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所经历的---- 中国大学 vs 美国大学 (1) -- bnugirl

共:💬159 🌺659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所经历的---- 中国大学 vs 美国大学 (1)

    本人物理专业,去年sabbatical回国内某211大学开了一门纯英文授课的专业课,从教师的角度体会了国内大学的种种优势和弊端,颇多感受.

    先说优势

    1.学生质量,数学基础要好于美国大学。

    2.学校资金充足,对国际交流非常重视,会有钱花不出去的烦恼。这在美国几乎不可想象。

    3.作为211,985大学,各种国家基金有名额分配到各系,申请基金的压力不大。

    4. 工作稳定,有各种福利,没有美国大学pre-tenure的压力。

    通宝推:小豆豆,痛改前肥,陈王奋起,PCB,
    • 家园 说一下我听过的一门美国研究生课程吧

      国内的课程,有好有坏,全看老师水平。

      有幸听过一门美国研究生课,这门课(科学伦理)包含了我对美国课程的所有期望:高科技(远程多媒体),全程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没有教材,大量网络课程资源,名牌老教授(正宗美国白人),每个学生主持一个小节,课堂风气自由活泼,不超过20人的小班,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美国占一半,中国1/10,还有其他欧亚国家),课程得分由教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

      我的感受是,除了课程的网络资源,其他的特点都是在浪费我进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我需要的不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也不需要听同学们各种垃圾分析,我也不需要在哪儿练习什么表达能力或者积极的表现自己。我需要知道这门课所涉及范围的最新观点和各种基本概念的外沿与内涵。而这些这门课都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许糊弄本科生还行吧,反正最后我给了差评。

      • 家园 按照忙总的说法,对表达能力担忧的人实际上是肚子里面没货

        1、一个能几句话说到点子上的人和一个滔滔不绝说两小时最后什么都没说的人,谁表达能力好呢?

        表达能力的本质是什么呢,浮躁氛围,舍本逐末,叹息。

        2、关于“讨论出真知”的观点。

        2.1课堂中的所谓讨论,在教授面前、在同学面前尤其是女生面前,应该是出彩比较重要吧,谁和你真正讨论问题来着。

        2.2 讨论很重要,tg也经常讲什么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看和谁讨论,很少见到纯粹的讨论,很少见到就事论事的讨论,很少见到理性客观的人,很少见到肯认输的人……

        通宝推:赵美成,
      • 家园 我也上过这种课;一般“被要求开课”的教授喜欢这样,或者

        是真正前沿科学,必须研讨的课程。有些教授在公司里兼职,但是要保住教授的头衔,学校会要求必须一/两年开一门课。

      • 家园 那你直接google好了,上什么学……

        沟通以及表达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 家园 关于垃圾分析与表达能力

        这个还真不是为了学到东西才去干的,单纯获得信息的话,直接狗搜最快捷,这个年代狗搜技术是不断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但是人是沟通动物,一个人苦思冥想,活着干读报告,对自己的兴奋点联想能力,远不如在跟别人一起讨论甚至辩论的时候来的多。当然前提这个人还是能够沟通与说话的,都是达斯汀霍夫曼那样的Autistic Savant,是不可能通过沟通获得灵感的。

        问题是大部分人不论多有才华,达到达斯汀霍夫曼那样的水平还是很少的,因此大部分人还是需要通过讨论表达从垃圾分析中找到闪光的地方,因此这个表达与沟通能力就很重要了。

        • 家园 搜索可以得到知识

          但是得不到系统的知识,对于理论学习来说,还可能跑偏;技术的话要好些。

          至于闪光点,其实和表达能力关系不大,和知识积累以及思维关系更大些。

      • 家园 科学伦理 这么上 没真没什么问题

        美国的课程,也有好有坏,全看老师水平。

        科学伦理这门课,我觉得这么上没问题。因为这是个争议很多,没有标准答案的领域。

        文科的课程,花里胡哨的东西很多。因为上课的目的不是得到标准答案,而是调动大家科学分析,理性讨论,从别人的观点里得到启发。

        理科的课程,量子力学之类的,当然不能这么上。基本上就是老师在黑板上推导公式。有标准答案,没什么可讨论的,老师传授知识即可。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某门课所涉及范围的最新观点和各种基本概念的外沿与内涵,自己看书看文献就行了,也没必要非修门课。你认为同学的分析都是垃圾,有没有自大的成分呢,其他同学的分析真的没有一丁点儿闪光处,可以给你启发的吗?你说不需要练习表达能力和表现自己,我觉得这是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普遍非常缺乏的能力。你可能不需要在这门课上练习,但是有机会练习一下总是好的吧。

        可以理解课程和你的期望值不符。因为对教育的理解不一样。你只是希望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老师有其他的考量。

        我上学时选过一门教育系的课,刚开始跟你想法一样,也觉得在浪费时间,后来自己当老师了,才体会到当年老师花里胡哨的作法的目的和作用。

        通宝推:刹那芳华,
        • 家园 这个课看起来是门很优质的课

          而我在单位时间内所得甚少,这才是让我郁闷的地方,以美帝的教育资源其实也支撑不起令人满意的教育。

          后来我也学过教育学相关课程,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像这种表达沟通能力,其实3-5个人练习最好,多了,比如20个人,效率就太低了,一个操着不熟练英语的人讲20分钟,下面19个人得不到什么借鉴(在现实世界里,会有不少人不认真准备自己的东西),更无论练习。

          至于讨论时候的分析,肯定是有闪光点儿的,奈何太少,完全不值得那个时间;在一门新课程面前,学生基本是这个领域的白痴(相对于专业者而言),所谓的闪光点,多半也是该领域的被证否的过时理论,或者早有争议的东西,这些所谓的闪光点如果由教授亲自讲,效率要高很多。我不去读文献,而去选这门课肯定是冲着这个高效率去的,也是冲着这个教授去的,而不是因为可能会碰到一群或傻或聪明的同学。

    • 家园 统一回复

      1。 我去的学校提倡国际化, 要求各系开全英文和半英文的专业课。半英文就是教材用英文,讲课用中文。全英文的课国内老师上不了,就需要外聘了。但是学校也没有把握效果会怎么样,学生听不听得懂。

      2。我的学术休假是半年(可以选择休一年) 跟国内学校就是短期合作,没有长期合作的打算,也没签合同。

      3。我的课本来设定是全英文,目标学生是立志出国念研究生的大三大四生。结果教务处居然没有标明这门课是全英文。所以课上有很多只是混学分的人。我还是坚持我前面说过的话,就物理系本科生来比,中国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远不如美国学生。原因前面帖子里说过。

      我在第一堂课快结束时才发现学生们不知道这门课是全英文。但是居然没有人提出疑问,所以我很吃惊。有人说‘没人膜拜失望了’,还有人送花。不解释,爱怎么想怎么想吧。可能在他们心中会说英语是个值得膜拜的事情吧。

      4。我不确定全英文学生听不听得懂,也不确定学生可不可以用英文回答问题或问问题,所以需要第一节课快速地了解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考察口语的目的是看他们能不能做到用英文课堂交流,所以不能只说姓名专业,还得说些别的。我也要他们说为什么来选这门课,希望学到些什么。听力可以通过他们对别人发言的反应来判断。

      男生们会不会觉得尴尬,我没有想过。学生从大二到大四的都有,我觉得他们不见得都互相认识。

      女生有1/3。超过了我的预期。

      普遍英语水平,比我的期望值低,没觉得比我那个年代好到哪里去。

      最后结果是允许学生用中英文混搭问问题或回答问题。重要的地方我会用中文重复一遍。考试还是纯英文。

      通宝推:刹那芳华,
      • 家园 英文授课方面

        不知道国内有没有人关心iTunes U,以及 coursera.org 这类的?都有课程直接放到网上的。如果是纯粹希望用英文学习,不计较学分的话,也是很不错的资源。

      • 家园 曾经关于北大的国际化,网上有很激烈的辩论

        张维迎对北大的改革,是用英语程度来界定教授水准的。受到了一些北大毕业生留洋回来的人的质疑。

        他们说,当年自己上北大时,一直认为北大是一流的学校。后来去英国美国的名校,也从没觉得自己矮人一截。过了十几年回国了,到北大一看,怎么北大变成了三流四流学校了?而主导这个认识的,正是北大领导层的自我矮化。北大的燕京学堂,招收一年制的全英语教学汉学硕士,只招留学生,在北大校园里建了一个颇为豪华的校中校,很有当年上海殖民地的风范。

        他们觉得北大应该是汉学的最好的学校,丢掉自信,盲目崇洋,只会让北大迷失。

        英语只是工具,对汉学来讲,用英语教学确实滑稽,但如北大这种标志性的大学都会做这么荒唐的事还引以为傲,其他学校可想而知了。

        北京有个留洋回来的人在推行美国的小学教育理念,总体就是减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之类的。好像是找了几个学校试点,全国来学习取经的学校很多。我的朋友圈去年常有家长在质疑这种改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