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 -- 自以为是

共:💬215 🌺834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计划经济的浪费主要不在产品没人要

        而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比如刚出现电风扇,两个国家价格都差不多,5年以后可能计划经济国家还那个价格,市场经济国家的已经便宜一半了。

        • 家园 没有这回事

          表面上看,似乎旧型号电扇会降价。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过剩,电扇卖不出去了只好降价出售。新型号的电扇虽然功用和旧型号一样,但商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诱惑用户弃旧换新,所以价格还是一样的,甚至会更高。

          对于商家来说,虽然降价清仓处理旧型号看似吃亏,但由于把资金盘活,资金周转更快,则实际反而更赚钱。

          如果市场经济真的能够“降价”,那么为啥食品,住房,汽车之类的价格长期来说价格都在上升?

          • 家园 不是这样的

            工艺是可以改进的。苏联的电风扇可能十年一贯都是个大铁疙瘩,日本的电风扇早就换成轻便的塑料了。

            食品和住房跟土地有关,所以降不了。汽车可是没有涨反而降了。

      • 家园 本质不是信息反应速度,而是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偏好

        所有的计划,不论是计划经济里面的中央计划和各地各企业的小计划,还是市场经济中国家的规划和企业的业务计划,都是基于对未来预测作出的相应安排。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一定与预测有偏差。所以做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可能的偏差并预留余地。计划与实际的偏差,简单说就是某种概率分布。举个简单的例子。企业的运输队正常情况下需要100辆汽车,但汽车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故障,需要修理,所以就要多买几辆车。假设根据大数据,汽车故障的概率是5%-15%,平均10%。那么,要多买几辆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会买100/85%=118辆车,即多买18辆。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汽车,例如按照10%的平均数买了100/90%=112辆车,万一发生这种最坏情况,就会差3辆车,导致正常的生产无法进行。如果是市场经济体制,车不够了,出去花钱雇几辆车就可以了,大不了多花些钱,也比总是多处几辆车放着不用节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然也可以找其他企业帮忙,但其他企业把暂时不用的车借给你,或租给你,万一自己那边又出问题了,怎么办?所以是否愿意提供帮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计划经济中,企业不追求利润,节约了最多表扬两句,出麻烦了责任抗不住,所以企业会一致地、持续地倾向于打足余量,宁可放着不用,也不能要用了没有。这与放大波动的鞭子效应不是一回事。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会买多少辆汽车?可能是100辆,也可能根本不买,全部雇专业的运输公司的车运输。由于专业公司的规模大,汽车发生故障的比例相对稳定(大数定律),总体上冗余备份的需求小于单个企业,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

        那么计划经济中能否也搞这样的专业运输企业从而实现节约呢?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现起来困难。企业对运力的需求也是会波动的,到了需求高峰的时候,就需要排队,影响自己的生产。所以不如自己建车队来得方便,可靠。当然市场经济中的运力需求也是随机的,也会有高峰的情况。但市场经济有价格波动的调整机制,例如这几年海运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就波动剧烈。在计划经济中,价格调整非常麻烦,毕竟与物资对应的资金也是按照计划安排的,随便调整价格,资金不够了,也是麻烦。这个时候,计划经济就演化出另一种价格:烟酒烟酒。

        所以,这就又揭示了一个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不利于社会化分工的发展

        • 家园 你的问题不对。你的假设是市场经济式的,而不是计划经济式的

          你的问题不对。你的假设是市场经济式的,而不是计划经济式的。

          你的假设中,汽车不是稀罕东西;至少在企业一级可以组建汽车公司;市场上可以购买到汽车服务,不会有钱买不到;汽车的修理维护人员也被默认是可以随便找到的。这些都不符合计划经济的特征。于是,你的结论就成了”非典型计划经济环境下,计划经济是不好的“。这几乎是同义反复了。

          典型计划经济下面,汽车是稀罕玩意。所以是根据需要来配的,当然需要有时候又跟着级别走,级别够了就有需要。于是,对于单位来说,上级承认你需要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要争取。要说服上级单位我需要十辆车。然后,就组建自己的汽车队,有十辆车。如果单位只承认你需要八辆,那你的车队就只能有八辆车。而有了汽车和车队以后,单位也就有了保管和维护汽车的责任。

          这种情况下,你有钱也未必能购买到汽车服务。因为别的车是属于别的单位的,他必须优先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无法购买汽车服务又会让各单位进一步要盯好自己的车,轻易别给别人用。但是有可能给自己单位的人用,例如送病人去医院,帮职工搬家啥的。这样就演化出了计划经济下的用车经济生态。

          这种生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打破。由于汽车不再是稀罕玩意,就出现了出租车这种新事物。然后有些单位就削减甚至取消了自己的车队,改成给符合级别的人发货币车补。再后来,进入新世纪,轿车就逐步进入家庭了。

          归根到底,计划经济历史上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被使用的,也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生产力发展起来以后,计划经济就逐渐让位于市场经济。但是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是不是该在一定范围内重启计划经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讲条件地断言计划经济不行,是不科学的。

          • 家园 大稻同学奇怪地逻辑不清了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一切科学开始于假设。

            所有的讨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展开的。我讨论的是100辆车如何配置能够更高效地提供运输服务,那么就是假设有这100辆车了,也假设这10家工厂已经得到使用汽车的许可了。至于汽车是不是稀罕物,没有讨论。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哪个效率高,一定是经济发展水平一样的假设之上才能讨论,否则拿阿联酋跟其他国家对比,能否证明酋长制促进经济发展?

            所以,抱歉,大稻同学说了半天,等于没说

        • 家园 哪有这种好事

          你举的例子里自动假设运输公司有足够的车可以供应临时峰值需要。问题在于,这种假设并没有解决需平时需要多备汽车以应付峰值需要的问题啊。从表面上看,的确企业运输队需要的车少了,但运输公司需要的车多了啊。你只不过把需要多备份的车辆放到运输公司罢了。总需求是200辆车,不论你把这200辆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你说的从运输公司拿车,这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啊。计划经济里一样有运输公司。一样可以让各个公司不要自己的运输队或只有少量运输队,用运输公司来进行集约化运输的。这只是一个统筹安排的问题而不是市场或计划经济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运输公司的车不够了怎么办呢?那就涨价呗。涨价之后,需求降低了,自然就达到平衡了。但这并没有解决运力问题。在运输公司拿不到车,客户就会寻找替代方案,例如用人力,用畜力,或者干脆等等再运。同样,在计划经济里,如果运输队或运输公司运力不足以应付峰值,那也是要寻找替代运输方法的。只不过这里没有一个涨价问题罢了。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供求关系总能达到平衡。该平衡点的落点由供应量和需求量所决定。不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一样的。😁

          • 家园 建议考虑概率和交易成本

            假设:汽车每天故障率10%,10家工厂,每家工厂每天需要至少9辆汽车运输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方案1:每家工厂各自购买10辆汽车,根据二项分布,任何一家工厂有超过1辆汽车出故障的概率26.4%,出故障的汽车不超过1辆的概率,即可以满足正常生产需求的概率,73.6%,10家工厂都能够使用自有车辆满足生产的概率4.7%(=73.6%^10)。

            方案2:单独成立运输公司,购买100辆汽车,为全部10家工厂提供运输服务。根据二项分布,超过10辆汽车出故障的概率41.7%,出故障的汽车不超过10辆的概率,即可以满足10家工厂正常生产需求的概率,58.3%。

            社会化提供运输服务,不需要增加车辆,就可以把总体的保障概率从可怜的4.7%提高到58.3%。如果保持保障概率不变,当然就可以大幅减少所需车辆数。不论哪种选择,都可以提高效率。

            当然,也可以采取方案一,当一家工厂汽车不够用的时候,就去找其他工厂协调借用或租用当天闲置的汽车。不过这样做的交易成本会很高,不如单独成立运输公司经济性好。

            • 家园 这个问题前面不是已经讨论过了?

              你说的从运输公司拿车,这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啊。计划经济里一样有运输公司。一样可以让各个公司不要自己的运输队或只有少量运输队,用运输公司来进行集约化运输的。这只是一个统筹安排的问题而不是市场或计划经济的问题。

          • 家园 真实的世界不是像你说的这样的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运输公司的车不够了怎么办呢?那就涨价呗。涨价之后,需求降低了,自然就达到平衡了。但这并没有解决运力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涨价后,需求未必降低,而是会有人看到运输公司赚钱多了,就去投资,开新的运输公司,买车运营赚钱,这样就解决了运力的问题。

            做这行的人多了,需求增加,价格就降下来。

            下注投资的人要怎么做决定呢?靠的就是市场价格,运输的收费,货车的售价,司机的工资等等,只要这些公开透明,他们会自己做决策。

            题外话:政府的作用,就是确保这些价格明码实价,没有强买强卖,市场价格不要受到干扰,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 家园 计划经济里也会增加车辆的

              前面已经说过: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供求关系总能达到平衡。该平衡点的落点由供应量和需求量所决定。不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一样的。

              按照你的说法:

              在市场经济中,涨价后,需求未必降低,而是会有人看到运输公司赚钱多了,就去投资,开新的运输公司,买车运营赚钱,这样就解决了运力的问题。

              那么计划经济中难道运力不足就啥都不干?当然也是要增加车辆以满足运力需求的。举例来说,如果发现车辆不足,自然就上报要求更多的车辆,而根据需求,工厂会生产并提供更多的车辆。

              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仅仅在于市场经济中车辆增加是由私人因逐利而完成的。前面已经说过了,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这个需求在市场经济中是被放大的。而由于多个供应商都想独占市场,都按照独占市场来生产新车,则最后会造成生产过剩并导致经济危机。

              这里唯一的区别是反馈时间的长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计划经济的反馈时间实际是少于市场反应时间的。按照你的设定,市场经济中私人因逐利而提供更多车辆。这个流程中的环节远远多于计划经济中上报需求获得分配的环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计划经济需要的反馈时间将远远小于市场经济。

              • 家园 节前太忙,只能挑简单的说

                按照你的设定,市场经济中私人因逐利而提供更多车辆。这个流程中的环节远远多于计划经济中上报需求获得分配的环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计划经济需要的反馈时间将远远小于市场经济。

                我先假设同意现代的信息技术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真实世界其实这个假设并不成立),计划经济中仍会存在一个瓶颈:所有的资源调配需要一个中央的机构来协调,这个瓶颈会导致反馈时间远逊于市场经济。

                有一派计划经济学者,认为纯计算机运作的中央机构能够解决这个瓶颈,但我个人的看法是,维持这个计算机的成本极为高昂:想象一下麦当劳为他们的一个国家的门店所投入的算力,那只是为那有限几种食品服务的算力,再设想一下全国有多少产品在流通,就可以估算出有算力所需,近乎无限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