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香港问题:表扬式教育的危害 -- 给我打钱87405

共:💬55 🌺11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继乌大麻、加大麻之后,卢大麻也来了

乌拉圭在2013年将大麻合法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合法的全国大麻市场的国家,加拿大于2018年效仿。

据英国《卫报》7日报道,卢森堡卫生大臣埃蒂安•施耐德(Etienne Schneider)证实,该国计划成为欧洲首个将大麻生产和消费合法化的国家。不仅如此,这名官员还“鼓励”欧洲各国效仿卢森堡的做法,放松毒品相关的法律。

至于背后的“驱动力”,施耐德竟对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称,“我们过去50年的毒品政策没有奏效。对年轻人来说,禁止一切事物只会让它们变得更有趣……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对毒品持更开放的态度。”

家园 跟我女儿聊了聊追星

我一直想跟我女儿谈谈追星的事,始终没有好机会。谁知道她有一次主动跟我聊,我就跟她讲了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告诉她追星的本质是“免检”。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个演员,出演了好几部片子,你看了,觉得都还行,于是你信任他,他再有片子你会去看。

其次,目前的这种追星,纯粹是粉丝自私行为。

比如接机。换成你,你去外地拍戏,你回家,希望有人接你,但是一下来了几千人,你受得了吗?

再比如说,你是一个演员,有一个粉丝去探班,你本来是想专心表演,但是这个粉丝一会问你,要喝水吗?一会问你,热吗?这是不是骚扰?这粉丝是不是其实只顾自己?

再次,有的粉丝根本就是盲从型的。今天粉,明天就转黑。并且这种粉丝因为盲从,所以他们在自己内心对明星的设定无比高大,一旦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不是去检讨自己,而是认为对方根本就不值得粉。最后,就会从盲信,发展成盲疑,怀疑一切,放弃人生。

这是从粉丝的角度来聊。我女儿听了,也能听进去,但是触动不大。

我接下来,跟她聊明星这一边。

我对她说,当一时的明星容易,但当一世的明星就太难了。许多人一开始只是一名普通人,一下成了焦点,把持不住自己。

我给她举了几个例子。

拳王泰森。有没有实力呢?有,实力大大的。但是拿了金腰带之后,整日里灯红酒绿,他的经纪人有没有劝阻呢?必然有。有没有效果呢?泰森要是听了,怎么会后来进监狱呢?

我又给她讲三个“罗纳尔多”,两个巴西的,一个葡萄牙的。

这三个罗纳尔多,都是踢的前锋。前锋的运动生涯相对短,但是这个葡萄牙的罗纳尔多,一直保持到最近才开始走下坡路。凭的啥?极高的自律性。

两个巴西的,其中一个叫“小罗纳尔多”,球技一流,从巴西被球探带到欧洲之后 ,挣了钱,纸醉金迷,身体就垮了。他所在的俱乐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对外谎称他状态不好,或者受伤了,不让他上场,免得别人瞧出来了。与此同时,又声称自己资金上遇到了困难,不得已要把自己手里的王牌出售。结果就把已经废了的小罗纳尔多以一个相对高的价格给卖了出去。

这一部分内容,我女儿就震惊了。为什么?事情要比她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不反对她追星,在追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是很大的收获。

家园 我和我媳妇的对话

她:我上次跟她说这一个月能对自己有要求,能主动自觉安排学习生活,开学可以买手机,否则免谈。手机有了也是每天学习完成后可以放松最多半小时,如果不能自己管理自己就别再谈这事。之前没跟你说,希望你同意并能督促,配合

我:凡事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影响。而人是会变化的,故人的成长由物来引领。物远大于人,与人而言非是锻炼而是折磨。农村的孩子太穷,城市的孩子太富,都是一种摧残。

孩子目前放假在家,独处,用平板,外界影响较低,尚不能正常起居。开学后,外有同学侵蚀,内有手机诱惑,她会如何?不仅无法自制,还会因为[感觉]自己无力而自我贬低否定。

父母的职责不是简单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不是简单推送父母的[关爱]。

许多狗患有糖尿病,往往是主人不忍狗在一旁[可怜巴巴]的看着人吃东西。患了糖尿病的狗非常可怜,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何缘故难受。

现代社会,家族不复存在,家庭也在逐步解体,主要依赖社会教育,然而社会教育简单而粗暴,对个人发展及其不利,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运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只能有针对性的做加法和减法,在社会教育不足之处做加法,在过度之处做减法。今天大谈自由发展,实则是害人远多于助人。给孩子看色情片,他们只会沉迷于色情;给孩子毒品,他们之后染上毒瘾;给孩子手机,他们只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香港年轻人的例子就在眼前,这难道还不足以叫人警惕吗?成年人捧着手机忘乎所以,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给孩子手机,她必然[废寝忘食],之后必然遭责骂,这是父母陷她于[两难]境地。怎么能最后甩手一句:活该,你自己没有自制力呢?

天下哪有父母生下孩子后,将其置于原始森林,任其[自由发展]的?过往的教育导致人缺少自知之明,究其原因就是不教人去[认识人],[理解人]。许多人先是盲目信任,之后转为盲目怀疑,比如认为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之辈,认为所有人奉行利益至上原则,不相信任何人,实质是发展成了[与天下人为敌],这些现象难道不是触目惊心吗?

她:怎么去说服她呢

我:先切断隔离,治标。慢慢引导她看别人这样做的危害,治本。治本难,时间长,成效不显著,需父母对人之发展规律有所认识。

她:怎么可能完全隔离呢

我:所以只能部分隔离,治本所需时间功夫更多。

她:她之所以变化这么大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受到那么多诱惑,诱惑出现她更受不了

我:凡事有度,总不能给孩子一袋毒品,然后说是因为之前受诱惑太少吧。

她:手机本身没问题,是如何使用的问题

我:凡事也只能循序渐进。人的成长规律几千年不会有大变。40岁能有所自制,才是常态。

不能只看手机,还要看人。

人是逐步发展的。她才十多岁,你快五十和你身边大量成年人有几人能把持?一个孩子,总不能让她去举200斤,所谓的锻炼身体。如今已然有[实验结果],手机对孩子,甚至对一些成年人,不是锻炼,而是摧残。

她:说服不了她的话会更反叛

我:手机是高科技集成品,对于有的人来说是[自残品],对于有的人来说是[自助物],前者因用手机不断滑坡,后者因此不断进步。而事实说明,多数人因此受害。

孩子不理解,简单说服,效果在短期内必然显得无效。须父母放下[孩子因此记恨我的担心],这本质是自私心在左右人。多少人成年后感谢[当初老师严格]?

她:傅聪成年后依然不愿原谅父亲

我:做父母的主要三条,其一,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少一点急功近利,比如指望20岁成熟;其二,少一点妇人之仁;其三,少一点私心。

你举的例子,如同[因为有人贪赃枉法],[所以制度是个坏东西]。人只能坚持正确的大方向,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失度,总不能泼脏水把孩子也泼掉。一个恨别人的人,只能说明此人没有成熟,但不能说明他的父母方向走错了。

至于你说的[成年后],只是一个外部年龄表征,有的人七十岁了还像五岁娃娃,有的人七八岁就有很高的悟性,因此,不能简单拿年龄当尺度。父母的责任,恰好就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量体裁衣。

她:她很难理解,如果终其一生都不理解呢

我:美国学者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发现人的成熟期越来越晚,但这是平均值。实际情况是多数人在下滑,极少人如虎添翼。说明科技越发达,伤人越严重。这是因为社会制度的变革非常滞后,往往跟不是新的形势。

至于你问的,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尽人事听天命。人总的来说,无知多过有知,因此,只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度]的问题上见招拆招,同时还要放下[必须成功]之念想。

努力去做,会是什么结果并不能提前预知,[盖棺才能定论],所以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的都是有害的。但是人总会有这样那样一时的念头,不足怪,无须责,放得下一时冲动,本身就是成熟的标志。

一世之思想,不能错,一时之念头,无大碍。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人。

她:我希望她能快乐一点,别回忆全是泪

我:人生是五味俱全,只贪图快乐,实则是偏见,实则是将个人意愿凌驾于规律之上。

一个人的认知,不取决于经历了什么,取决于记住了什么。有的人只记住所谓的不幸,这就是莫大的偏见。一个人之愿意吃糖,不接受苦瓜,必将自酿苦酒。

今日社会只谈享受,可见偏见有多深,可见教育成本有多高,可见未来有多么糟糕。

有的父母,心里只能接纳快乐,只能接纳成功,他们在跟孩子交流是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所以才有学步车的发明,结果是剥夺了孩子摔跤的机会,剥夺了孩子吃亏的机会,剥夺了接纳所谓坏东西的机会。这样的父母,恐怕每天都在摧毁孩子。

她:可只有眼泪的记忆呢

我:并没有人故意去摔跤,故意去吃亏,但是人的成长总是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

比如说你,你的记忆只有眼泪,你没有看见,是你不接纳,而不是这个社会对你不好,并不是你的父母有意坑害你。你到今天都不能认识自己,所以你用你的认知来看教育,来看社会,自然不会接纳。

你更没有看到,你的这种认知,既有社会的偏见,也有你个人的偏见。你今年快五十,都不能接受凡事起起伏伏,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你更不没有意识到,你的偏见,伤害的不仅是你自己,还在伤害孩子。

我母亲时常说对不起我们姐弟两个,我并不认同。我的父母自然有不正确之处,但难道这不是永恒存在的情况吗?难道这不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吗?人类进步,任然还会犯错误。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是眺望未来,难道不是[曾经]的错误没有必要再犯了吗?难道不是必然还会犯新错误吗?怎么能说,既然总会有错误,就自暴自弃了呢?怎么能说[人难免一死,干脆今天就去死]呢?

看到前辈的错误,不是要讨伐,而是修正,这难道不是晚辈的责任吗?长辈有错误,难道长辈就没有正确的地方吗?如果不是这样,人类社会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呢?

一个晚辈,怎么可以沉浸在[我的长辈对我不好]这样的思想中呢?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连这样埋怨的机会都没有。自己没有摆脱历史的不足,感慨还不如死了,所以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养育之恨,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责任可言?哪里对自己有一点要求?

父母对孩子说一句[对不起,一些问题我弄错了],这并不是亏欠了孩子。晚辈听到这样的话,难道不应该反过来鼓励父母,说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吗?难道不应该说一句[我今天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经历过战争,就不知道和平的可贵]吗?难道不应该说一句[放心吧爸妈,我会继续前进,担起我责任]吗?

即便长辈没有认识的自己的不足,当子女的就有[理由]念念不忘,就[理直气壮]的[审批自己父母的罪行]了吗?如果未来女儿是这样,一来我不会后悔,二来我不会给她下定论,只要她还会活在世上,她就机会认清世界,认清自己。

一个人不辨是非,恩将仇报,已经就是很大的不幸了。对此,我不想伤口上抹盐,并不愿意去[审判]这样的人。

家园 我们今天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和倒退是一个相对概念,要看是跟谁比,跟什么时代比,但这个问题,我想先放一放。先看看我们人类社会还有多少偏见和误见。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谁对呢?一个月大的婴儿连粑粑都吃。这说明,人之初,既无善,又无恶。

人的善恶观,是长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塑造出来的。

有人坚持认为,人天生就是怕毛毛虫的。这并非是真相,而是被爸妈教出来的——小时候见到妈妈冲着一条毛毛虫又叫又跳,自然就会觉得毛毛虫可怕,但严格来说,头一次也不会产生可怕的想法,而是“奇怪”,“奇怪”之后被妈妈用“道理”说服了。人的记忆往往极不真实,有太多虚构的内容,于是乎,人天生怕毛毛虫。

有一次我在电梯里遇到一对父子。儿子看到狗时,明显有一些害怕,当爸爸的说:“这狗长得好可爱。”儿子立刻阴转睛。

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去对每个人进行测量,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后,形成“胖瘦观”,无师自通般的分得清哪样叫胖,哪样叫瘦呢?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一个无比强大的[统计功能],在我们主动意识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出各式各样的统计数据,不仅有胖瘦、高矮,还有美丑。其实人原始的美丑观,只跟[常见度]有关。前面提到[天生就怕毛毛虫],也有这个因素影响,毕竟毛毛虫生活的领域,与人居住的环境相去甚远,但乡下孩子明显就要比城市里孩子更容易接受毛毛虫。往简单里说,美、丑、毛毛虫可怕,是一种[少见多怪]。

正因为如此,我们人,很快就会建立一个[多数人]概念。这个概念,会让原始的人,害怕自己成为少数人,但也会让人跟上[多数人],不至于掉队。因此,[多数人]概念并不是简单的好概念,也不是简单的坏概念。比如,[多数人]不吃粑粑,于是[我]也不吃,这是好事。[多数人]简单把政府工作人员中的不良份子和政府等同起来,于是[我]也反政府,这是坏事。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在成长的初期,很容易盲目从众,因此[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相当于一道纱窗、滤网,能相对有效对一些不良的或者孩子消化不了的[多数人]现象加以屏蔽。

可是,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为何缺位了呢?这就跟我们受了西方文化影响有关了。西方人时常发问: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东方人(主要是中国人)早就回答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传承]的本质是,后辈的责任就是取前辈的精华,去前辈的糟粕。可是,既然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了,今天的我们却不明白呢?其一,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这个问题稍后再谈;其二,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是人口大国,我们的文化往往停留在上层,很难普及下去,这里面有一个无法忽视的成本问题。简言之,人生的意义,只有[少数人]get到了,并没有普及到民间。相反,普及到民间的只是[传宗接代],显然,[传宗接代]就没有[传承]的内涵丰富。发展到今天,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问[人生的意义],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由于今天被西方思想霸占了话筒,一时之间,人们无法从迷茫中摆脱出来。

下面我来谈,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问题要跟历史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谈。

我的答案是明了的,社会进步了。但是进步的一条腿(自然学科),远远超过了另一条腿(人文学科),因此我们看“落后”的一条腿时便会产生[错觉],“倒退”了,道德沦丧了。

空口无凭,来看几个具体的事例。

因为我们(不仅是中国)为了政治的需求,对于历史的描述是非常不真相的,尽管说的都是事实。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误见,认为古代的老百姓都是勤劳善良之辈,但有大量的史料说明,古代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作奸犯科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在南北朝时期流行各式各样的迷信宗教(并非是说宗教就是迷信,这是两个概念),一些所谓的宗教经传中就写着“自古以来……长安……”。受过教育的人一看便知它不可信,长安的称谓之前是咸阳,汉高祖时代才改叫长安,怎么可能自古就叫长安呢?

那么我们今人有没有这个识别能力呢?显然就要比过去高太多了。这难道不是教育普及的成效吗?难道不是社会进步的明证吗?

西方人发明的沙发,叫中国人大开眼界,坐上去舒服无比。有的人便认为中国人“一点科学精神都没有,连沙发都不会做”。可是这些人,并没有注意到,中国人发明的椅子,是有意的[硬],有意的[叫人坐久了不舒服],这样才会[自动]催人起来,活动一下。可是我们今天的孩子,坐在沙发上不愿意起身,他们的肠道活动受阻,先是消化不良,进一步造成积食,最后是[整个人都不好了]。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所谓的[强制]手段让孩子起身活动,自然又会形成[父子冲突],影响到家庭和谐。还有,许多人一坐进沙发就不愿意离开安乐窝,自然就会[懒]起来,可是他们的本心是真的懒吗?但是在旁观者眼中不是[懒]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会造成更大的偏见与冲突呢?那么,到底是谁的设计思路更懂人性呢?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古代是抑商文化。有的人“反思”,认为这是工业革命没有在东方爆发的罪魁祸首。今天的香港不是“打脸”了吗?中国古代的抑商,本质是防范人[简单化],价值观是一个复杂问题,包含着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如果将它数值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诱”人朝着[头脑简单化]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并不是[不爱钱],而是反对[用钱这种简单的数值来衡量价值]。这个问题,中国古人也有许多偏见。

以上,简单用三个事例说明,我们人类社会当前,是自然学科进步得多一些,人文学科的一些精华被暂时的遗忘了,一些不良的所谓新发明混了进来,造成了鱼目混珠的现象。这一现象,并非是会永存的,始终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所以才说,这只是[历史阶段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种进步,看不到进步里的鱼目混珠(请注意,这里的[多数人]概念又会粉墨登场发挥作用),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我们就会产生失望感、绝望感,就会焦虑,就会惊慌,就会失措。

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时常见一些人,盲目的赞同这个,盲目的反对那个,时常因此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又时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尽管说,人总是难免犯错,可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如何才能进步?可是,一个人就是会如此的,就是会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人的进步要比自己想象的慢得多,3000年前的人到40岁会怎样,3000年后的人到40岁还是一个样,人类这个物种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进化。500年前的大学生才学乘法,500年后的小学生就烂熟了,并不是人进化了,而是相关的算法更便于人使用了。所以,一个最大的盲目,就是对于人性认识不清。

除了盲目,还有相对较轻的偏见。

比如今天市面上流行各式各样的“人性弱点”,其中内容许多都禁不起拷问。人性如此不堪,人类社会何以发展至今?同样,还流行着许多“人性的光辉”,还是禁不起审查。人性如此光辉,人类社会为何总是有各种黑暗的思想?

许多人,总认为学习只能在学校里发生,不知道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之分,这也是极大的偏见。被动学习就发生在[所见所闻]的同时,看到别人如何如何,自己便也要如何,这其实就是在学习,并且是很初级的模仿式学习。人,只有发生了主动学习之后,才会建立起[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意识。

还是这个缘故,有的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进学堂、念过书],就自认为自己是不需要或者无法去学习[理论知识]的,就总是认为[读过书的人高自己一等],因而产生一种难以明状的自卑感,错失了大好的进步良机。

至于把[严肃]误当成[死板]的,把[认真]误当成[较劲]的,这一类误见更是多如牛毛,难以计数。

所以,在我来看,一个人就得是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到实处,自己扫盲、自己纠偏、自己除误。一个人只有这样严肃认真的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我以为,就是把[传承]二字做实。

否则,别人会讥笑,“手里有两个小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这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父母难道不是天天盼望自己的儿女比自己更过富足吗?否则,自己就会难过,“有了那么一点积累,却不知道如何自己的儿女更好的发展”这对得起自己的子女吗?子女不是眼巴巴的希望自己的爸妈能提携一下自己吗?

天天盼望着富裕,可是富了,反而不会过了,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泄气,不蛮干,不着急,不懈怠,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上得对自己爹娘,下得对自己的儿女,不怨爹妈,不坑子女,堂堂正正做一个人,难道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一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一句毁人不倦的鬼话!难道夫妻不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吗?夫妻同心,才能真正实现[传承]。

可以有失望,但不要绝望。

可以有沉沦,但不要堕落。

可以有彷徨,但不要迷茫。

活下去,走下去,哪怕只是临终之前才感受到生命的精彩,我以为,值得!

家园 独生子时代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

或者说父母很多是第一次,即使多生,都是生手,很难避免犯错。

家园 交叉步

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她的丈夫“捡了一堆破烂”搁家里,有插座,有茶叶盒,各种瓶瓶罐罐,她表示很难理解。

若简单解释,那么她的丈夫的想法是“没准哪天能派上用场”。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持之以恒?人们往往解释为没有恒心,其实是不会“捡破烂”。

我以前时常提到,有些困惑在我脑中盘旋了十数年、数十年,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是一门“功夫”,一些人是不会的。他们往往是琢磨一会,没结果就放下了,彻底的放下了。

可能大家还注意到过一个现象,有的人,或许还包括自己,“不情愿”把一件事分解成若干段来处理。比如,家里的地板,是一次擦干净,还是分三次擦呢?这三次,是一天内完成,还是三天完成呢?

还有一个现象。比如你在操作台上切菜,突然你注意到鸡蛋多拿了一个,该放回冰箱去,你是选择马上放回去,还是“攒起来”,等手头的菜切完了再和别的物件一次放回去呢?

同样的,读书,有的人[习惯于]或者[只能]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但有人可以[同时]交叉读三本书。

写文章也有类似的情况。一般最常见的文章往往是一件事说完了,再说下一件,而另有一些文章,会大量采用插叙、倒叙。《左传》之所以不好读,是因为它是编年体,而一个大事件往往持续多年,只看“经”,时常有一种“烂尾”、“莫名”之感,如果没有左丘明补的“传”,恐怕能把《左传》读下来的人屈指可数。人们更喜欢读《史记》,是因为它采用的纪传体,一个人、一件事,一篇文章说完。

我把这种“可以同时交叉读三本书”的“功夫”称为[交叉步]。掌握[交叉步]会有对应的收益:

比如你不会急于去完成一件事;

比如你不会因被打断而烦恼——自然有个度的问题,过于频繁就难以承受了;

比如你的思想库里会建立一个[长效缓存区],去解决一些特别难的问题;

比如你可以因此节省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不必来回奔波。

往根本里说,这就涉及到人的[记忆]问题。

众所周知,人的[记忆]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短记忆],二为[长记忆]。类比来说,[短记忆]好比电脑的内存,断电就会清除,一觉醒来什么都不会记得了,[长记忆]好比电脑的硬盘,除非物理性损坏,否则信息可以一直保存下来。

不过,[记忆]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人类到今天也知道得有限。只能大概的说,[疯狂刷题]会强化[短记忆],同时弱化[长记忆]。过度强化[短记忆],对人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这里面还有一个年龄问题。大脑中负责[长记忆]的脑前额叶发育较慢,大概15岁以后才能成熟。孩子之所以没有[隔夜仇],并非是他们不计较,而是他们[不记得]。同理,孩子没有长远眼光,也是这个原因。

不太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们如今的[刷题]教学,会遏制脑前额叶的发育。

流行语中的[脑残]一词,并非是生造的,也并非只是侮辱,而是[确有其事]。有的事,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拔苗助长的危害,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有一些人,成年之后,难以控制的急躁,无法忍受被打断,并非是性格,而确实就是[脑残]了。

但是今天还没有证据表明,这是永久性伤害,或许还有补救的办法,并不需要吃[脑残片]。

关于人的问题,可以说,都是异常复杂的问题,而如今我们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解释,往往存有极大的偏见与误见,比如把[不能持之以恒]简单解释为[没有恒心],把[易急躁]解释为[性格不好],这些解释非常粗暴,可谓[众口铄金]、[毁人不倦]。人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不懂装懂]。尽管说这是无心之过,但它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

做人,首先得懂人。要懂人,就得学。人,太复杂,简单观察现象,简单参照历史经验,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死路。

正如我以前介绍,我们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在脑科学、心理和行为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上的进展,可谓突飞猛进,丝毫不亚于常说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制度变革极慢,对于自我的认知并没有放进重要日程当中去,我们只是在简单的学[做事]。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贯的主张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靠要是不行的。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

体制内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躺在安乐窝中。他们因为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不知道这种所谓的“真实感受”是在侵蚀自己。因此,体制的人,往往表现出来就是【光说不练】。

在中国,体制内是很宽泛的,并非只有行政人员,一些事业编,一些跟事业编挂钩的“假私企”,都是在吃共产党的饭。

体制外的人,往往容易犯另一种错误,他们把【争分夺秒】变成了一种实指,因为他们的实践经验告诉他们,今天在公司混得再好,明天就有可能被裁。

这样一来,他们内心就会非常慌乱,时常会【铤而走险】,去模仿 一些【明知道风险很大,明知道是投机取巧】的行为。因此往往鸡飞蛋打,越努力越失败。

从家庭教育来看,孩子一出生就在【体制内】,如果他们的父母都是【体制内】的,这个孩子往往会特别情绪化。

如果他们的父母都是【体制外】的,这个孩子往往受于高压状态。

并且总是去模仿 一些所谓的【快速见效】的学习方法。

如果他们的父母一个在【体制内】,一个在【体制外】,这孩子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可能。

但总的来说,父母都是【体制外】的孩子,自保能力要强得多。一旦他们得到名师的指点,在方法上加以纠正,很快就能步入正轨。而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孩子,只有很低的概率成长起来。

据我了解的情况,【体制外】的人,往往感受到【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非常盼望【有人能给自己搭把手,好让自己有时间大哭一场】。但实际上并没有,所以总的来说,对生活充满了失望。

那么,对于【体制外】人士来说,怎么做才是有益于自己的呢?简单里说,就是要学会【慢】。这个【慢】并不是懈怠,而是【冷静】,仔细的去审视自己,为什么越努力越失败,是不是投机思想太严重,是不是沉不下心来补一些基本功?

而对于【体制内】的人,几乎没有办法改变他们。讲道理,几乎就是无用的。能改变他们的,只是有【社会大流】,只有共产党日益削减【体制规模】。

最后我讲一个案例。有两位老师,长期跟我探讨教学问题。他们一个是体制内的老师,一个是原本是体制内后来辞职去了培训机会。这两个老师的行为截然相反,体制内那名老师,总是【你说的道理是对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那名体制外的老师,交流之后马上就会应用到教学当中去,并且会去看效果,可是他太追求快速见效,所以一些长效机制他接受不了,认为效果太差,不理想。这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但是由于许多人只看现象,看到有的人【折腾了一辈子,不过如此】,没有看到这些人是因为【心态过于急躁,对于长效机制接纳能力低】。又看到另一些人【啥也不干,不也过得挺好吗】,没有看到这些人是在吃【历史的红利,而这种历史的红利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这些人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瞧,没戏,根本就没指望】。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我和【体制内】、【体制外】的人有过大量交流。我的经验是:

一个严肃认真的话题,跟【体制内】的人交流时,他们往往流露出【想那么多有什么用?】的表情,或者是【你这个人根本就不懂生活,不懂人,根本就不顾及别人的情绪,不考虑别人的内心感受,只顾自己痛快】,再或者是【我还有事,你多注意休息】。

跟【体制外】的交流时,他们往往是【你能不能直接一点?】,往往是【你讲的太复杂】,往往是【你讲的这些解决不了我当前的问题】,非常急躁,恨不得到马上解决自己的困难。

所以呢,确实在表面上来看,【努力又怎么样,不努力又怎么样】?这是误见,很深的误见。因为总是持有这样的误见,所以最后确实也就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错失了大量宝贵的机会。

所以,简单的归纳,当听到【一个人,要到40岁之后 ,才可能成熟,才有可能从温饱问题中解放出来,更上一层楼】这段话之后,有的人心里想的是【啊,要这么久?我受不了,太难了,我不想干】——典型的体制内心态,有的是【啊,要这么久?我等不了,有没有更快的路子?】——典型的体制外心态。

over.

家园 有了网好多了,认识不到也是有的,手忙脚乱难免
家园 为什么即便认识到了,改变却非常困难?

我们传统的看法(往往是道德审判),是一种偏见,只有一部分,还缺了一部分。

就拿体制内的懈怠来说,它有一个因素是【行为塑造思维】,好比说是鸡。那么【自欺欺人般的混日子】,就好比是蛋。

鸡生蛋,蛋生鸡,它会“自动循环”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即便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却发现无能为力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不能超越现实。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换环境。可以说,【速成】。

把一个公立学校的老师,调到私营企业中去,一个月就能“改造”成功。

问题在于,这种“改造”仍然是有虚假成份的。

当然,它有一定的效果,这不能否认。

反过来说,一个人,不需要改变环境,就可以发生深刻的“变化”,说明他的思想有了极大的飞跃。

这就是为什么会说,精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物质的依赖就会大幅削减的原因啦。

那么总的来说,人的思想很难进步。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总有空子可钻,似乎总有侥幸心理存在的空间。但反过来看,不论一个人多么富有,多么贫穷,他敢不呼吸吗?他敢不吃饭吗?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除了极不正常的人,绝大部分人压根就不敢“有一丝幻想”呢?

而我们中国的教育,自改开之后,思想教育几乎搁置——这里的思想不是简单的道德,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具体学科思想。比如,我们的数学教学,很少谈及数学思想,很少花时间去体会数学思想,因此,“多数人”【都】“觉得”【数学不好学】,这是一种错觉。不妨退一万步说,非数学专业,【高数】以下谈不上难,这是明摆的道理。不妨退十万步讲,初中数学怎么可能【难于上青天】?

不仅是数学,语文也是如此,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如此,音乐、绘画仍然如此,不谈思想或者很少深入。这样,自然就表现出来【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时常打比方说,思想的飞跃,如同坐上了火箭,依靠巨大的推力,摆脱了【现实】巨大的“引力”,一旦升入“太空”,再回望“地球”,就会看到地球是如此般美丽,就在“太空”中真切的赞美生命的多姿多彩。但遗憾的说,这世上有许多人,没有坐过“火箭”,于是乎,【多数人】形成了共识:生活充满了磨难。

从古至今,这世上还有一种极微弱的声音在告诉大家:“相信我,我去过太空,我知道那是怎样的感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是这声音太微弱,没有几个人听得见,没有几个人愿意相信。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我们许多人,每天都在用微信,却从未认真看过微信首页图片——腾讯没有那么坏,这件事,它做对了。

点看全图

家园 废了高考一切都活了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认为一切都和自己无关,本质上就是因为家长和社会把孩子当成考试工具,把人生目标设为改变社会阶级。

结果就是孩子成了毫无自由意志的行尸走肉,家长老师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中国人呐,真是被孔家店毒害而不自知。

家园 门阀世家被消灭的缘故

大而无当的皇权VS一盘散沙的自耕农,无法相互理解视彼此为异类。

家园 体制内改变困难的原因

上级意志远高于个人意志,领导意志压倒一切。每天的精力都是在应付领导各种检查,哪有心思哪有动力去改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