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共:💬556 🌺119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10000元你不知道是是哪年的物价?

  难道是1983年以前的?建三峡穿越了?

家园 重庆段泥沙淤积的问题论证时时考虑过的吧

我记得到了80年代以后,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的着眼点就主要转移到重庆港的淤积问题上来了。那时去清华泥沙实验室参观,他们说现在主要就是模拟重庆段的淤积情况。只不过这种模拟分析很难做到完全准确,三峡的论证报告里也提到今后可能要对重庆港做清淤处理。自从三峡建成蓄水以后,都知道由于上游泥沙来量减少了,库区的淤积情况远好于预期,那么库尾重庆这一段的淤积情况如何呢?是不是也小于预期呢?另外如果将来对重庆港采取清淤措施的话,每天需要挖多少砂石才能保证港口功能的正常?需要花费多少能量就可以把这些砂石挖出来?所花费的能量占三峡发电量的比例是多少?这些砂石是否还可用于建筑材料对外销售?

家园 堤和坝一样吗?卵石能通过荆江河段不一定能通过三峡坝

卵石能通过荆江段,不等于就一定能够通过三峡大坝,这个简单的道理不明白?

关于卵石的观测问题,黄老有两篇文章论述。即使我贴出来,我也不认为大多数网友,包括你我,能够看懂并能够反驳。我还是只贴结论出来吧

既如上述,在宜昌重庆无法实测或试验出长江卵石的输移率,则惟有利用其上游小流域实测到的资料间接推算。
宜昌在葛洲坝修建后1980—85 年这6 年的平均年输沙量实测6.41 亿吨,若按上述较小的比例1/7,则卵石年输移量达0.92 亿吨之多。而按都江堰的石沙比5.3,则达1.21 亿吨之多。

所以单论卵石年输移量平均取1 亿吨不为多,况且还有修坝后库尾悬移泥沙的淤积。再考虑到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来石来沙,则其量将成倍加大,无法及时淘挖。

家园 只考虑泥沙淤积是因为那时候黄老已经被踢出论证队伍了

所以黄老的观点已经没人去考虑了,转而考虑泥沙的问题。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官方称泥沙淤积少于预测,说是只有预测的1/3吧,那么今后三峡段再有淤积就一定是黄老预测的卵石造成的了,谁也没法再赖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家园 请正面回答

插科打诨有意思吗?

家园 关于三峡

三峡造价并不比一般水电站高。10前听一位业内人士说,当时造价约为1万元/千瓦,三峡也就是这个价,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黄万里那个三倍有点离谱了。

1410万千瓦是网上找来的,不对,ok按你说的1820万算。你说三峡的造价是一般电站的两倍,不是黄万里说的三倍,ok,就两倍。

这个需加大治理力度,污染大的厂矿不要建在该地区,问题并不大。至于地震说,那世界都不要建大坝了,美国的大古力应该炸掉。

你说的

三峡投资有些项目是建不建三峡都要干的,如治理污染、治理库区地质灾害、改善当地生活条件,只不过是借三峡东风有了资金来源提前上马。 这是在含糊其辞啊。事实是,三峡水库把原本散布在上游和支流沿岸的垃圾,包括已堆放很久的陈年污染物,都汇集到长江的水体里来了,治理起来,比没有水库时各地分散治理,花费大得多。而大水库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以前是不存在的,这个风险现在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大,但一般认为这个风险确实存在。其实现在就是个赌博,几十上百年,电站的寿命期间内,也就是大坝被炸掉之前,不出现大的诱发地质灾害那是最好,上帝保佑。一旦出现水库诱发的大地震之类,损失就不会是一点点,随便毁掉一两个城市,损失超过三峡造价那是太容易了。

那个下游造地的好处还是别提的好,因为那是水土流失的表现,得远大于失,因为流失的都是肥沃的表层土。

现已存在的已知损失就更别说了,比如黄先生说到的上游洪涝问题,下游长江口造地的损失,等等,总之这些附带的得失帐是很难算清楚的。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目前获得的收益,一部分是靠长远利益的损失为代价换来的。按照黄等人的看法,先修上游的中小电站,不仅造价低见效快,而且环境代价和诱发灾害(自然灾害和战争破环)的风险都大大减低。这个结论,我认为是对的。

基础设施25年能还清债务很不错了。水电站投资回收周期本来就很长,按照你的计算,三峡25年内能够收回成本。

不妨这样算算看:

水电建设投资大,资金的占用是有成本的。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如果按2000亿算,从完工之日起,这两千亿的资金每年的占用成本,按4%算不高吧?那就是每年80亿。如果每年卖电只收入200亿,去掉80亿资金成本,再按1%提折旧(够低了吧?意味着水库发电厂寿命都是100年)就是20亿,运营维护管理费用算千分之一就是两亿,人工工资算两千人每人6万块一年,也要一亿多。去掉这些,剩下的才可算是一年的毛利,还没算税收,风险基金等,已经不到卖电收入的一半了。所以只看卖电收入,水电站的投资回收期都会很长的。

家园 搜一下百度,

地下电厂为6*70万千瓦。

家园 是这样么?

我不是学水利的,我怎么觉得水利里面说到泥沙问题并不是专指沙子啊,砾石也包括在内的呀。水文观测到的泥沙淤积情况应该是指所有沉积物造成的淤积情况吧,难道还能因为沙子下面埋了个石头就把这部分体积给刨出去了不算在“泥沙”淤积里?

什么叫“今后三峡段再有淤积”?三峡段今后本来就是还会有淤积的么,按照三峡论证时的说法,三峡库区的淤积会一直持续到冲淤平衡建立,在此之前是一直处在淤积过程中的。

家园 关于三峡造价的问题,黄老的原文是这样的。在这儿讨论吧

黄老的原文是“由此可见,分三批完工的短工期大中电站比三峡特大电站经济效益大两三倍之多,理应先修短期电站”。

由于牵涉到很多数字和公式,在这里没法排版,我只摘要部分:

三、关于三峡大坝的工程经济核算

大坝的经济合算及格,仅是必要条件,但在经济规划中应该首先实施的是那个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而三峡大坝却并未具备这个足够的条件。三峡大坝主要是为了发电,从工程经济效益来说,三峡电站和云贵川湘鄂赣等山区许多大中型电站比起来差得多。一是工程每千瓦单价较贵,还没有算进各种损失;二是工期太长,资金回收太慢,因而显得大不合算。

假设两种比较方式,采用不同的利率和电价等;每种方式又用三种比较方案:先时I 和II 方案假定每千瓦造价相同情形下作比较,以显示工程期长的亏损,再对I 和III 方案安实际单价比较。

比较方式一:方案I 大中型分散电站每5 年完成一站,17 年中每年平均安装0.7647×106 千瓦;方案II 三峡电站从第12 年起分10 年装完,每年平均安装1.3×106 千瓦机组。逐年投资两方案同,都于17 年内每年投资7.647 亿元,第17年投资终了;于第21 年终装就13×106 千瓦机组。方案II 造价应为每千瓦2,000元,为了反映工期长单独因素的影响,假设造价减半使与I 同为每千瓦1,000 元。

两方案年利率同按0.10,电价每度0.05 元。计算结果,分建方案I 能在最后机组装好后22 年间以收益还清本利,而II 必须待第49 年才能抵尝。从22 年至49 年这27 年间,方案I 每年能多收益32.5 亿元,到第49 年终,I 比II 方案可多获本利4,743 亿元之巨!若按真实单价每千瓦2,000 元计,则方案III 在这样利率0.l 高、售电价每度0.05 元低的条件下,300 年之后也还不清本利。这说明三峡电站单价高、工期长是很不经济的。

比较方式二:将方式一中各方案都提前5 年于第17 年终装完全部13×106 千瓦机组;又将年率减低0.072,使一切投资效果亦如年生产量在17 年后本世纪末翻两番;又将每度电改为净收0.l 元,提高了一倍;其他不变。结果方案I 只需12 年就能还清本利;方案II 在假设造价减半使和I 相同的条件下,这时三峡电站才开始安装第一台机组,要到第18 年终才能还清本利。这时方案I 已多收获了本利558 亿元了。方案III 按三峡电站真实造价每千瓦2,000 元计,则须到第23 年终还清本利。其时方案I 按每年收纯益65 亿元计,在11 年间到第23 年终已多获本利2,085 亿元了。

这两比较方式中具体数据或未臻确实,但各方案的相对关系是可靠的。值得注意;方式一中采用的利率高、电售价低,假定22 年装机完毕,分建方案I 每年投资7.647 亿元,可于22 年后还清本利,从此每年能净收32.5 亿元,是以四倍地扩大再生产。方式二中采用较低利率、较高电价,假定前5 年装机完毕、缩短工期,这样每年投资提高到10 亿元,第12 年后可开始收益40 亿元。以后随着装机逐年增加,第17 年收益至65 亿元,这是较早地以四倍半扩大生产。

上面的经济比较显示,三峡电站的效益要比分散各省中大型电站的差很多,况且计算中还没有包括应该从效益里扣除的各种损失。如果计入这些损失,分散建站的投资效益将显得更突出,而三峡电站本身经核算就不可行。

六、论三峡高坝工程经济核算中的错误

1.经济核算方法的错误所在

凡工程经济可行性是否成立,要考查总投入P 的年成本Pr 对比年回收F 的大小;若F>Pr 则可行性成立,否则不成立。

Pr = Cr + 0.02C = 0.12C15 = 79.98 亿元 / 年

F = 840亿度电 / 年×0.093 元 / 度 = 78.12 亿元 / 年

表示Pr≈F,两者近似,经济价值大致成立。由于电价算得太廉,若每度电9.3分算高些就可行。但若考虑到每年必须掏挖卵石,则工程仍不可行。

报告中核算资金未计入国家拨款的投资利息,只算进贷款和还款的资金,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款项若投入他处,自可获得应有的利益,以帮助经济廿年翻两番。不算入国家拨款的利息,就延缓了国家经济发展。这样核算,便无意义。

又报告中计算的投入现值是“按10%折现率折算到开工年”,用来和产出对比,于是得出“产出高于投入的净现值为131.2 亿元”。(27 页)按开工年尚未开始有产出的收入,怎可按这时期的现值对比?象这样把15 年的工程费推回到开工年以核算投入成本,则工期越长成本越小,显然是错误的。

竣工前只有支出,虽可使部分装机提前发电,移民须20 年陆续完成,水未蓄高,只能有少数电费收入,怎可能“贷款偿还期及投资回收期都是20.6 年,即竣工后的次年即可还清贷款,收回投资。这是其他大水电站做不到的”。(28 页)确实如此,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一个电站,工期绵绵20 年,而第21 年内就连本都回收了。。即使“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9 年”,而连续移民须待20 年,工程准备需3 年,9 年起能在水库蓄满水后发多少电?显然其错误在未计利息,又把工程现值返算到开工年,故其“产出高于投入的净现值131.2 亿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推卵石不是靠高差,是靠流速流量

三峡的排沙孔的设计流量只有250-300m3/s,比长江大部分河段低多了,排不出去很正常。

家园 好像黄老没有对泥沙淤积的问题有过意见

主要是卵石。原因似乎是黄老认为泥沙比较轻,在洪水来临是比较容易漂浮着被带到下游,平时也可以通过排沙孔排出去;而卵石比较重,很难被洪水带下去。论证时专家提出可以在洪水来临是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带走卵石,但问题是黄老认为为了排除卵石,就必须在洪水来临时放水排洪,这有违防洪的初衷;而且洪水来临时排洪了,洪水退后水位太低也不利于发电;第三,即使这样也只能排粗砂,大块的卵石仍然在库底

家园 泥沙问题是这么分的么?

我的理解啊,不知道对不对。水利届提到的泥沙问题,是包括了泥沙也包括了卵石的,没人专门分别研究论证“泥沙”的淤积和“卵石”的淤积问题。黄先生和其他泥沙专家的分歧在于,黄先生认为推移质在长江里面占的比例很高,会对库区淤积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专家认为推移质在长江里面占的比例不高,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外,好像是其他那些专家而不是黄先生提到,推移质也并非完全不能从排沙底孔排出,一定尺寸一下的推移质也是可以排出的。三峡防洪靠的是“调”而不是“堵”,在洪水期本来放水就多啊,从防洪角度出发,只要能保证下游河道安全,三峡是会加大泄洪流量以腾出库容的。

家园 我认为你的理解基本正确。黄先生认为卵石起的作用是致命的

而且卵石的量远大于长办的估计。

我引用黄老的原文吧:

二、长江上游平时泥沙和卵石的输移

如前所述,长江上游河槽里输移着两类不同来源的固体:泥沙和卵石;泥沙在河槽里又分为悬沙和底沙,卵石为床沙。兹分述如下:

1.悬沙 由细泥细沙组成,只在降雨时入槽,一入槽便随水不停地直出夔

门,中途不落淤停留。在宜昌水文站测得多年平均悬沙输沙量为5.23 亿公吨,其中73%输于七八九月。它随水漂浮,虽加重了密度,跟着撞击河岸,但本身不参与河床演变。

2.底沙 落入河槽的泥沙中有少数粗颗粒的沉落河底,有的时起时落,称

底沙、或推移质。它可以勉强测到,在长江无长期记录。专家报告中从黄河资料中底沙占悬沙1/10 的关系移植到长江上游来,即年底输量为0.5 亿公吨。并据此作动床模型试验,认为全部造床质里没有卵石运动着,仅是这些底沙推移着,再没有别的了。

3.卵石床沙 它是地质纪元前冰川退缩时遗留下来的火成岩或变质岩滚成

的石子。在河槽里它坐落在河谷最低的岩基上,夹着些粗沙,组成为河床。。。。它运动的力源是它本身受到的在陡坡上的重力和水流的冲击力与推动力。即使没有悬沙存在,它也自已移动。只在坡平水浅地段暂时停留,水涨重新移动。

这类造床卵石年输移量,因在洪流中连底移动,深水下难以测知。至今人们常把它和底沙混淆起来,未列专项,最佳者只测到表层一层移动的卵石。

三、三峡水库运行后沙石输移和成灾估计

三峡高坝建成后水库壅水末端将达重庆以上。江流直下到这里时,水深增加,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沙石将沉落河底。其中细泥可能漂游出坝,细沙走前远些,粗沙沉积在重庆上下,而全部卵石则先沉落在粗沙后面,夹杂些底沙在石缝里。这是简单明了、不可避免的现象,毋须试验证实。

这些沉落的卵石夹沙,抬高了水位,使续来的洪水再沉落沙石在后面,这样陆续向上游漫延,直到其淤积平衡坡降和天然河道的坡降相交而止。这样,这段下游冲刷基面的控制提高了,河槽淤高了,沿途重新起造床运动:也就是洪水泛滥,淤高两岸平原。这现象先出现于江津、合川,然后漫延到泸州、遂宁、南充、渠县,影响所及,四川四分之一流域的坝田城市沦为泽园。当然,巴蜀多才士,不待淤积近江津合川,甚至重庆出现堵塞港口,早就跳起来呼吁赶快制止这淤积漫延。实际上,水库蓄水后只要来一次十年一遇的洪水,重庆上下就会淤起卵石,群众就会恐慌;不会象今专家报告中的乐观姿态:百年无恙,一字不提卵石淤塞的问题,而明明全部川江干支流的造床质是卵石夹粗沙,是会运移的!

专家报告中提出所谓蓄清排浑的妙策。必须指出,这妙策在黄河三门峡调度水库也是不成立的。搬来长江三峡水库更是错误:第一,筑坝修库原是为了蓄洪削峰,错过下游洪峰,以免同时出现。现在为了排浑,反其道而行之,汛期尽量排洪。加以长江洪水量巨峰平,水库对下游减洪作用原本很小,照此运行则水库几无作用了。第二、秋季长江未必年年大水足以回蓄发电。第三、这样调洪只能多排些细泥,卵石粗沙仍落库内,不过位置前移些。

所以长江三峡高坝是根本不该修的,不是早修晚修的问题。主观上是兴国利民,客观上是祸国殃民。何则?科技不讲而唯上成习异也!

这还是大坝仅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而言,此外,经济可行性等问题也不合理,不赘。

家园 没怎么看懂,但是分析还是很细致,花一下
家园 能不能排出去要看流速,不看流量。

水面坡度大流速当然就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