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四十千

注册:2010-05-23 10:18:56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
💧32118
🌟3047
💓2353

家园

搜藏专题:老老狐狸

写”部分同意。也就是说,还有部分不同意“时并没想要对楼主主贴作回应,原因很简单,这些年虽然看了不少资料,查了很多数据,也有自己的一些定认识,但一直没找到一个能把资料和观点串起来且合乎逻辑的总体解释。 这次看了大家这么多讨论,自己也补充来补充去,思路似乎理顺了,可以就此问题给出一个 ...
qq97 2022-02-22 09:14:22
1973-1978,全省粮食征购基数不变,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征购比例逐年下降: 经国务院批准,从1973年度起,将全省征购基数由18亿公斤贸易粮调减到17亿公斤;在调整落实到各地、市、县时,省按规定增加3%机动数,全省调整落实到生产单位的征购基数为贸易粮17.51亿公斤,这一任 ...
现在能查到的90年总和生育率数据是2.31,不清楚是不是来源于90年人口普查。 80年9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其实完全没必要。信中说的很清楚:“目前一对夫妇平均生2.2个孩子”,和人口自然替代 ...
老老狐狸 2016-06-21 01:08:37
楚庄王 2016-06-25 04:47:37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统计资料六十五年》 31 老老狐狸 字2199 2016-06-21 04:49:53

..🙂统计资料所反映的改开前后分产业增速差别很可能是错误的 23 铸剑 字2710 2016-06-21 12:16:16

..🙂简化图表 11 老老狐狸 字45 2016-06-21 01:27:07

..🙂这个简化模型,只是想说明经济结构对gdp增速的影响。 6 老老狐狸 字111 2016-06-21 16:30:41

..🙂还有一点:“改开”前是全国大协作,根本不算价钱的 6 楚庄王 字773 2016-06-25 04:47:37

..🙂改开前的第一产业实际产能增速肯定高于改开后 3 豪哥的江湖 字145 2016-06-21 13:13:09

..🙂先发国家的速度不可能一直保持那么快 3 旧时月色 字434 2016-06-21 12:49:55

..🙂1979-2016,入世前和入世后,差异实在太大。 3 老老狐狸 字121 2016-06-21 16:09:36

... 共 》22《讨论。 🌺 201
老老狐狸 2018-04-25 04:43:52
乾道学派 2020-04-27 07:13:34

..🙂1949:人民共和国元年 26 老老狐狸 字400 2018-04-25 04:49:22

..🙂1950:人民共和国二年 21 老老狐狸 字1384 2018-04-25 05:05:57

..🙂“粮食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一倍以上”,为什么不可以出口? 14 老老狐狸 字2509 2018-05-06 09:53:55

..🙂1976:人民共和国二十八年 14 老老狐狸 字248 2018-04-25 06:54:58

..🙂1959:人民共和国十一年 14 老老狐狸 字2081 2018-04-25 06:40:40

..🙂是北戴河会议 14 驿寄梅花 字7702 2018-05-01 13:52:08

..🙂粮食无偿援助比例不大,主要还是付进口工业品等的帐。 12 老老狐狸 字2167 2018-04-30 11:21:13

..🙂1954:人民共和国六年 11 老老狐狸 字2038 2018-04-25 06:38:16

... 共 》101《讨论。 🌺 466 🌵 2
秦波仁者 2020-08-12 13:41:53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泽东 -------------- 认真看过本楼河友思想,我表达三点个人浅见: 不要把过渡当永久;不要过份强调个人的作用,眼中要有人民;如何摘掉周期律这个紧箍咒? 第一、不要把过渡当成 ...
太见小了! 这些年宣传总理的“忍辱负重”,其实只是总理形象一个很小的侧面。 [QUOTE]主席[color=Red]让[/color]总理刘陈检讨检查[/QUOTE] 总理那么轻易就屈服于“压力”了? 贴个胡乔木的回忆,前面的帖子里我已经给出链接了,也是在反冒进期间: [QUOT ...进口,阿里斯顿九兄弟生产线进口、每年上千万吨粮食进口、几百万吨化肥进口、几万十几万辆轿车进口……,同时装备下马、军工停摆、几乎没有新的长大干线铁路通车、长江没有一座新建大桥、多年财政贸易双赤字……,两者是一致的。 凡事都有代价。 84年小平你好,89年慈禧滚蛋。 一声叹息。 ...
老老狐狸 2017-02-28 07:47:26
如果彻底二元隔离,只考虑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除了68、69年积压的特殊情况,70年代的新增就业岗位较城镇新增待就业人口应当还要略高一点,不需要搞上山下乡。当然,这对农民娃是否公平,就不是高贵的城里人打算考虑的了。 69-78年,全国总人口从68年底的7.85亿人增加到9.63亿,增 ...
都足以吊打邓、陈、李了。 大概是在河里“八一大楼”中吧,相马大师说的:主席是经济战略家。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每一次转折的关键点,他都把握住了。 开国伊始,中共本来还有心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一定关系,司徒雷登在南京逗留不去广州,中共也默契地派燕大毕业生黄华到南京周旋。 结果,冷战 ...
雪里蕻 2010-06-03 09:50:41
有人只想到现在比30年前好多了,比三年困难时期更是天上地下,所以工人农民还能忍。但是忘记三个关键区别: 1,30年前生活水平低是基本均一的,三年困难时期干部群众一起挨饿,最高领袖带头不吃肉,而今天两极分化严重,我吃窝头是能活下去,但凭什么你住豪宅开名车泡靓妞?不患寡而患不 ...
原作者好像是赵坤,没核实。 [UR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do=blog&id=795372]点,全文[/URL] 一、党史第二卷描述大跃进教训的春秋笔法 [QUOTE]为了混淆是非,把所谓错误 ...无论从时间序列还是有因果关系看,张的书都称得上材料详实,逻辑清晰。 [QUOTE]抛去官方宣传的东西之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很耐看很耐看。她其实把很多事实都说出来了[/QUOTE] 同意你的观点,在现在的环境下,张要说的有些事都换了个方式表达: 1、张提到吴冷西在《 ...
北庄 2020-08-25 04:27:30
我经历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直到新世纪。 每一次思想的重大转变,都花费我十年时间。 80年代,我曾经认为改革开放真的救了中国,以为我们国家真的就从此繁荣富强。上高中时自己花钱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文化大革命论析》,试图找到中国“崩溃”的根源,看清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经历过大 ...
很多问题听上去很黑白分明,但其实是因为描述中感性多于理性,一深究就能发现实际根本不是那么简单。 朱任内失业大潮滚滚而来,大批原国企职工家庭受打击极重是事实,确实是很让人扼腕,但稍微往前推几年看,当这些国企象无底洞一样吞吃银行贷款,却丝毫不愿回应市场实际需求、加强自身管理的时候, ...
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