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共:💬556 🌺119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因为你说的没有能解释黄老对此提出的质疑

我很清楚你的观点,其实与水利局的基本一致,就是

1. 卵石是由三种岩石组成的,其中包括容易磨损成沙的沉积岩

2. 经过长途输移,作为沉积岩的卵石“成为可以浮游前进的悬沙,不再属于卵石推移质”

3. 卵石会在沿程分选沉积,所以不能凭小流域卵石密度推广到全流域。即使要这么做,需要减去流域中平坦地区的面积

前2条紧密相关。沉积岩经过长途输移后到达三峡区域的时候,已经被磨完了,那么就不能用上游的卵石量来推出到达三峡的卵石量。水利局也有数据支持:都江堰岷江多年平均卵石输移量为200 万t/年,而重庆的只有27.7 万t/年,宜昌只有75.8 万t/年。

从我个人来说,我可以认可这个理论,因为这个理论和黄老的一样,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是问题是,这个理论同样是有假设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卵石是在宜昌1000km以外生成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沉积岩。而这个前提受到了黄老的挑战:

1. 卵石的生成不一定必须在宜昌1000km以外。“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2. 卵石主要是两亿年前的火成岩或变质岩风化成的,而沉积岩则变成了悬沙不参与造床

除了从理论上质疑外,黄老还提出观察的反例:

1. 但是经实际观察沿江的卵石粒径,(作者曾从平武到合川沿涪江步行有些河段来回达四次)竟是上游的小,反而下游的大

2. 这点很容易实地辩明是非:在合川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交汇处低水时的河滩上可以看到铺着几十厘米的大卵石

3. 但是水文局自己测验的、建有两个水库的宜昌黄柏河只有1,911km2 集水面积,却输出卵石也达每年10.5 万t 之多,竟达重庆以上集水面积近百万方公里的一半之钜

你在帖子里提到的“因为宜昌以上1000km之外才是河流下切河段,才有产生卵石的可能”,以及长江沿岸的岩石包括三种所以风化后的卵石也应该包括沉积岩。从理论上我不能反驳你,所以我说我可以认可这个理论。但似乎你的理论不能解释黄老提出的现象。因为既然大多数卵石是沉积岩并且来源于远处,沿着长江向下走,经过长距离输移,大部分卵石应该越来越小,而不是变大,尤其是到了三峡附近的时候,绝大部分卵石这个时候不是悬沙也应该是粗砂了(重庆只剩下20几万吨了),在合川和黄柏河不应该出现大量大的卵石。

我之所以提出问题

沉积岩在长江中被磨成悬沙,大致需要多少距离?几十,几百,还是几千公里?我知道不同大小岩性的肯定很不相同,但想知道一个大致的级数
目的在于想知道沉积岩(即使它们是以岩块的形式崩落进长江的)在长江里的生存期。如果生存期太长,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到了重庆只剩下20几万吨;但如果其生存期太短,却对黄老测量方法的误差影响有限。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水利局说到
输移后对于直径为100mm 的最难磨损的石英岩,其直径将减小为9mm,重量仅为原重的1‰
连石英岩都磨成这样了,那么沉积岩的生存期应该不会太长。

你说

看得出来,你知道黄万里承认他的估算可能会差一个数量级,所以想在这里找回场子。假如长江卵石中沉积岩占90%的比例,即使全部磨碎,依然没出黄万里的估算范围
我本来倒是没有这个意思。不过你倒是提醒我了。沉积岩的比例也应该是水利局这个理论的另一个验证条件。因为水利局说过都江堰有200 万t/年而到了下游重庆只剩下28.2 万t/年,同时“至于其他岩性的卵石。。。成为可以浮游前进的悬沙,不再属于卵石推移质”,所以都江堰(及以上)卵石中的绝大多数((200-28.2)/200=85.9%)还应该是可以磨损的沉积岩。

可是根据我找到的资料,长江主要产沙区的金沙江虎跳峡河段的河床最上层,约40~56m厚的现代河流冲积层,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石英岩、板岩等;以及崩滑堆积物,主要有大理岩、千枚岩、石英砂岩、板岩等。看起来石英砂岩并非是主要岩种。如果能找到其他河段的数据对比着看就会比较全面了。

家园 加大了该河段的河水横截面面积?

在河流局部河段疏浚河道,事实是加大了该河段的河水横截面面积
我怎么觉得这在加宽河道的同时,也是在加大河道的坡度呢?

挑河可是年龄稍大一些的人都做过的事情。大多数人应该都还记得河道是越挖越深,坡也是越来越陡,挑河也是越来越累。你随便找几篇关于挑河的文章看看吧。

家园 你是文科生吧?

发现跟你谈科技问题特费劲。

我说的河道坡度是“大尺度”的坡度,是纵断面的坡度。只有纵断面的坡度,对河流的流速及冲淤状态有影响。横断面上两岸的坡度不影响流速。对于长江来说,是从宜昌到上海的坡度。你把荆江河道挖深,充其量是加大了宜昌到武汉的河底坡度,那从武汉往下呢?局部河段疏浚河道,只是加深这一段的河底深度,从整条河的纵断面看起来,不过是局部挖了个坑而已。

家园 提问

1. 不知道你家乡附近有没有小溪或者较小的支流流入长江?那些小河里的卵石,会在一场暴雨或者山洪后被冲走,还是仍然留在原地?

2. “有些地方是光滑鹅卵石铺底,最适于游泳”。你看到这个卵石层厚吗?卵石的最上面的一层在一场暴雨和山洪后,是留在原地,还是被冲走?

3. 你说“这个磨损其实很快,印象中幼年时期还很锋利的某块巨石,十几年后就已经圆滑了不少”,这个我也见过。不过水利局说的可是经过1000km的输运,连石英岩的直径都“将减小为9mm”,而普通的页岩砂岩等就变成沙子了。这个不是很快,而是极快。

4. 你家沿着长江,离宜昌大概有多远?

谢谢。

家园 你自己说的是“该河段”

如果在河流局部河段疏浚河道,事实是加大了该河段的河水横截面面积

什么时候变成“大尺度”的坡度了?你是文科生吧?玩文字游戏?

浚河道当然要整个流域都动员起来。只浚一段的作用有限,这个道理谁都懂。我也从来没有说过只浚一段,这又是你故意曲解吧?

别扣帽子,乱扣帽子还不如不讨论了。

家园 卖糕的!什么叫质疑和挑战啊?

你这完全是在搅浑水了。

从我个人来说,我可以认可这个理论,因为这个理论和黄老的一样,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是问题是,这个理论同样是有假设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卵石是在宜昌1000km以外生成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沉积岩

这两条哪里是假设?第一条建立在公认的卵石成因基础之上,第二条建立在实地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水文局采用的卵石成因说是世界公认的,不是自造的。而长江上游河床岩石成分,绝大部分是沉积岩,对此黄万里也不敢否认。

未经证实的猜想才叫假设!你简直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了。

而这个前提受到了黄老的挑战:

1. 卵石的生成不一定必须在宜昌1000km以外。“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2. 卵石主要是两亿年前的火成岩或变质岩风化成的,而沉积岩则变成了悬沙不参与造床

黄万里这叫质疑吗?

他要质疑水文局的结论,只能用大家公认的常识,通过推理指出水文局结论的错误。就好比你要证明一个几何题,只能用公理和定理加逻辑去证明,不能拿未经证明的假设当定理用。黄万里的“卵石=喷出+滚动”得到地学界的承认了吗?能当定理用吗?这是科学的起码常识!人家说因为1+1=2,所以3+3=6。他说:不对!1+1=3,所以3+3=9!这不是挑战,这是捣乱!他要真想质疑,首先要下功夫证明1+1=2是错的,而1+1=3是对的,这才叫质疑。但他哪里下功夫证明他的卵石成因说了?直接就拿过来用!你见过几个科学家这么干的?

因为你说的没有能解释黄老对此提出的质疑

他那两条“质疑”早已被我批得体无完肤了。你也承认“不理解他为什么强调卵石为喷出岩”,和“大概是论证过程中忽略了沉积岩变成悬沙前要经过卵石这个阶段”。刚说过的话就忘了?!

写到这不由得想起《智取威虎山》里的一句台词:“这小子刚才还说过,转眼不认账,真不是玩艺儿了!”

除了从理论上质疑外,黄老还提出观察的反例:

1. 但是经实际观察沿江的卵石粒径,(作者曾从平武到合川沿涪江步行有些河段来回达四次)竟是上游的小,反而下游的大

2. 这点很容易实地辩明是非:在合川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交汇处低水时的河滩上可以看到铺着几十厘米的大卵石

3. 但是水文局自己测验的、建有两个水库的宜昌黄柏河只有1,911km2 集水面积,却输出卵石也达每年10.5 万t 之多,竟达重庆以上集水面积近百万方公里的一半之钜

他提出的这些“观察反例”都是可以解释的,不足以推翻水文局的推理过程。我早已解释过了,是你只当耳旁风。

你在帖子里提到的“因为宜昌以上1000km之外才是河流下切河段,才有产生卵石的可能”,以及长江沿岸的岩石包括三种所以风化后的卵石也应该包括沉积岩。从理论上我不能反驳你,所以我说我可以认可这个理论。但似乎你的理论不能解释黄老提出的现象。因为既然大多数卵石是沉积岩并且来源于远处,沿着长江向下走,经过长距离输移,大部分卵石应该越来越小,而不是变大,尤其是到了三峡附近的时候,绝大部分卵石这个时候不是悬沙也应该是粗砂了(重庆只剩下20几万吨了),在合川和黄柏河不应该出现大量大的卵石。

再重复一遍:

卵石形成的时候就是有大有小的。你在上游看到的小卵石,因为它们是在小岩石碎片基础上磨圆的。你在下游看到的大卵石,因为磨圆前的岩石碎片本身就大。

下游的大卵石并不能否认它们在下移过程中的磨损,因为它们在上游时可能更大。

事实上,水文局在这里也犯了一个错误。上游100mm的石英岩卵石和三峡9mm的石英岩卵石,并不足以说明石英岩卵石的磨损速度,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9mm的卵石在上游时到底有多大,也许50mm,也许200mm。双方居然都在这上面做文章,简直不可思议!

我可从来没说过三峡卵石全部来自1000km之外,我说的是“大多数”,因为那是长江主流,而1000km以内的长江主流是在四川盆地,河道以堆积为主,不可能大量产生卵石。这里看到的卵石,一部分是上游输移下来还未磨碎的卵石,一部分是附近支流产生的卵石。合川、黄柏河的卵石,自然是这两条支流产生的卵石。只要支流里水流够急,坡度够陡,岩层够碎,当然就要产生卵石,有什么可奇怪的?

车轱辘话不想来回说,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家园 整个流域都动员起来?

长江的尽头是出海口。出海口的水面高度由海平面决定。出海口挖再深也没用,除非把大海也挖深。

家园 你替我说了

问题是把大海挖深都没用,因为水流速度不可能加快。

嘁,说他“文科生”还不爱听。

提问
家园 你的第三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3. 你说“这个磨损其实很快,印象中幼年时期还很锋利的某块巨石,十几年后就已经圆滑了不少”,这个我也见过。不过水利局说的可是经过1000km的输运,连石英岩的直径都“将减小为9mm”,而普通的页岩砂岩等就变成沙子了。这个不是很快,而是极快。

miruhi看到的巨石被磨圆,因为巨石在原地不动,磨圆的力量主要来自水流和水中的沙子,“水滴石穿”的速度会很慢。但河底卵石因为在向下输移的过程中必然互相摩擦,是石头和石头在磨,而且因为卵石是圆的,彼此接触面极小,因此磨损速度就快多了。

还有,卵石向下游输移的速度并不是江水的流速,要比江水流速慢得多,卵石“走”完这1000公里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我觉得也是一个没办法回答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该小的快,大的慢;表层快,深层慢;比重轻的快,比重重的慢。

因为卵石向下游输移的速度其实很慢,卵石变成泥沙,从空间上看是1000公里,从时间上看也许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并不是像你所想像的“极快”。

家园 看了几页,快笑喷了。。。

全贴没看完,但是LZ筒子不知道为什么纠结在一定要证明黄老提出的长江流域的卵石来源于“熔浆”冷却的观点。这个观点实际就是说卵石来源于火成岩,但是这显然是错的,所以千里给出沉积岩卵石的图片后,LZ筒子就致力于证明两种岩石实际是一种东西,这种讨论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按照楼主的理论,实际也没错,从最古早的地球地质年代算起,当然是先有的火成岩,而水成岩/变质岩之类的来源都是火成岩,不过我们现在所处的地质年代早已不是第一波水成岩正在形成的年代,如果楼主一定要大家认同因为水成岩也是火成岩变得所以水成岩卵石其实也就是火成岩卵石,那么我只能认为黄老原话的意思就是长江流域的卵石来源如熔浆冷却,其实也就是说长江流域的卵石来源于所有种类的岩石。。。。。你说这是废话?恩,我也是这么想的。。。。

家园 一点说明

不是楼主要纠结在卵石来源于“熔浆”冷却的观点。这原本是黄万里的观点,是我非要揪住不放的。我认为这是黄万里论证三峡卵石输移量每年一亿吨基础,命门、死穴。如果这个基础根本不存在,那么黄万里的整个结论就垮了。为此,我才一直抓住这一点不放,迫使楼主在这个卵石成因问题上进行讨论。

我原以为证明出这个基础不存在就能改变楼主对黄万里结论的盲目相信,所以一直尽量保持耐心,用最基本的事实去证明黄万里杜撰的卵石成因是不成立的。但楼主依然对其坚信不移,已近似基督徒对圣经的笃信,这却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家园 并不是所有的水成岩都和火成岩有关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碳酸岩,来自于水中的溶解物,和火成岩基本上没有关系。再说煤也是水成岩的一种。

家园 您别犟了

你是文科生吧?

我说的河道坡度是“大尺度”的坡度,是纵断面的坡度。

如果在河流局部河段疏浚河道,事实是加大了该河段的河水横截面面积

这两句话完全不矛盾

您别说别人是文科生了,我看还不如.(这句话重了,可我想让您看见)

提问
家园 回答

1.支流当然有。这些小河待洪水过去水流恢复清澈之后,原来是卵石底的地方还是卵石底。但我没有给卵石做过记号,也没有具体测量过卵石层的厚度,无法回答洪水后的这些卵石是原来的留在了原地,还是上层被冲走后露出的下面一层,还是上游下来的新卵石,或者以上皆有。

2.如果你问支流里,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如果是问长江里,卵石层包括砂石层基本都很厚。由于只有冬天枯水能看到部分长江河滩,而洪水基本都是在夏天,但是,从枯水期的河滩看,大小石头都有,小的卵石包括砂子还不少,我认为这些被冲走的可能性很大。

3.这个我无法回答。但是长江水势大流深,就我所见,洪水期之外,江水一般也比支流要浑浊一些。

4.距离宜昌应该有近1000km

家园 卖糕的救不了你的

这两条哪里是假设?第一条建立在公认的卵石成因基础之上,第二条建立在实地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水文局采用的卵石成因说是世界公认的,不是自造的。而长江上游河床岩石成分,绝大部分是沉积岩,对此黄万里也不敢否认。

1. 我没有找到“卵石是在宜昌1000km以外生成的”属于公认的说法。最多说一句金沙江是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

“卵石是在宜昌1000km以外生成的”是建立在所谓的卵石“只能在下切河段产生”的基础上吗?可惜的是根据论文“长江三峡河段下切速率研究

长江三峡河段的下切速率与金沙江下段相近
。按照这个卵石来源于下切河段的理论,三峡段本身也应该是产沙区

2. “而长江上游河床岩石成分,绝大部分是沉积岩,对此黄万里也不敢否认”

我就不知道黄万里哪里不敢否认了。他明明说的是“整个四川盆地的基岩上全面铺盖着这地质史前火成岩或变质岩碎裂后所滚成的砾卵石。盆地岩基则为页岩和沙岩以及少数灰岩分层组成”。

如果黄老的话不足以说服你的话,这里还有一篇关于金沙江(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虎跳峡河段河床覆盖层特征的论文,我引述过了,可惜你偏偏视而不见

长江主要产沙区的金沙江虎跳峡河段的河床最上层,约40~56m厚的现代河流冲积层,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石英岩、板岩等;以及崩滑堆积物,主要有大理岩、千枚岩、石英砂岩、板岩等

索性列一下,给大家看看清楚,这里所说的这么多种成分,到底有几种是沉积岩,看看“长江上游河床岩石成分,绝大部分是沉积岩”是不是“大家公认的常识

石英砂岩——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石英砂岩硅石中一种

大理岩——变质岩,又称大理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

石英岩——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岩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板岩——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

千枚岩——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的低级变质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