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纪事】熟悉的陌生人――译制片的回忆(目录) -- 蛇公子

共:💬88 🌺9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支持,难忘《东爱》里那一声“完治”和梅梅姐姐

      比较新的片子了,我一般只看原版。但是《东京爱情故事》的上海配音版,还的确是经典。这怕是要归功于池名丽香的配音者--梅梅。 这部片子也许不如老的电影风靡,但当年街头巷尾,梅梅的那一声“完治”还是耳熟能详。以至于我看日语版时,都嫌玲木保奈美发音不好听了。

      可惜,我至今不知道梅梅姐姐的真名。虽然曾经在上海电台见过真人。 那时候大家都围着梅梅,祈求再听一声“完治”。

      • 家园 东爱的香港版配音

        最早看的东爱是香港卫视播的。里面的配音和后来上译的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唯一的亮点是其中莉香配音的那一声“完治”,“治”字高音上挑,听着即调皮又可爱,让人心神激荡。后来上译的诠释则听上去像“丸子”。虽然承认上译的版本最好,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港版中的那一声完治。

      • 家园 的确找不到她的原名

        其实从很小时就在广播《百灵鸟》中听她的声音了,一直那么清脆。听说她前几年得了一种病“失语”,说不出话来了。因为这个病她离开了话筒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有两年左右,后来才逐渐好的。并克服障碍,在2001年获得了第五届金话筒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纪事】熟悉的陌生人――繁星

      要开始介绍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群星了,不过在这之前,首先要提的是上译的老厂长――陈叙一。没有他,就没有上译的辉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时候的上海译制片厂,有很多演员都是从话剧舞台转行过来的,没有配音经验,更谈不上外文基础。上海的译制片事业能有后来的繁荣,没有陈叙一这位开路者是不可想象的。

      陈叙一1918年出生,是浙江定海人,父亲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买办,家学渊源,英文很棒。从小就开始学英文,跟外国人打交道,所以英文很好。他还懂法文,德文也稍微懂一点,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好几国语言,最精通的就是英文。

      担任上海译制片厂领导以后,陈叙一定下了基本的规矩:“翻译要准确,配音要传神。”

      苏秀还记得:“老厂长就要求我们去学外文,说也不要求你们精通,也不要求你们能做翻译,但是你们特别是做导演的人,你能够懂一些外文,你就可以跟翻译有些沟通语言吧。”

      作为上影译制片厂的灵魂人物,陈叙一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曹雷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情景:“他翻译时,就在桌子上敲,那是在找节奏。听他的女儿说,他吃饭时,手在桌子上动,手就不拿筷子了,这时他已经到剧本里去了。他去世的时候在弥留状态时,手还在动。”

      陈叙一逝世于1992年4月24日,生前担任翻译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英国电视连续剧《是,大臣》。《是,大臣》的译制导演曹雷说,那天,他们正在棚里配《是,大臣》,突然传来陈叙一逝世的噩耗,众人默然,黄其脱口而出:“再也没有《是,大臣》了!”果然,《是,大臣》在CCTV的正大剧场播了七集之后戛然而止。

      据说,陈叙一生前不喜欢照相,在所有可能抛头露面的场合,他总是把配音演员推在前面。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影片最后的职员表,就不难发现几乎当时所有上译厂的优秀译制片,都是陈叙一担纲译制的。

      [MP=320,70]http://202.101.237.119/ftp/taiqin1/balisenmu1.mp3[/MP]

      (发现回应的人不多,是不是喜欢的人不多呢?还是这个小小的测试,这是哪部电影?配音的又都是谁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第一次知道,小时候那么喜欢听、看的译制片幕后,有这样一位真英雄!
      • 家园 【译制片】《巴黎圣母院》中见功力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巴黎圣母院(1956)

        埃斯美拉达――李梓 配音

        卡西莫多――时汉威 配音

        神父富洛娄――邱岳峰 配音

        卫队长菲比思――胡庆汉 配音

        诗人甘果瓦――伍经纬 配音

        乞丐王克鲁班--尚华 配音

        卫队长未婚妻--苏秀 配音

        神父弟弟--严崇德 配音

        国王路易十一--富润生 配音

        检察官--于鼎 配音

        旅店小矮子--杨成纯 配音

        听惯了上译演员的配音,再和法语原声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剧中吉普赛女郎埃斯美拉达的嗓音竟然是那么的粗犷、低沉和豪放,完全没有李梓的细腻、甜美和动人,缺少了女性特有的温情脉脉,使人无法将这平淡如水声音和她美艳动人的形象合二为一,割裂感油然而生。(当然,很可能法语原声更符合真实的吉普赛女郎,不过李梓的配音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这也是“原声派”和“配音派”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

        而给神父富洛娄配音的邱岳峰,则是所有配音演员中最光彩照人的一颗明星。他配的人物浑身散发着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阴险毒辣和狡诈,被情欲压抑良久的心灵,长期忍受着无以言状的痛苦的煎熬。尤其是当他面对娇艳欲滴的埃斯美拉达时,这种极端的心理疾病已经到达了爆发的临界点。他的专横和自私,他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最终促使他走向了极端的毁灭之路,这也是他在情欲与纯洁爱情的斗争之中做出的最后选择。

        伍经纬配音的流浪诗人甘果瓦,是唯一与埃斯美拉达有合法关系的男人。伍经纬通过略带夸张的语调,生动表现出了人物的猥琐形象和无法与世界抗争的无奈情绪。

        给乞丐王克鲁班配音的是老演员尚华,影片行将结束,克鲁班在圣母院门前抱起中箭身亡的埃斯美拉达时,他伸出手臂绝望地喊出那声“请你们对,她行行好……”那种语调里蕴涵的乞求意味则与日常行乞时迥然不同。这时候,观众感觉到的只有一丝丝悲惨的凄凉掠过心头。

        胡庆汉的音色华丽、高亢,他为心猿意马、的花花公子菲比思配音。配出了人物身上纨绔子弟所特有的朝三暮四的习性。他对未婚妻百合花及埃斯美拉达都作过这样甜得发腻,他的“爱情表白”:我要有妹妹,我爱你而不爱她;而当他遇刺康复后,他又竭力避免和绯闻牵扯上关系,这时胡庆汉的配音将人物的卑鄙、恶劣的本性暴露无疑。

        时汉威为卡西莫多配音,虽然台词不多,但每一句话都短小精悍,无论是“水”“美”还是“避难,避难”甚至当他把神父从楼顶扔下去的时候,他也只是短短的一句“这……都因为你!”所有的愤怒都掩藏在了最后的惊叹号里,掩藏在两臂暴露的青筋里。影片最后,当他在坟墓里和心爱的人一起化为尘土的时候,在我的心目中,他也成了像《追捕》中的杜丘一样沉默果敢的英雄。

        《巴黎圣母院》,这是一部以台词见长的电影,是上译厂配音演员的功力,说出了各个角色沉积于心灵深处的哀伤,更宣泄出了令人含泪的美。

        [MP=320,70]http://202.101.237.119/ftp/taiqin1/balisenmu1.mp3[/MP]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人物】繁星――毕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东济南人。在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导演、艺委会副主任。

        他是从《追捕》开始为观众(听众?)所熟知的。毕克的低音沉郁浑厚,下潜极深,去唱男低音一定是把好手。正因为此,他特别适合那种沉稳果毅的男子硬汉形象――如果侦探赫克尔.波洛也算“硬汉”的话。

        而大侦探波洛,是毕克配音生涯的最高峰。毕克把波洛的迟缓、慵懒、自负、傲慢、精明的性格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句“我,赫克尔.波洛……”便是名副其实的大高手派头,不是寻常人能达到的境界。片末波洛向大家剖析案情,长篇大论,高屋建瓴。气势如虹,堪称绝响。其间又讹诈赛蒙和杰基去做所谓的“印模试验”,一句“只是有点热乎乎的”说得极有味道,于紧张、恐怖和凄惨的气氛中加一丝幽默,犹如音乐中的临时变调。

        其他配音演员一般都是要把台词背出来的,把剧本都甩掉。毕克不是这样,他是边拿着剧本边配音。若不是阅读能力很强,根本无法边看剧本边配音,这是毕克的特色之一。他就把这个剧本摆在面前,看画面、看剧本,一瞬间,整个一句到脑袋里去了,一点都没感觉到他在看剧本在读台词。《尼罗河上的惨案》总结案件那一大段就是他看着剧本配出来的,一点痕迹都没有。

        毕克还有个特点是善于旁白,影片的旁白其实很重要,特别是对中国观众,从旁白中了解电影的背景或情节发展很有帮助。毕克在《悲惨世界》中配的旁白就非常经典。

        毕克一生先后为《白痴》《仅次于上帝的人》《阴谋与爱情》《警察局长的自白》《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老枪》《追捕》等约500部译制片配音,用声音在银幕上塑造了400多个人物形象。哦,对了,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木偶剧《阿凡提》中的阿凡提和《哪咤闹海》中的东海龙王爷狮她塑造的经典角色。

        毕克2001年3月23日在上海逝世。他去世追悼会上,播放的正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分析案情那一段,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最后那句话――“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

        [RM=320,50]http://tao.we8.net/books/audio/peiyin/1.rm[/RM]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没有看全这几部,找机会补课。难忘……
        • 家园 【译制片】《尼罗河上的惨案》群星闪烁

          《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

          英国 1978年

          导演:约翰?古勒米John Guillermin

          主演:彼得?乌斯蒂诺夫Peter Ustinov

             简?波尔金Jane Birkin

             米娅?法罗Mia Farrow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

          配音演员:

          波洛:毕克

          雷斯上校:邱岳峰

          林内特:李梓

          杰基:刘广宁

          路易丝:丁建华

          奥特勃恩太太:苏秀

          范?斯库勒太太:赵慎之

          安德鲁?彭宁顿:胡庆汉

          罗莎莉:程晓桦

          鲍尔斯:潘我源

          弗格森:童自荣

          贝斯那:于鼎

          西蒙?道尔:乔榛

          这一段剪辑展现了群星的风采

          [MP=320,70]http://202.101.237.119/ftp/taiqin1/canan1.mp3[/MP]

          这段评论很不错,我就偷懒了

          《尼罗河上的惨案》:那一杯悠然在手的鸡尾酒(作者 北方影武者)

          正如船上每个旅客都是一个潜在的犯罪者,他们都有杀人的动机,这部影片的配音演员们,每一个都是潜在的大师。

          侦探波洛(毕克)暂且不表,我们姑且折磨一下他那众所周知的虚荣。

          苏秀配的奥特勃恩太太,一位带有浓重话剧腔的色情小说作家,名言是“生活可真残酷,人必须勇敢地忍受”,而她的作品主题往往是――“这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英国少女,能熔化沙漠奠长那颗残忍的心!”她喜欢酒里的那股鳄鱼味,喜欢带点性的味道的探戈舞,她说“天哪”的时候,你感觉苏秀老师在配音棚里都是下巴一扬。

          赵慎之配的范?斯库勒太太,可以为珠宝杀人的小老太婆,最强烈的揶揄口气就是这样,带点苍老和恶毒:“好大脾气,鲍尔斯。”

          鲍尔斯是潘我源配的,和前面两个怪嗓子绝对划得清界限,因为赵慎之实在气人,她永远是被气得发抖,而苏秀那位只是固执地相信,自己对别人的蔑视,正足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尊敬。

          邱岳峰配的雷斯上校总是有点不自在,邱大师难得配了一个老实人,他对眼前的局面畏缩,希望快点结束,他是真正的老好绅士,与胡庆汉配的彭宁顿绝不相同,那厮就是在惶恐而贪婪地图谋世上的一切,而于鼎的贝斯纳大夫,则是理直气壮地迂腐着。

          李梓的林内特能配出冷冰冰的万人嫌,所以波洛惊叹,一个女人能做到让这么多人恨她;丁建华的路易丝则又是突破,让你知道脆弱的声音里也许并无高贵而是

          焦虑和仇恨,程晓桦配的作家女儿是纯净的,活该有个好归宿,而刘广宁配的女凶手杰基总能把我弄哭――“我们怎么办?没办法,完了。别怪我,先生,您别怪我了,您是有一点儿怪我是么?”当波洛沉重地吐着“是的”二字时,穷女孩杰基开枪送自己上路了。一起走的还有乔榛配的西蒙.道尔,他的善良是假的,浪漫也是假的,淳厚平静的声音里面,是只有杰基她一个人才能听清的疯狂。最后向童自荣配的美国愤青弗格森致敬,他的人生目的就是来观看资本主义的灭亡,结果却不巧抱得美人归。波洛最后的话多损哪――“有句忠告,象你们美国人常说的,悠着点”,调戏得不动声色。

          感觉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影片的配音工程,是个老友聚会,每位老师说出自己入木三分的对白,就会端起一直放在手边的一杯鸡尾酒,向大家致意。

          那是一个神秘的节日,偶尔传来于鼎老师的嘟囔――“谋杀,又是谋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

          记得当时《尼罗河上的惨案》,反复看了多遍,专门学这句的法语,还找了法语系的朋友请教,可就是学不对,“拉格软带比需代方。。。。”,多年后一友在闲聊中突然问这句法语,我脱口而出,自己都吃惊居然还记得。可惜那朋友不熟此片,否则应接上丘岳峰的雷斯上校:“见鬼!你不能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

          来美国还专门去书店找阿加沙克里斯蒂的原小说看。

          电影最后那句“按美国人的说法,悠着点!”中“悠着点”的英文原来就是“take it easy”!莫里埃的那句法语也找到了,可似乎与中文翻的“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差的很远,可惜现在一下找不到了。。。

        • 家园 【人物】繁星――尚华

          《虎口脱险》拍摄于6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菲乃斯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热拉尔.乌里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毫无疑问《虎口脱险》也深深印入了整个七十年代出生人的集体电影记忆中,但是如果没有上译那些配音大师的出色表现,也绝不会有这个停驻在我们心底的记忆。这部影片的中译本可以说是我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之一,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只可以用绝顶精彩来形容,相信很多观众都对片中的精彩对白记忆犹新。

          喜剧大师路易.德.菲乃斯扮演的那个喋喋不休爱耍小聪明秃顶指挥家就是由尚华配音,尚华祖籍山东黄县,19岁时来到上海,并考上了上海现代电影话剧演员专科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解放后在上海电影译制厂当配音演员。主要作品:《孤星血泪》《虎口脱险》《胜利大逃亡》《锦绣前程》《悲惨世界》《冷酷的心》《鹰冠庄园》《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

          年轻时的尚华主配的是小生,但他的成名作大都是在配音后期,他的声音像一只大的共鸣箱。在无数部上译的片子中我们都能听到他的声音,有时是个酒鬼,有时是个赌徒,有时是个警察,有时是个服务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身份的人物是他没有配过的。尚华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一种诙谐与幽默的情绪,通过他的语言,不露痕迹地体现在角色当中。象《爱德华大夫》中的心理学教授,尚华将其理解为事故洞明,人情练达而又充满着童真般幽默的老人。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的一种声音,舒缓甚至有点懒洋洋的语气,似乎总在赌气的声音表情,吐字干净,条理清楚,于是自从这位教授一出现,电影院中就笑声不断,尤其是那句:“不要说我知道你比我懂得多,可是到最后总是你们比我懂得多。女人啊!”妙绝的翻译,妙绝的配音,于是全场绝倒,掌声雷动。

          他有一副与众不同的嗓子,尽管已经五六十岁了但他的声音仍然洪亮而结实,毫无苍老、衰弱之感。他配音常常带有拖腔与尾音,他有一种幽默感,妙趣天然。随着他特有的丰富的语调变换,观众又深为其声音表情的多彩与深致所感,为他体现的角色的性格弹性所倾倒。

          既有《虎口脱险》中那个充满喜剧色彩的指挥家,也有带点匪气的正面人物如魔鬼胡安(《冷酷的心》),或者是道貌岸然狡诈狠毒的黑帮头目中黑社会头子大流氓罗蒙诺(《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

          2005年04月22日尚华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逝世,享年84岁……

          [RM=320,20]http://tao.we8.net/books/audio/peiyin/4.rm[/RM]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又一个英雄去了?!

            虽然人总是要走这样一条路,但这些配音演员,却把那么多美好的声音和回忆留在了人间……

          • 家园 【译制片】真正的喜剧《虎口脱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a Grande vadrouille

            虎口脱险 (1966)英法德合拍

            配音:

            指挥斯坦尼斯拉斯--尚华

            油漆匠--于鼎

            德军少校阿哈巴哈--翁振新

            麦金托逊--严崇德

            中队长--杨文元

            德军司令--童自荣

            斗鸡眼机关枪手--乔榛

            动物园管理员--乔榛

            修女院嬷嬷--丁建华

            木偶剧团姑娘朱丽叶特--程晓桦

            旅馆老板娘--苏秀

            皮特?库宁汉--施融

            片头画外音--盖文源

            这部影片拍摄于6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费乃斯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热拉尔.乌里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毫无疑问《虎口脱险》是整个七十年代出生人的集体电影记忆,最重要的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带给了我们这些欢乐,如果没有这些配音大师的出色表现,也绝不会有这个停驻在我们心底的记忆。

            同时,这部影片的中译本也可视为我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只可以用绝顶精彩来形容,我相信很多观众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诵片中的精彩对白。

            影片中的精彩场面毫无疑问是那个喋喋不休爱耍小聪明秃顶指挥家和宽厚单纯的油漆匠之间的小段子。其中两人一路上换鞋,旅馆椅子舞,以及扮成德军被狼狗拖着乱跑的几段戏,还有两人在德军警备司令部审讯的片段:

            德军上校威胁:“一枪毙了你,一枪毙了你……”

            油漆匠信誓旦旦地说:“反正杀了我也不开口”。

            指挥家更是信口开河:“我也不开口,杀了你我也不开口”

            油漆匠真老实啊:“你这个人就是够朋友……”

            不知道可怜的油漆匠后来琢磨出点味道来没有。

            还有开头那需要小心谨慎的接头儿地点却选在了土耳其浴室,身材健壮的男飞行员偏偏要装成婀娜的女芭蕾舞演员、连机枪手这样的角色都可以让一个对眼儿来执行……这一幕幕的搞笑场面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首脍炙人口的《鸳鸯茶》吧

            [MP=320,70]http://www.cssyzxx.com/yishujiaoyan/yinyue/omjq/cd02/08.MP3[/MP]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