的这个,没有注释,译名也不大统一,唯一的好处是翻译的直白。

              玛丽-博伊斯(Mary Boyce)写的是《A 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总共多达七卷,我是没精力去啃,所以从网上找本了《祆教史》来看,其作者是龚方震、晏可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

              • 家园 确实是我记错了

                因为两个人名字有点接近。

                顺便问下王子殿下,那几个阿尔达席尔的荤段子一直让我感觉很奇怪。想来这杀光全族人的故事,倘若是真的,那几个女主角怎的不借机报仇呢。反而高高兴兴大团圆生娃延续王朝了呢?

                换做中国来早就什么绝食死,什么烛光斧声了。所以我感觉有些奇怪,想来也许萨珊波斯妇女地位极低,等同于奴隶?可是殿下说过萨珊朝妇女地位很高的。那么是萨珊波斯人家庭观念不重?但是一般家庭观念不重的文化比较重视部族或者宗教观念。如果是前者也不对,两个女主角都是族诛了,可还是高高兴兴生娃。那么是宗教观念的影响使这两个故事以大团圆结局?

                • 家园 我觉得吧,历史上在绝境中为亲人复仇的,反而是另类

                  日本战国时期,杀了对手,收对手的儿子为女婿或者养子的也有.

                  努尔哈赤杀了弟弟,把侄儿阿敏和济尔哈朗养在身边.

                  成吉思汗手下好几个得力大将如博尔忽,忽秃忽,都是被他征服民族的余孽.

                  至于把被征服者的妻女弄到家里来享受,那再正常不过了,为这件事送命的,我一时还真想不起来....雍正和吕四娘?阿提拉?好像也没有定论.

                • 家园 这问题分两方面回答吧

                  一方面,洋人和咱们一样,也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想法,对于皇子王孙,人家锦衣玉食的,咋整呢,只好从身世上找辙了。例如阿卡德萨尔贡大帝,就是生下来被母亲遗弃,扔到河里被人收养,同样的故事又被《圣经》抄了一遍,安到摩西身上了。《伊利亚特》中的帕里斯,就是我赫克托尔的弟弟帕里斯(Paris)刚生下就被遗弃,当了牧羊人。罗马城的双胞胎始祖,由母狼养大。居鲁士大帝,差点被外公和舅舅们宰了。本都王国最伟大的帝王,米特拉达梯六世,小时候老爹死于宫廷阴谋,他在民间像野孩子一样长大等等。类似的故事一大堆,看着都很相似。往往同一个故事,套好几遍,看着都眼熟。

                  另一方面,就是你说的为父报仇的事情,我认为,人类有组织的抵抗被粉碎后,单个人一般丧失了反坑意志,许多大屠杀,被屠杀者数量远比屠杀者多,但屠杀还是发生了,【五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等等段子,就是这么发生的。这和宗教信仰无关,与组织有关。贾诩对李傕、郭汜、张济说【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就是这个道理。西方的奴隶,都对主人不满吧,确实有反抗但反抗者不多。中国宫廷常常使用叛乱分子的儿女做太监、宫女,也没见谁反抗,这样的例子多了,我举几个

                  1 司马迁老先生,我最崇敬的人之一。很冤枉的挨了一刀,进了宫自由出入仇人汉武帝身边,也没见他弑君。

                  2 北周尉迟迥的孙女,全家被杀了,这个小萝莉被老杨推到,心甘情愿的做老杨的二奶,直到被独孤皇后杀掉。

                  3 上官婉儿,上官仪的孙女,老老实实的做武则天的心腹。

                  4 明孝宗的母亲纪贵妃,是广西土司的女儿,宗族叛乱被明军杀光,她进宫当宫女,被明宪宗推倒了。

      • 家园 萨珊的历史真是云里雾里

        李铁匠的《伊朗古代历史与文化》说霍尔米兹德是在卡鲁斯东征的前后造的反,即283AD左右的时间,霍尔米兹德的叛乱尚未平息。(他也不确定,所以写道:巴赫兰接受这样苛刻的合约大概是因为霍尔米兹德已在东方行省起义-‘有人则认为是巴赫兰和罗马订立屈辱的协议,导致霍尔米兹德叛乱’),他的资料来源苏联人贾可诺夫的《伊朗古代史纲》

        很让人不解的是,一般在战争中形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是很少会主动修兵罢战的,象普罗布斯那种豪言壮语,虽然霸道,但却是军人心态的自然反映。萨珊的军人怎么能忍受这么长时间的和平呢(还是屈辱的和平)?还是被神权集团清洗了?

        • 家园 洋人写史很少直接写年份,所以准确时间基本靠猜

          咱们中国史家写东西,年份很重要,基本都能精确到年。即使没有年号时代,也会写鲁隐公元年啥的。例如《曹刿论战》第一句话就是【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时间写的清清楚楚,不容置疑。洋人写的东西,如李维的《罗马史》,《奥古斯塔史》啥的,很少写年份,能把事件的前后顺序写清楚就不错了,甚至连埃德萨战役瓦勒良兵败被俘的年份,都有争议。

          霍尔米兹德叛乱的开始、结束时间、起因、平叛过程都不详,但有2点是肯定的:

          1 这是帝国第一场内战,开了先例就会有人效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 帝国军队损失惨重,对罗马人只能忍让。这能从后来卡鲁斯顺利打进泰西封,看的清清楚楚。

          巴赫兰二世丧师失地,遭到了贵族们的一致唾弃,泥涅师的成功上位,也与贵族们希望有一位有力君主出面收拾局面有关。

    •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5章 温馨帝室

      276年10月1日,巴赫兰一世的儿子巴赫兰二世(Bahram II)即位。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巴赫兰一世还活着,但健康状况很差,巴赫兰二世以副王或共治皇帝的身份即位。如果太宗沙普尔这时还在世的话,大约66岁,做为太宗孙子,巴赫兰二世的即位年龄在20岁上下,不会超过25岁,再次刷新了萨珊皇帝即位年龄的最低纪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巴赫兰二世的银币 =====

      相比于他的前任和继任者们,这位年轻皇帝是帝国历史上最特殊的君主之一,他在285年前后发行的一款银币充分表现了他的特质。

      银币正面文字为:【信仰的捍卫者,马兹达的信徒,巴赫兰,伊朗的王中王,来自上天的雅利安人的后裔】(Defender of the faith, Mazdayasna, Bahram, King of Kings of Iran, of celetial Aryan origins)。王冠上有战神巴赫兰的鹰翼, Oyrmbos (皇冠上面的球状物)为丝绸制成,头发用丝带扎起,胡子上缀有宝石,佩戴硕大宝石耳坠。

      巴赫兰的远端是皇后Shapurdukhat,她头戴象征着战神巴赫兰的野猪冠的。帝后二人都面向币面右侧的年幼皇子,这孩子头戴有褶皱的帽子,可能是继任皇帝巴赫兰三世。

      银币背面中央是他的的专有圣火坛【巴赫兰之火】。火坛的左侧是头戴皇冠的巴赫兰二世,右侧是头戴野猪冠的皇后。俩人相对面向火坛站立,右手高举,皇帝的左手握住腰间的剑柄,皇后的左手叉腰。左下角有个公牛头。

      这个银币的独特之处有3,容我一一道来。

      1 自太宗开始使用【伊朗与非伊朗的王中王】头衔以来,巴赫兰二世是第一位恢复使用【伊朗王中王】的萨珊皇帝,这说明巴赫兰二世在位的中后期,帝国已经深陷内外交困,版图大幅缩水,太祖、太宗打下的【非伊朗】已经丢的差不多了。虽是愧对祖宗的不肖子孙,巴赫兰二世还算实事求是,没有打肿脸充胖子,硬要维持虚幻的祖先头衔。

      2 这种帝、后、子共存的银币,在萨珊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内,笔者也没见过第二个。一般认为这位皇后或【后中后】,是巴赫兰二世的姐妹,甚至可能是同母妹妹,币面右侧的皇子则是这位皇后亲生的儿子。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温馨气氛,虽历经1700年,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然而,即使帝后夫妇情深,皇后身份高贵还生下太子,更加母以子贵,巴赫兰二世发行这样一款独特银币,也说明他颇为惧内,进而可以说他意志脆弱,容易受人操纵。如果巴赫兰二世是个普通百姓,他肯定是个敬爱妻子的好丈夫、舔犊情深的好父亲。问题在于他是堂堂一国之君,这种孱弱的性格并不可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更清晰的银币正面,仔细看皇帝的鹰翼冠和皇后的野猪冠,野猪嘴里有獠牙。三口人都高鼻深目,鼻梁中央凸起,有鹰钩鼻子 =====

      3 帝后的独特巴赫兰皇冠,值得罗嗦一番。与大多数神话一样,古雅利安神话中也有自己的战神,名叫【婆罗毗罗那】(Varathragna, Verethragna),《祆教史》译作【弗瑞斯勒格纳】,其地位相当于埃及神话中的荷鲁斯(Horus)、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阿瑞斯/马尔斯(Ares/Mars)或大力神赫勒克勒斯。如果将婆罗毗罗那抽象化的话,也可以理解为胜利,所以婆罗毗罗那有战神、胜利之神、胜利的三重含义。《亚尔斯兰战记》提到【帕尔斯国】诸神中【手上拿着巨大乌鸦羽毛的是胜利之神乌尔斯拉克纳】,就是这位【婆罗毗罗那】(Varathragna)。

      在信仰祆教的第一波斯帝国历法中,每月的第20日,被称为婆罗毗罗那日。巴列维文出现后,婆罗毗罗那在巴列维文中拼写为巴赫兰(Varahran、Vahram、Varanes),在阿拉伯文中又被拼做Bahram。这位战神有多种形象,包括全副武装的武士、迅疾的暴风、发情的骆驼、金角公牛、捕食的飞鹰等等。与绝大多数以人的形象呈现的雅利安诸神不同,战神巴赫兰的最常见形象是野猪。据《婆罗毗罗那颂》的记载,这头野猪【尖牙利齿、致人死命、难以近身、面目可憎、满脸斑点、身强体壮,长着铁踵、铁足、铁腿、铁尾和铁爪】。《西游记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说,为了在恶臭腥秽的八百里七绝岭中前进,猪八戒化身为巨猪,像推土机一样用铁蹄巨嘴推出一条坦途,只见他:

        嘴长毛短半脂膘,自幼山中食药苗。黑面环睛如日月,圆头大耳似芭蕉。

      修成坚骨同天寿,炼就粗皮比铁牢。齆齆鼻音呱诂叫,喳喳喉响喷喁哮。

      白蹄四只高千尺,剑鬣长身百丈饶。从见人间肥豕彘,未观今日老猪魈。

      猪八戒的这个形象与战神巴赫兰十分吻合,既然孙悟空的原型可能是印度神猴哈罗曼,高种姓印度人与波斯人又同属雅利安人,那么猪八戒的原型没准就是战神婆罗毗罗那/巴赫兰。事实上野猪剽悍好斗,繁殖能力旺盛,深受雅利安人的喜爱,所以在萨珊帝国有着很高地位。巴赫兰二世夫妇的皇冠,就是以战神巴赫兰的飞鹰、野猪两种形象为基础,设计和制造的。这位头戴野猪冠的皇后,估计是个果敢干练的女人。不幸的是,伊斯兰征服后,家猪和野猪都被视为污秽之物,不复昔日的崇高地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手持野猪战旗的萨珊重装弓骑兵,装备反曲弓、直剑。这身豪华装备和旗手身份,说明他是一位贵族 =====

      比其父巴赫兰一世更年轻、更孱弱的巴赫兰二世,更加依赖卡提尔。在皇帝的慷慨赐予下,这位大国师的头衔和权力不仅越来越高,还越来越吓人。除了原有的祆教最高领袖地位,巴赫兰二世还给了他帝国最高司法权,《魏书 西域传》说波斯国【大官有摸胡坛,掌国内狱讼】,这个【摸胡坛】对应的真实官职,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但对卡提尔来说,他【掌国内狱讼】是毋庸置疑的,大致身兼汉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和九卿中的【廷尉】。巴赫兰二世还让他掌管故都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也就是太祖阿尔达希尔世代担任的职务,因此卡提尔又兼任掌管皇家祭祀的九卿之一【太常】。在皇帝个人的精神领域,巴赫兰二世授予他【巴赫兰的灵魂拯救者】(soul-saviour of Varahran)封号,大致是太师加太傅,所有头衔和职位都加起来,卡提尔相当于皇帝的【相父】、【尚父】或【仲父】。

      在卡提尔留下的石刻中,强调卡提尔被授予贵族身份(nobility),并被称为领主(the load)。从这个记载,大致能看出3点:

      1 卡提尔原本可能是平民出身,能身居高位,并非蒙祖上余荫。

      2 平民获得贵族地位很难。

      3 贵族的特权和地位,在巴赫兰二世朝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巴赫兰二世治下,卡提尔肯定是【万人之上】,说他【一人之下】则未必,因为他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巴赫兰二世完全是他的傀儡,对他言听计从,任其摆布。卡提尔也没浪费手中的权力,继续高举净化灵魂的大旗,将巴赫兰一世朝开始的整肃运动进一步扩大化。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卡提尔的教权完全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个时期也是帝国400年历史上,教权最大的时期。

      279年,名位等身、帝后侧目的大国师突然想起,帝国土地上还有一个人,是他实现大权独揽的最后绊脚石,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欲知此人是谁,请看下一章《塞上兵火》。

      • 家园 皇后的野猪看起来挺有喜感的

        可爱

        • 家园 猪猪可爱

          尽管文中说它相貌丑陋,可是转到铸币上变漂亮多了。

          喜欢野猪的民族其实很多,罗马军团也有以野猪为团徽的,前面提到过的。(不幸的是,该军团负责驻防耶路撒冷,对公元138年前后的犹太大起义有相当的责任)

          日本武士也崇拜野猪的,记得所谓“大阪七将星”也有一位被尊称为“猪武者”的。(西河坑王老萨曾说,烈火金刚里中国军民称呼一个长的猥琐,生性凶残,头脑蠢笨的日本小军官为猪头小队长,可这在日本人自己看来,可能却是在夸他。日本远离大陆,没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野生动物中最猛的就是野猪了,日语中有“猪突猛进”等词,类同于咱们的猛虎下山。最搞的是,一些先锋式的下层军官,日军联队里常冠之以猪头小队,猪头中队的称号以示激励,一猪是说他能打仗,二头是说他是全军的前锋,而且这些小军官也很自以为傲,自的介绍时总要把猪头两个字加在职务前,这和古代军队打野猪旗帜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