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的通报证明这是一个谣言 -- 子玉
王局visited美领馆事件持续发酵,现在的重点是王局在美领馆都干了什么。最新消息是王局待了24小时,俺实在佩服的紧。
其实美领馆已经透漏的一些内容。“meeting was scheduled, our folks met with him, he did visit the consulate and he later left the consulate of his own volition. ”嗯,这次王局去美领馆是事先约定的,这个没有疑问。而且有说王局是以重庆副市长的名义去的。这个就是问题了,和领事馆商谈共建友好城市?5000中美青年互访?好像不归王局管啊。
好吧,就算美方王局知道是中美反恐联合会中方负责人,过来谈中美反恐的重大事宜。很不巧美领馆正好有一个(或几个)藏族的民主自由人士暂住,更不巧的是这些人士在中国被认为是恐怖分子。呵呵,这绝不能让王局发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影响中国太子访美的大事。
于是,美方就派出“our folks”和王局会面,注意是folks,不是the folk.这个our folks是否包括领事就不得而知(不包含的可能性大),但肯定的是开始派出去的不是领事本人,而是一般工作人员。这个问题就来了。
王局是副部级,得领事本人来才算等级别吧(知道的说一声)。派一个小办事员王局能高兴吗。于是就耗上了,一耗就是三小时啊。换一个办事员又耗三小时。连换三个办事员这10个小时就过去了,还不带上厕所的。不得已美方换上重量级人物,王局开口就让交出藏独分子,美方不交。来来去去磨叽了3小时而且不带喝口水的。然后王局脾气上来了,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就像骂自己不得力的手下一样。这一骂就是3小时(一共几小时了,15小时了吧)。
美方一看不对劲,这个爷不走啊。赶快联系北京,这从成都北京北京到昆明,中国到美国美国到中国的,加上找人开会商量的时间,总有7,8个小时吧。等王局接到一个电话自行出门的时候,离他进门时已经整整一天过去了。
事情就是这么回事。这事对中美双方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都得藏着掖着。
就俺知道天朝的情况说几句。
领馆和总领馆里,馆长即总领事,通常为副厅级。但小馆(卡尔加里、蒂华纳)也可能是正处,大馆(如纽约、洛杉矶)可能是正厅或大使级。多伦多这边刚就任的总领事前一任上是驻摩尔多瓦大使。
领事的职衔跨度也不小,能从副厅到副处,外交衔对应参赞到二秘。十几年前俺当差的时候是二秘,上峰乃某部某司卸任的副司长,跟馆长同级。悲摧的是名片印出来没区别,外人眼里都是领事。
副领事一般是三秘。以下还有随员和工勤。大使馆、驻国际组织使团、军参团还有公使衔参赞、首席馆员、首席武官、武官、副武官、武官助理、武官秘书(另有军衔)等等,不细讲了。
国外的职衔体系应该大同小异。
具体到王局,严格地讲恐怕美驻蓉总领事出面职务也对等不了。但在领区内,作为全权外交使节,就到头了。
现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何孟德(Peter Haymond)是职业外交官,看简历也就是一司局级干部:
At the State Department in Washington, DC, he has worked as division chief in the Economic, Energy and Business Bureau’s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and Commodities Policy; and as deputy director in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Bureau’s Office of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Affairs.
“不足之处是,工作有时要求急一些,批评人不太注意方式方法。”
问题出在批评人,结合后续,说明是批评“美领馆”的人时不太注意方式方法。
王局去联系高校合作事宜。美领馆的人搞官僚作风,王局看不下去,就批评了工作人员。美方抬出免煮杮油找优越感。王局硬碰硬针锋相对。最后双方大吵,这架估计吵得有点久(参考方韩大战)。最后王局大胜,美方只得哭鼻子找上级告状。
楼主的解读“(王和领馆官员)没有谈什么避难之类的事情。”是不准确的。
英语原文如下:
“he did visit the consulate and he later left the consulate of his own volition. So – and obviously, we don’t talk about issues having to do with refugee status, asylum, et cetera.”
这里发言人用的是“we don't talk”,而不是“we didn't talk”。她只是说(按照惯例)不和记者讨论避难问题,we指美国国务院,而不是指代王和领事馆官员。 这叫既不承认又不否认,因为不管承认还是否认都等于间接透露了谈话内容。后面记者又追问了一次谈了什么,她又干脆的拒绝了一次。
我相信楼主的英文水平应该分得清楚这两种时态的不同,是否只看了翻译而没看原文?所以记者不好当,评论也不好顺便发。以第二手材料为基础发表评论很容易出错。
用的称呼还是重庆市副市长
应该是“我们这里不谈涉及到所谓避难等等相关的问题”,以及前面用到volition,所以基调还是暗示王有要求避难。虽然暗示的比较低调。比如今后如果不是避难,可以解释说volition只是意愿,自己意愿离开,也是事实。
不过,加上你指出的,美方更偏向于暗示有避难,但从字面上解释可以说我没这样说。
所以我说美方的话稍稍偏右。
“he did visit the consulate and he later left the consulate of his own volition. So – and obviously, we don’t talk about issues having to do with refugee status, asylum, et cetera.”
“we don't talk about issues..." 尽管用的是一般时态,但一般时态可表一种事实。特别是前面用了obviously,基本可以肯定是说双方没有讨论避难问题。
这个“显然”也可以解释为按照我们的规矩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一般当然不会讲避难不避难的事儿。
特别是如果申请了而没有批准,那更不应该在记者会上披露了。
所以这个还是罗生门。
so 有“因此”的意思,加上“很明显”似乎有因果关系意味。联系上下文,根据我多年的“阅读理解”,应该是比较肯定地说没有讨论避难问题。原谅我的咬文嚼字,因为他们的回答是迄今唯一的信息,实在太重要了。不知其他人如何翻译。
下面是一段PBS新闻中摘取的
“There have been reports of people taking their money out of the country. So -- and, obviously, they have lost tourism, which was a huge source of foreign currency for them. ”有明显的因果承接关系。
http://www.pbs.org/newshour/bb/world/july-dec11/syria2_08-01.html
她也可以说我当时是另一个意思。所以这个罗生门还是在那。
从动车事故到老王去馆,怎么看都是一些很孤立,很偶然的事件。能发酵出这么多东西,真令人感叹。
“记者问:他是不是被迫情况下离开的。
回答:不是,他没有被迫离开。是约定的会议,完了之后他就离开了,一次寻常的会晤。”
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
“记者问:他是不是被迫离不开的。
回答:不是,他没有被迫离不开。是约定的会议,完了之后他就离不开了,一次寻常的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