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蓄清排洪”的讨论 -- njyd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这里扩张一下:
坝型为闸坝,水头45米上下,
而三峡三斗坪附近因为地质条件优越,
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水头可以做得高一些(很多,110米左右吧)。
葛洲坝坝前水位65米,坝后水位(宜昌)45米,水头20米。三峡大坝到宜昌还有20米落差,不发电可惜了。
三峡大坝坝前水位145米-175米,坝后水位66米,水头80-110米。
两坝之间38公里长度的河段,本属西陵峡,建造三峡大坝后,水位下降过大,会造成航运条件更为恶劣,这才有建造葛洲坝反调节水库的意义。
这个河段还有个特点,就是航道流量不能超过35000立方米/秒,超过了会影响小吨位船舶航行安全,超过40000立方米/秒,大吨位船舶航行也有危险。所以我们看到新闻报道在三峡泄洪时船闸要关闭。
在金沙江枢纽建成后,由于三峡枢纽不必泄洪,32台70万瓩机组最大泄水量32000立方米/秒,不会对航运造成问题。
我也觉得meokey在理解三峡“蓄清排浑”和“削峰蓄洪”等概念时过于机械了。似乎因为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所以三峡就不可能同时兼顾,也因此不该存在。但实际上三峡的主要作用不是“蓄洪”,而是“削峰”,只要“削峰”的效果达到就行了,没必要机械地实现“蓄洪”。因为不“蓄洪”,所以“排浑”的效果并不差。
蓄洪是水库用来防洪的基本调度方法。所以三峡要防洪就必须蓄洪,削峰也是蓄洪的方法之一。
另外,你得从黄老的思路出发考虑。基本前提是:黄老认为长江里有1亿吨鹅卵石(这点还不能证明,如果已经证伪则无需讨论了)。大家都同意如果有鹅卵石的话就必须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才能排出(即不蓄清排浑就不能排浑,这点主建派也同意,否则就不会提出这个方法。因为即使从卵石很少的三门峡的经验看,也需要蓄清排浑),也就是说在汛期大流量排水,这个大流量不但不能蓄洪,而且还可能降低水位。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蓄清排浑就与削峰蓄洪矛盾了,就与三峡的初衷,防洪发电矛盾了。
【达雅】的错误在于,1,在蓄清排浑运行方式时蓄清,由于上游来水流量很小,既要给水库蓄水以备枯水季节,又要兼顾下游水电站,蓄清发电两边都耽误
2. 在正常运行时,排浑是周期性的从高水位排浑,完全不用特地说明。而在蓄清排浑方式运行时,“只要排沙不要削峰了”正是黄老认为会降低防洪效率的原因。
他压根没有理解两者的区别和黄老为什么不主张建坝,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还是得说明一次,我在这儿讨论的是黄老的观点,不是我自己的。当然我也可能误会黄老的意思。但是,既然黄老也认为蓄清排浑与三峡的使命矛盾,我相信我没有误会。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蓄清排浑就与削峰蓄洪矛盾了,就与三峡的初衷,防洪发电矛盾了。
“汛期大流量排水”与机械式的“蓄洪”矛盾,但与“削峰”并不矛盾。
三峡不是“蓄洪”,而是“拦洪”。只不过把洪峰临时拦一下以减轻洪峰通过下游荆江地区的压力,洪峰的洪水并不留在库内,最终还是要排掉的。三峡是通过“洪峰经过时出水量小于入水量,洪峰之间出水量大于入水量”的方式同时达到“削峰”和“排浑”的目的。要知道整个汛期不可能只有一个洪峰,“有峰必然有谷”,所以整个汛期的洪水(也就是浑水)都会在小于洪峰的流量和大于“洪谷”的流量排出。三峡开始蓄水是在汛期之后,那时蓄的就是清水了。
三峡目的主要是防洪,发电只是次要的功能,是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能发多少发多少而已。
还是那个前提,黄老的计算正确,即长江卵石很多,需要一个很大的流量来排掉卵石。那么情况就是这样:
洪峰从上游来了,带来了大量的卵石。这时候必须趁着洪峰排石,否则的话卵石就会淤积了。所以,三峡就不得不大流量放水排石。大到什么程度呢,黄老的计算结果是73440立方/s。我们暂且不管这个流量下游是否受得了,这个流量本身已经比小的洪峰都大了,而比大的洪峰小不了多少。因此,为了排石,三峡在洪峰来到的时候,不但削不了多少峰,甚至于还得落井下石,补足洪峰流量与73440之间的不足,用来排石。
这么着,蓄清排浑就与削峰蓄洪矛盾了吧?
你说“有峰必然有谷,所以整个汛期的洪水(也就是浑水)都会在小于洪峰的流量和大于“洪谷”的流量排出”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这样做只是起到了腾空库容,防止下一次洪峰的作用,而这期间的流量不能用来排石(1是流量本身不够大,2是也不能持续给下游压力)。
好,现在洪峰结束了。为了排石,三峡大流量放水。卵石是没有淤积下来,但水库里的水也放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主要的任务本来应该是发电了,或者在旱季给下游放水抗旱,但是这时候水库里的水很少了。
所以蓄清排浑又与发电矛盾了。
哪怕黄老的数字数量级是对的,只差了一倍,从73440立方/s变成36720立方/s,你所有的结论就全部作废了。
我只是转述而已 黄老自己当然依赖自己的数字和理论了,呵呵
我转述的理由应该已经说过,是希望纠正某些人对黄老理论的误解和偏见。
还有,排沙流量如果数量级没有错的话,只是差1倍的话,那么不会影响到蓄清排浑会与防洪发电矛盾的结论,最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黄老最关键的一个数字是长江卵石量。如果这个数字错了,才是一切都完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之所以矛盾就是因为73XXX这个数字超过了正常情况下防洪发电允许的排水量,而36XXX并没有超过。所以哪怕只差1倍的话,蓄清排浑都不会与防洪发电矛盾了。
对于抗洪:36xxx也是超过平时长江的流量,算是个小洪峰了,对下游有比正常模式下削峰后更大的压力。
对于发电:水库的调节应该在最后一次(或几次,视天气情况而定)洪峰的时候开始蓄水,为发电做准备。但是为了满足36xxx的排石流量,蓄水的速度明显要降低很多,从而有可能导致蓄水不足,影响发电。
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排石流量的大小与影响的程度密切相关。极端情况下,排石流量如果太小甚至与平时流量一样,那么就没有影响了。但是排石流量不会如此之小,否则就没有排石的问题,而没有必要专门用蓄清排浑模式运行了。之所以需要蓄清排浑,就说明排石流量要比平时的流量大很多。至于是7xxxxx还是6xxxxx,还是8xxxxx,都只是程度的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应该是两个数字:一个是卵石量的估计,另一个是排卵石所需流量的估计。两个数字都有出错的可能,都可能导致整个结论错误。
但这是三峡水库的调度图吗?各水库的情况不同,调度方法自然也不会相同,你拿个其他的图能说明三峡?
如果你加大泄洪时上游来水是四万,以五万的流量泄泄,按你的算法至少要12天。
宜昌处三十天洪量超1000亿立方的并不少见。
一方面说221亿太少,不起防洪作用,反过来又说汛期维持低水位不对,要求提高水位运行,正反都有理?
也跟流量的季节性有关,三峡流域是全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6、7、8月水量过度集中,三峡水库容量有限,不得不大量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