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温善章:他是个自然主义者,就是认为所有的河流都不应该修坝,只要修坝就是灾害转移,洪水搬家。我认为从人类存续的角度看,这种看法不可取。因为只要对大多数人的存续有明显的好处,又能使少数受到损失的人得到补偿,还比原来好,这种事就应该做。
罗峪平:黄万里说三峡淤积的是卵石,不是泥沙,会比三门峡的淤积更可怕。
温善章: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有人提出这种意见,让我在上面签字,我说我不能签。因为三峡断面的卵石来量不会大,我是从间接情况推断的。因为如果卵石来量很大的话,出了峡谷,到了宣昌以下,必然会很快抬高河道;但多年来这段河道高程变化不大,所以说卵石来量也就是几十万吨或上百万吨,这种判断大体可靠。卵石在三峡水库库区末端淤积,还可挖出来做建材,不难处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东方早报:1955年,全国一次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三门峡水利枢纽为第一期重点工程。在这个“报告”中,三门峡大坝规划的正常高水位为350米,为此将淹没良田207万亩、迁移60万人。建国初期国力薄弱,既然明知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为什么还要修三门峡大坝?
温善章:主要考虑的是解决下游水患问题。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黄河下游“决口改道威胁与日俱增”。因此修建三门峡高坝拦沙也变得“刻不容缓”。
在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和1957年《水利部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问题向国务院的报告》都强调下游已危在旦夕。如果下游决口,将威胁到下游25万平方公里和8000万人,为了保住下游,必须在上游修建大坝,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淹没代价。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对下游决口可能估计得过于严重,按当时的经济状况,即便决口,其灾害程度也没有估计的那样严重。
东方早报:据说,修建三门峡大坝,与一种“黄河清”的说法有关……
温善章:建三门峡大坝的初衷是“蓄洪拦沙”,即把洪水和泥沙都挡在三门峡水库,以减轻下游由于泥沙淤积造成的水患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足够的库容,也必然要带来淹没。
黄河的根本特点就是泥沙含量高。泥沙淤积使下游河道抬高,黄河变成一条地上河,威胁也越来越大。当时认为,通过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使下游黄河水变清,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1955年的人大报告中,也要求通过水土保持变“黄河清”。而在水土保持生效前,应该修建三门峡水库拦沙,从而立即实现“黄河清”。三门峡拦沙,是换取水土保持的时间。
现在看来,把黄河基本变清,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价值具有非常巨大的效益。但单靠面上的水土保持,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是难以实现黄河清的。
1410万千瓦是网上找来的,不对,ok按你说的1820万算。你说三峡的造价是一般电站的两倍,不是黄万里说的三倍,ok,就两倍。即便两倍的造价也说明黄万里等人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不主张三峡上马的一派,包括黄,是认为应该先在上游和支流上建一系列的中小水电站,搞梯级开发,这样投资省,见效快,对环境影响小。所以黄才给出了三峡与一般电站相比,投资额要大三倍的说法。三峡工程投资总额到底是多少,也许不容易完全搞清楚,据说95年起配套的输变电工程的投资已经不算在三峡工程总造价里面了,就算你说的它是一般电站造价的两倍以上,仅从造价角度看,也已经完全证明了黄等人的结论是对的,就是造三峡不如先造上游的中小电站。
你说的
现已存在的已知损失就更别说了,比如黄先生说到的上游洪涝问题,下游长江口造地的损失,等等,总之这些附带的得失帐是很难算清楚的。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目前获得的收益,一部分是靠长远利益的损失为代价换来的。按照黄等人的看法,先修上游的中小电站,不仅造价低见效快,而且环境代价和诱发灾害(自然灾害和战争破环)的风险都大大减低。这个结论,我认为是对的。
你对三峡造价回收期的问题,补充说了:
不妨这样算算看:
水电建设投资大,资金的占用是有成本的。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如果按2000亿算,从完工之日起,这两千亿的资金每年的占用成本,按4%算不高吧?那就是每年80亿。如果每年卖电只收入200亿,去掉80亿资金成本,再按1%提折旧(够低了吧?意味着水库发电厂寿命都是100年)就是20亿,运营维护管理费用算千分之一就是两亿,人工工资算两千人每人6万块一年,也要一亿多。去掉这些,剩下的才可算是一年的毛利,还没算税收,风险基金等,已经不到卖电收入的一半了。所以只看卖电收入,水电站的投资回收期都会很长的。
这些东西的光学特征就是半透明的。
04年的时候听过清华一个教授说过这个问题,当时在入库口调查时水中颗粒物含量不成为问题
如果长江上游水木保持好的话,没有多大问题
实在是三峡争论和水坝有关争论的悲哀。
输变电工程的投资也要算在水电站里?拉到你家的电线算不算?
俺那是把三峡的投资包括不该算在电站上的都多算了又多算,你倒顺杆子爬了。就按现在核定的支出,三峡每千瓦不到一万。而且发电是副业,主业是防洪,你纠缠在发电的投资上干什么?没有有三峡,就算荆江不决口,每年防洪多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多少?那一带千万老百姓生怕水淹的心情紧张值多少钱?
先造上游的中小电站?三峡一带就一直拖着不敢建设?等着越来越多的移民人数?
建一个大坝把住总口子,对上游任何支流产生的洪水都有削峰作用。如果在上游建库,得所有的支流都建上接近三峡容量的库才能起到三峡一个库的作用。你说先建哪个好。
别忘了三峡的主业是防洪,发电是副业。如果单为发电当然应该从上游建起,但长江上游又有一个特殊情况,离大量用电的区域太远。两千年的时候,西部往华东输电三峡一带是距离极限。
你后面那个算帐,单说那个折旧。所谓的折旧就是归还投资的钱,你把它重复计算蒙谁?只有国家投资这部分才算折旧,这折旧实际上就是还国家投资的钱,这样算起来,还钱行的利息就不是两千亿的利息了。
2003年6月,三峡工程已经蓄至135米,第一台机组已经开始发电。能查到的资料看2007年发电616亿千瓦时,2006年发电约492,从2003年6月开始发电到2007年底,已经输出电力2070亿千瓦时,就按你的一半归还投资算已经还了260亿元,到2008年底占用资金还能按两千亿算到80亿?
再提醒一下,三峡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只要起到设计的防洪作用,一度电不发也是划算的。
要退一步说,不算防洪效益,只算发电部分,2017年还不清,拖到2027、2037年再还清又怎么样?每年减少燃煤五千万吨,减少一亿多吨碳排放,减少多少因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等污染,这怎么算?
黄先生确实是通过上游数据来推测宜昌地区卵石量的,因为某种原因(我没有仔细在黄先生文集里找,说不定黄先生说过)“宜昌长江河床卵石输移既无法实测,但可以从上游小流域的实测资料按流域面积比例综合起来,或移用小流域出口实测的悬沙和河床卵石年输移量的比例关系于宜昌实测到的悬沙年输移量,以间接推算出宜昌的卵石年输移量”
这个问题明显黄先生是质疑长办的,你再用长办的说法来反驳黄先生就陷入死循环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看出来谁对谁错。黄先生在提到卵石量的文章中预言过:“十、在高坝建成、水库蓄水后,库内水深流缓,带动不了卵石泥沙流。当汛期全部卵石和部分泥沙将沉积在库尾壅水末端的重庆港,阻碍航道。逐年的沙石沉积将向上游漫延,抬高江津、合川等的洪水位,使那里泛滥频繁;且将继续漫延。以至达到新的淤积平衡比降而止。”
我们要做的只是等待一段时间,可能是数年,也可能更快,看看重庆港内是否会有卵石沉积并阻碍航道。如果确实有,说明黄先生预言正确,长办的实测数据有误;否则,就是黄先生的理论在哪里出了岔子。
所以别急着反驳,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即可。
2. 正如我在上面给出的摘录,“十、在高坝建成、水库蓄水后,库内水深流缓,带动不了卵石泥沙流。当汛期全部卵石和部分泥沙将沉积在库尾壅水末端的重庆港,阻碍航道。逐年的沙石沉积将向上游漫延,抬高江津、合川等的洪水位,使那里泛滥频繁;且将继续漫延。以至达到新的淤积平衡比降而止。”
关于卵石问题孰是孰非,只需稍等,看黄先生的预言是否正确就知道了。
3.
三峡造价有很多种算法,你查到的不知道是什么算法。黄先生在反驳论证领导小组“论三峡高坝工程经济核算中的错误”一章中的说法是
另,既然你确认三峡的造价是10000元/千瓦,那么根据黄先生引用的“汪胡桢统计,造价按1983 年以前的平均数”,
1. 黄先生给的数据是说百年一遇的,而三峡的修建目的是防千年一遇,这个洪峰流量不是一个级别的。
还有,你的帖子原话是“等到上游该建的水库都建起来,整个三峡上游的水库总库容达到两、三千亿立方米以上。到那时候才有能力把汛期的洪水全部拦下”——不为了防洪拦汛期的洪水干什么啊?你这话与我理解的“要建2,3000亿方的蓄洪水库才能够的防洪的”有什么本质区别?
还要稍等多久?实际上三峡的淤积比设计者的估算还低,更不要说黄先生的了。
黄万里从来没有实际上操作过一个水库的建设、运作,能比有实际经验的专家还会算?
1983年前是什么物价?再与现在比那时的造价还得乘十以上,你看谁贵?还确实?
按你引用的文:
三峡防洪百年一遇的可以直接调峰渡过,千年一遇的需要动用下游分洪区,我的计算有错吗?要不你说说黄先生的这段是什么意思?
防洪就得拦下汛期的全部洪水?足够的库容和不够的库容防洪调度方法的不同你还不明白?
葛洲坝建好二十多年了,卵石沉积在哪?不会建了三峡才有卵石,不建就没有吧?
黄先生在三门峡上的英名被他自己在三峡上败掉了,你们还把他不停地拖出来打,黄先生在九泉下不知怎么想。
出了三峡也不可能推到下游。
如果能推到南京,三峡排沙时就能排出来。
长江下游江面每百公高差不到三米,远远低于三峡水库汛期时的坡度。
黄先生提到过这个问题
先别急着下结论。黄先生的预言目前还没有被证伪。
三峡蓄水仅仅7年,还没有到黄先生预计的十年
有传言说重庆港会迁移到上游,目前还没有确认。等再过几年,看看现在的重庆港的状态,是被废弃或者作用减小,还是继续运营就可以看出来了
目前官方只是公布了泥沙淤积的情况,说是好于淤积,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卵石的情况。而且还有网友说“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和正在建造多座大坝,阻挡砾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真实情况你也不知,我也不知。我们拭目以待。
2.
荆江河段建堤到现在也有两百年了吧,连泥沙也只不过淤了十几米。
如果说卵石能冲过荆江段下去,那么同样也能更容易地通过排沙口冲出三峡水库,汛期三峡的落差比荆江段大多了。
请注意这点
按你的说法,永远也无法证伪,七年不行十年二十年,十年二十年不行五十年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