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牛顿定律到底说的是什么?(0) -- changshou

共:💬184 🌺7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物理学弄成这样就算已经很哲学了?

如果你这么想,我可能能理解为什么不少人会觉得理论物理和纯数学有哲学范儿。

在理论物理和数学中,有很多 比这曲折得多 概念性强的多的思路,不过我怀疑有多少学者会觉得自己是在做哲学思考。至少我们感觉这些和哲学家们谈的哲学相去甚远。

你比较一下我写的东西和fride写的东西,也许就有些体会了。

家园 你的有些回复(不限于这一条)谬误甚大

不仅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看来荒唐,我相信在一线研究同物理学相关的哲学的哲学家也无法赞同

我犹豫了几天,决定还是说出来比较好。不过我没有精力论战,所以不准备详述了。

顺便说一句,在很多物理学家数学家看不上哲学家的大环境中,我自认为对哲学家还是比较友好的。所以我希望你明白,我的不给面子的语言不是对于哲学的歧视,而是因为你的一些说法问题很大。作为一个善意的建议,我建议你看一看我写的关于相对论的科普,体会一下理论物理学的思路。也想一想你的“哲学批判”能扮演什么角色

家园 那是因为你知识储备有问题而已

说实话,我其实是数学出身的,所以不用跟我玩什么文理科背景的玩艺。视野狭窄,你承认就得了。

不懂就承认不懂,没什么好丢人的。

对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知道嘛,所有科学的基础都要求有一个形而上学

如果你不理解,可以问我。我可以考虑解答。如果你没有兴趣扩展知识,那请随意。

实际上比集合论更重要的是算术基础,当然你没有过数理逻辑的训练,不明白可以理解。

家园 fride, 你还是先谈谈对我的上一贴的看法吧

“上一贴”指的是“据我观察现代哲学家们在物理和数学领域的状况好像是这样”这个帖子。

因为我从回复感到你好像对“上一贴”的内容不太认可但我不知道你对何处不满意

我写的是对学界现状的描述而已

1。你是认为 和物理数学相关的哲学研究现状 和我说的不一致吗?如果是,请明确指出在何处

2。抑或你承认现状如此,但认为不该如此?如果是这样,那么不该如此的理由是因为物理方面物理学家不重视形而上学,而数学方面数学家不重视算术基础吗?

家园 也谈不上

这些方面都有人做,但是基本上做不出来东西。

有些东西是人类的基本困境。

我只是尝试指出物理学或者数学甚至哲学或者知识本身的限度。

打个比方,维也纳学派(其掌门人为石里克,奥地利物理学家)20世界早期发起了逻辑实证主义这场哲学运动,声称“反形而上学”。他们声称科学在于研究逻辑可证实的东西和经验可证实的东西,但是这本身又是一种很强的形而上学立场。所谓形而上学就是要指出being及相应诸范畴的结构,并按照种属形成相应的being的区域。历史上每次科学分支的变化都体现在人们对如何划分范畴区域的认识上产生的变化。

如果说物理学家们认为研究物理不需要一种形而上学来奠定基础,那么我要说,这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只是其基础已经为前人所奠定或者某个物理学家本身做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形而上学的工作,但是自己没有反思到。但是一种系统完备的形而上学能否建立?我也只能说历史上人类一次又一次尝试,但是没有一次成功。

我想提醒您的是,所有的人类知识(包括物理数学哲学经济学等等)都有其限度。我想善意提醒一下。您在言辞中洋溢着一种轻浮,对其他学科甚至或者其他人的傲慢,这种情绪会成为你的阿克硫斯之踵,毕竟人本身也是有限度的。

家园 提醒一下

你的帖子显示出大量学术议题的名称和同样多的表情符,这些都似乎表明你还挺年轻。对于前者,包括你撰写的其它科普文章,我想说一句,大学问家有一种境界:“深入浅出”;对于后者,我也想问一句,你真就那么喜欢用表情符?此“符”让人想到彼“浮”。

除此之外,你的帖子在西西河里面风格还是很清新的。

家园 是没有必要去教

'................................................................................................................................................'。

家园 那个作用是指造成相关物体产生位移或形变的现象
家园 关于表情符

其实我自己在未完成本系列时就觉得在本系列中用多了。但懒的修改前文了。而为了保持一致性,继续写的时候仍然没有改变

不过我想这应该是无关痛痒的枝节

家园 关于名词

你的帖子显示出大量学术议题的名称和同样多的表情符,这些都似乎表明你还挺年轻。对于前者,包括你撰写的其它科普文章,我想说一句,大学问家有一种境界:“深入浅出”

似乎你觉得我使用较多的学术名词,从而有违“深入浅出”的原则。请容我解释

1。在关于哲学的一贴中确有大量学术议题的名称,但该帖并不是在科普某种学术性的思想,只是叙述一下学界情况,回答陈经的哲学家在干什么的问题。

2。在牛顿定律这个系列中,我使用的新术语没几个,而且都是必需的,也不算难理解吧。

3。在广义相对论科普系列中,术语不少。但广义相对论就是特别难,没办法呀。其实我认为 若以我讲到的知识点的深度为目标来衡量,我在“浅出”方面已是相当尽力和耐心。作为比较,我可以指出 河里除了我,还有两位 较深入的提过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知识。连接如下(他们讲的内容和我讲的有些部分有相当的重叠)

外三篇:等效原理及其结果

数值解爱因斯坦场方程为啥难

你看 和他们的高强度名词堆砌比起来,我写的是不是一下子显得温和了?当然他们写的也是好的,但即使非常耐心的读者恐怕也没有办法跨越术语的障碍。而我写的 则“自给自足性”很强。

现代的数学和物理学真的是非常难的。如果说学牛顿力学相当于学拍皮球,那么学狭义相对论可能相当于学游泳,而学广义相对论相当于学跳伞。即使是读科普,也需要读者投入相当多的脑力和毅力。我知道有很多 很浅显的能让读者轻易看得很爽的关于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科普书,可是就如这个牛顿力学系列的定位就是钻牛角尖的分析帖,我的广义相对论系列的定位就是非忽悠型的科普,哪怕它们里面包含了很多轻浮的表情符。

科普是双向的,作者要“浅出”多作换位思考,读者也应“深入”勇于自我挑战。

另外 大学问家和 善于深入浅出的解释东西 没有必然联系。有些大家,讲课和诠释工作水平都不怎么样甚至是比较差;也有一些诠释工作做得很好的人,学术上不是很突出。

这篇就不放表情了。

家园 做学问也一样,数学家做研究没几个会考虑哲学

即使数学家口头上用“哲学”这个词, 也和哲学家研究的哲学没什么关系(因为哲学家基本不涉足当代数学领域)。而且也没有几个数学家会(为了对研究有助益)去学哲学,哪怕是数学哲学(出于个人业余兴趣看一看是另一回事)。

数学史有时倒是有用的。但是即使从数学史吸取营养,也不会追溯很远,专门的数学史家写的数学史基本无法协助一线研究(因为二战后的数学史已经不是专门的数学史家能对付的了)。 而且这些对做研究有实际帮助的学科史 也都和哲学家研究的哲学脱钩了。

哲学要渗透主流数学,难度要大于渗透物理。二战后到现在就是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局面。

家园 学术的问题

要看受众。你面对什么受众,你就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你在广义相对论的表达方式,是典型的数学课本的方式,一条条的,定义,定理,引论,推论式的,形式上很简洁,在你眼里是很有美感和力量感的,在我某种程度上我也觉得有点,但是我还是觉得你在那个系列里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洞察力”,而有点照搬什么课本的感觉,更多的是象你自己为自己总结的“笔记”。不过说实话,我从你那个系列里还是有些许收获的(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我觉得你自己总结一下,收获最大的是你自己),收获之一,是我打算在某个时候读读老彭罗斯的大作。难我倒不觉得很难,难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你语言表达上有时候还不太清晰和完整。

另外 大学问家和 善于深入浅出的解释东西 没有必然联系。有些大家,讲课和诠释工作水平都不怎么样甚至是比较差;也有一些诠释工作做得很好的人,学术上不是很突出。

“大学问家有一种境界...”其实采用存在量词表述,而非全称量词。毕竟大牛们注意力的焦点有所不同,他们很少有人去做科普(象彭罗斯、霍金那样的比较少),他们的受众是和他们的同阶者,所以他们犯不着通俗化。不过,我还是认为这句话值得你掂量一下。

最后,还有一句也许不太中听的话,象你们搞理论物理、数学之类科学研究的,业余的时间可以在人文艺术上冲冲电,很可能对你们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家园 学不学哲学,主要还是看个人兴趣

交叉渗透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差。主要有分析哲学、认知科学、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数学哲学之间的互动。而且现在认知科学也开始关注欧陆现象学传统。

至于学术史,你做博士论文搞文献综述的时候就用得到。你还真别说不重要,最起码要知道自己研究工作在整个学科当中所处的地位吧。你所谓“不重要”无非是说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可能不会直接相关。可是两眼一摸黑就行嘛?

不过最后也看您是要搞理论物理还是实验物理。实验物理嘛就是泡实验室熬年头。理论物理就难些,得发挥些想象力。物理学史上以太、波、粒子、原子论这些都是老瓶装新酒。尤其是原子论还是古希腊人留基波首创。所以这些物理学发展大概多少还是受些哲学史启发的,毕竟人的想象力还是有限的。当然大部分都转行了,最后做个IT民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等阁下哪天成了学术山头,好多事情想法或许会有所改变。

家园 看来你也承认做学问的基础不是先学哲学

我想我和你在这几个回帖中的主要分歧就解决了。

我其实是愿意看到哲学家参与到对理论物理和纯数学的前沿进展的理解和讨论中的,我只是不接受把哲学拔高到教学和研究的基础这样高的地位。毕竟绝大多数前沿工作事实上是在没有什么哲学考虑的环境中进行的。

回到数学。你举的那些渗透的例子并不是数学呀(除了计算机科学算是有交叉)。我并不反对哲学渗透,我只是指出没有哲学家来搞渗透这个事实。

至于数学具体学科的学术史, 我说了他是有用的,只不过是和哲学脱钩的。

所以这些物理学发展大概多少还是受些哲学史启发的

这件事最多对20世纪以前成立(其实即使这样讲也可能是很有争议的)。 20世纪 物理-哲学关系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物理学产生了很多革命性的非常新的思想 以至于哲学家们受到了很大震动,不是么?你不能说 20世纪物理学发展大概多少还是受些哲学史启发的 这样的话吧?

最后,我其实是搞数学的,但是做的问题有强烈的物理背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